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竹
矮竹,ShibataeachinensisNakai,又称鹅毛竹、鸡毛竹、灰竹。禾本科,矮竹属。灌木状,高约0.6m,径2~3mm。节间长7~15cm,绿色微带紫色。秆纸质或膜质,早落;箨舌发达,三角形;箨叶常呈短芒状。每小枝仅具1叶。叶片卵状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6~11cm,宽1.2~2.5cm,冬季受冻后,叶缘常枯黄白色,基部近圆形,不对称,叶缘有小锯齿。笋期夏季。分布于中国浙江、江苏省、安徽南部。为园林观赏竹种。
形态特征
地下茎(竹鞭)呈棕黄色或淡黄色;节间长仅1-2厘米,粗5—8毫米,中空极小或几为实心。竿直立,高1米,直径2—3毫米,中空亦小,表面光滑无毛,淡绿色或稍带紫色;竿下部不分枝的节间为圆筒形,竿上部具分枝的节间在接近分枝的一侧具沟槽,因此略呈三棱型,竿中部之节间长7—15厘米,直径2—3毫米;竿环甚隆起;竿每节分3—5枝,枝淡绿色并略带紫色,全长0.5—5厘米,计3—5节,顶芽萎缩,各枝与竿之腋间的先出叶膜质,迟落,长3—5厘米,无毛,边缘生纤毛,分枝基部留有枝箨,后者脱落性或迟落。箨鞘纸质,早落,背部无毛,无斑点,边缘生短纤毛;箨舌发达,高可达4毫米上下;箨耳及鞘口缝毛均无;箨片小,锥状(竿下部之箨的箨片仅为一小尖头);每枝仅具1叶,偶有2叶;叶鞘厚纸质或近于薄革质,光滑无毛;叶耳及鞘口缝毛俱缺;口十舌膜质,长4—6毫米或更长,披针形或三角形,一侧较厚并席卷为锥状,被微毛(如每枝具2叶时、下方的叶舌则短矮而不席卷);外叶舌密被短毛;叶片纸质,幼时质薄,鲜绿色,老熟后变为厚纸质乃至稍呈革质,卵状披针形,长6—10厘米,宽1—2.5厘米,基部较宽且两侧不对称,先端渐尖,两面无毛,次脉5-8⑼对,再次脉10条,小横脉明显,叶缘有小锯齿。花果未见。笋期5—6月。
生长环境
喜温暖、湿润环境,稍耐阴。耐寒,浅根性,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中生长良好。
分布范围
在东北地区、浙江省、江苏省、江西省、山东省、安徽等地方都有分布。
栽培技术
移栽
移栽矮竹一般分为两种情况:将矮竹与竹笋一起移栽到合适的花盆中;或是单独用矮竹进行移栽。竹笋是竹根发芽后长出地面的部分,它的枝节部位长出芽,而芽变成枝后,竹笋就长成了矮竹。种植时间一般长江以南地区以冬季为佳,偏北地区以春天3-4月种植最好,北方可延至5月上旬。这段时间将矮竹与竹笋一起移栽,盆竹发笋量多,节间短而粗壮,成竹质量好。移栽后要及时修剪株和枝叶,以保持竹形美观和通风透光。将盆内放好基质土,压实,盆土低于盆口3-10厘米,以备出笋时加土。选用直径50厘米的花盆,每盆种3-7株,株距10厘米,行距15厘米,种植深度为13-15厘米。
培土
矮竹喜酸性、中性土壤。盆土是一个特殊的小环境,盆内装土容量有限,对水、肥等的缓冲能力较差,故盆栽土应当选用疏松、透水和通气性能比较好,同时有较强保水、持肥能力,且重量较轻的基质土。这不仅有利于矮竹根系的生长发育和根际菌类的活动,不会因积水导致根系腐烂,还可保证有充足的水分和肥料供矮竹生长发育需要。
浇水
矮竹喜湿,要保持环境湿润。装盆后第一次水要浇透,以后保持盆土湿润。在新笋出土和旺盛生长期,适当控制浇水量,保持盆土偏干,多晒太阳,控制其顶端生长,使其矮壮。浇水宜在上午9:00以前,下午16:00以后进行,夏季1-2天便要浇一次水,冬季适当减少。阴雨天切忌雨淋和积水,以防止根系腐烂,北方地区冬季避免冻根。
施肥
矮竹喜肥,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如堆肥、圈肥、绿肥等。盆栽矮竹生长快,生命力强,竹鞭和根会沿盆壁盘转,可结合浇水施少量氮肥。但盆栽矮竹应尽量减少追肥,且只能够使用薄肥,如在春、秋季水施0.5%的尿素和1%的复合肥。为促使盆竹生长健壮,在生长后期可适当追施磷钾肥。每年冬天施基肥一次,去除部分生长不良和老化的矮竹。
修剪
盆栽矮竹宜矮而集中,株数也常取奇数,每盆可栽植3、5、7株,对那些节长、位置不当、生长过密的笋竹要及时剪除。待留好的笋竹达到理想高度时要去顶梢,使其发出侧枝,侧枝达到一定高度也要除去梢尖。盆栽矮竹修剪时要注意整体美,在不影响其生长的前提下,力求保持原状,通常采取短剪和摘心,或待新笋出土时留新去老的方式。出现病枝应及时修剪。
管理
上盆定植后,每天早晚向叶子略喷些清水。一月后茎杆萌发新枝、新芽,方可放阳处,但应避免强光直射,如发现竹叶萎卷,应立即浇水,竹叶仍可展开。浇水也要有讲究,应由盆边向下浇灌,而不可由叶部倾注淋浇,否则会使叶片肥大,有损美观。入冬后,由于盆小土少,盆栽矮竹必须在室内过冬。否则,轻者枝梢枯黄,竹叶脱落,重者冻坏竹鞭,整盆枯死。为使翠竹常茂可观,可去除3-6厘米表层盆土,然后覆盖一层腐熟的有机肥料,最后再盖一层新土,这样翌年抽出的新笋将粗壮有力。竹鞭是横着生长的,中间稍空,有节且多而密,在节上长着许多须根和芽,其中一些芽会发育成竹笋钻出地面长成矮竹,另一些芽并不长出地面,而是横着生长,发育成新的地下茎。因此,每两年要对盆竹进行修剪、松土、换盆。矮竹换盆后,填土不要太多,否则根系生长速度过快,难以控制矮竹的高度。
下级分类
鹅毛竹
因为叶片形状比较像鹅毛因而得名,一般是用来做地表的绿化,能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分布的地区较多,集中在南方,有江西省、福建省、江苏省等地。
阔叶箬竹
高度一般为2米左右,直径大约0.5-1.5cm,上面稍微分布一些毛。枝条顶端分布有1-3片叶子,长度大约10-40cm,宽度为1.5-8cm。比较能耐寒冷,虽然能耐干旱,但较喜欢湿润气候。
小玉山竹
茎部高度为20-50cm,根状茎为圆柱形,直径为5-14mm。叶片互生,呈现椭圆形,长5-12cm,宽为3-16cm,上面为灰白色,下面比较平滑。花序一般有1-4朵花,花梗长1-1.5cm,花被为黄绿色至百色,差不多长度为13-20mm。
主要价值
参考资料
矮竹的形态特征-植物百科 zhiwubk.com.植物百科.2020-08-29
矮竹的栽培技术-植物百科 zhiwubk.com.植物百科.2020-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