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王之卓

王之卓

王之卓(1909年12月16日—2002年5月18日),中国河北丰润人,本科毕业于交通大学土木系,后获得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武汉测绘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校长。

1939年2月,王之卓以优异成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博士学位的航空测量专家;1939年—1949年,王之卓先后担任云南昆明澄江镇中山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四川北碚中国地理研究所大地测量组副研究员、交通大学校长等职;解放后任交大校务委员会常委;1952年后参加创办青岛工学院、武汉测绘制图学院;1991年5月,王之卓担任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委员;2002年5月18日,王之卓去世。

王之卓是中航集团摄影测量和遥感学科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20世纪50年代,王之卓首次提出偶然误差累积的系统现象及规律的理论问题,对提高中国航测成图的精度和缩短成图周期起了重要作用。1979年,王之卓撰写了《摄影测量原理续编》,该专著代表了中国摄影测量的最高水平;1980年,王之卓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88年,王之卓被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授予“荣誉会员”称号;1998年,王之卓获得第7届陈嘉庚地球科学奖。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王之卓1909年12月16日出生于河北省丰润县东丰台镇(今属天津市市宁河县)一乡绅商贾书香门第家庭。

求学经历

1910年,王之卓启蒙于家教国学,熟读《三字经》、古典古训古诗词等。1916年,王之卓就读于直隶省丰润县东丰台镇小学。1920年,王之卓父母亲接王之卓离开了东丰台古镇老家,来到他父亲供职的江苏省,送他进南京奉直旅宁公学读高小。

1922年至1926年,王之卓在江苏省南京市东南大学附中和江苏省立南通中学先后完成初、高中学业。1928年4月,王之卓的英文作文《What should a young man strive for during his life?》被选入《民国十七年(1928)全国中学学生英语成绩》一书,并于1928年由世界书局出版。1928年8月,王之卓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学习。

1932年,王之卓从交通大学毕业后,放弃去清华大学做助教的机会,选择到陇海铁路工地工作。1934年7月,他参加全国第二届中英庚款公费留学生选拔考试,考取英国伦敦大学土木系帝国理工学院攻读测量专业,获DIC(工程师)文凭,自此,王之卓与测绘学结下不解之缘。

1935年8月,在李四光帮助下,王之卓与朋友夏坚白陈永龄一起转入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测量学院就读。1936年,他在柏林经好友夏坚白介绍加入中华自然科学社。次年,王之卓获该校特许工程师文凭,并开始攻读航空摄影测量博士学位,师从德国著名科学家拉赫曼教授。

1938年9月,王之卓参加了在罗马列席旁听了第五届世界摄影测量会议。次年2月,王之卓以优异成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博士学位的航空测量专家。

工作经历

1939年,王之卓毕业回国。同年9月,王之卓担任云南昆明澄江镇中山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讲授测量平差等课程,并与夏坚白陈永龄三人协商合著一套中国的测量学大学教科书。1940年,王之卓辞去中山大学教职,前往由朱家骅用中英庚款在重庆市北碚设立的中国地理研究所任职。在中国地理研究所任职期间,他完成了“航空测量空中三角计算之导数关系公式”等多项研究。

1940年,他在昆明市加入中国工程师学会。1940年8月至1943年9月,王之卓担任四川北碚中原地区地理研究所大地测量组副研究员,期间,除与他人合作著书外,撰写论文、文章、书评近20篇,发表在与该所共同创办的《测量》和《测量专刊》上,其中有3篇在美国学术杂志上刊登。1943年10月,王之卓赴贵州贵阳出任国民政府军令部第四厅(后易名为陆地测量局)测量技术室主任、测量监,主管测量技术问题。

1944年,中美政府签订《中美航测合作合同》,拟在中国中国西南地区,用航测方法测绘学一百万分之一的航空图,并成立中美航测合作队。王之卓作为中国唯一的航测博士,参与该合同的商谈和签署,并先后被派往印度的美国空军基地,负责培训中美航测合作队的中方航测人员。抗战胜利后,王之卓回到母校交通大学任教授和工学院院长。1945年至1946年8月,王之卓率中美合作航测队负责内业成图方面十余人去美国,参加航测成图工作,替中美航测队的中方人员作一些必要的联系后,为起草拟定《中国航测十年规划》。后来,他加入美国摄影测量学会和美国地球物理学会,通过交纳会费换取该会杂志、参加学术报告会等。

1948年,王之卓任交通大学校长,他提出了“一方面精专,一方面还要顾到广博股份”,“注意实际而施以严格训练”的教育原则。1946年至1949年,王之卓先后任交通大学教授、工学院院长、代理校长、校长。解放后,他又担任交大校务委员会常委。新中国成立前,王之卓与他人合作撰写了《航空摄影测量》《测量平差法》《大地测量学》《实用天文学》等专著,结束了中国高等测绘学教育依靠外国教科书的历史。

20世纪50年代,王之卓在用航测方法测绘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过程中,纠正了当时使用的苏联方法中用于山区的“瓦洛夫公式”的不足,并提出新的解算公式。该公式后来在航测界被称为“王之卓公式”。此外,他还根据中国航测理论与生产实际,结合自己科学研究和教学的经验,编著出版了《平面测量教程》《航测新技术》等一批教材。1952年,中国高校院系调整,王之卓离开交大到青岛市参与组建青岛工学院、武汉测绘制图学院,历任教务长、系主任、武汉测绘学院副院长、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名誉校长等职。

1955年3月,王之卓担任《测绘通报》编委,并发表《航空测量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呼吁国家设立“统管经济测量工作的总的机构”。同年,他又作为专家,调到武汉参与组建全国第一所民用测绘专业学校——武汉测绘制图学校。该校后来发展成中国唯一一所著名的测绘方面的重点大学,并先后更名为武汉测绘学院、武汉测绘科技大学。

1956年7月,王之卓参与筹建中国测量制图学会(中国测绘学会),任筹委会副主任委员。随后任中国代表团团长,代表学会赴斯德哥尔摩参加国际摄影测量大会。1957年,他在《武汉测量制图学院学报》创刊号发表论文《偶然误差累积的系统现象及其在摄影测量中的应用》,在中国首次提出了偶然误差累积的规律。1959年,王之卓当选为第二届湖北省人大代表。

20世纪60年代初,王之卓在中国首先提出了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解析法加密理论与实施方案的研究,并推导了利用电子计算机解算空中三角测量的基本公式,提出区域网平差方案。1960年,王之卓发表《缝隙山地纠正仪的设计》,根据中国拥有较多大型纠正仪实际,独创了利用常规严格光学控制第二类型纠正仪进行影像地图制作的理论,为中国应用正射投影技术开辟了道路。

1962年,他发表论文《利用电子计算机解算空中三角测量的基本公式》,开创中国摄影测量学科应用电子计算机的先河。1963年5月,王之卓被任命为原武汉测绘学院副院长。1965年,王之卓发表《航空摄影测量科学技术的现代发展》,文中预言航空摄影测量向遥感方向发展融为一体。

“文革”期间,王之卓因加入过中国国民党被批斗。1970年,王之卓被发配到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做刻中文蜡纸、挑塘泥等工作。后在该校政工组负责人、老干部杨坚暗中保护下调到外语教研组给工农兵学员教公共英语。在教学期间,他从中科院武汉地震大队老友、亲家方俊(后亦为中科院院士)那里借来外国航测新文献资料钻研学习。

20世纪70年代,王之卓主持了“航带法区域网电算加密”的研究,其“航带法区域网平差程序”是中国最先编制出来的航测软片,为推动中国航测领域应用电子计算机,发展航测生产做出了贡献。1974年4月,王之卓回到重建的原武汉测绘学院,承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测绘局重点科研项目《小比例尺放大成图》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伴随着计算机、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王之卓预见到数字化技术是摄影测量由模拟与解析向自动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世界上率先提出“全数字自动化测图”构想,并给出“全数字自动化测图系统研究方案”,而这正是当时国际测绘学界高度关注、尚未解决的重大课题。

1978年,王之卓主持研究的《航带法区域网电算加密程序》获湖北省科学大会奖。1978年1月,王之卓当选为第四届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79年,王之卓参与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担任测绘学编委。同年,王之卓撰写了《摄影测量原理续编》,该专著吸收了当时国际摄影测量的最新成就,代表了中国摄影测量的最高水平,是该学科的经典性著作;1979年4月,王之卓参加中国测绘考察团赴英国法国德国考察。同年6月7日,王之卓在联邦德国法兰克福大地应用研究所作了《中国的航测》的报告,首次提出摄影测量也可理解为是遥感技术的一个分支的观点;7月,王之卓当选为中国测绘学会第三届副理事长兼航测专业委员会主任。

1980年,王之卓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80年7月14日,第14届国际摄影测量大会在联邦德国汉堡开幕,时任中国测绘学会代表团副团长的王之卓率团参会;10月,他重新被任命为武汉测绘学院副院长;11月,王之卓增补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1981年10月,王之卓成为中国首批博士生导师,同时他推动武汉测绘学院正式成立遥感教研组,并将《在航空摄影测量专业分设遥感专业的报告》上报国家测绘总局。1983年5月,王之卓当选为第六届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和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并任中国代表团团长,与杨凯赴马来西亚吉隆坡出席东南亚地区摄影测量及遥感教育会议。1984年8月,王之卓被任命为原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名誉校长。

1985年3月,王之卓被聘为同济大学名誉教授。1988年7月在日本京都举行的第十六届国际摄影测量大会上,王之卓被授予最高荣誉“荣誉会员”称号,这是世界摄影测量与遥感界的最高荣誉。次年,德国摄影测量和遥感学会授予王之卓“金博士”证书,并专门出版了《王之卓教授金博士纪念册》。

1989年9月,他的名字被录入由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编辑出版的《澳大利亚及远东名人录》(1989年第一版)一书中,该书介绍了王之卓的简历和学术成就。1989年11月,王之卓获得中国科学院颁发的荣誉章。此外,他与金为铣、李德仁主要负责完成的“专业改革系统工程——由航空摄影测量专业发展为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获得国家教委1989年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优秀奖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1990年12月,王之卓获得国家教委颁发的从事高校科技工作四十年成绩显著荣誉证书。1991年5月,王之卓担任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委员,并与陈永龄等十位大陆测绘学者联名发起“关于举行海峡两岸测绘学术交流会的倡议”。

1992年10月,他的著作《摄影测量原理(带遥感)》(英文版)获得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学术专著特等奖”。1998年9月,王之卓与李德仁宁津生等赴宝岛台湾省台南出席第二届海峡两岸测量学术及应用研讨会并作了大会首席报告《当代测绘学科的发展》。同年,王之卓获得第7届陈嘉庚地球科学奖。2001年1月,王之卓在《湖北招生考试》总第39期扉页发表专稿;同年7月,王之卓为陈军《Voronoi动态空间数据模型》一书作序。

逝世

2002年5月18日,王之卓院士与世长辞,享年93岁,安葬在龙泉山孝恩园忠孝园。

主要成就

王之卓一直执着于发展中国的遥感技术并努力使它服务于国家建设。20世纪70年代,王之卓多次出国考察国外测绘学部门中遥感发展状况。针对当时中国测绘界普遍把摄影测量与遥感分开的现象,他指出:“摄影测量也可理解为遥感技术的一个分支”,“我们要充实这方面的知识”。他还系统论述了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关系、航测与遥感的发展方向,并提出发展中国遥感事业,促进航测与遥感融合的看法和建议,呼吁要尽快考虑在航测专业理论中,增加遥感的科学知识。

在王之卓推动下,1980年,武汉大学测绘学院航测系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遥感教研室,开设了“遥感技术基础”“遥感图像的几何处理”“数字影像处理”等课程。同时,还将老专业“航空摄影测量”成功改造为“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此后,该专业在王之卓带领下,发展成为测绘类专业中唯一的全国重点学科,其实力可与国际一流的同类学科相媲美,使中国成为诸多外国专家眼中可与美国、德国并列的世界航测遥感技术的3个超级大国之一。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伴随着计算机、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王之卓预见到数字化技术是摄影测量由模拟与解析向自动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世界上率先提出“全数字自动化测图”构想,并给出“全数字自动化测图系统研究方案”。该课题后来不仅被列为国家重点项目,而且在他直接指导下,经15年艰苦攻关,最终在一系列重大理论和技术问题上取得突破,相关成果先后荣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并从1992年起实现了产业化,打入国际市场,成为中国唯一跻身于当今世界四大同类软件产品之一。

20世纪50年代,王之卓即在用航测方法测绘学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过程中,纠正了当时使用的苏联方法中用于山区的“瓦洛夫公式”的不足,并提出新的解算公式。该公式后来在航测界被称为“王之卓公式”。“王之卓公式”从理论上对航测成图方法和空中三角测量的误差进行了分析,在中国航测事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同期,王之卓还首次提出偶然误差累积的系统现象及规律的理论问题,对提高中国航测成图的精度和缩短成图周期起了重要作用。

王之卓与夏坚白陈永龄合编了测量学大学丛书(4册),从而结束了中国高等测绘学教育只用外国教科书的历史,后因战时困难,该丛书仅出版了《测量平差法》一册就停了。

王之卓院士在中国率先论证了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关系,领导和实施“专业改造系统工程”,将“航空摄影测量专业”成功地改造为“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并发展成为全国重点学科,其研究成果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和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0世纪60年代初,他在中国国内首先提出了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解析法加密理论与实施方案的研究,并推导了利用电子计算机解算空中三角测量的基本公式,提出区域网平差方案。70年代,他主持了“航带法区域网电算加密”的研究,其“航带法区域网平差程序”是中国最先编制出来的航测软片,为推动中国航测领域应用电子计算机,发展航测生产做出了贡献。80年代,他又提出用微机与中国已有的立体座标量测仪联机,实现“在线空中测量”的建议。

主要论著

主要论文

王之卓撰写论文、文章、书评近20篇,主要发表在刊物《测量》和《测量专刊》上,其中有3篇在美国学术杂志上刊登。

著作

1939—1961年,与测量科学方面的专家合著《测量平差法》《航空摄影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测量实习》《平面测量教程》《实用天文学》《摄影测量学》《立体摄影测量学》等专著。与孙护合译苏联斯基里多夫著《立体摄影测量学》和德洛贝雪夫著《摄影测量仪器学》。

其中《摄影测量原理》和《摄影测量原理续编》这两部书不仅囊括了当时国际摄影测量的最新成就,而且代表着中国摄影测量的最高水平,是该学科的经典著作。

社会任职

社会活动

获得荣誉

个人荣誉

作品荣誉

人才培养

他的学生中先后出了 5 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括张祖勋刘先林陈军李德仁以及他和李德仁联合培养的龚健雅等。这些学生在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推动了中国相关学科的发展。1988年,王之卓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林宗坚通过学位论文答辩,乃是中国测绘学培养出的第一位博士。

王之卓一生坚持创新,每天都去图书馆了解国内外相关学科发展情况,并鼓励学生在学习前人及国外的同时要自主创新。例如,20 世纪 50 年代末期到 60 年代初期,全世界刚开始推广电子计算机时,他就组织研究在航空测量中用计算机做航带法区域网平差;很早就关注数字摄影测量。他的这种创新精神深刻影响了学生 。

王之卓认为学科发展既要向纵深,也要向边缘交叉发展,且在当时向横向交叉发展是主要趋势。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科交叉研究,认为交叉领域 “属于大家的,谁积极就是谁的”。在他的指导下,学生们把摄影测量与遥感进行交叉,把制图与非地图的遥感进行交叉,把遥感、摄影测量和 GPS与GIS进行交叉等,发展了很多学科方向,还将天上的遥感与地上的移动测量进行交叉,做了诸多成功探索 。

王之卓要求学生在掌握扎实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指导学生做研究时,针对中国摄影测量数据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研究找到问题的关键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案 。

树立严谨治学态度

王之卓对学生要求严格,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让学生在科研工作中保持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精神。

为了激励青年学生奋发学习,开拓创新,在王之卓90寿辰的时候,由王之卓,并得到其学生李德仁院士、张祖勋院士、刘先林等一大批测绘界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响应,于1998年12月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奖励基金框架下设立了“王之卓创新人才奖”。2000年四校合并后,“王之卓创新人才奖”于2001年更名为“武汉大学王之卓创新人才奖学金”。该奖于1999年12月首次颁发,之后,每年颁发一次,至今已颁奖十届。该项奖学金设立以后,对于培养武汉大学测绘学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激励广大同学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帮助青年学生树立热爱科学、献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崇高理想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个人生活

王之卓父亲是王绍曾,母亲是庞伯坤,有两个哥哥分别是王之翰和王之章。其中长兄之翰大他12岁,考取了清华大学公费留学美国攻读土木工程专业,父母常以之翰为榜样启迪王之卓用功读书。

1929年,王之卓遵父母之命,与少时订婚青梅竹马、18岁的大家闺秀齐严淑结婚。(岳父:齐迺臣、岳母朱福珍,内姐2个、内弟4个。)婚后,劝妻子考入北京若瑟女子师范学校(光华女子中学)读书4年。

1934年8月20日,王之卓长女在天津出生,取名为“守恬”,小名“百乐”。1936年,严淑携两岁长女守恬,与她闺友、留德学生张有令的妻子搭伴长途跋涉抵柏林来伴读。

1939年4月8日,王之卓次女守范在巴黎出生,取名“西蒙娜”。1944年2月,小女儿出生在贵阳市,取名为“守威”。1984年1月,王之卓老伴齐严淑病逝。

人物评价

王之卓在有生之年开创了中国测绘学学科新领域——遥感,带领中国航测与遥感学科立于世界同类学科强国之林;解决了国家许多测绘方面的重大课题;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专业人才,建设了一支高水平的现代测绘队伍。他的杰出成就和贡献,赢得了世界科学界的尊重和赞誉。(中新传媒评)

王之卓院士是中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的奠基人和当代中国测绘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在中国摄影测量发展的各个阶段,他高瞻远瞩,始终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以卓有成效的研究,奠定了学科的理论基础,拓宽了学科的研究和服务领域。(同济大学校史馆评)

王之卓奠定了中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的基石,对武测乃至中国测绘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自然资源报评)

王之卓先生在有生之年开创了中国测绘学学科新领域——遥感,带领中国航测与遥感学科立于世界同类学科强国之林;解决了国家许多测绘方面的重大课题;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专业人才,建设了一支高水平的现代测绘队伍。他的杰出成就和贡献,赢得了世界科学界的尊重和赞誉。(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评)

王之卓院士是中国摄影测量事业的先驱,推动中国摄影测量和遥感事业全面发展的带头人,也是积极推动中国和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界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活动。(交大学术期刊评)

轶闻趣事

王之卓在德读书期间,虽然生活有保障,妻子女儿也被接到身边,但他却时刻关注祖国,常与夏坚白陈永龄等一起讨论回国以后如何推动中国的测绘事业。1939年,当他一获得博士学位就决定启程回国。此时国内战火纷飞,妻子正怀着8个月的身孕,从德国到中国,漂洋过海,万里迢迢,舟车劳顿,苦不堪言。但他硬是扶着怀孕8个月的妻子,怀抱年仅5岁的长女辗转数月,经法国、意大利、新加坡等地,最后回到中国。妻子在途经法国巴黎时,产下二女儿守范。

1957年,武汉测绘学院航测系四年级学生李德仁结合专业写了两篇论文,其中谈到他发现的苏联专家写的教材和权威专家论文中的错误,于是就托人递给时任系主任的王之卓。王之卓看了文章后,百忙之中很快就约李德仁到家里,从下午五六点开始一直谈到晚上9点,晚饭也没吃。王之卓在李德仁的文章上做了很多批注,哪里对,哪里错,哪里好,为什么,都写得清清楚楚。这让当时还是个普通大学生的李德仁大受鼓舞,也大为感动。

在撰写大学毕业论文时,王之卓又亲自为其修改,告诉他应如何组织文章段落、提要和附录等等。李德仁毕业的时候,王之卓有心想收他为研究生,但由于他所谓的“问题”,结果被派到西北野外测量队搞测量。王之卓看准了这是棵好苗子,不想让他荒废了,就经常写信提醒他要学会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王之卓的关心和指导下,李德仁在野外作业中解决了山区高程导线施测中的问题。粉碎“四人帮”后,李德仁已年届40,但王之卓却立即联系上李德仁,要他跟自己读研究生。读完研究生,王之卓又推荐他到德国,师从著名摄影测量专家阿克曼继续深造。

王之卓遇到有人在文章中提到“王之卓公式”,阅稿时每每将它划去,有时甚至附张纸条表示请再不要提王之卓公式。一次,武汉大学测绘学院的徐兴沛为《中国科学家传略》一书撰写《王之卓传略》并送他过目。他看了后附了一张条子表示他做了一些调整和改动,主要限于事实方面;至于对他个人过分赞扬吹捧之词,他认为都应该删去,例如什么“航测元勋”“轰动西欧测绘界”之类。此外有助手在论文发表时写上他的名字,他知道了也是一定要去掉的。

1946年夏,王之卓受聘母校交通大学教授、工学院院长。当时,交大渝校刚从重庆复员上海不久,百废待兴,千头万绪。他一面积极参与全校的恢复工作,一面努力抓学院工作。1946年到1949年,由于全面内战爆发,为了反抗中国国民党的暴政,上海市学生运动此起彼伏,为此,国民党军警、特务多次抓走交大师生,学校陷于动荡不安中,吴保丰程孝刚两任校长先后被迫辞职。为此,王之卓一方面积极与政府、教育部交涉;另一方面在内部挖潜,健全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确定轻重缓急的资金使用原则,紧缩开支。此外,他还四处筹措师生应变口粮和学校应变经费,几次代表上海各国立大专院校晋京(南京)催拨经费,甚至直面代总统李宗仁,为危机中的公教人员和青年学生请命。

人物影响

1984年12月,王之卓出席原武汉测绘学院举办的“庆祝王之卓教授75诞辰座谈会”并发表致辞。1988年12月,他参加了原武汉测绘学院举行的名誉校长王之卓教授“执教50周年暨八十寿辰”庆贺会。

1998年12月,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在帅府餐厅举办庆祝王之卓执教60周年暨90诞辰庆典盛会,王之卓面对中外学者、来宾的贺电贺信,在会上致答谢辞,表示回顾从青年时代以来走过的路,期望中青年一代珍惜光阴,充实知识,把自己的才智献给祖国。

2009年10月24日下午,武汉大学在信息学部大学生活动中心召开“纪念王之卓院士诞辰100周年”大会,学校2000多名师生代表参加了纪念大会。

2019年12月15日,为了弘扬“中国摄影测量与遥感之父”王之卓院士的科学精神和学术思想,传承文化,激励后学,武汉大学举行纪念王之卓院士诞辰110周年大会。

2019年是王之卓先生(1909.12.16——2002.05.18)诞辰11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学科奠基人,同时较全面地介绍他的主要业绩,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特重新刊发原载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88年13卷4期的文章——《中国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奠基人王之卓教授》。

参考资料

武汉东湖高新区志(下) 人物-人物传略-王之卓.武汉地方志数字方志馆.2024-08-31

王之卓.西安交通大学.2024-03-22

王之卓院士简介.同济大学校史馆.2024-03-22

83年前,他成为我国航测博士第一人.中国自然资源报.2024-08-31

今天,我们一起来缅怀中国航测博士第一人——王之卓院士.中新传媒.2024-08-31

铺就中国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之路 ——纪念王之卓院士逝世20周年.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2024-09-05

荣耀!李德仁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武汉大学人事部.2024-09-05

王之卓.上海交通大学.2024-08-31

上海交通大学.王之卓.2024-08-31

交大老校长王之卓的工程师培养观.交大学术期刊.2024-08-31

摄影测量原理.豆瓣读书.2024-08-31

摄影测量原理续编.豆瓣读书.2024-08-31

实用天文学.豆瓣读书.2024-08-31

摄影测量原理续编/武汉大学百年名典.豆瓣读书.2024-08-31

王之卓.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2024-09-05

..2024-09-05

当代测绘学科的发展.万方数据.2024-09-05

【人物】李德仁不忘老师王之卓嘱托:中国人要指出一个方向,让外国人跟着走.网易.2024-09-05

李德仁不忘老师王之卓嘱托:中国人要指出一个方向,让外国人跟着走.武汉文明网.2024-09-05

王之卓:中国航测与遥感之父.上海交通大学新闻学术网.2024-09-05

测绘名人堂(三)丨王之卓院士.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2024-08-31

科学网—武汉大学纪念王之卓院士诞辰100周年.科学网.2024-08-31

武汉大学举行纪念王之卓院士诞辰110周年大会 .测绘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2024-08-31

纪念王之卓院士诞辰110周年.澎湃新闻.2024-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