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福建省漳浦第四中学

福建省漳浦第四中学

福建省漳浦第四中学地址设在著名的“鱼米花果之乡”、素有“漳州市”美誉的漳州,福建省漳浦第四中学座落于闽南地区漳浦青竹山南麓,位于漳浦县杜浔镇镇区东北方,这里钟灵秀,是闽南一方神圣的育才宝地。

办学历史

一、建校初期(一九五六年~一九六六年)

学校创办于一九五六年秋,当时定名为“漳浦县杜浔中心小学附设初中班”,临时校址最初选择在漳浦县杜浔管理区正阳乡下东围内民房,陈金满老师为学校负责人,黄玉盘老师兼教务,杨惠起老师为总务、刘双来老师为生活指导。其四人为创校老师。一九五六年秋季学校第一次招生一百一十名。

一九五七年春转址到杜浔管理区正阳乡天古潭南边,置地十八亩,建平房教室两座(八间)。

一九五七年四月,经福建省教育厅批准正式确定校名为“福建省漳浦第四中学”(初级中学),招生区域为现今杜浔镇、沙西、古雷镇霞美镇四个乡镇。

一九五八年春,漳浦县教育局为学校长远发展计,决定选择具有更大发展空间的地点建校,最终择定于杜浔镇区东北部的青竹山南麓山坡(即现址),据漳浦县国土局标明,其范围:东至杜浔公路管理站(道班)围墙为界;南至漳云公路;北至青竹山巅,山坡东西两侧各挖一条从山顶至山脚的排水沟为界;西与杜浔卫生院、医药站共墙为界。杜浔管理区政府出面负责调换园地及征用荒冢,面积达一百二十四点六亩。历史证明,选址于青竹山下建校,是十分正确的决定,有黄玉盘老师的诗为证:

精心设置青阳苑,开辟浦南育智园。

背靠梁山屏列障,前临海港古雷湾。

居高望远胸襟阔,坐北朝南眼界宽。

冬暖夏凉天作美,自然雕塑好摇篮。

当时的陈金满、黄玉盘、杨惠起和刘双来四位老师着手在青竹山南麓荆棘丛生、野兽出没的荒坡中勘察地形,寻访水源,策划学校远景,带领学生于放假期间挖丘填坎,依山兴建了朝南的教室平房三座(十二间),宿舍一座,厨房并膳厅(兼做礼堂)各一座。据首届校友、当时的班长林利明回忆,当年学校领导老师为了勤工俭学建设学校,逢星期天就带领班里学生到二十多里远的龙潭寨山里砍竹子挑回学校,自己动手编成粪箕,再用箕到海边挑沙到学校,伴灰土用于教室建设。“白天在青竹山上课,晚上到天古睡觉。”这就是建校初期师生们学习劳动生活的写照。台胞乡贤卢涌泉先生有诗记其事云:

松竹山坪一片荒,高中建校现堂皇。

莘莘学子勤修业,辈出英才耀四方。

一九五八年秋,负责人陈金满调至福建省漳浦第二中学,漳浦县教育局正式委派林辉为漳浦四中校长。林辉是军人出身,到任以后即以其特有的气魄和指挥才能,既力抓教学,又大抓劳动建校,率领师生用心血加汗水继续开发这片荒山处女地,初步完成了建校的工作,而且使得漳浦四中开办以后的第一、第二两届毕业生在中考成绩评比中,都名列全县前茅。

一九五九年秋,林辉调至漳州体校工作,林河山接任校长,漳浦四中第三届中考成绩跃居全县第一,那时是轰动了全县,大大地鼓舞了新建学校漳浦四中师生士气。当时,黄玉盘老师喜而做诗一首:

勤工俭学青阳苑,跃进攻关列上游。

壮志齐心争榜首,挑灯夜读巧筹谋。

四中策略传山外,友校闻声拼力求。

培育精英常比试,几回较量占头。

一九六一年秋,林河山调至漳浦三中,庄文举继任校长,续建教室两座(八间),宿舍一座。当时杜浔中心小学教室紧缺,漳浦县教育局为了应急,征得学校同意,将天古校舍借给杜浔小学使用。庄校长在任职六年中,兢兢业业,巩固教学质量,并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的发展。

二、“文化大革命”及开设高中时期(一九六六年~一九八三年)

一九六六年秋,值“文化大革命”初期,庄文举调至漳浦五中,杨亚成接任学校领导(革委会主任)。“文革”一开始,学校的正常秩序受到严重冲击,学生停课、串联,教学质量迅速下降。

一九六八年至一九七一年期间,学校易名为“漳浦县杜浔人民公社工农中学”,杜浔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派贫协代表洪现春管理学校。

一九六八年至一九七一年三届初中废除升学考试,上大中专读书改由工农兵推荐。

一九七一年九月学校增设高中部,在一九六八届至一九七0届(俗称“三届生”)初中毕业生中招收首届高中生,共招收三个班一百五十名学生。

一九七二年九月至一九八0年八月学校又改称为“漳浦县杜浔中学”。

一九八0年九月学校名称恢复为“福建省漳浦第四中学”。

一九七二年三月,吴木钦接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学校师资配套略有改观,新一届的学校领导为高中教育尽心竭诚地努力,意欲重整旗鼓,振兴四中,无奈当时客观条件所限甚多,设备简陋,合格教师少,科任教师配备不全,学生偏科发展。

在一九七二年~一九八三年年的十一年间,共有:

◎吴木钦(任书记兼校长,任期一九七二年三月~一九七五年八月)。

◎何庆云(任书记,任期一九七五年九月~一九七八年八月)、

◎张海滨(任书记兼校长,任期一九七八年九月~一九八0年八月,留任书记至一九八一年八月)、

◎曾燕培(任校长,任期一九八0年九月~一九八三年三月)、

◎洪育君(一九八三年三月~一九八三年八月期间主持学校全面工作)

以上诸位校长、书记,为学校从“文革”中恢复过来、为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杜浔、古雷、沙西、霞美地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期间续建校舍两座,办公楼一座。

三、发展与革新:“两基”建设前后(一九八四年~一九九九年)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教学秩序稳定,师生精神焕发,各项工作迅速走向正轨。

一九八三年秋,杨玲(女)接任校长,面对学校设备差、师资缺和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首开建操场之议,争取到各级政府编外资助,立即动土平整山地,开辟了学校的体育运动场;首开建校门之议,在学校南边紧靠公路处建造学校大门;立项建设新教学楼,增添设备、刷新校容。针对师资缺乏的问题,解决办法一是“请进来”,敦请退休名教师、延揽友校高级教师定期到校讲座;二是“走出去”,带领本校教师到云霄、东山一中听课取经,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在日常教学中,她严格要求教师过好“备课、讲课、改作业”三关。她任职一年半,即升任漳浦县副县长,虽然任职时间不长,但她对漳浦四中在“文革”浩劫之后以及她任职漳浦县副县长之后,对漳浦四中的鼎旧革新和持续发展都做出了很多很大的贡献。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副校长李丙申代理校长职务,督建教学楼,继续深化改革措施,学校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其间,洪宗明副书记负责党务工作

至一九八七年秋,杨百良就任校长,他的到任,为漳浦四中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上任伊始,他即虚心求解,精心布局,励精图治,继而干劲十足,从严治校,未所懈怠。面对师资缺乏的老问题,他深入群众,大力调动全体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积极性,逐年充实新生力量,大胆起用教学骨干,雷厉风行、理直气壮地抓教学质量。他高举勤工俭学旗帜,种植花果,美化校园,至今校内的龙眼杧果已俨然成木成林。同时续建教学楼一座(八百五十平方米)、宿舍楼一座(一千一百平方米),接洽旅台乡亲捐建图书馆——“万卷楼”(六百平方米),逐步完善了教学设施。为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他经常组织教师到一些先进学校去听课、座谈、交流、取经。当时曾有黄玉盘老师退休后再受聘任教,年年参与学校教学改革,在校长带领下外出取经,车过九龙岭时,曾做诗一首:

烟霞轻抹碧峤间,飒飒秋风晓色丹。

探索四中重振日,驱车掠过九龙山。

经几年的治理整顿,学校师资素质显著提高,高、初中教学质量飞跃上升,不但大大地扭转了局面,而且教绩逐年提高。高中部于一九八九和一九九0届,成批毕业生直接考上大专院校。一九九一至一九九三届中考成绩提升到全县上游水平。

一九九二年在全县各中学“三率”评比项目总成绩中,跃居同类完中第一,荣获漳州市“办好初中先进校”称号。由于勤工俭学成绩突出,一九九一年,荣获福建省教育委员会授予“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奖牌。

杨百良校长任职七年,至一九九三年学校已经拥有一千七百五十名学生和一百二十六名教职工,新旧校舍总建筑面积也发展到五千一百六十六平方米,学校教绩显著,校风良好,漳浦四中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规模在县里已身上游,杨校长至今仍得到杜浔各界人士的戴念和好评。

一九九四年秋,杨百良调往漳浦职中,李康宁接任校长。至此,正值国家全面落实教育“两基”工作任务时期,面对当时学校发展情况,李校长稳中求实,依靠班子领导和全体老师,采取稳健的治校措施,巩固发展高、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充分调动领导班子成员和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学校制定并实施各项规章制度,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落实德育工作;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学校政治教研组荣获福建省普教室颁赠的“福建省中学先进政治教研组”的表彰;一九九六年至一九九七年荣获教育局同类完中评比“第三名”的表彰;一九九五年,学校图书馆荣获福建省教委授予的“先进集体”称号;配合杜浔公安派出所共建“漳浦四中文明小区”获表彰。

在落实教育“两基”建设中,当年杜浔镇党委书记吴川泽、镇长林培兴带领镇领导班子,展现其独到的魄力与远见,经多方集资,把漳浦四中建校初期建设的三座已是危房的平房旧教室全部拆除,对教学区进行重新规划设计,由镇政府出资新建了三座教学楼,共四十间新教室,三千四百三十四平方米,使学生学习环境和学校的观感都得到大幅度改善和提升,这些基础设施的建成,大大地提高了漳浦四中的办学水平。时至今日,学校教师十分感念吴川泽书记、林培兴镇长为杜浔、为四中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同时,在李校长任内,学校特别关心师生的生活和居住环境,他着手建设了含有大膳厅的学校大食堂,并集资在校门东侧建设教师宿舍楼一幢十八套住房(建筑面积约有两千平方米),并建成水泥篮球场和教学楼后部东、西大厕所,完善了学校的设施设备,改善了校容校貌,为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生活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四、建设、申报、晋级三级达标重点学校时期(一九九九年——二00六年)

一九九九年春,三月三日,李康宁校长调至漳浦县教育局高招办,洪俊哲接任漳浦四中第十五任校长,兼任学校党支部书记,成为漳浦四中跨世纪的新一任领导。

洪校长一上任,就高举“新世纪、新四中”的大旗,带领学校领导班子,组成了一个团结协作,富有责任感、使命感、号召力、行动力的战斗集体。学校班子向全体四中人提出了“奔向新世纪,做一个可以昂扬大道的四中人”和“建设一所领导满意、群众支持、人人乐教、人人乐学、美丽文明的好学校”的口号。确定具体目标为:早日把漳浦四中建设成福建省三级达标重点中学。

目标确定以后,学校制定新校训“忠诚、协作、求是、创新”为各项工作的指导,先后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和条例,付诸实施,正以规范。洪校长明确提出学校的三大任务,即建设好三大工程:一、“灵魂工程”——抓师生德育建设;二、“中心工程”——抓教育教学质量;三、“形象工程”——抓校政建设。

学校以培养教师队伍、提高师资素质为重要任务,以目标管理为核心,以常规管理为手段,注重实绩,重教奖教,注重检查落实,狠抓质量。进入新世纪以后,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突飞猛进,高、初中按时毕业率一直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以上;二00三年、二00四年两届的高中会考及格率平均达到百分之九十八点八,优良率平均即达到百分之七十二点七五;二00一年、二00二年、二00三年连续三年获“全市普通完中高考专科线上线数”第三名,连续三年荣获漳州市人民政府的表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层次从此提升到一个更新更高的水平。

由于学校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学校于二00四年被漳州市教育局列为准达标学校,同年高考成绩超过了全市普通完中的第一名。

经过六年的不懈努力和苦心经营,到二00五年,为了争取学校晋级三级达标校,洪校长带领班子领导和全体师生作最后的冲刺,终于于二00五年四月二十五日,通过了省市专家组的验收,二00五年五月二十七日,福建省教育厅下文,漳浦四中晋级为福建省三级达标重点中学。至此,为漳浦四中的发展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漳浦四中的大发展铺平了道路。四中人无不欢欣鼓舞,卢坤水老师从电视台闻讯后即作诗欢庆,真实地表达了四中人此情此感:

喜母校晋级省三级达标校

金鸡唱彻新德山喜看达标电视前

数载力争愿已偿多年奋斗梦成圆

三千学子明方向万乡亲逐笑颜

任重更须知道远太阳宏起浦南天

卢老师更作联一副,以达其情怀:

鼎重俊才 伟业千秋兴教化

钟清哲理 豪情万顷报乾坤

达标后翌年,二00六年,正是学校建校五十年之时。新一届的毕业班师生不负众望,为学校五十周年校庆献上了重要的大礼:学校高考又取得了历史最好的成绩,上重点大学三名,上本科线五十一名,对县下达的本科任务目标,完成率达到百分之一百七十。初中毕业班考上一中线达到三十二名,创历史新高。所以,二00六年,是学校的喜庆年,更是学校的大发展年!

进入二十一世纪这六年以来,学校在高中教育方面,无论是在办学规模还是在教学水平上,都可以说,取得了特别大的进步和发展,高中部从一九九九年的只有七百五十三名学生,发展到二00六的一千八百三十六名。在走好“高中一盘棋”的同时,学校同样重视初中部的教育,学校初中部连年获得漳州市教育局、漳浦县教育局的表彰。

这段时期,也是学校文化大建设的时期。洪校长十分注重建设漳浦四中校园的特色文化,在学校建设中融注入学校文化的精神和内涵。一方面和大家一起研讨、制定校训,设计校徽、校旗,创制校歌《青竹山之光》,显化富有四中自然文化标志的“青竹山”品牌和概念,从而总结并确立了漳浦四中及漳浦四中人的精神标识、情感依归和思想载体,另一方面他义无反顾地和师生、校友们一起建设了有四中特色的新校门——胜利门、八角旗台、菩提树无止境、古榕新竹系列景观、金钥匙自然艺术石、长城墙、感恩亭、芗园、双兰亭、月亮池、书法文化长廊、自然石文化带、曲径通幽读书处、先师孔子石雕像、更有厦门路、天文台等景观……从此,树立并奠定了漳浦四中及漳浦四中人的全新的形象面貌和高格调的文化品位。

在学校硬件建设方面,一九九九年,建成拥有四百米标准环行跑道的运动场,并完善建设了一幢三十套一千二百平方米的教师“两基”安置楼;二000年到二0 0一年建成漳浦四中主楼(面积一千九百五十六平方米);二00一年改变了原来的进校大道,新开辟了一条进校的主干道——东环路,并于二00六年取得厦门区校友的热烈支持和慷慨赞助,铺设成水泥大道(并重新命名为“厦门路”);二00二年经多方筹资建成一座一千六百平方米的学生公寓楼,解决了制约高中发展的大问题;二00三年建成了学校新大门(胜利门);二00三年至二00四年建成三十八套共四千五百平方米的教师安居楼工程,极大地改善了教师住宿条件;二00五年立项、二00六年投建一座四千七百六十二平方米的现代化试验科学大楼,内配有梯形教室、多媒体教室、选修课教室和标准理化生实验室、语音室、音乐美术室、天文观测等教学设施,现已动工建设。这些硬件建设的完成,为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和晋级达标提供了更加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学校还大力种植多种多样的花果树木,建设各种别具匠心的校园景观,绿化、美化、优化了校园环境;杜浔区本土校友于五十周年校庆(2006.9.28)之前建成了一座占地四十四平方米的“感恩亭”献给母校,此亭由林仲文副县长题写亭名,如今矗立在学校“榕风竹石”风景带的入口处,成为学校景观的一个新亮点;还有漳州区校友为了报答母校的教育之恩,共同出资为学校建造了一座品味高雅、供师生学习和休闲的“芗园”,“芗园”包括一百六十八米的书法文化墙和占地一千二百五十平方米的园区,区内有月亮池和廊亭两座;更有深圳校友洪怀出资捐赠的先师孔子石雕像,于二00六年七月十九日树立在校门内菩提树“无止境”巨型盆景景区前方,于二00六年九月二十八日漳浦四中校庆日,也是孔子诞辰二千五百五十七周年纪念日时揭幕,现在,师生、来宾一进校门便置身于春意盎然、盛大深厚的文明世界和浓郁绵延的文化氛围之中;漳浦四中的校园建设,是真的能够使人人乐教、使人人乐学、使人人乐于到此一游再游。漳浦四中因而被漳州市教育局评定为“漳州市校园建设与管理先进学校”,并赠铜牌表彰,乃实至而名归。

近几年中,学校加强了和历届校友的联系,所以在学校的各项建设中,得到了广大校友的一贯的关心、大力的支持和无私的赞助,这里需要特别提到的是:一九六二届刘启力校友,为学校新科学大楼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九六一届林殿阁校友为学校的计算机教室和电子备课室的机器设备提供了全面的赞助;一九七三届高中校友黄河俊为我校第一条水泥主校道的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一九六五届校友陈结仲为学校主校道和厦门路的绿化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九八一届校友陈同明也为学校无偿提供了如今校园内的几乎所有的自然青巨石。

至二00六年,正是学校建校五十周年。总结五十年,再上新平台,是学校必须考虑的大事,学校经研究决定于九月二十八日举行建校五十周年庆典活动,并报县委县政府审批,二00六年五月十七日浦委办发文(2006-29号),批准成立漳浦四中五十周年校庆筹备委员会。校庆筹备工作由此如火如荼地展开。

五十年历程,五十年沧桑;五十年攀登,五十年荣光。漳浦四中发展至此,已有二百一十六名教职员工,三千三百九十八名学生,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建校五十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各机关单位、企业和历届校友、台胞的大力支持下,历届校领导带领师生认真工作,不断创造,积极奉献,使学校从简陋的初中校发展成为如今漳浦县第三所三级达标重点中学;建校以来,学校培养出二万二千多名高、初中毕业生,为高一级院校和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为漳浦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漳浦四中的校友遍及海内外,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的建设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母校漳浦四中不断地增光添彩。

五十年了,五十年春风化雨,半个世纪春华秋实,喜看几万学子走上成才之路,欣闻青竹山下弦歌不断;五十年,赖几代人接力,看如今,让我们再出发!今日,继往开来的漳浦四中人,昂首大道,齐声高唱着洪校长作词的校歌——《青竹山之光》:

美丽的青竹山下,

我们神圣的殿堂。

这里钟灵毓秀,

满园桃李竞芬芳。

来吧,来我四中,

我们追求光荣和希望。

忠诚、协作、求是、创新,

我们托起明天的太阳。

浩瀚的知识海洋,

莘莘学子来四方。

这里红旗飘飘,

青春风帆在荡漾。

来吧,为我国家,

我们树立一生的理想。

思考、发奋,踏实、腾飞,

我们沐浴那宇宙之光。

啊,四中之光!

啊,青竹山之光!

你是我们永远的光明!

我们是你永远的辉煌!

面向现代教育的新世纪,漳浦四中人更觉任重而道远!在这喜庆之年,当四中人唱着自己的校歌的时候,他(她)们深怀着的是一颗感恩和感动的心,充盈着的是满腔的豪情和自信,新的征程又开始了,他们更感到责任和使命、光荣和希望之所在,他们将以更加扎实的努力和不懈的创造去托起明天的太阳,去沐浴那宇宙之光。可以相信,明天的漳浦四中将会在快车道上迅速奔向新的辉煌!美丽的青竹山下,将会使人们更加津津乐道、无限向往;永远的漳浦四中,将会是漳浦教育界和古雷港区的一个硕果累累、充满美丽风气和灿烂阳光的神圣的学园!

以上资料来源于学校校庆办校史组。漳浦四中五十年校庆文献)

注:现已二级达标学校 并有设塑胶跑道

六十年校庆

二零一六年,漳浦四中六十周年校庆本于九月二十八日举行。由于台风“鱼”影响,改为二零一六年十月二十八日举行。

二零一六年十月二十八日是漳浦四中六年校庆纪念日,全院师生欢聚在校园回音广场,举行了一场“简朴不失隆重,别致而显精心”的校庆典礼。

漳浦四中六十年校庆之日,各地校友奔赴母校,众多心系教育的领导也来参加典礼。

悠久的历史奠定了她丰厚的文化底蕴,六十年的办学经验铸就了她今日教育教学的辉煌。六十年风雨兼程谋发展,六十年辛勤耕耘育英才,文明的圣火在这里不断燃烧、传承、延展。

学校简介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第四中学坐落在福建省漳州市内,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学校之一。

校徽介绍

漳浦四中座落于闽南杜浔镇近乎正三角形的青竹山的南麓,图中绿色的三角形代表充满青春和活力、自然和稳定的学校所在地——青竹山。刚刚升起的太阳,光辉普照青山和学校;天

漳浦四中校徽

空一片金黄;蓝色的钢笔象征有理想有知识的学子,她以代表“四中”的两个字母“S Z”为翅膀,从青竹山下腾飞而起,寓意学校的中心工作立足于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学生提升素质、积健为雄,使之通过学校培养成为现代社会的有用之才,使之在走向社会时有理想有能力去创造圆满的人生与光明的世界。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漳浦四中校徽的整体造型为圆形图案,以万色之源的三原色为基本组合,内配以具有亲和力的蓝绿稳定三角,加之飞翔的动态,使人有安定圆满,丰富生动之感

校歌

青竹山之光(歌词)

(中速、有力、饱含深情、朝气蓬勃、充满自信地——

美丽的青竹山下,

我们神圣的殿堂。

这里钟灵毓秀,

满园桃李竞芬芳。

来吧!来吧!来我四中,

我们追求光荣和希望。

忠诚、协作、求是、创新,

我们托起明天的太阳。

浩瀚的知识海洋,

莘莘学子来四方。

这里红旗飘飘,

青春风帆在荡漾。

来吧!来吧!为我国家,

我们树立一生的理想。

思考、发奋,踏实、腾飞,

我们沐浴那宇宙之光。

(感恩、自豪地——

啊,四中之光!

啊,青竹山之光!

你是我们永远的光明!

我们是你永远的辉煌!

校训

一九九九年春夏之间,经过于全校师生中广泛征集并讨论,福建漳浦四中确立校训为“忠诚、协作、求是、创新”八个字,后经第六届教代会通过。

学校语文组同仁相约为校训解说释意——

说 校 训

前言

漳浦四中校训“忠诚、协作、求是、创新”诞生了,这是漳浦四中建校史上的一大创举!

训者,准则也。校训,是全校师生言行所依据的准则,它是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和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制定的,极为及时、必要。有了校训,全校师生的言行就有依据,凡是就不至于逆情背理;有了校训这一指南针,我们学校这艘大船的航行就有正确的航向,就能乘风破浪前进,平稳顺利的驶向胜利的彼岸。

校训“忠诚、协作、求是、创新”,四个方面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忠诚是思想和工作态度,协作是工作要求及其艺术性,求是是工作原则与方法,创新指工作的创造性及新突破。具备正确的思想和态度,讲究工作的艺术和方法,工作起来才能有所突破和创新。忠诚,是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具体表现,是根本;立本,才能矢志不移,尽职尽责。协作,是凝聚力的标志;有否凝聚力,上下级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能否统一意志,协作配合,共同完成好既定任务,至关重要;各人自扫门前雪,我行我素,遇事互相推诿,终难事有所成。求是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办事;客观规律可以认识运用之,却违背不得,任何违背客观规律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创新要求拥有开拓精神和创造性工作,这是形势发展和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现实是优胜劣汰,如果缺乏忧患意识,就没有危机感,凡事蹈常袭古,安于形状,其势必致落伍。

学校就是我们的大家庭,就是我们共同的天,因此,全体四中人必须明确肩负重任,要相信只有把事情办好了,才能生活得更好,更充实,更有意义。我们必须遵循校训,齐心协力,和衷共济,全面提高办学效率,切实提高办事层次,努力把我校办成一所“领导满意,群众支持,人人乐教,人人乐学,美丽而文明”的好学校,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出路,学校才有希望,事业才能日新月异,兴旺发达。校训是学校一切工作指针的高度概括。学校要求结合校情把校训“忠诚、协作、求是、创新”具体化,以明昭全校师生。为此,语文组部分老师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参照有关资料,对校训尝试作粗略的阐释,分《前言》、《忠诚篇》、《协作篇》、《求是篇》、和《创新篇》系列刊出,内容并非拾人牙慧,其紧扣校情,有针对性,通俗易懂,给人以明示和新感觉,便是这些文字的积极意义所在。当然,其中纰漏在所难免,恳请雅正。

一、忠诚篇

忠诚是对祖国、人民、事业、集体、朋友的尽力,即竭尽所能不遗余力。对祖国的忠诚就是与祖国同甘苦、共患难,精忠报国,无私奉献,不计私利,不讲究得失,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前途置于首位;对人民的忠诚就是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就是“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对事业的忠诚就是坚守岗位,无怨无悔,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提倡的是爱岗敬业的精神,讲究的是干一行精一行;对集体的忠诚就是一切从集体出发,以集体利益为重,将集体的兴衰荣辱同自己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对朋友的忠诚就是对友情珍惜,要精心呵护,细心扶植,做到不包庇,不袒护,敢于直言,有瑕必指,实事求是,乐于帮助,互为支持,不用贫富作为友情的砝码,不让私欲亵渎友情的纯洁。但忠诚并不是“偏爱”和“愚忠”,而是有选原则的拥护,有原则地投入,只要有利于祖国的振兴,人民的安乐,事业的成功,集体的荣誉,朋友的进步,我们就该忠于斯,诚于斯。

忠诚,要求我们要有鲜明的态度、定的立场,也就是心必专,言必诚,行必果。只有这样,我们方能矢志不渝,将心用在正事上;只有这样,才能专心致志,将力用在刀刃上。故身为四中人,为师者,当谨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深味肩上的重负,托起明天的太阳;当以“教好书,育好人”为己任,教讲法,育讲道,做到让学生称心,家长放心;当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标准,不断学习,不断充实,加强修养,提高品性,完善自我;当明确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上效孔子,下仿刘让贤,孜孜以求,为国育英才。为政者,当忠于党,忠于人民,当心系天下,励精图治,克己奉公,勤政为民,当以焦裕禄为楷模,以邱娥国为榜样,关心民众疾苦,体味百姓忧乐,廉洁奉公,先人后己,开拓创新,务实求真,带好头,领好路;为生者,当勤于学业,注重修身,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当常思如何成人,怎样接班;当常问学业可否日进,理想是否日近;当常记“力争上游,我当为首,今修学业,明为报国”,时时刻刻为中华腾飞而奋发攻读。

真为四中,不论为师、为政、还是为生,必以校为家,爱校胜家,既为四中人,当办四中事,当讲四中话,当读四中书,当谨记四中纪,乐道四中理,尽忠四中校,誓创四中业。

二、协作篇

俗话“团结就是力量”、“人心齐,泰山移”说的就是我们在完成某任务的时候,只有发扬协作的精神,才能克服困难,取得胜利。去年,松花江嫩江长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洪灾,全国军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奋力拼搏,终于取得乐抗洪的伟大胜利。这正是协作精神的充分体现,同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党派、一个集体如果缺乏团结协作精神,终将一事无成。协作要靠向心力和凝聚力。上上下下拧成一股绳,目标一致,步伐一致,团结作战,勇于克服困难,并为完成任务义务反顾,这样才能做有所成。就像蚂蚁搬食物一样,先把食物搬进洞里,然后共同享受胜利的果实。试想这一群小蚂蚁如果不是齐心协作,个个朝着共同目标前进;而是“多一个,少一个,无关紧要”,或干脆站在旁边观看,或三五成群目标各一,或一手攀着美味佳肴,一手乘机美餐一顿,这食物怎能搬进洞穴里呢?下雨天靠什么来度日呢?自然届的小生命尚且如此协作,更何况我们人类呢?看,在拔河比赛场上,身强力壮固然重要,但夺胜的关键是靠大家的用力和合力,还有足球赛、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等等无不需要协作的力量。

漳浦四中是一所农村中学,办学条件、管理水平还比较落后,可是,近十年来的高考和中考一直取得好成绩;洪校长来到我们四中后,我们的工作效率更高,我们的校园日新月异,越来越美丽,这些靠的是什么?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认真战胜困难的集体精神。眼下我们的学校正为创建先进校、示范校、省级三级达标校而努力,我们的目标是明确的,前景是光明的,但是前进的道路崎岖不平,前面的困难重重,洪校长语重心长而十分坦诚地告诉我们:“办好漳浦四中,靠一个人是不行的,靠一些人是不够的,只有靠我们大家的所有”。只要我们二千多名师生团结起来,发扬主人翁精神,以大局为重,以学校发展为重,把所有的聪明才智、奉献精神凝聚在一起,同心同德,勇往直前,漳浦四中何愁不振兴呢?

摆在我们面前的担子很重,困难很多,任务艰巨,但我们不能后退,不能等待,不能观望,大家携手共进,竭尽全力朝着“走向规范,走向文明,走向先进”的目标奋勇前进,我们四中的繁荣将指日可待!而我们才能无愧于我们的共同事业,才能理直气壮地做一个昂扬大道的四中人。

三、求是篇

求是,也就是实事求是。毛泽东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这就是讲,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客观事实出发,从中引发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来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我们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靠的就是实事求是,而文化大革命这“十年浩劫”也正是因为违背乐实事求是的原则酿成的国家、民族的不幸。可见任何事情的成败取决于是否按客观规律办事。

我校全体师生的教学活动,也是有按教学规律办事,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拔苗助长”之所以可笑,是因为无知妄为;“杀鸡取卵”之所以荒唐,是因为悖理蛮干。知识的传授与掌握也向来不是一日之功。因材施教,从难到易,从已知到未知,张驰有度,把握好备课、上课、作业、复习各个环节,这是老师“教”的客观规律性。循序渐进,勤学精思,劳逸结合,把握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各个环节,这是学生“学”的客观规律性。如果有谁想贪天之功,一蹴而就,那结局可想而知。孔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们的教学活动是一种认识的活动,因此必须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认识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知。不仅教学工作如此,我们学校的其他工作,比如教学设备的完善、师资队伍的建设、学生素质的提高、管理模式的更新等等,也都只有按其各自的客观规律办事,才能事有所成。

当然,客观规律的存在和运行虽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并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就无能为力,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运用的。然而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客观规律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再加上人们的认识往往受习惯和偏见的束缚,这就给我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造成重重的困难,因此要掌握客观规律没有惊人的毅力、忘我的精神和能动的思想是不行的。李时珍之所以成为大医学家,鲁迅之所以成为大文豪,托马斯·爱迪生之所以成为大发明家,达。芬奇之所以大画家,都是因为他们不懈努力的结果,凡是事业有成的人无不如此。这些无不体现了量变到质变的客观规律。换句话说,我们只有用足够的辛勤的汗水,才能浇开灿烂的理想之花。

因此,想要有所作为的四中人,我们还犹豫什么呢?为了“振兴四中”,观望等待是不行的。现在的四中,百事待兴,面临着种种挑战和考验,正是需要全体师生出汗出力,献谋献策的时候。一项项措施的落实与完善,一次次活动的酝酿与开展,一个个问题的斟酌与竭尽需要大家;课堂效率的研究与提高,课外知识的充实与延伸,校园建设的规划与管理也需要大家。我们只要各尽其职各显其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振兴四中”就指日可待。其实,我们在这方面已经作了有益的尝试。正是由于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才有了中高考的好成绩,才有了泸州桂圆场,才有了文化中国艺术节,才有了整洁优美的校园,才有了一声声坦诚舒心的“你好”......总之,我们的四中正在逐步走向文明与进步。可见,只要我们多去探索和研究,就能逐步把握事物的规律,并运用它服务于我们的事业。

因此,我们大力提倡“求是”,既是说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又是说我们每个四中人都应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刻苦钻研努力探索,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并运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只有这样,我们四中才能不断走向文明、不断走向进步。所以,求是是我们四中人永远遵循的行为准则。

四、创新篇

创新,其要义是创造新的事物。事物永远在变化发展,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唯一动力。在形式各异的矛盾中“新事物”与“旧事物”的矛盾最为典型。新陈代谢,推陈出新,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而创新正是这一不变规律的内核所在。创新意味着拥有创造性的思维,敢于向旧观念、旧习惯挑战;创新意味着不墨守成规,敢于超越;创新就是要善于提出建设性的创意和新的设想;创新就是要深入思考,不断探索,闯出新路子。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创新不等于越轨,而是循规律、不盲目地在轨上运行;创新也不能急功近利,而应做长期不懈的努力。

创新其目的在于求取发展。四中要发展,这是自身生存的要求,是浦南四镇人民的要求,也是时代挑战的要求;同时“创新”有责任向承担发展使命的四中人提出三方面的要求:

一、领导班子要有创新精神。胸有成竹,高瞻远瞩,站在新形势的高度上,为学校的发展前景制定长远的目标、描绘恢弘的蓝图。反之,若胸无丘壑,骑驴看唱本——走到哪里看到哪里,结果只能是子散棋盘,半途而废。四中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事实也正有力地证明了这点:没有创新,四百米大操场只能至今沉睡不醒;没有创新,“八面来风”的新旗台安能威风八面;没有创新,榕树、竹子怎么寻得美好的归宿;没有创新,又哪料到一声“你好”竟缩短了你我之间如许的距离......

二、教师队伍观念要转变,思想要更新。摒弃“自扫门前雪”的旧习惯,增强四中人的主人翁意识,同辛苦共欢乐,群策群力,力争在四中建设中人人皆能独当一面、人人皆为“顶梁柱”。忧患意识不可无,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不创新就没出路,安于现状,不求进取将有被淘汰之虞。教学上自我完善、精益求精,应清楚地认识到:应试教育、政策不变,素质教育、势在必行,教材教法、日新月异,固守老套、殃及学生。因而,不思变站不稳脚跟,不求新无法于创佳绩。

三、一切为了学生,作为学校主体之一的学生更应该有创新精神。创新要求每位学生都应该树立“四中人”的新概念,培养“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主人翁精神,立足本校,以建设母校为己任,以成就学业为要务,勤耕不辍,自强不息,不妄自菲薄,不崇“洋”媚“外”。在学习上也要力求创新,创新使得我们在文科学校中能够:文思敏捷,立意新颖,另辟蹊径,独具见解;创新使得我们在理科解题中能够:推理严密,发现独到,思维多向,一题多解。

唯有创新,我们才能在文艺、科学、事业、学业等更上一层楼;离开创新,事物岂不恒古不化,文明亦将止步不前,生活只能呆板而无新意。从理性的推断乃至现实的验证都足以说明:

有了创新,一切美好的构思都将以崭新的姿态出现。

有了创新,一切美好的理想的实现都在意料之中。

一九九九年五月于青竹山下

【阐释人:洪万永,李坤茂,陈赐省,邱秀云,陈达元,洪志东】

参考资料

漳州古雷开发区:汇聚优质教育资源 谱写教育蝶变新篇.百家号.2024-10-29

漳浦第四中学.福建省地震局.2024-10-29

2019年度福建省漳浦第四中学部门决算公开.漳州市漳浦县人民政府.2024-10-29

漳浦四中隆重举行“辉禹奖教金”颁奖仪式.微信公众平台.2024-10-29

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区漳浦四中师生助威云秀校友夺冠.微信公众平台.2024-10-29

漳浦四中举办建校60周年庆祝活动.闽南网.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