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铜陵号护卫舰

铜陵号护卫舰

铜陵号护卫舰(英文:Tongling Frigate,舷号:542),是中国053H2G型护卫舰4号舰。

铜陵号护卫舰采用全封闭长桥楼舰型,装备中速柴柴联合动力系统、双轴双桨双舵。该舰主要任务是在近中海执行护航、对海警戒、支援鱼雷快艇022型导弹艇作战以及支援登陆和抗登陆作战。

铜陵号护卫舰由上海市沪东造船厂建造,1991年开工,1993年12月下水,1994年7月1日服役。1994年11月10日,该舰被命名为“铜陵舰”。2018年2月,铜陵号护卫舰退役并进入沪东造船厂改装。7月8日,中国援赠斯里兰卡海军的护卫舰P625抵达斯科伦坡港。

发展沿革

历史背景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中国海军担负保卫近300万平方千米领海主权和维护专属经济区利益的使命,需要装备吨位适中、航空武器系统完备的护卫舰。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海军水面舰艇面临的来自空中的重大威胁,原有的缺乏舰空武器系统的单一制海作战舰艇,面临难以有效对抗空袭的困境。当时苏联美国海军舰艇装备舰空导弹已有30年,“宙斯盾”系统也处于最后的调试之中,而中国60年代初期立项研制的舰空导弹迟迟未能定型装舰。因此中国海军在役的护卫舰缺综合防空和反潜作战能力薄弱。

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中期,中国第一代镇江号护卫舰批量装备之后,新护卫舰的论证随之展开。

1987年,中国海军和工业部门提出在053H2型导弹护卫舰上加装舰空导弹航空武器系统的方案并获得批准。1987年3月新型053H2G型护卫舰进入研制设计阶段。由于改进后的053H2G型护卫舰舰体结构改动较大,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将该型舰称为“江卫”Ⅰ级。

1988年春,在中国和越南之间爆发的“314海战”中,已经在舰炮交战中获胜的中国海军编队主动北撤,主要就是担心越南岸基航空兵遂行报复性空袭。因为当时中国海军编队只有1艘053K型护卫舰装备舰空导弹,难以构成严密有效的舰队防空体系。

研制历程

20世纪80年末期,053H2G型护卫舰设计建造期间,中国参照学习西方军工技术,使得该型舰的外观和工艺综合了很多西方特色。经历长期研制、原计划安装053K型护卫舰的红旗-61防空导弹,最终在053H2G型舰上走向成熟与实用。

1991年,053H2G型护卫舰的4号舰在沪东造船厂开工建造,新舰于1993年12月下水,1994年7月1日服役。1994年11月10日,该舰被命名为铜陵舰号护卫舰,舷号:542,简称:铜陵舰。

技术特点

总体设计

铜陵舰采用了以长楼加部机库平台为布局特点的现代舰型。为了增加舰内容积和舰上甲板面积,同时保持水下部分优良的线形,该舰艏段水线以上干舷有较大外飘并形成特征明显的折角线。新舰型改善了航海性能和居住的舒适性。为提高在现代电磁作战环境中的隐蔽性,该舰舰舷和上层建筑都采用了倾斜侧壁和圆角过渡。

铜陵舰舰桥因为安排改进型导弹而后移,导致舰桥到直升机库间的空间缩小近一半,反舰导弹只能横向布置。横向布置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就是美国海军惯用的布置方法,并逐渐成为现代水面舰艇导弹布置主流方式。这种不知方式便于导弹发射装置尾部对向一侧海面,燃气不会横扫甲板,不干扰其他设备和武器的操作,也省去了大面积清洗,缺点是只能射击位于舰舷一侧的目标。

动力系统

铜陵舰的动力装置,采用了柴柴联合动力(英文缩写:CODAD)——2台18E390AV型大功率柴油机,单台最大输出功率12000马力,总功率为24000马力,最大航速27节,18节巡航速度下具有4000海里的续航力,在航速降为15节时则可达到5500海里。该舰首次使用低噪声5叶大侧斜螺旋桨(镇江号护卫舰江湖级上所使用的是噪声很大的3叶螺旋桨),以便在保证传动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由螺旋桨引起的噪声。西方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建造的护卫舰大多使用了更先进的柴燃联合动力,一部分虽仍采用柴柴联合动力,但使用了低噪声、大更功率的新型柴油机,在工作效率、耗油率、重量、体积、可靠性、安静性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而铜陵舰仍然使用053H型护卫舰的同类型柴油机,只是在可靠性及耗油率上有所改进。

武器系统

反舰导弹

铜陵舰装备的对海反舰导弹系统(2座三联装共6枚)采用了标准化的密封贮运-发射箱,提高了战时的弹药补给效率和补给灵活性,使该舰具备了海上持续作战能力。

该舰的反舰导弹为鹰击-8反舰导弹系列的衍生型号,即“二代半”水平具有超视距攻击能力的鹰击81反舰导弹,其两座三联装发射箱分置于舰部烟囱前后的桥楼上,垂直于中轴线呈交叉配置。这样的对海导弹布局形式可以分别攻击位于两舷侧方较大范围的目标,在导弹攻击的同时便于舰上其它火力系统的充分展开,并且有利于导弹发射时尾焰的排放,减小对甲板的烧蚀。

防空导弹

铜陵舰主炮与首楼之间的主甲板上安装有红旗-61防空导弹的衍生型号红旗-61B防空导弹(简称:红旗-61B)的一座六联装发射装置。红旗-61B的筒式存储发射方式表明中国解决了导弹存储问题,并留有后续改进舰空导弹的可能性。但红旗-61B的发射包装筒直径太大,导致装弹数量只有6枚。其原因是采用“+-X”且不可折叠的弹翼布局,红旗-61B是全翼展状态固定在筒内。为支撑大发射筒,发射装置尺寸制作的笨重庞大,需要较大功率的驱动系统才能保证发射装置的快速转向。红旗-61B防空导弹发射筒的巨大外形曾一度被外媒误认是反潜导弹发射装置。

舰载火炮

铜陵舰安装双联装79A型100毫米自动舰炮,最大射程达20千米以上,具有85°的高射射角。该炮理论上能够对空射击,但是配备的雷达只能提供方位和距离数据,不能像37毫米炮的341型火控雷达那样测量三维空间的目标位置。该舰作战指挥系统能够提取其他雷达的测量数据,供100毫米火炮射击指挥仪解算诸元,因此在作战指挥系统控制下,79A型舰炮具有一定的对空射击能力。铜陵舰的主、副炮实现了全自动、全封闭和多通道火力控制。该舰4座76A式双37毫米自动炮及火控系统是吸收西方同类先进火炮的研制经验,在76式双37毫米舰炮的基础上改进的,可发射种类更多的先进弹种,在火力的精确性、持续性和环境适应性、维护性上有了提高。

铜陵舰76A式双37毫米自动炮作为近程防御武器,是近区杀伤的有效武器之一。76A式双37毫米自动炮由安装在直升机机库顶上的火控雷达提供跟踪目标运动要素,37毫米炮和炮瞄雷达构成单个目标通道和多火力通道的全天候射击单元。此外光学指挥仪(光电跟踪系统)构成另一个目标通道,能够分担另一个方向的火控。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对意大利的“布雷达”双联装40毫米自动舰炮进行过详细的研究,76A式双37毫米自动炮很大程度上受“布雷达”40炮设计影响。但由于技术水平局限,“布雷达”40炮最精良的无弹链供弹系统却没有被37毫米舰炮采用。弹链供弹的37毫米舰炮难以进行快速弹种转换,只能采取在弹链上交替安插不同弹种的传统形式发射多种弹药。

铜陵舰上4座76A式双37毫米自动炮布置形式为舰桥前首楼顶部2座,直升机机库两侧各布置1座。舰桥前2座各具有前向和舷侧射界,直升机库两侧的37毫米舰炮只有舷侧射界,这种布置方式使得射击任何舷角上的目标都能够有两个火力通道同时提供服务。中国37毫米舰炮也采用近炸间接命中毁伤机制摧毁闯入近界的目标。但对该炮的弹药毁伤效果存在争议,特别是对超音速反舰导弹攻击效果不佳。

反潜武器

铜陵舰的近程反潜武器是两座3200型6管反潜火箭深弹发射装置,火箭弹重71千克战斗部重32千克,爆炸深度0~300米。该型火箭发射装置具有两种发射距离,即不仅可以远射(3000米),而且也可以打击近距离的水下目标(约60米)左右,从而使其打击范围明显扩大。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从意大利和美国分别引进射程较大的轻型反潜鱼雷后,提升了舰艇反潜作战能力。

铜陵舰远程反潜武器是舰载直升机系统,搭载一架直-9轻型多用途直升机,在舰艉部设有带栅格助降装置的起降平台,以及配有起降指挥台的单机机库。直-9直升机,能够携带2枚鱼-7型轻型反潜声自导鱼雷(参照引进的鱼雷研制),在护卫舰300千米范围内遂行反潜作战。这个距离超出多数潜射反舰导弹射程,能够有效的压制潜艇袭击。

舰电系统

雷达系统

铜陵舰的远程对空警戒雷达与苏联时期“刀架”P-8和P-10雷达非常相近,因此通常被称为“刀架”雷达。该雷达原本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从苏联引进的“刀架”雷达的发展型号。P-8“刀架”雷达对高空目标探测距离75千米,主要作为防空导弹系统的目标指示雷达。与其类似的517雷达最大探测距离达到了100千米左右。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陆基和舰基雷达系统技术有提高,尤其是对UHF和VHF波段雷达的国际技术合作的开展,使改进型517A型远程对空警戒雷达(G波段)具备了更强大的探测和抗干扰能力。

铜陵舰配备的是转速较高的新型对低空和海面探测雷达,数据刷新率高达每分钟30次。从低空高速接近的目标闯入该型雷达最大探测范围后2~6秒就能够被可靠截获和识别。而该型雷达为减小风阻,其天线反射器采用的是网格结构,因此不仅省去风翼,还减小了角反射器效应和取得较好的转动惯量平衡。

铜陵舰的防空导弹制导雷达是安装在主桅中部平台上的“雾灯”雷达。该雷达有一个圆抛物面反射器天线和喇叭天线,采用单脉冲和差比幅测角体制。抛物面天线主要用于对目标的跟踪,喇叭天线则为连续波天线,为导弹提供烧穿信号。两个天线电轴平行且非常靠近,当跟踪天线对准目标时,照射天线也就瞄准了目标。另有分析是舰空导弹采用了脉冲连续波制导方式,无需喇叭天线提供烧穿信号,由跟踪天线同时提供制导烧穿信号,因此在跟踪天线右侧位置安装的是光电跟踪装置。

铜陵舰作为防空作战时集导弹和防空火炮于一体的平台,有完善的雷达情报系统和高速机动能力。对空型和对海型雷达视场覆盖了从水面到高空的空域,任何目标只要进入其中一种雷达的探测范围就会被很快截获。然而这两种雷达是二坐标雷达,只能提供目标方位和距离的跟踪参数。

指控电战

铜陵舰装备了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二代舰载指挥控制系统。该系统以三人水平控制台为核心,可对空情、海情、声呐等情报进行处理,以及对反舰导弹、防空导弹、火炮等多个控制台组成的全舰航空武器系统进行统一的信息获取和指挥控制,使单舰及编队的战斗力得以更好发挥。

铜陵舰的指挥控制系统性能与中国前型驱护舰上装备的简易作战信息系统相比,有了质的提高,使中国053H2G型护卫舰真正实现了对空、对海和对潜作战能力的有机结合和多用途化。

铜陵舰有较完备的电子战系统,包括923型雷达预警接收机、981型主动式干扰机、近程箔条诱饵发射装置。

声呐探测

铜陵舰的球鼻艏声呐为SJD-5B型,是SJD-5声呐的数字化改进型,便于与数字化作战指挥系统连接。在球鼻艏舰壳中,还安装有SJC-1F型侦察声呐和SJX-4C型通信声呐。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大量普及微处理器改造老式装备,很多数字化设备不过是在传统的机电设备上增加微处理器监测装置,这些设备之间传输通常采用低速的军用或工业总线。虽然如此,数字化设备的接入也使中国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性能数据

铜陵号护卫舰参考数据:

服役动态

服役出访

1997年2月27日至3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司令员杨玉书海军中将率由青岛号驱逐舰和铜陵舰组成的舰艇编队访问泰国梭桃邑)、马来西亚(卢木)和菲律宾马尼拉)。

2004年4月30日至5月5日,海军副司令员么兴远海军中将、海军副参谋长周伯荣海军少将和海军政治部副主任张双虎海军少将率由深圳号驱逐舰哈尔滨市号驱逐舰,铜陵号护卫舰等4艘护卫舰,“314”号、“324”号潜艇和两架直升机组成的舰艇编队,于演习途中经停香港。

赠送外国

2018年2月,从中国海军退役的铜陵舰进入沪东造船厂改装。3月底的照片显示,原海军铜陵号护卫舰的舷号“542”被除掉。

2018年7月,中国正式表明向斯里兰卡海军赠送一艘护卫舰。根据照片显示,停靠在沪东船厂码头的海军退役铜陵舰已经刷上新的舷号“P625”,并开始进行全面整修,从舷号可知,该舰就是中国赠送给斯里兰卡海军的护卫舰。7月8日,中国援赠斯里兰卡海军的护卫舰P625抵达斯科伦坡港。

总体评价

铜陵舰作为053H2G型护卫舰4号舰,是具有防空能力的制海型护卫舰。该舰在2000吨级护卫舰上,同时装备对空、对海导弹舰载直升机系统和作战情报指挥系统。该舰采用现代新型护卫舰的船体型线,长艏楼、圆弧形上层建筑、内倾侧壁,总体布局合理,造型新颖。该舰的航海性能、隐蔽性、居住性等有较大提高,全舰作战系统有较强的防空、对海、反潜和电子战作战能力。该舰的动力装置、航空武器系统及作战情报指挥系统等全部是中国自行研制的设备组成。

铜陵舰是在053H2型导弹护卫舰基础上改进设计的成果,因此难免继承早期中国护卫舰的设计弱点。2250吨的满载排水量对于搭载直升机和装备齐全的护卫舰舰体偏小,使得改进余地不大。在垂直发射等新技术出现后,无法将其用于改装现役护卫舰。海军护卫舰服役期一般至少30年,在新技术导致武器效能衰减周期缩短的情况下,前期舰艇系统设计时留有充足的改进升级空间,才能通过不断更新保持装备的先进性。而053H2G型护卫舰的设计缺乏前瞻性,导致设计建造出来的护卫舰快就失去改进升级的可能。由于铜陵号护卫舰仍然使用镇江号护卫舰的同类型柴油机,虽然可靠性及耗油率有改进,但噪声方面却没有特别大的改变。因此,在整体安静性方面,铜陵号护卫舰与世界其它同类型舰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三海一核科普网、《舰载武器》)

参考资料

从海红旗61到海红旗10:我军舰空导弹从弱到强.slide.mil.news.sina.com.cn.2019-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