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祠
彭家祠,(古寨村)位于中国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黄花镇(现明镇)坑坝村,是一座清代古建筑山寨。
彭家祠,始建于清代中叶。是古代此地一户彭姓人家修建的一座军事堡垒,据今已有380年历史。彭家祠坐南向北,房屋从山脚起建至山顶,共分三层建筑群,只有北面一条平均宽1.5米、用碳酸钙打制成条铺至顶层的石阶路,其余三面均是悬崖峭壁。首层建筑群有房屋5栋,坐南向北3栋,东西两边各1栋。二层建筑群为书堂。第三层(顶层)建筑群为彭氏宗祠,硬山顶配耳封火墙,有房舍5栋,其中坐南向北3栋,东西各1栋。
2016年10月,彭家祠被评定为第五批广东省古村落。2019年4月,彭家祠被列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彭家祠,始建于清代中叶。是古代此地一户彭姓人家修建的一座军事堡垒,据今已有380年历史。
咸丰初年,明迳一带土匪猖,彭家族人利用自己祠堡的险要地形协助官兵剿灭了土匪,受到朝廷的重视和褒奖,县令陶人杰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上书赐匾“明义知方”。
建筑布局
彭家祠,占地面积约9000平方米,古寨村坐落在高约33米的螺山上,既是当地彭姓族人过去为抵御土匪滋扰而建的防御型堡垒,又是聂氏宗祠,同时也是一个古建筑山寨,乡间称之为“寨山古堡”。整个建筑封闭,自成一体。山间仅有一条蜿蜒曲折的石阶通道盘旋至山顶,两边的房屋建筑均依地形地势兴建,大小厅房数十间。一栋栋房屋从山脚一层一层盘旋至山顶,逐层增高,错落有致。因其建筑布局与西藏自治区的布达拉宫相似,在青山之中隐隐显露出雄姿,故有“赞丹寺”之称。
彭家祠坐南向北,房屋从山脚起建至山顶,共分三层建筑群,只有北面一条平均宽1.5米、用碳酸钙打制成条铺至顶层的石阶路,其余三面均是悬崖峭壁。
首层建筑群有房屋5栋,坐南向北3栋,东西两边各1栋。第一栋基础用不规则的石灰石砌至3米高,接砌26厘米x6厘米x12厘米青砖至挑头,再接砌35厘米x13厘米x20厘米泥砖至顶。大门用213厘米x12厘米x42厘米的花岗石石环砌,门楣上悬挂一块276厘米x74厘米的木牌匾,楷书阳刻“明义知方”四个大字,由清咸丰年间英德市知县陶人杰为绅士彭宝光、彭珠光、彭应能等人所立。
二层建筑群为书堂。硬山顶配镬耳封火墙,采用未施釉的瓦当装饰,墙体用26厘米x6厘米x12厘米的青砖砌筑。书堂共有房舍5间,中间为厅,厅内檐壁下画有山水人物画和古诗词等。书堂外有一间较矮的平房,中间为长白山天池,天池两边各有一个金鱼池(已毁),天池侧的三面墙上分别用砂浆抹雕梅花、菊花、人物等图案,在浮雕下有一个用泥胚烧制、未施釉的大花窗(现仅存北面墙的一个)。在二层建筑群的左边还设有哨楼(已毁)和炮楼。
第三层(顶层)建筑群为彭氏宗祠,硬山顶配镬耳封火墙,有房舍5栋,其中坐南向北3栋,东西各1栋。首栋大门门楣上有一匾,书“驰封中先大夫”,落款为“光绪元年”。第二栋为聂氏宗祠,祠堂和第三栋的檐壁有壁画或灰浆抹雕花草图案。首栋前面和第三栋的后面均有用青砖或砖石混合砌筑的围墙,并在围墙上设有多个瞭望眼(窗)。
相关传说
彭家祠,说这堡中的主人其实就是土匪,这堡的最高处,主屋周围一共有24个相同式样的房间环绕着,每一个.房的窗户都有精美的窗花装饰,据说这就是堡主的24个压寨夫人住的地方。
开发与保护
1995年12月被公布为英德市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0月,被评定为第五批广东省古村落。2019年4月,寨山彭家祠被列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重要事件
2023年12月,清远英德市黄花镇彭家祠牌匾被盗,村民发现后报警求助。当地警方已立案调查,并逐步扩大排查范围。
参考资料
【清远历史文化村】古寨村.清远市人民政府.2023-12-09
岭南建筑瑰宝彭家祠.清远市人民政府.2023-11-10
清远彭家祠依山而建.新浪财经.2023-12-09
百年老村庄被人“拆祠堂”光绪年间牌匾遭盗窃.抖音短视频.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