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孔桥
七孔桥是位于昌(平)赤(城)路昌平胡庄东的明代石拱桥,于1953年被毁,改建为过水路面,1958年在原桥址按原样重建,1958年建成。
简介
跨十三陵水库上游,桥共7孔每孔净跨10米。上部结构为石拱,下部结构为石墩台,桥面两侧有汉白玉雕琢的云头和龙的望柱及栏板。荷载为汽—13级,拖—60。
有关信息
仿卢沟桥而建的长达150米的十七孔桥,是颐和园内最大的一座桥梁。桥的造形优美,远远望去,好像一条金玉带飘落在滇池上。17这个数字并不符合皇权九五之尊的逻辑,它为什么要设计为17个孔呢?道理就在于:如果设计为九孔,那么就会因拱度过大而容易被冲跨或崩塌。想来想去,臣工们最终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既不失九五之尊,又不降低桥的质量,那就是设计为17孔。桥两边从任何一边数起,桥的最高处都是处在第九个孔上。17孔桥两边栏杆雕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狮子500多只。十七孔桥上所有匾联,均为爱新觉罗·弘历撰写,桥南横联刻有“修凌波”四个字,桥北横联“灵偃月”把十七孔桥比喻成水中神兽,卧如半月之状。在桥北面的另一副对联写着“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望”,描写出在优雅宁静之夜,此处风景更加怡人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