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Air Force of the CPLA)于1949年11月11日正式成立,经过不断发展建设,中国空军已经发展成为一支由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雷达兵、空降兵电子对抗兵气象兵等多兵种合成,由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运输机等多机种组成的现代化的高技术军种。

主要任务是国土防空,支援陆、海军作战,对敌后方实施空袭,进行空运和航空侦察。

军种概况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是以航空兵为主体的军种。进行空中作战、对空作战和从空中对地面目标实施攻击的主要军事力量。由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空降兵雷达兵电子对抗兵通信兵等兵种和其他专业勤务部队组成。下辖军区空军和军(空降兵)、院校、科研试验等单位。建立有基本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作战指挥、教育训练、科研装备和后勤保障体系,具有较强的空中进攻作战、防空作战和空运空降力量,担负着维护国家主权、保卫祖国领空安全的重大使命。还负有抢险救灾,参加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

空军是战略性军种,战略能力要与不断拓展的国家利益和不断变化的安全形势相适应。空军在改革强军中深化体系重塑,领导指挥体制、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焕然一新;加快推进空天战略打击、战略预警、空天防御和战略投送等能力建设;中国空军不断拓展国际话语新空间,全力打造制胜空天的体系作战群和主导话语的舆论攻防群,实现硬实力和软实力协调发展。

发展沿革

历史背景

1949年5月4日,6架美制国民党B-24轰炸机轰炸了北平南苑机场,来自空中的威胁让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认为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已是中国共产党的紧迫任务。

一个国家若没有强大的空军,很难抵御敌人的空中进攻。一支军队若没有制空权,仅靠强大的陆军,也难免要遭到来自空中的压制。

中国共产党和它所领导的人民军队自诞生之日起,就头顶着空中的炸弹和敌人进行着生死搏斗。即将取得全国解放、创建新中国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必须开始着手解决没有空军的问题。

创建时期

(1949年1月~1953年12月)

中国共产党很早就重视发展航空事业。在革命战争年代极端困难条件下,培养、储备了一批航空技术人才。大革命时期,选派共产党员进国民革命军航空学校学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选调一些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到苏联学习航空技术。抗日战争时期,选调一批共产党员到国民党航空学校和新疆边防督办公署航空队学习;在延安市开办培养航空机械工程人才的学校。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创办人民军队第一所航空学校,培养航空技术人才,为建立人民空军做准备。

1949~1953年,根据中共中央决策,在陆军基础上建设空军。逐步建立健全作战指挥、教育训练和勤务保障体系,遂行要地防空任务,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参加抗美援朝,支援陆军部队进军西藏和进行围剿土匪作战,成为一支有一定战斗力的空中力量。

成立领导机关

1949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当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的指示中提出,1949年及1950年,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

1949年3月30日,在北平(北京)成立军委航空局常乾坤任局长、王弼任政治委员。统一领导全国的航空工作,组织接管缴获的航空器材、修复机场、收容教育改造国民党空军航空技术人员,为建立人民空军创造条件。

1949年7月10日,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写信给周恩来,提出建立人民空军。周恩来随即组织筹建空军的工作。

1949年7月26日,中央军委决定,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兵团机关和军委航空局合并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领导机构。

1949年10月25日,中央军委任命刘亚楼为空军司令员、萧华为空军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1949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在北京成立,原军委航空局撤销,其人员及业务移交空军司令部。空军领率机关先后设参谋部(司令部)、训练部、政治部、工程部、后勤部、干部部和空军直属政治部等部门。

1949年4月~1950年1月,先后成立华北、华东、华中(后改中南)、西北、西南、东北军区司令部航空处,归所在军区建制。统一领导接收、管理国民党空军遗留的航空设施、物资和人员,办理航空业务。

1950年8月~1951年12月,以各军区司令部航空处和陆军部分军、师机构为基础,先后成立华东、东北、西南、中南、华北、西北军区空军司令部。

1952年3月,中央军委决定,对全国各战略区的空军部队、学校、机关,实行由军委空军领导机关和各大军区领导机关双重领导,各大军区主要为作战指挥关系,军委空军主要为建制领导关系,空军部队建设和管理由军委空军统一负责。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出兵干涉,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处境危急,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地面部队入朝作战不久,中共中央决定,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参加抗美援朝作战。

1951年3月,成立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统一领导指挥志愿军空军。

1951年11月,在辽西省开原(即辽宁省开原市)组建1个空军军部。

1952年8月、1953年3月,在辽东省安东(即辽宁省丹东市)、上海、山东潍坊各组建1个空军军部,加强空军部队的领导指挥。

建立院校培训体系

1949年7月,中共中央在筹划建立人民空军时决定,以东北老航校的干部、学员为骨干,请苏联派出专家协助,向苏联购买飞机和航空器材,尽快建立一批航空学校。

至1950年1月,新建7所航空学校,以速成方式培养飞行、航空机务等专业技术人才。

1951年以后,继续新建航空学校,并将飞行人员和地勤人员同校合训改为分校培训。

到1953年底,空军有13所航空学校,培训飞行人员5945名(其中女飞行人员55名)、航空机务人员2.4万余名、其他干部近1400名。

1950~1953年,先后成立8个航空预科总队(后改称航空预备学校),对准备入航空学校的学员集中进行预科教育。

1951~1953年,还先后成立机务学校、干部学校(1952年9月改称空军政治干部学校)和指挥员训练班,逐步建立多种类型、综合性院校培训体系。

组建部队

空军成立初期,中央军委采纳空军关于在陆军基础上进行建设的指导方针。

1950~1951年,从陆军部队调给空军12个师部、49个团部,用于组建空军部队。

1950年6月19日,空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在南京组建,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4混成旅。

1950年7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空降兵部队在上海组建,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陆战第1旅,后改称空军陆战第1师、伞兵教导师。

1950年11月2日,空军部队的旅改称师。

1950年11月24日,在四川新津组建空军第一个运输航空兵团。

1951年4月24日,组建空军第一个运输航空兵师。

至1953年底,空军部队发展到28个师,各型飞机3000余架。

建立保障体系

空军成立初期,在国家经济很困难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决定整修和新建一批机场,保障航空学校和航空兵部队使用。雷达、通信、气象等保障机构也陆续建立。空军专用经费和物资由空军负责供应,全军通用经费和物资由军区负责供应。

1952年9月1日起,全军实行新的供应保障体制后,空军按照建制关系全面组织后勤供应保障,基本上实行空军—军区空军—部队供应体制。在东北、华东成立有空军后方勤务部分部,每个分部负责1个地区或1个作战方向空军部队的后勤供应保障。

担负作战任务

中共中央最早赋予空军的任务是参加统一祖国作战。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决定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参加抗美援朝作战。

1950年12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共击落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飞机330架、击伤95架;被击落231架、被击伤151架。有300多个单位、8000余人立功,其中6个单位荣立集体一等功,21人获英雄、模范称号。

1952~1953年,在国土防空作战中,共击落、击伤入侵和窜扰飞机8架。

1952年9月20日,击落入侵上海地区的美军B-29轰炸机1架,取得空军国土防空的首次战果。1950年4月~1952年11月,支援陆军部队进军西藏,在康藏高原开辟航线25条,空投各种物资2326吨。1952年7月,配合陆军部队围歼四川黑水县和甘肃南部等地区土匪,实施空中侦察、轰炸、扫射、散发传单和后勤支援。

发展时期

(1954年1月~1966年4月)

1953年12月7日~1954年1月26日召开的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决定,空军全面加强建设。

1957年5月,按照中央军委统一部署,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与防空军合并为空军,实行空防合一体制,并进行精简整编。随着主要武器装备由中国自行生产,部队进一步发展,战斗力显著增强,在国土防空和协同陆、海军解放沿海岛屿等作战中取得突出战绩。

空军与防空军合并

1957年2月21日,中央军委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与防空军合并为空军。

1957年5月17日,空军、防空军机关合署办公。刘亚楼任司令员,吴法宪任政治委员。各军区空军、防空军机关陆续合署办公。

1957年7月26日,防空军军种名称撤销,原防空军部队、学校划归空军建制。

加强指挥机构

空军与防空军合并后,进一步加强空军领导指挥机构建设。

1956年3月,在河北省杨村(天津市杨村)组建1个空军军部,1957年12月移驻济南。

1958年8月,成立福州军区空军领导机关,统一领导指挥驻福建、江西省的空军部队。

1958年11月~1960年2月,在吉林、广东、福建各组建1个军级指挥机构。

1960年8月、1965年10月,先后成立昆明、成都军区空军领导机关。

按照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机关对口的原则和空军业务工作特点,空军领率机关机构设置陆续调整。

至1966年5月,设有11个部: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工程部、军训部、军校部、科研部、高射炮兵指挥部、第二高射炮兵指挥部、雷达兵部、直属政治部。

扩建部队

1956年9月,开始装备中国自行生产的作战飞机,并继续从国外购买部分飞机等装备,部队逐步发展。

1958年10月,组建第一批地空导弹兵部队。

1959年开始,歼击航空兵师陆续组建主要用于夜间作战的分队。

1961年下半年,为提高机动作战能力,航空兵部队全面实行基地化。飞行团改为飞行大队。基地归航空兵师建制,将可以固定在基地的人员、装备都归基地建制,基地担负后勤和航空工程机务保障任务,航空兵师机动时,基地所属人员、装备不随之机动。

1961年6月,陆军1个军调归空军,改建为空降兵部队。地空导弹、高射炮、雷达等装备国产化后,部队加快发展,防空力量得到加强,对空警戒、指挥引导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加强教育训练

1954~1965年,空军院校陆续进行调整。

1958年,撤销一批预备学校、文化学校,先后成立空军学院、工程学院、高级专科学校及通信、卫生等院校。

至1965年底,空军共有29所院校,建立了较完善的培训体系,使各类指挥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有了培训场所。

1959~1961年,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援助中国的协议,中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航空发动机、零备件和燃料严重短缺。为克服困难,航空兵部队开展“地面苦练,空中精飞”活动,采取“大集中、小穿插”、“平行训练”等方法,保持部队战斗力,完成了空军入闽作战和国土防空作战等任务。

1964年,通过开展群众性练兵和大比武活动,部队的技术战术水平明显提高。

制编法规教材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创建时期使用的法规、教材基本上是照搬苏联的。

1959年1月开始,抽调大批人员,全面地编写条令、条例、大纲、教材,进行空军成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理论建设工作。历时6年6个月,完成各种条令、条例、大纲、教材、操典等306本。对加强空军正规化建设,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推动军事理论的研究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国土防空作战

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军飞机经常侦察、袭扰中国大陆和沿海地区,台湾当局飞机频繁入窜大陆,防空作战形势紧张。

1954年1月~1966年5月,在国土防空作战中,空军击落美国和台湾当局飞机51架、击伤49架。首创用装备机载雷达的截击机和高射炮在夜间击落美国B-17轰炸机、P-2V型飞机,用地空导弹击落RB-57D高空侦察机和U-2型高空侦察机,用歼-6击落美国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等战例。

文革时期

(1966年5月~1976年10月)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空军建设受到严重破坏,在曲折中前进。军区空军以下机关、部队和飞行学校坚持正面教育,不开展“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基本保持了稳定。空军部队抵制各种冲击和干扰,严守岗位,完成了国土防空作战任务。为做好反侵略战争准备,应付突然袭击,在一段时间,空军过多扩编部队、增设机构,编制员额大幅度增加。根据1975年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精神,进行精简。

改进部队体制

1966年以后,根据中共中央对形势的判断,中国面临战争威胁,空军大量扩建部队。

1969~1971年,新组建11个航空兵师和一批高射炮兵、地空导弹兵、雷达兵等部队。

至1972年底,空军实有总人数和部队数量达到历史上最多的时期。

1970年2月,改进航空兵部队组织体制,将师属飞行大队改为飞行团,基地改为场站,师下辖飞行团和场站,航空机务人员编在飞行团,以提高飞行团独立遂行作战训练的能力。

调整领导机关设置

1967年6月,成立济南军区空军领导机关。

1968~1969年,在华北、西北和粤东地区先后增设军级领导指挥机构。

1969年9月,按照中央军委确定的适当归口、减少层次、裁减人员的原则,空军直属机关由11个部整编为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

1970年,军区空军机关相应调整机构设置。

1976年,空军、军区空军机关增设航空工程部。

教育训练受到削弱

“文化大革命”期间,空军正常的教育训练秩序被打乱,战役训练、军事演习被取消,飞行训练课目和院校课程设置被削减,训练时间和学制缩短,教育训练质量严重下降。1969年,有12所空军院校被撤销。1973年后,根据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各类教导队,恢复、重建部分院校,增加教育训练时间和内容,训练质量开始回升。

完成作战任务

1966年5月~1976年10月,美国和台湾当局不断派遣军用飞机袭扰,侦察中国大陆沿海和纵深地区,其入窜手段多变,给空军防空作战造成了很大困难。空军担负防空作战的指挥机关和部队保持高度戒备,共击落美军入侵、台湾当局入窜飞机16架,击伤4架。

1967年9月,地空导弹部队首次使用中国自制兵器,有效抗击干扰,再次击落台湾当局U-2型高空侦察机1架。期间,空军高射炮兵部队完成了多次出国支援作战任务。

进行精简

1975年,根据总参谋部批准的《空军精简整编实施方案》,精简机关,撤销部分军级领导指挥机构和高射炮兵部队,淘汰一批老旧装备,空降兵部队实行简编,工程建筑部队和装备修理机构等实行企业化管理,不计入军队定额。探照灯兵部队撤销。

到1976年10月,空军总人数比1972年减少26.9%。

管理民航

1969年11月20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中国民用航空系统归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成为空军的组成部分,执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各项制度。民航对外名称不变,仍为国务院直属局。

现代化建设时期

(1976年10月~)

1976年10月以后,空军进行全面整顿和改革。为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全面加强现代化建设,提高教育训练水平,改善武器装备,增强保障能力,战斗力不断提升。

全面整顿

1977年4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调整空军领导班子。

1978年,空军进行全面整顿。包括领导班子、规章制度、军事训练、战备工作、政治工作、纪律、航空工程机务工作、后勤工作、机关和作风等10个方面。在全面整顿基础上,先后制定和实施具体建设规划,加强政治思想建设,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面取得进展,航空兵师长都能带队升空作战,院校建设得到加强,军事训练和管理教育水平明显提高,科研装备、航空工程机务和后勤保障有新发展。

1980年3月15日,民航由国务院直接领导,实行企业化管理。

1980年以后,空军多次进行精简整编。压缩编制员额,实行军士制度,减少干部数量,提高士兵比例,改进部队组织体制。

提高教育训练

1977年以后,空军教育训练全面恢复和加强,对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全面改革,标志着空军战斗力水平的甲类飞行团大幅度增加。为适应空中力量使用特点,做好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准备,加强多兵种和赋有战术背景的合练、演习和参加三军联合作战演习。逐步完善飞行学院—训练基地—部队三级飞行人员训练体制,甲类团由技术训练为主转变到以战术训练为主,由单一兵(机)种训练为主转变到以合同战役训练为主。

1978年,重新成立空军学院等一批院校。

1980年以后,空军院校不断调整训练任务、培训体制,使部队所有干部都有相应的院校培养。初级指挥军官按中专、大学专科、大学本科3个层次培训,专业技术军官按中专、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5个层次培训。为适应军士制度,成立士官学校,在部分军官院校开设士官培训班。各院校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建立健全军官继续教育体制,开办多种形式函授教育,多渠道培养人才。飞行学院毕业学员实行本科以上教育。

1996年9月~1999年9月,空军先后举行多机(兵)种未知条件攻防对抗、空中战役对抗和强电磁干扰条件攻防演习,提高高技术条件下实战能力。高射炮兵、地空导弹兵部队不断探索适应未来作战需要的对策与战法,形成多种口径(型号)兵器结合使用、协同作战的多种有效战法。参加多军兵种军事演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50周年国庆首都阅兵等,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2019年10月17日至21日,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航空开放活动在吉林长春进行。

2019年1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庆祝空军成立70周年主题活动,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对空军成立7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向空军全体官兵致以诚挚问候。

改善武器装备

空军有计划地进行装备科研,有重点地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武器装备逐步得到改善,新型装备陆续装备部队,逐步淘汰老旧装备,缩小同世界发达国家差距。

1987年,实行武器装备研制合同制,进一步加快新武器装备研制进度,提高研制经费使用效益。武器装备和勤务保障技术研究机构进一步健全。军事理论和科学技术研究取得显著成果,大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军队级奖励并得到应用,对加强空军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提高保障能力

空军战斗勤务、航空工程、后勤系统保障工作不断加强。雷达情报、通信导航、领航引导、航空管制、气象预报等战斗保障装备陆续改进更新,抗干扰能力增强,逐步实现半自动化、自动化,保障效率提高。航空工程系统在反复试验基础上,1985年以后,全面实行新维修体制,加强飞机维修管理,改进维修手段,完善维护条例、规程,开展飞机维修科研,促进飞机维修工作科学化、现代化。后勤保障立足于部队现代化建设,以注重经济效益、实行科学管理、全面提高保障能力为目标,加强后勤人员队伍建设,努力改善保障设施,更新保障装备,运用科学手段和方法,完成战备、训练和生活保障任务。

到20世纪末,空军发展成为以航空兵为主体,诸兵种组成的合成军种。武器装备由缴获、外购、仿制,发展到以中国自行研制生产为主;官兵的军政素质不断提高,知识结构和专业化程度发生深刻变化;现代化建设和部队战斗力水平进入新阶段。跨入21世纪,进一步加强质量建设,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成为维护国家主权、保卫祖国领空、促进统一大业的重要军事力量,在高技术条件下军事斗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空军积极支持和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完成抢险救灾、航空测量、人工增雨、飞播造林、开辟空中航线等任务。在空投试验核武器、新型飞机试飞、运送卫星火箭等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支援国家航空运输,开展民用航空业务。

至1997年,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开通53条航线。

至1999年,先后为民用航空输送500多名飞行人员,开放50多个军用机场供民航飞机起降,雷达、通信、导航、气象等部(分)队在保障战备训练的同时,为民航提供服务。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在抗美援朝、国土防空等作战中,截止到2009年10月共击落敌机1474架、击伤2344架。在参加和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等任务中做出重要贡献。涌现出许多先进集体和战斗英雄、模范、功臣。杰出代表有:“航空兵英雄中队”、地空导弹“英雄营”、“飞行安全红旗师”、“红色前哨雷达站”、“模范气象导航站”、“甘巴拉英雄雷达站”,志愿军空军“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赵宝桐、王海、孙生禄张积慧、刘玉堤,“空军战斗英雄”岳振华,“科研试飞英雄”滑俊、王昂,“试飞英雄”黄炳新,“学习雷锋的光荣标兵”朱伯儒,“抗洪英雄”高建成,“勇于牺牲奉献的好战士”黄勇、“试飞英雄”李中华等。

编制组成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领导机关设有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装备部,其下的基本组织层次为:军区空军、空军军(基地)、师(旅)、团(站)、大队(营)、中队(连)。军区空军根据任务辖一至数个空军军(基地)或航空兵师,一至数个防空混成师、地空导弹师(旅、团)、雷达旅(团)或高炮旅(团)。空军(基地)下辖数个航空兵师及必要的战斗保障、勤务保障部(分)队。

兵种装备

歼击航空兵

歼击航空兵装备有国产的多种型号歼击机和引进的第三代战斗机。机载武器除航炮外,还可携载航空火箭弹、航空炸弹和中、近距空空导弹,可用以在中距拦射和近距格斗中歼敌航空器。

轰炸航空兵

轰炸航空兵装备有轰炸机,它作战半径较大,载弹量多,可携载各类常规炸弹(航爆弹、航杀弹、航杀爆弹、航穿弹、航燃弹、航空子母弹、航坦弹等)、制导炸弹,也可携载核弹,还可携载照明弹、烟幕弹、照相弹等辅助炸弹。

强击航空兵

强击航空兵装备有强击机。机载武器有航空机炮、航空火箭弹、航空炸弹等。

侦察航空兵

侦察航空兵装备有多种型号的侦察机。机载设备有航空照相机侧视雷达、电视和红外侦察设备等。

运输航空兵

运输航空兵装备有运输机和直升机。

此外,航空兵还有电子战、空中加油等各种专业飞机。

地空导弹高炮兵

地空导弹兵装备有多种类型的地空导弹,其中引进的第三代地空导弹,是一种全天候、大空域、多通道、自行式防空导弹系统,可用于抗击敌大规模空袭和在强电子干扰条件下,抗击不同高度的集群目标及巡航导弹。高射炮兵装备有57毫米、100毫 米的高炮。这些高炮系统配有炮眼雷达,具有全自动、全天候作战能力,射速快,可以连续射击。

参考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简介.环球网.2020-07-22

庆祝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开放活动17—21日举行 歼-20 、运-20将集中“展翅”_新闻_(.央视网.2020-07-22

习近平出席庆祝空军成立70周年主题活动_滚动新闻_.中国政府网.2020-07-22

中国空军60年来共击落敌机千架击伤2344架.环球网.2020-07-22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概况--主要武器装备.搜狐新闻频道.20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