红鲤
红鲤(Red common carp),又称火鲤,全鳞,以红色为共同特征,属于鲤形目鲤科,是鲤(Cyprinus carpio)中的一个特殊类群。红鲤是在长期人工选择中杂交培育出的养殖品种,相比较普通鲤鱼具有一定的优良特性,在形态上也同野生鲤鱼有差别,但从分类上来说,它们属于同一物种,在命名法上不具有独自的名称。
红鲤是属于亚洲原产的温带性淡水鱼,可在各水域生活,广泛分布于中国黑龙江省、黄河、长江等全国各水系。红鲤的体形长而侧扁,背部隆起,鳃耙短,鳞片大而圆,尾鳍深叉形,主要特点是身体呈红色且带着金色光泽,喜泥砂生活,属底层、杂食性鱼类。因环境和繁殖条件的改变,红鲤中野生存在的长鳍鲤已经基本消失,存在的长鳍鲤多为人工选育而得。
红鲤是中国重要的鲤科鱼类种质资源,在中国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中国重要的养殖鱼种之一,红鲤具有生长快、繁殖力强,抗逆性强耐低氧、食性广以及适应性强等优点,既可食用,又有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命名
红鲤,又称火鲤,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是鲤(Cyprinus carpio)中的一个特殊类群,全鳞,以红色为共同特征,是中国各地劳动人民在长期人工选择中杂交培育出的养殖品种,相比较普通鲤鱼具有一定的优良特性,在形态上也同野生鲤鱼有差别,但从分类上来说,它们属于同一物种,在命名法上不具有独自的名称。
历史
红鲤是中国重要的鲤科鱼类种质资源,在中国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红鲤作为中国长三角区域水体中典型的传统淡水鱼,是重要的养殖鱼种之一。
红鲤作为观赏鱼,相传始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朱翊钧皇帝在御花园饲养红鲤鱼。当时有一位大臣因“代天巡狩”有功,在告老返乡时,皇帝特以红鲤赏赐,令他带回故乡饲养。此鱼形似荷包,故名“荷包红鲤”,为婺源县特产,江西兴国红鲤以及许多地方培养的镜鲤均为后来培育的观赏鲤品种。
红鲤早期由中国传入日本,并于一百多年前,日本人将其改良为绯鲤,初期称为“色鲤”“花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改名“锦鲤”,并被作为皇家王室贵族和达官显赫等家庭的观赏鱼,或饲养于寺院神社,故又称为“神鱼”,象征吉祥、幸福。日本人把锦鲤看成是艺术品,有水中“活的宝石”之美称,并培育出黄斑、大正三色、昭和三色等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名贵品种。
形态特征
红鲤的体形长而侧扁,背部隆起,口下位,有吻须和颌须各1对。鳃耙短,腹部圆,鳞片大而圆。侧线明显,微弯,尾鳍深叉形,体色红。红鲤的主要特点是身体呈红色而带着金色光泽,比一般鲤鱼成长稍快。
红鲤有长体型和短体型两种类型。长体型与一般鲤鱼体型相似,只是体呈红色,如兴国县红鲤、瓯江彩鲤、玻璃红鲤;短体型者又称婺源荷包红鲤,体色珠红鲜艳美丽,体较一般鲤鱼短而高,体重约比一般鲤鱼重23~48%。
主要品种
红鲤主要包括兴国红鲤(C. c. var. xingguonensis)、玻璃红鲤(C. c. var. wananensis)、荷包红鲤(C. c. var. wuyuanensis)、瓯江彩鲤(C. c. var. color)、长鳍鲤(C. c. var. longfin)等。这几种红鲤分别分布于中国的江西省、浙江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其中,江西兴国县的兴国红鲤、婺源县的荷包红鲤和万安县的玻璃红鲤统称为“江西三红”。
兴国红鲤
兴国红鲤产于江西省兴国县。身体呈纺锥形、体形瘦长;头阔,腹圆背部稍隆起;吻长而钝,眼小位高;背较长,有1硬刺;头、背和体侧为红色、有光泽,腹部金黄色。
在江西兴国,养殖红鲤的历史较为悠久。据《兴国县志》记载,兴国红鲤是天宝时期书法家钟绍京(公元659-公元746年)在兴国东读书时放生的,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兴国红鲤”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部分省市来兴国引种,为区别江西省其他地方的鲤鱼,将兴国引进的红鲤鱼称为“兴国红鲤”。1958年,兴国县建立了兴国红鲤繁殖场,选用“鲤鱼寨”中的体色全红、成熟个体大、背宽肉厚、体型标准和无损伤的兴国红鲤做亲本,于1959年进行繁殖,使该品种的群体数量逐步得到扩大。为进一步提高该品种的优良经济性状,该场与南昌大学生物系合作,从1972-1984年经过12年6代定向选育达到预定目标,1985年通过技术鉴定,成为中国鲤鱼的一个品种。
玻璃红鲤
1963年,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麻源农场渔工在长江采购的鱼苗经饲养到2.5cm时,从中发现4尾透明的红鲤鱼,经自然产卵孵化,孵出鱼苗1万多尾。鱼苗透明,且多为红色个体,便称其为“玻璃红鲤”。玻璃红鲤体形瘦长,幼鱼和成鱼呈肉红色,眼球呈深紫红色;幼鱼阶段鱼体透明,肉眼可视内脏、鳃等器官;成鱼仍可透过鳃盖,看见鳃轮廓,颇具观赏性。具有体色红、生长快、肉质鲜嫩和耐长途运输等优良性状。
在养殖过程中,群众自发地进行了亲鱼培育和人工繁殖。但由于缺乏科学的培育要求、方法和措施,特别是不可能实行严格的培育管理,致使在自然条件下,随机交配,后代体色不一,性状不稳定,混杂现象比较严重。为了保护这一品种资源,万安县鱼种场与江西大学生物系合作,于1973年开始玻璃红鲤的选育研究,经过10年的努力,到1983年已选育至F6。定向选育6代后的玻璃红鲤,遗传性状稳定。1984年,通过技术鉴定,玻璃红鲤成为中国鲤鱼新品种中的一员。
荷包红鲤
荷包红鲤原称洛鲤,据《弘治徽州府志》记载,赵惇赵惇登基(1190年)时,曾赐鱼给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1130-1200年)。婺源县自古隶属安徽省徽州府,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才划归江西省。据专家多方考证,宋光宗赐予朱熹的鲱鱼即是红鲤鱼。南宋疆域不甚辽阔,只有江南几省,朱熹带回钦赐红鲤鱼乃举手之劳。另外,从婺源池塘养鱼的历史来看,红鲤鱼很可能原本产于婺源,光宗皇帝降诏赐鱼之举,仅含正名分之意。至此,基本可以定论,荷包红鲤在婺源的养殖历史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荷包红鲤产于江西省婺源县,是当地独有的传统养殖鱼类,荷包红鲤体高而宽,体侧纯红或橘橙色,腹部白色,因色泽鲜红、头小尾短、背高体宽、腹部肥大、形似荷包而得名。荷包红鲤肉质肥美细嫩,汤鲜味美,肥而不腻香而无腥,肉味佳于普通的鲤鱼。荷包红鲤除了自身为优良的品种外,还是重要的杂交亲本,杂交亲和力强,容易与其他鲤鱼杂交,杂交后代大多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荷元鲤、岳鲤、三杂交鲤和建鲤等均以荷包红鲤作为母本,将荷包红鲤的卵核移植到鱼的去核卵中培育出了鲤鲫移核鱼,颖鲤父本就是鲤鲫移核鱼,用荷包红鲤与黑龙江省野鲤和锦鲤杂交培育出了荷包红鲤抗寒品系和锦鲤抗寒品系,提高了荷包红鲤和锦鲤在严寒地区露天越冬的成活率。
瓯江彩鲤
瓯江彩鲤分布于浙江省瓯江流域,在当地已有1200余年的养殖历史,属于区域性鱼种,因为当地居民主要在稻田中养殖,因此也称之为“田鱼”。瓯江彩鲤体长而侧扁,腹部圆;口裂呈马蹄形,眼中大,有2对短须;体被大而柔软的圆鳞;体色鲜艳而多样,有红、花、白、黑等多种色彩。
江浙一带在历史上属春秋时期的吴越国,越族在这里土生土长。古越人经越灭吴、楚灭越、秦灭楚之战、汉灭秦的巨大变化,一大部分被迫迁徙。在吴越原地未迁移的越人,因不愿受汉族统治,纷纷逃到江、浙、皖一带的深山里,被称为山越。当山越被迫逃进山区后,他们原先“饭稻奠鱼”生活中的河海鱼食失去来源,原有的生活方式难以为继。于是越人开始在山区种植水稻,将鱼类放养到稻田里繁殖。经过反复地试养和驱化,终于从鲤鱼中选择出一种适宜于稻田饲养的“田鱼”,最后成为今天著名的“瓯江彩鲤”。
长鳍鲤
长鳍鲤是1951年在广西桂林发现的一种稀有红鲤,来源于中国境内存在的普通鲤鱼,因鳍长发生突变,身体各鳍条的长度都比普通鲤鱼长很多,背鳍、胸鳍、腹鳍、臀鳍的长度超过了身长的30%,尤其是尾鳍超过了身长的50%,因此称为长鳍鲤。长鳍鲤鳍条修长,宛如金鱼,体色艳丽,经数代繁育有青灰、大红、桔红、粉红、金黄、暗紫、各色花斑条纹及半透明体等。因环境和繁殖条件的改变,红鲤中野生存在的长鳍鲤已经基本消失,现存的长鳍鲤多为人工选育而得。
分布栖息
红鲤原产于江西省、浙江省等地,属于亚洲原产的温带性家鱼,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可在各水域生活,广泛分布于中国黑龙江、黄河、长江等全国各水系。红鲤为底栖性鱼类,瓯江彩鲤喜栖息于底质松或水草丛生的水域底层,晴天时会集于水面活动;长鳍鲤活动区域并不局限于底层,鱼种阶段喜集群于水面游动觅食,具有一定的跳跃能力。
生活习性
红鲤习性与一般鲤鱼相仿,属底层、杂食性鱼类,喜泥沙生活,幼鱼时期食浮游动物。不同品种的红鲤多以水生昆虫、植物等为食。以瓯江彩鲤和长鳍鰤鲤为例:瓯江彩鲤主要摄食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水草、菜叶以及维管植物碎屑和丝状藻类等;长鳍鲤则以水蚤、剑水蚤属、水蚯蚓、摇蚊幼虫、浮萍等为主要食物。
人工养殖
红鲤是中国重要的养殖鱼种之一,全年均有生产,以春秋两季产量较高。池塘、水库及居民家中也有放养。红鲤抵抗力强、病害少、运输成活率高,人工孵化方法也与一般鲤鱼相似。
养殖技术
隔年冬季,将亲鲤分别雌、雄各塘放养,在亲鲤的选择上,应当选择体质健壮,全身呈金红色,无杂点,怀卵(精)饱满。用手轻压其腹部,即有卵(精)流出,表示成熟。雌鲤体重1.5~2.5千克,雄鲤0.25~1千克为好。一般0.5千克雌鲤搭配1.5千克雄鲤,或者一尾雌鲤搭配5~8尾雄鲤。
首先是产卵池和孵化池的选择,要选择水深保持0.6~1米的池,先用茶粕或生石灰清塘消毒,铲除塘埂杂草;选择面积约300~600平方米的孵化池,水深保持在约1~1.6米,同样做好清洁工作,其次是鱼巢的搭建,需要用杨柳树根须扎成束状,直径约0.13米,紧连着绑在一丈左右长的竹杆上,沉于产卵池水面下,竹杆两端系在固定的桩上。
红鲤到了产卵时期,即将雌雄鲤混合于产卵池,红鲤产卵一般在夜晚2点钟开始,5~6点钟最盛,到中午12点钟时较少或停止产卵。应当每2小时检查一次鱼巢是否粘满鱼卵,如已粘满,就将鱼巢从产卵池移出,抬到孵化池去孵化,然后换上新的鱼巢。
附满鱼卵的鱼巢,要放在孵化池水面下0.1~0.13米深处,两端用桩固定。在天气温和,水温稍高(18℃)的情况下,3天即可见眼点,7天左右即孵出苗。刚孵出的鲤苗身体呈黑色,不宜放在过肥的水质中,七天后体色渐渐由黑转红,此时应当每隔两天施大粪25千克,使水保持深绿色。鲤苗长成时即可出售运输。
疾病防治
该病症状表现为发病初期体表出现乳白色斑点,覆盖着一薄层白色粘液,随后白色斑点的数目和面积逐步扩大,以致蔓延全身,病灶由乳白色变成石蜡状,呈淡红-灰白色,石蜡状增生物厚1~2毫米,由光滑变成粗糙,质地由软变硬,随后自行脱落,重新长出新的增生物。病灶面积不大时危害不严重,如病灶部位大,将会引起脊椎骨软化,生长受到抑制,鱼体消瘦,游动缓慢,最终死亡。防治方法为隔离病鱼,将鱼放在含氧量高的流水中喂养,体表增生物会逐渐脱落;在水族箱或小水体内,可使用红霉素进行治疗。
此病由细菌侵入鳃部而引起,具有传染性,病鱼常离群在水面独游,行动缓慢,食欲减退或不吃食,对外界反应迟钝,鳃盖骨内表皮充血,中间表皮中心部分常腐蚀成一个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透明小窗。防治方法为在鱼种入池前用硫酸铜和漂白粉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发病季节用漂白粉定期泼洒。治疗方法为全池泼洒生石灰和消毒剂;全池泼洒畜用红霉素;用大黄粉加氨水浸后,连汁带渣全池泼洒。
该病初发病时病鱼部分鳞片脱落,局部表皮微红,而且微隆起,病灶只有鳞片大小,鱼体的头部、鳃盖、背部腹部、鳍部直到尾柄均可能出现。随着病情发展,感染个体增多,病灶红肿、溃烂,溃疡面积增大,不仅限于体表真皮层,而且深及肌肉,严重者可看到骨胳和内脏,酷似一个洞,人称烂窟隆病。防治方法为配置高锰酸钾溶液,用药液棉球擦洗病灶;若病鱼出现烂窟窿病虽已痊愈,但对病鱼产卵孵出的鱼苗,在第一次挑选时,应选用喃唑和高锰酸钾加食盐浸洗。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红鲤具有生长快、繁殖力强,抗逆性强、耐低氧、食性广以及适应性强等优点,养殖的时间短、产量高,效益较好,在中国养殖生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最有开发潜质的淡水鱼种。同时,红鲤还是重要的杂交亲本,杂交亲和力强,容易与其它鲤杂交,杂种的优势明显,经济价值较高。
观赏价值
红鲤具有观赏价值,深受中国广大消费者喜爱,是一些宾馆、饭店、景区重要的观赏养殖品种。
营养价值
红鲤可供人体食用,肉细味鲜,营养丰富,每100克红鲤肉含热能590千焦(141千卡),水分73.1克,蛋白质18.3克,脂肪7.5克,灰分1.1克,维生素B10.01毫克,钾307毫克,钠62.6毫克,50毫克,铁0.7毫克,锌1.52毫克,铜0.08毫克,磷204毫克,11.0微克。
相关研究
红鲤是中国优良的鱼类育种材料之一,在中国遗传育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应用兴国红鲤或荷包红鲤与其他鲤品种杂交,生产了一批具有明显杂种优势的杂交种,如“丰鲤”“颖鲤”“荷元鲤”“岳鲤”“芙蓉鲤”和“三杂交鲤”等,并利用杂种优势育成了一些新品种,如“建鲤”和“松浦鲤”等。
在研究红鲤的遗传多样性方面,从研究类群来看,兴国红鲤研究相对较多,公开发表的文献较多,其它几种红鲤研究较少,公开发表的文献较少;从研究层次看,表型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较多,其它水平上的研究,尤其是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少;从研究对象的联系程度上看,均为分散、零碎的个案研究,相互间的横向比较较少。总之,对红鲤的遗传多样性缺乏整体而深入的认识,对红鲤的起源、进化问题缺乏了解。
相关文化
中国人偏爱红色,红色鲤鱼更是代表着吉祥如意。在中国淮南市,每家每户都会在除夕那天煎出一条红鲤,并在鱼嘴里放上一棵葱,而且这条鱼年三十当天不能吃,得摆在家里正中间,象征着“年年有余”;在中国广东,一些地区在祭祖时会选取一尾活的红鲤,为其灌上酒,寓意净化灵魂、消灾除厄,如果红鲤跳动起来,则代表着来年的生活可以更上一层楼;在越南,民众在迎接农历小年夜时有放生红鲤的习俗。
品种对比
参考资料
Species.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12-17
Cyprinus carpio.ADW.2024-10-07
中国鲤养殖史.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2-25
打破认知!好吃又好看的红鲤鱼,看衡阳曾风顺如何将其卖出鳜鱼价.湖南科技报.2023-12-29
安徽淮南:煎条红鲤鱼只许看不许吃 象征着“年年有余”.台海网.2023-12-29
渔俗丨内陆渔文化习俗(四):赠送与祭祀.河南省水产学会.2023-12-29
越南人祭灶神迎春节.中华网.202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