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汤达鸠龙

汤达鸠龙

汤达鸠龙(Tendaguria,意为“来自敦达古鲁的”)是一属侏罗纪晚期的植食性蜥脚类恐龙,主要分布在非洲坦桑尼亚的侏罗纪晚期地层

形态特征

汤达鸠龙是当地较大型的蜥脚下目,估计身长约20米。脊椎呈前凸后凹的双后凹型(opisthocoelous)。与其他蜥脚类的差异在于神经棘非常矮小症,几乎不存在;这些神经棘并未构成骨头明显的主体,也没提升周围神经弓的高度,后部连续至横突(Transverse processes),包括上,而背部的轴肌可能从神经棘转而连接到横突背面。俯视神经棘呈现低而宽的横脊状。其他自衍征有:每个前关节突(prezygapophysis)外侧上部有道凹陷、横突前侧深凹与后侧浅凹结合、具有厚实的上骺。如以上种种特征显示,敦达古鲁龙是种高度衍化的蜥脚下目

发现与命名

汤达鸠龙的正模标本(编号MB.R.2092.1、MB.R.2092.2)发现于坦桑尼亚汤达鸠山(Tendaguru Hill)东南15公里的Nambango,该地属于敦达古鲁组(Tendaguru Formation),年代为晚侏罗纪的启莫里阶或提通阶;正模标本由两个前部背椎所构成,目前存放于柏林自然历史博物馆。汤达鸠龙的脊椎骨是后凹型,与其他蜥脚类脊椎骨的差别在于它们的神经棘非常矮小症,几乎不存在;这些神经棘并未构成骨头的的大部分,也没提升棘弓(Neural arch)的高度,横突(Transverse processes)并未连续,而轴肌可能转而连接到横突的背部表面。汤达鸠龙是种高度衍化的蜥脚下目恐龙,目前并不清楚它们与其他蜥脚类恐龙的关系;但一个颈椎(Cervical vertebra)显示出它们与圆顶龙属的相似处。汤达鸠龙是种大型蜥脚下目恐龙,身长被证实约20米长。模式种是坦桑尼亚汤达鸠龙(T. tanzaniensis),是由约瑟·波拿巴(Jose Bonaparte)等人在2000年于坦桑尼亚发现,并在同年叙述、命名。

1911年,德国地质学家韦罕·彭豪特在德属东非的南邦果(Nambango)地区,距离敦达古鲁丘(Tendaguru Hill)东南方15公里处,发现了两个蜥脚下目脊椎。其后于1929年,由古生物学家沃纳·亚嫩施所描述,但并未命名。2000年,何塞·波拿巴、沃夫·戴尔特·海因瑞克(Wolf-Dieter Heinrich)、鲁珀·怀尔德(Rupert Wild)正式叙述、命名模式种坦桑尼亚敦达古鲁龙(Tendaguria tanzaniensis),属名取自发现地敦达古鲁(Tendaguru)-1909年至1912年德国进行大规模古生物考察的地区,种名纪念采集自现在成为国家的地方坦桑尼亚-与过去德属东非位置大致重叠。正模标本由双标本所组成:MB.R.2092.1(NB4)与MB.R.2092.2(NB5),目前保存于柏林自然博物馆,包含两个前段背椎,可能来自同一个体,被发现时位置彼此靠近。采集地点可能是年代为上侏罗统提通阶的敦达古鲁层上恐龙床层位。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