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王华

王华

王华,男,博士,博士后,1978年12月生于宜城市广东工业大学副教授、测绘工程系副主任。200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量工程专业,并被免试推荐为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个人经历

200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量工程专业,并被免试推荐为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利用大地测量学、地震和第四纪断层滑动率等资料联合研究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和构造应变应力场。

2003年被免试推荐为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主攻方向为利用雷达干涉测量(InSAR)研究青藏高原地震周期,2007年6月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7年7月到广东工业大学工作至今。

先后于2003年6-12月、2006年12月至2007年3月两次赴新南威尔士大学进行学术访问,从事InSAR在城市和矿区沉降方面的应用研究;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赴香港理工大学进行学术访问,从事GPS一机多天线系统软件研发;2007年赴利兹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博士后研究,2009年7-12月、2011年7-10月再次赴英国利兹大学进行学术访问。2007/12 - 2008/11,英国皇家学会博士后。

主讲课程

王华教授主讲《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3S技术集成》《GPS原理》《测量程序设计》《工程测量》等多门本科生课程。

主要奖项

王华教授曾获得多项荣誉奖项,包括2008年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英国皇家学会奖学金、2004年度夏坚白院士测绘学事业创业优秀学生奖一等奖、2002-2003年度王之卓创新人才奖二等奖、1998-1999年度叶雪安大地测量学奖学金二等奖以及广东工业大学建设学院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十佳授课教师"等。

科研项目

主持的项目:

[1] 利用InSAR与GPS建立青藏高原中西部地壳运动速度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41104016),2012-2014.

[2] InSAR在广州市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研究,企业委托项目,2011-2012.

[3] InSAR investigation of subsidence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South China,European Space Agency Category-1 Project (7924),2010-2012.

[4] 利用InSAR研究青藏高原东部震间断层滑动,广东省自然基金博士启动项目(8451009001001389),2008-2010.

[5] InSAR在矿区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广东工业大学博士基金 (073032),2007-2009.

[6] InSAR对流层延迟误差随机模型及改正算法研究,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测绘学基础研究基金(04-01-08),2005-2006.

[7]消除InSAR对流层延迟误差的模型与算法研究,山东科技大学基础地理信息与数字化技术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S040208),2004-2006.

参与的项目:

[1] Crustal deformation in China associated with the seismic cycle of major faults or related to lakes loading on the lithosphere: measurement by SAR Interferometry,中欧合作"龙计划"二期项目 ( 5305),2008-2012.

[2] 中国大陆西部地区活动地块、断层运动的大地测量学反演研究(40574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2008.

[3] Seismic cycle in Tibet (China) inferred from InSAR and GPS, European Space Agency Category-1 Project (3392), 2005-2007.

[4] InSAR与GPS监测地壳运动的数据融合理论及在活动断层上的应用研究(NCET-04-068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2005-2007.

[5] 大地测量学反演在川滇地区现今地壳运动及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40344023),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主任基金,2005.

[6] GPS与INSAR数据融合理论与算法的研究,高等学校博士学科基金项目(20030486038),2004-2006.

[7] GPS与InSAR数据融合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国家测绘学局重点实验室测绘基金项目(1460130424210),2003-2005.

[8] 我国天文大地网与GPS2000网联合平差顾及地壳运动影响的研究,国家基础测绘项目子课题,2002.

[9] 利用GPS和InSAR集成研究中国西部地壳运动,武汉大学创新基金(49725411),2001-2003.

研究成果

利用GPS观测资料改正InSAR对流层延迟误差的可行性,是国内关于InSAR大气延迟误差改正方面最早公开发表的成果之一(Xu et al., 2006);

利用InSAR研究了1997年西藏玛尼Mw7.5级地震的同震形变,得出了玛尼地震同震形变的不对称性是由断层面的倾斜及其倾角变化引起的结论(Wang et al., 2007a);

采用ENVISAT/ASAR影像,运用强度图相关法估计了克什米尔地震震中区域距离向和方位向的同震偏移量,并首次联合升/降轨偏移量观测值建立了克什米尔地震的三维同震位移场,是国际上关于克什米尔地震的最早研究成果之一(Wang et al., 2007b);

首次利用InSAR获取了鲜水河断裂北段的震间形变(Wang et al., 2009);提出了联合InSAR与GPS建立大尺度地壳运动速度场的方法,在2010年EGU、AGU和2009/2011年InSAR Fringe会议上做口头报告受到较高评价。

代表论文

学术论文:(SCI收录:4, EI收录:5, ISTP收录:5)

[1] Wang, H., Wright, T., Satellite geodetic imaging reveals high strain away from major faults of Western Tibet, Nature Geoscience (in review), 2011.

[2] Wang, H., Wright, T. and Biggs, J.: 2009. Interseismic slip rate of the northwestern Xianshuihe fault from InSAR data. Geophys. Res. Lett., 36, L03302, doi:10.1029/2008GL036560(SCI、EI收录,IF:3.204 )

[3] Ge, L., Ng, A., Wang, H., Rizos, C.: 2009. Crustal deformation in Australia measured by satellite radar interferometry using ALOS/PALSAR imagery. J. APPL 大地测量学 3(1):47-53.

[4] 王华、周晓青,雷达干涉测量技术与地震周期监测,地理空间信息,7(3):71-74, 2009.

[5] 王华,InSAR大气延迟误差分析,地理空间信息,7(2):9-11, 2009.

[6] 王华,InSAR数据在提取断层位置中的应用,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6(2):7-9, 2009.

[7] Ge, L., Wang, H., Chang, H.C., and Rizos, C.: 2008. Linear combinations for differential radar interferometry. In"Observing Our Changing 地球", M.G. Sideris (Ed.), IAG Symposia Series, Vol.133, 825-831.(ISTP收录)

[8] Chang, H. C., Ge, L., Ng, A. H., Rizos, C., Wang, H., and Omura, M.: 2008. Combination of multiple repeat orbits of ENVISAT for min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In "Observing Our Changing 地球", M.G. Sideris (Ed.), IAG Symposia Series Vol.133, 631-638.(ISTP收录)

[9] Wang, H., Xu, C., and Ge, L.: 2007a. Coseismic deformation and slip distribution of the 1997 Mw7.5 Manyi, Tibet, earthquake from InSAR measurements. J. Geodyn.,44:200-212.(SCI收录,IF: 1.812)

[10] Wang, H., Ge, L., Xu, C., and Du, Z.: 2007b. 3-D coseismic displacement field of the 2005 Kashmir earthquake inferred from satellite radar imagery. 地球 Planets Space,59(5):343-349.(SCI收录,IF:1.074)

[11] Chang, HC, Ge, L, Wang, H, et al.: 2007. Radar interferometry for 3-D mining deformation monitoring, i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2007. IGARSS 2007,1-12:2090-2092. (ISTP、EI收录)

[12] 程璞、许才军、王华: 2007. InSAR相位解缠算法研究.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7(3):50-55.

[13] Xu, C., Wang, H., Ge, L., Yonezawa, C., and Cheng, P.: 2006. InSAR tropospheric delay mitigation by GPS observations: A case study in Tokyo area. J. Atmos. Sol-Terr. Phy., 68(6): 629-638.(SCI、EI收录,IF:1.643)

[14] 许才军、王华、程鹏飞、张莉:2005a,天文大地网与GPS2000网联合平差的地壳形变改正研究,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30(1):34-37.(EI收录)

[15] 许才军、王华、王江林、葛林林:2005b,基于有向窗的自适应SIGMA中值滤波算法,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30(10):873-876.(EI收录)

[16] Xu, C., Wang, H., Wang, J., and Ge, L.: 2005c. Adaptive filter in SAR interferometry derived DEM.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8(3): 193-196.

[17] Xu, C., Wang, H., and Xu, J.: 2005d. Present-day movement and tectonic strain rate field of active crustal blocks in China continent. In Window On the Future of Geodesy, 128:550-555.Berlin: Springer.(ISTP收录)

[18] 许才军、王华,2004,InSAR相位解缠算法比较及误差分析,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9(1): 67-71.

[19] 许才军,王华,黄劲松,2003a,GPS与INSAR数据融合研究展望,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8: 58-61.

[20] Xu, C., Wang, H., and Liu, J.: 2003b. Present-day crustal deformation continent inverted from GPS observations, earthquake moment tensor and Quaternary slip rates.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8(2B): 736-744.

[21] 许才军、王华,2002,大地测量学地球物理学资料联合反演中国大陆构造变形场,GIS技术及其应用,49-55,成都市四川省

[22] 许才军、李志才、王华,2002,华北地区活动地块运动时空变化特征,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2(2):33-40,2002。

[23] Xu, C., Wang, Q., Liu, J., Dong, L., and Wang, H.: 2001. Recent crustal deformation and strain accumulations in continental China inferred from GPS and seismicity data. In Vistas for Geodesy in the New Millennium, 125:512-517.Berlin: Springer.(ISTP收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