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日知
康日知(?-785年),字日知,粟特族,天宝少数民族将领,康植的孙子,祖籍西域康国(今撒马尔罕)。他在唐朝中期担任将领,是左武卫大将军康植的孙子,户部尚书康孝义的儿子。康日知骁勇善战,曾成为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的部将,担任赵州刺史。在建中二年(781年)平定李惟岳叛乱时,他效忠朝廷,被任命为深赵观察使。兴元六年(784年),他被任命为同州刺史、奉诚军节度使,后来迁任护国军,检校左仆射,被册封为会稽郡王。贞元五年(789年),康日知在任上去世,被追赠太子太师。
人物经历
康日知后来定居灵州,便以灵州为籍贯。祖父康植在开元九年(721年),曾跟随朔方郡大总管王睃,在参加征讨突厥康待宾部,收复鲁、丽、含、塞、依、契6胡州的历次战斗中,立有战功,受到李隆基皇帝的召见,提升为左武卫大将军,封天山县男。康日知青年从军,在成德(今正定县)节度使李宝臣部下做一名军官,官至赵州(今赵县境内)刺史。建中二年(781年),李宝臣死,儿子李惟岳自请继承节度使,朝廷不批准,于是他就勾结淄青(今山东东平境内)李正已和魏博(今大名县)田悦等地方割据势力联合叛变。康日知坚守赵州,不与叛军同流合污,拒不听从李惟岳的将令,与长史李濯和部将们“渫血为盟”,决心继续效忠朝廷。于是李惟岳就命令兵马使王武俊等率部攻打赵州,康日知站在城头上大声劝告王武俊道:田悦攻打邢台市,死伤惨重,没有得手。我赵州要比邢台城更为坚固,你来攻城也是徒劳的。并质问王武俊:“使者诏喻中丞,中丞奈何负天子,从小儿跳梁哉?”王武俊听了康日知一番忠告的话以后,感到大为震惧和后悔,也就立即悬崖勒马,反戈杀死李惟岳,向朝廷献城反正。次年(782年),康日知因在靖难中又立新功,再升任深赵(今深州市)观察使,赐实封户二百。四年(783年),王武俊贼心不死,出尔反尔,又勾结幽州(今北京地区)的朱滔,魏博的田悦,共同再举叛旗,自立为王。又一次派遣部将张钟葵攻打康日知镇守的赵州城,被康日知击败。兴元元年(784年),康日知升任奉诚军(今大荔县)节度使。还没有到新任,又改任镇守晋(今临汾市),加封检校尚书左仆射和会稽郡王。贞元初(785年)病故。赠太子太师。儿子康志睦,孙子康承训,重孙康传业4代人都官至节度使高位,而且善始善终,是唐朝塞上的名门望族。
典籍记载
新唐书《康日知传》
康日知,灵州人。祖植,当开元时,缚康待宾,平六胡州,李隆基召见,左武卫大将军,封天山县男。日知少事李惟岳,擢累赵州刺史。惟岳叛,日知与长史李濯及部将百人啐牲血共盟,固州自归。惟岳怒,遣先锋兵马使王武俊攻之,日知使客谢武俊曰:“贼孱甚,安足共安危哉?吾城固士和,虽引岁未可下,且贼所恃者田悦耳,悦兵血蔑邢,壕可浮,不能残半,况吾城之完乎?”又为台检示曰:“使者赍诏喻中丞,中丞奈何负天子,从小儿跳梁哉?”武俊悟,引兵还,斩惟岳以献。德宗美其谋,擢为深赵观察使,赐实封户二百。
会武俊拒命,遣将张钟葵攻赵州,日知破之,上俘京师。兴元元年,以深赵益成德,徙日知奉诚军节度使,又徙晋绛,加累检校尚书左仆射,封会稽郡王。贞元初卒,赠太子太师。
子志睦,字得众。资伟,工驰射。隶右神策军,迁累大将军。讨张韶,以多兼御史大夫,进平卢军节度使。李同捷反,放兵略千乘,志睦挫其锐,不得逞,遂下蒲台县,尽夺其械。加检校尚书左仆射。徙泾原,封会稽郡公。卒,年五十七,赠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