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日本外务省国际情报局

日本外务省国际情报局

日本外务省国际情报局号称日本“外国情报的大本营”,前身是外务省调查部,成立于1984年7月。

介绍

日本外务省国际情报局号称日本“外国情报的大本营”。 1993年7月,日本内阁会议正式批准成立外务省国际情报局,任命外务省涉谷治彦为首任局长。国际情报局一改其前身情报调查局同时兼有情报搜集、制定外交政策和统管安全保障三大职能的状况,成为单一的情报搜集、分析机构,从而强化了外务省对国际情报的搜集、分析、处理和传递职能。

1993年8月,日本政府为进一步健全和加强外务省的情报职能,改组为国际情报调查局。它主要依靠日本派驻180个国家和地区的大使馆、总领事馆的外交官和各国际机构的人员进行情报活动;又经常与日本各大综合商社、公司驻外机构互通情报。这些商社、公司、人力、财力雄厚,成为日本外务省情报活动的强大支柱。在外务省调查部时期,它下设情报课、分析课、调查课、企划课及安全保障政策室和调查室。

改组为国际情报调查局后,它下设三课:(1)国际情报课。主管国际情报的搜集、传递、并掌握该局的总事务,包括情报预算和人事编制;(2)分析第一课。主要负责俄罗斯、欧美及全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分析、研究和安全保障问题;(3)分析第二课。主要负责亚洲、大洋洲、中东和非洲形势的分析和研究。该局前身外务省调查部,对政策、外交情报的搜集、判断能力突出,如苏联领导人康斯坦丁·契尔年科去世前,外务省获悉他儿子回国后直奔医院及契的主任医师也独自离开正在访美的代表团迅速回国等情况后,该部马上作出了契尔年科病危的判断,使日本政府及早考虑应变措施。该部对公开情报的研究很重视,在日本外交政策的制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局长

1993年7月,日本内阁会议正式批准成立外务省国际情报局,任命外务省涉谷治彦为首任局长。(非照片人物。照片为前驻华山田重夫公使。)

世界各地分布

2005年9月21日,日本外务省正式决定,在外务省设立“国际情报统筹组织”,在日本驻外大使馆设立专门的情报机构——“对外情报科”,并在5年之内向海外派出100名“情报担当官”。在新情报计划实施第一年,日本将向欧美和中东地区国家派出30名情报人员。这些人将接受严格的情报专门训练和进修,然后才被派往各国。其中重点是中国、美国英国

设立目的

日本外务省官员直言不讳地说,设立“对外情报科”这一专门情报机构就是为了加强对外情报搜集,“情报担当官”将担负起“人力情报”的职责。日本《中国产经新闻》报道称,日本在驻外使馆设“情报担当官”还有一层意思是,为将来成立专门的情报搜集机构——对外情报厅(暂定名)作相应准备。

日本外务省还透露说,为了提高情报搜集效率,新设的“情报担当官”不归大使馆管辖,也不是大使馆普通职员,将归外务省新成立的“国际情报统筹组织”直接领导。此前,根据日本政府规定,驻外武官作为日本外国军事情报的重要提供者受双重管辖。外务省国际情报局向驻外武官提供经费,并起管理作用;防卫厅防卫局负责选派驻外武官,并指导、掌管其业务。

派遣情报人员

日本外务省公开向海外派遣情报人员的决定在日本舆论界引起了一片惊呼,但事实上,日本政府通过外 交人员搜集情报早已成为一种惯例。

日俄战争时期起,日本外交人员就开始利用合法身份为掩护,从事与身份不相符的秘密活动。二战时期,日本谍报活动空前活跃,其驻外使馆就是日本在各驻在国的情报中心。日本参谋本部多次指挥外交人员搜集驻在国对战争的态度和备战动向。其中最成功的就是,日本海军根据日本驻檀香山副领事吉川猛夫向国内提交的情报,突袭珍珠港,使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到重创。军事史学家此后在评论偷袭珍珠港时都不得不承认:是日本的外交情报人员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

2月21日,《中国产经新闻》在第3版刊登了对原博文的长篇专访,认为日本外务省利用普通国民搜集机密情报超出外交范围。但实际上,日本外务省的这一举动也并不罕见,而是早就暗中展开了。

日本《产经新闻》此前报道,日本外务省向驻海外使馆派出的“情报担当官”都不是单枪匹马展开工作的。日本外务省不愿具名的高官透露说,为了让情报网“动起来”,日本将重点开发驻派遣国的新闻记者、学者和民间人士,让他们加入到日本情报人员队伍中。这些人将努力与当地人员进行联系,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网。

此外,据西方媒体报道,一段时间以来,日本情报部门有步骤地利用日本战后建立的全球经济情报网暗中搜集军事情报。二战后,由于一时无法在军事情报领域有作所为,日本迅速建立起一个全球经济情报网。日本在海外的8000余家企业中,有1000余家设有情报机构,每天传递的情报信息量超过6000页。日本商业间谍搜集情报的手段十分高明。据报道,日本经济情报人员为大量收集素材,博览众收,有时甚至把一些大饭店的菜单都翻译成日语,作为资料留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