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中央集团军群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在东线苏德战场上部署的三个主要的集团军群之一,创建于1941年6月22日。中央集团军群原先创建的目的是为了攻下苏联的首都—莫斯科,它参加了东线除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列宁格勒围城战外的大部分决定性战役。在苏联开始反击后,中央集团军群渐渐崩溃,被切割成若干的小型军事单位,在1944年苏联发动的巴格拉季昂行动中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被彻底击溃,在1945年1月25日被包围在柯尼斯堡口袋后,中央集团军群改名为北方集团军群,以A集团军群改名为中央集团军群继续战斗,直到在柏林战役和布拉格攻势中彻底消亡。
简介
中央集团军(德语:Heeresgruppe Mitte)苏德战争中德军的战略战役军团。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前由B集团军群司令部改组组建。司令博克(1941.6—1941.12)、京特·冯·克鲁格(1941.12—1943.10)、布施(1943.10—1944.6)、莫德尔(1944.6—1944.8)和乔尔格-汉斯·莱因哈特(G.H.Reinhardt,1944.8—1945.1)。初辖第四、第九集团军和第二坦克集群、第三坦克集群,共34个步兵师、9个坦克师、6个摩托化步兵师、1个骑兵师和2个摩托化步兵旅,系进攻苏联的主力军团。集结在戈尔达普(Foan)至符洛达伐(BлOдaBа)一线。战争初期分南、北两路沿明斯克、斯摩棱斯克对苏联红军实施钳形突击。1941年8月,分别派出第二和第三坦克集群协同南方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作战。同年9月~1942年4月,辖第二、第四、第九集团军和第二、第三、第四坦克集群,兵力增至74个半师(内含14个坦克师和8个摩托化师),进行莫斯科会战。1943 年参加库尔斯克会战。尔后在苏军打击下一再败退。1945年1 月改编为北方集团军群。同年1月26日以A 集团军群改编重建。司令先后为约瑟夫·哈尔佩(1945.1—1945.1)和斐迪南·舍尔纳(1945.1—1945.5),辖2个合成集团军和1个坦克集团军,配置在维斯瓦河至奥得河之间。在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中主力被苏联红军击溃,后退入捷克斯洛伐克境内,1945年5月被苏军歼灭。
创建
中央集团军于1941年6月建成,由费多尔·冯·博克元帅指挥。
下辖部队
集团军指挥部
第537信号团
德国第2装甲集群(海因茨·古德里安)
第12军:第29摩托化师,第31、第34步兵师;
第24摩托化军:美国陆军第1骑兵师,第4、第3装甲师,第10摩化师;
第46摩托化军:第10、武装党卫队第2“帝国”装甲师,“大德意志”装甲步兵团;
第47摩托化军:第17、第18装甲师。
德国第3装甲集群(赫尔曼·霍特)
第5 军:第5、第35、第161步兵师;
第6 军:编有第6、第26步兵师;第39摩托化军:第7、第14、第20装甲师,第20摩托化师;
第57摩托化军:第12、第19装甲师,第18摩托化师。
德国第4集团军(贡特尔·汉斯·冯·克卢格)
直辖第255、267、293步兵师,第286警卫师。
第7军:第7、第23、第258、第268步兵师,第221警卫师;
第9军:第17、第137、第263、第292步兵师;
第13军:第78步兵师,第26摩化师;
第43军:第131、第134、第252步兵师;
第53军:第45、第52、第167步兵师。
德国第9集团军(阿道夫·施特劳斯)
直辖第102、第900步兵师,第403警卫师。
第8 军:第8、第28步兵师;
第30军:第129、第162、第256步兵师;
第42军:第87步兵师,武装党卫队通信师。
历任指挥官
费多尔·冯·博克元帅(1941年6月至1941年12月)
京特·冯·克鲁格元帅(1941年12月至1943年10月)
恩斯特·布施元帅(1943年10月至1944年6月)
沃尔特·莫德尔元帅(1944年6月至1944年8月)
乔尔格-汉斯·莱因哈特上将(1944年8月至1945年1月)
费迪南德·舍尔纳元帅(1945年1月至1945年5月)
参加战役
巴巴罗萨行动
战原本的计划是要快速攻克苏联和乌克兰的东方领土,北至阿尔汉格尔斯克、南至阿斯特拉罕的战线为止,这条预定的终极目标也被称为AA战线。在作战的最初数个月里,德军继续沿用之前在西欧大获全胜的闪击战术,横扫了大半的东欧平原、歼灭数百万计装备老旧和战术不佳的苏联红军,展现出辉煌无比的战争艺术,但最后仍在莫斯科战役中由于严酷的寒冬而攻势受阻。这场作战的受挫可以说是造成纳粹德国最终战败的主因,也是阿道夫·希特勒和第三帝国命运的转捩点。最重要的是,巴巴罗萨作战的失败开启了长达数年的东方战线,成为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战争之一,数千万人因此罹难。
莫斯科战役
巴格拉基昂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