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济寺
惠济寺位于浦口区汤泉街道,又称古惠济寺,始建于南梁,初名汤泉禅院,南朝刘宋时,武帝宋武帝万乘来游,南朝萧梁时,萧统萧统曾在此读书,清咸丰年间毁于战火,光绪年间复建其中部分,规模远不及以前,寺内三棵稀世之宝的古银杏树迄今皆已有1500多年的树龄,已列入“中国古典园林之景”,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朝萧梁昭明太子萧统曾在此修学,并亲手种下三棵古银杏树,名曰“千年垂乳”“撑天覆地”“雷击复苏”,至今仍枝繁叶茂传粉挂果,且所结白果仁无苦心,被誉为“佛缘圣果”。2014年,惠济寺复建计划启动,此次复建工程在设计主体上采用了唐式建筑风格,占地从现在的30亩将扩大到150亩。整体复建工程将分三期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安养院、斋堂、大雄宝殿、普贤殿等主体建筑,二期工程建设禅修中心、净身坊、方丈院、钟鼓楼,三期工程建设天王殿、文殊院、宾客楼、藏经楼等建筑。惠济寺整体复建完成后,未来从老山远眺,可以看到错落有致的屋檐、雄伟而富有变化的轮廓与绿树相互掩映,江南古刹将得以重现,惠济寺也将成为国内少有的唐朝风格古建筑群。
历史沿革
惠济寺,旧为汤泉禅院,南梁刘宋时,武帝宋武帝万乘来游;萧梁时,萧统萧统亦在此读书,附近原有一昭明太子濯足沐洗过的温泉,后人称太子汤。
北宋初年,汤泉禅院易名为惠济院。熙宁年间,漳南道人昭庆来此隐居,不久,其友孙莘老、秦观、释参寥三人结伴来访,秦少游为此写出了传颂千古的《游汤泉记》。
北宋元年佑初,高僧忠境将惠济院改建为惠济寺。
明朝洪武年间,太祖朱元璋驾幸汤泉镇,因避讳“汤”字,遂将汤泉镇改称香泉镇,惠济寺也因此一度易名为香泉寺。
清代道光,邑人毛麟、苏兆奎两人又在惠济寺内创办了一座“英花书院”从此伴随惠济寺阵阵钟馨声的,除了善男信女无声的祷告外,又多了一片抑扬顿挫的子曰诗云。寺院与书院如此紧密结合,在全国是不多见的。
清朝咸丰年间,这座千年古刹毁于太平天国时期的战火中。
2014年,惠济寺复建计划启动。此次复建工程在设计主体上采用了唐式建筑风格,占地面积从原来的39亩扩大到380亩,规模扩大近十倍。
古银杏树
惠济寺内三株千年古银杏树,三棵古银杏树已列入“中国古典园林之景”,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一名曰“千年垂乳”,高20余米,胸围7米有余,需七人方可合围。有七根气根,最大气根长达2米多,气根最大直径30厘米,周长90厘米,犹如巨乳悬于空中,观者神秘之感油然而生。二名叫“撑天覆地”,指的是此树不仅高达24米,而且树冠奇大,覆盖地面半亩有余,夏日可容千人纳凉。三名叫“雷击复苏”,此树在咸丰年间曾遭雷击烧毁半株,数年后又奇迹般地复苏,因而得名。
主要景点
惠济寺遗址现在为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建成对游人开放的遗址公园。公园内供人观赏的主要文物有础石、碑刻和古木。础石有两类、一类是覆盆上雕有藤本牡丹、葡萄、莲花等纹饰,流露出富贵、兴旺、祥和的寓意,从柱础形制及雕花枝法分析,应是南唐汤泉禅院或宋初惠济院的遗物,且为后来的惠济寺沿用;另一类是覆盆式素面柱础,时代略晚,有可能是惠济寺元祐三年(1088年)所建转轮藏殿的遗物。
惠济寺旧存碑刻极多,其中年代最早、且负盛名是南唐所立《汤泉禅院之碑》,该碑为青石质地,下承龟,碑首半圆,上有蟠龙浮雕,碑额篆题“汤泉禅院之碑”六字,笔力雄壮遒劲,是为名家手迹。碑文系南唐文苑名流、官至光政殿学士承旨的韩熙载所撰。此碑在“文革”期间被炸成数段,现文物部门已收集到其中5块,尽管碑文漫,只剩10余字堪可辨识,但作为稀见的南唐时代的碑刻文字,毕竟是弥足珍贵的,此外,记载建惠济寺转轮藏殿并供奉银函葬佛舍利事迹的北宋元祐三年刻石及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重建观音宝殿、清康熙二年(1663年)修大雄宝殿的题名刻石,更是后人探知惠济寺千年兴衰的实物见证。
除文物遗址外,最令人瞩目的还属寺内三棵堪称稀世之珍的古银杏树,它们迄皆有1400多年的树龄,是南京地区现存最早的古银杏树,相传均为南梁萧梁时期萧统萧统在此读书时手植。
三棵银杏树中的长者名为“千年垂乳”,树高20.2米,树径7.45米,须七个成年人方可合抱,树枝上共有七支下垂的乳,最大的乳瘿长2.18米,乳瘿根部直径为30厘米,周长约90厘米,这七支乳瘿宛如一位饱经沧桑的母亲身上的巨大悬垂在裸露而苍老的躯干上,使人产生无限的景仰和神秘感,“千年垂乳”之名,也即是由此而来。
仲者名叫“撑天覆地”,树高24.7米,树径7.4米,因树干高撑天空,遮天蔽地而得名,每逢夏天,浓密的树荫覆盖地面半亩有余,可供千人纳凉,此树在“文革”期间曾遭无端砍伐,现在的规模已经大不如前了。
叔者唤作“雷击复苏”,树高23.9米,树径4.7米,此树与前两棵树的最大不同在于,其树干挺直高耸,宛若一柱擎天,显得傲岸而突兀,清咸丰年间,一场惊雷击毁了此树的半边躯干,数年后竟然又奇迹般地慢慢复苏。现树干中空,如果紧贴当年被雷劈过的部位向上观望,还可窥到“一线天”的景象,令人啧啧称奇。
已故著名书法家,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对故乡的这三棵千年古银杏树怜爱有加,曾作500余字的长诗《古银杏行》为之赞颂,并刻碑立于寺内。
惠济寺内的这三棵银杏树历千年风雨依旧生机盎然,应与汤泉镇地下富含硫碳酸气的温泉不无关系。汤泉镇素以“温泉之乡”闻名,镇上的温泉泉眼多达七、八处,除早年废弃的太子汤外,尚有五柳泉、川塘、水冶珍珠泉、汤湖堰、菱角坑等,其泉水不仅可以疗癣,还被当地居民用于灌溉禾苗等农作物。惠济寺之在汤泉,可谓得天独厚,可游可赏。
现任住持
南京古惠济寺现任住持朗明法师,生于1974年,舟山市 人。童年即随母拜佛,初中时开始接触佛法书籍并产生信仰。高中认识了净旻法师,并皈依于其足下。为法师门下第一批年青学佛弟子,并受其影响。于高中毕业后即进入普陀山紫竹禅林学修,并于1994年出家,同年就读于厦门闽南佛学院,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跳班进入本科班,1996年中受具足戒,1996年底佛学院本科毕业,被海沧区石室禅院聘请为知客,2000年任监院,并创立石室禅院慈善功德会,目前已有会员5000多人。2002年受浦口区汤泉街道政府邀请,担任汤泉惠济寺住持,并任浦口区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2008年任南京市佛教协会副秘书长。2005年在南京也成立了南京佛教界第一家慈善团体—惠济慈善功德会,目前有会员1000多人。
法师擅长讲经写作,学承天台,皈心净土。曾受邀至全国各地讲经说法,参加过中佛协举办的讲经交流会,为江苏省的推荐代表。也曾受邀至高等院校,大型企业做佛学讲座。在全国各类佛学刊物,比如《法音》《寒山寺佛教》《台州佛教》等发表过文章。皈依弟子成百上千。秉着“弘扬天台正脉,创造人间净土”的思想,弘法利法,教化世人。
相关轶事传说
惠济寺始建于南梁,初名汤泉禅院。宋初名为惠济院,北宋元祐年间改为惠济寺。明代,为避违朱元璋改汤泉为香泉,惠济寺也曾更名香泉寺。
惠济寺历史上因为有温泉,又临近老山,自古以来就是游览胜地,寺院在千年的沧桑变化中,留下了无数文人墨客和帝王将相的游踪。
春秋时期,传说吴国大夫伍子胥过韶关市时曾途经这里。南朝刘宋时,宋武帝曾万乘来游。萧梁时,萧衍及其长子萧统亦来此游览,并栖宿惠济寺,昭明太子曾在此读书,并拜海会为师。南唐中书侍郎、光正殿学士承旨韩熙载为汤泉院撰碑文,立“汤泉禅院之碑”。
特别是在文风浓郁的宋代,有一文坛上颇有影响的漳南道人曾隐居于此,受他影响,黄庭坚的丈人孙觉,又叫孙莘老,也来此隐居,并把他所居处取名“寄老茅庵”。黄庭坚为北宋苏门四学士之首,名震文坛。而他的丈人孙觉也是个文人,于是,惠济寺一度成为北宋文人集聚之处。
与黄庭坚齐名的秦观有一次带着文僧参寥等人专程来汤泉惠济寺游玩,并下了多篇的文记、诗词,著名的《游汤泉记》就是这次写成的,文章成后,苏轼为之作序,并对汤泉作了赞美,这之后,王安石、贺铸等文人也相约而来,留下许多赞美的诗篇。
清代爱新觉罗·旻宁年间,邑人毛麟、苏兆奎两人又在惠济寺内创办了一座英华书院,从此伴随惠济寺阵阵钟磬声的,除了善男信女无声的祷告外,又多了一片抑扬顿挫的子曰诗云。寺庙与书院如此紧密的结合,在全国是不多见的。
交通方式
乘坐南京公交607路或南京公交608路,到汤泉东站或银泉路站下。
参考资料
南京惠济寺将复建,尽显“大唐范儿”.现代快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2023-11-03
林散之行书《古银杏行》过眼录.中国网.2023-11-03
南京江浦汤泉惠济寺.个人图书馆.2024-09-26
404,您访问的页面已经不存在!.搜狐网.2024-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