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长墀
郝长,男,河南新乡市人,博士,现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珞珈学者特聘教授,哲学学院副院长。他还兼任武汉大学克雷茨曼道德与信念研究所所长和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克雷茨曼外文图书中心负责人。郝长墀的学术兼职包括《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编委和《哲学评论》主编。
人物经历
在武汉大学哲学系获得学士后,到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骨伤学院(后合并到北京中医药大学)教书,1995年获得美国Fordham University哲学系全额奖学金资助,攻读硕士、博士学位。2006年9月至2007年6月在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作访问学者,2006年11月-12月访问哈佛大学的Th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World Religions,2007年7月至2008年5月在Baylor University哲学系做博士后研究,期间还给Baylor学生讲授中国先秦哲学,2006年10月在Western Kentucky University讲学,2008年3月在West Chester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讲学。
2002年5月起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任教。2002年10月至2006年7月,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负责中西比较哲学试验班、比较哲学国际班管理工作,任比较哲学教研室主任。曾经是中哲教研室、宗教学系成员,目前在西哲教研室,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2007-)、珞珈学者特聘教授(2008-2015)、博士生导师(2004-)。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2016年4年期间曾任哲学学院副院长和《哲学评论》主编。哲学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2014年6月至今)。
社会任职
郝长墀任职包括Frontiers of 哲学 in China编委,武汉大学克雷茨曼道德与信念研究所所长等。
曾为American Catholic Philosophical Quarterly, 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等英文哲学期刊做匿名评审。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是现象学、当代法国哲学、政治哲学、比较哲学。
科研项目
哈佛燕京学社Fellowship, 2006
2,Baylor University哲学系Postdoctoral Fellowship, 2007
3,国家社科基金:现象学中的逆意向性研究,2010
4,教育部2008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2008
5,克雷茨曼研究所筹建基金(合作),2010
6,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2009
主讲课程
本科生《当代法国哲学》,研究生:《当代西方哲学前沿》《现象学专题》《欧陆哲学原著》《胡塞尔研究》《海德格尔研究》《现象学导论》。
主要成就
代表著作
1, 《皮尔士》,2003(平装本),2014(精装),译者,中华书局。
2,《韦斯特法尔:新康德主义哲学》,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
3,《政治与人:先秦政治哲学的三个维度》,专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
(英文书评:Dao: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哲学, Vol. 12, No. 3, 2013;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China, Vol. 8, No.4, 2013)
4、《科学与宗教的对话》,合编,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7年。
5,《解释学、现象学与宗教哲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6、《西方哲学史》,第七版,参译,中华书局2005年。
7、Wu-Wei and the Question of the Other ,Ann Arbor, Michigan: UMI, 2002, ISBN: 0-493-50229-7。
8、《爱与哲学》,郝长墀著,林伟毅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
辑刊编辑
1,《哲学评论》第11辑,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2,《哲学评论》第12辑,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3,《哲学评论》第13辑 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4,《哲学评论》第14辑,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5,《哲学评论》第15辑,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6,《哲学评论》第16辑,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7, 《哲学评论》第17辑,主编,陈江进执行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8,《哲学评论》第18辑,主编,杨云飞执行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9,《哲学评论》地19辑,主编,陈江进执行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出版社,2017
代表论文
英文论文
1,"吴语wei and the Decentering of the Subject in 老挝语壮族: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in the 哲学 of Religion",International Philosophical Quarterly(2006), Vol. 46, Issue 4, pp 445-457;
2,"Relativity of the Human World and Dao in Lao-Zhuang",Asian Philosophy(2005),Vol. 15, No.3, pp. 265-280;
3“Is Mo-zi a Utilitarian Philosopher?”Frontiers of 哲学 in China(2006), Vol. 1, Issue 3, pp 382-400;
4,“老挝语壮族 and St. Augustine on the Issue of Suspension”,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6 (1), 75-99;
5,On the“Theological Turn”in French Phenomenology,Frontiers of 哲学 in China,Vol. 8, No. 3, 2013, 428--250;
6,“基督教 and Confucianism: Incompatibility and Respect for Difference。”
法文论文
La science et la d\u0026eacute;mocratie dans la Chine du XXesi\u0026egrave;cle,Rue Descartes.N\u0026deg; 84, 2015/1。
中文论文
“逆意向性与现象学”,《武汉大学学报》(2012第五期)。
“阿伦特政治现象学”《社会科学》2017第11期。
“胡塞尔与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政治现象学如何可能?”《河北学刊》,2018年第2期。
“神权政治与民主政体“,《现代哲学》2010第一期。
“墨子是功利主义者吗?―论墨家伦理思想的现代意义”,《中国哲学史》,2005年,第一期,70-78。
“对于价值的形而上学根源的分析”,《人文论丛》,2005年卷,36-48。
“伊曼努尔·康德意识形态《周易》”,《人文论丛》,2004年特辑。
“科学、宗教信仰、宗教关系”,《知识、信念与自然主义》,赵敦华等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出版。
“现代性的哲学本质及其局限性” 《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论丛》(第一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
“先秦哲学的基本问题:爱作为本源性概念”,《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论丛》(第一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
“科学与宗教:和谐还是冲突?”《海外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年度报告2010》,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139页-173页。
“超越民主:孟子的民贵思想”《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论丛》(第二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
“孔子:无神论者抑有神论者?” 《儒林》(山东大学,20)。
“功利与权术的内在本质”(《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论丛》第三辑,2011)。
“绝望与爱:灵魂疾病及其治疗”(《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论丛》) 2012年出版。
“《尚书》中以天为核心的政治神学:论《尚书》是墨家经典”《儒家文化研究》第六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13年8月(pp. 368—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