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

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

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是1944年1月14日至3月1日在苏德战争列宁格勒围城战期间,由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1944年2月16日前)和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在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和远程航空兵的配合下实施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此次战役旨在粉碎德军“北”集团军群,解除对圣彼得堡的封锁,并从德军手中解放列宁格勒州。战役分为三个阶段,最终苏联红军取得重大胜利,重创德军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歼灭3个师,击溃23个师。

战役背景

战役目的

战役目的是粉碎德军“北”集团军群(第16、第18集团军),完全解除对列宁格勒的封锁,从德军手中解放列宁格勒州(参见列宁格勒围城战)。战役计划规定,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应同时对德军第18集团军在列宁格勒和诺夫哥罗德附近的翼侧集团实施突击,向金吉谢普、卢加两方向发展进攻,粉碎该集团军主力,前出至卢加河地区。之后,两方面军应继续向纳尔瓦、普斯科夫两方向进攻,并协同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挫败德军第16集团军,彻底清除列宁格勒州内的德军,为实施解放苏联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进攻战役创造条件。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的任务是粉碎涅韦利以北的德军集团,然后向伊德里察方向进攻,防止德军调动第16集团军抵抗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红旗波罗的海舰队的任务是在舰炮和岸炮的火力支持下,通过其航空兵的攻击配合列宁格勒方面军突破德军防御。

参战双方

苏联方面

参与战役的苏联红军包括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和远程航空兵,共计陆军125万余人、火炮和迫击炮20183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580辆、飞机1386架,此外还有游击兵团3.5万人配合。苏军拥有数量优势,步兵人数超过德军70%,火炮和迫击炮数量是德军的两倍,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数量更是达到德军的三倍以上,作战飞机也超出德军近三倍。

德国方面

德军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辖第18、第16集团军)共有74.1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007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385辆、作战飞机370架。德军建有名为“北方壁垒”的大纵深防御体系,包括由地雷场和铁丝网保护的钢筋混凝土发射点和土木发射点。德军还在红谢洛以北地区集结了大量装备406毫米火炮的远炮兵,用于轰炸圣彼得堡

战争经过

第一阶段

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的第一阶段从1944年1月14日至30日,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红旗波罗的海舰队舰炮、岸炮和航空兵以及远程航空兵的支援下,成功粉碎了德军第18集团军翼侧集团,并为后续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列宁格勒方面军在结束红谢洛-罗普沙战役后,将德军从列宁格勒向南和西南方向击退60—100公里,并向前推进至卢加河地区。沃尔霍夫方面军在实施诺夫哥罗德—卢加战役时,从诺夫哥罗德向西和西南方向前进50—80公里。两方面军共同行动,清除了连接莫斯科圣彼得堡的主要交通干线——十月铁路上的德军。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在新索科利尼基地域发起进攻,牵制了德军第16集团军,使其无法增援列宁格勒和诺夫哥罗德前线。

第二阶段

战役的第二阶段从1944年1月31日至2月15日,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继续向纳尔瓦、卢加两方向发展进攻,攻占了德军卢加筑垒地带,并向前推进100—120公里,到达纳尔瓦河楚德湖东岸。列宁格勒方面军占领了纳尔瓦河西岸登陆场,进入了爱沙尼亚境内。第18集团军的失败导致第16集团军的翼侧和后方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德军统帅部不得不将第16集团军的各兵团向西撤离。随着战线缩短,苏联红军最高统帅部于2月15日解散了沃尔霍夫方面军,将其所属部队划归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

第三阶段

战役的第三阶段从1944年2月16日至3月1日,列宁格勒方面军右派兵力扩大了纳尔瓦河登陆场,而左派则继续向普斯科夫、奥斯特罗夫两方向追击敌人。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主要追击德军第16集团军的退却兵团。截至2月底,两方面军前出至普斯科夫—奥斯特罗夫筑垒地域及其以南的新勒热夫、普斯托什卡一线。恶劣的气候条件,如解冻天气、浓雾和暴风雪,使得战斗行动异常艰难。苏联红军穿过了森林,沿着春季泥泞的道路行进,但由于后勤保障困难,缺乏弹药和技术装备。两方面军都需要补充人员和物资。3月1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命令两方面军转入防御状态,开始准备新的战役。列宁格勒州几乎全部和加里宁州的一部分获得了解放,这为后来解放爱沙尼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战争影响

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的结果是苏军重创了“北”集团军群,将其向西击退220—280公里,共歼灭3个师、击溃23个师。圣彼得堡摆脱了德军的围困,列宁格勒州几乎全境和加里宁州一部分获得了解放,为解放爱沙尼亚奠定了基础。“北”集团军群的失败动摇了德军在芬兰和其他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的地位。列宁格勒和诺夫哥罗德附近的胜利得益于三个方面军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和远程航空兵的紧密协作。这次战役的特点是军队兵团和游击队行动协调一致,正确选择各个方面军的主要突击方向,擅长夺取敌人筑垒防御的核心区域和据点。在各个方面的主要突击方向建立强大的集团,军队战斗队形形成纵深梯次配置,以及善于使用第二梯队,这些因素促成了战役的胜利。苏联红军积累了在不利气象条件下在森林沼泽地实施进攻战役的经验。苏联各方面军和舰队所属180个兵团和部队获得了以他们所解放城市名称命名的荣誉称号。许多兵团和部队还获得了勋章。数千名苏联军人受到了政府的奖励。

相关人物

戈沃罗夫·列昂尼德·亚历山德罗维奇

戈沃罗夫·列昂尼德·亚历山德罗维奇(1897年2月10日出生于布特尔基村,今属于基洛夫州—1955年3月19日逝世于莫斯科)是一位苏联军事家和统帅,他在1944年被授予苏联元帅头衔,并在同年1月27日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他是苏联红军的重要将领之一,在苏德战争期间担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西方向炮兵主任、预备队方面军炮兵主任、莫扎伊斯克防线部队副司令、西方面军炮兵主任等。他的指挥才能在塔林进攻战役和解放爱沙尼亚的过程中得到体现。他还参与了蒙海峡群岛的登陆行动。战后,列昂尼德·戈沃罗夫曾任圣彼得堡军区司令、陆军总监察长、武装力量总监察长、苏联武装力量部副部长等职。他还曾在1953年至1954年间担任苏联国防部副总理兼国土防空军总司令。戈沃罗夫是苏共中央候补委员,并且是苏联第一至第四届最高苏维埃代表。他的遗体安葬在红场克里姆林宫墙下。他的著作包括《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1941—1945)》等。

基里尔·阿法纳西耶维奇·梅列茨科夫

基里尔·阿法纳西耶维奇·梅列茨科夫(1897年5月26日出生于莫斯科附近纳札列沃的一个农民家庭—1968年12月30日逝世)是一位苏联元帅,他在1944年10月26日被授予这一头衔,并在1940年3月21日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他曾是一名钳工,1917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18年参加苏联红军。梅列茨科夫毕业于工农红军军事学院和高级首长进修班。在国内战争期间,他在东方面军和南方面军参加了对抗白匪的战斗,历任支队政委、旅副参谋长和师副参谋长。苏德战争结束后,梅列茨科夫在大约九年的时间里担任滨海军区司令、莫斯科军区司令、白海军区司令和北部军区司令,并曾任高级步兵学校校长。1955年至1964年,他担任苏联国防部部长助理,主管高等军事院校。1964年4月起,他成为苏联国防部总监组总监。梅列茨科夫是苏共中央候补委员,并且是苏共中央检查委员会委员。他是苏联第一至第五届最高苏维埃代表。他的遗体同样安葬在红场克里姆林宫墙下。布拉戈维申斯克高级坦克指挥学校以他的名字命名。他的著作包括《象俄罗斯那样不屈不挠》、《为人民服役》(回忆录)和《我的青年时代》。

影视作品

影片《列宁格勒保卫战》是一部由俄罗斯制作的战争题材电影,上映于2006年。这部电影讲述了1941年冬季至1942年夏季期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时刻,阿道夫·希特勒派遣德国精锐部队进攻苏联的圣彼得堡,但长期未能攻克,于是采取封锁策略,试图切断城中200万居民的所有食物来源。苏联方面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寻找唯一知晓通往外界之路的人,即科洛扎......

参考资料

苏德战争之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大家读史.2024-08-13

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新浪军事.2024-08-13

杰娜日记中的围城惨剧.新华网.2024-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