杧果
果(学名杧果属 indica L.),又名芒果、檬果、果、蜜望子等。是漆树科(Anacardiaceae)杧果属(Mangifera)的一种热带常绿经济物种。杧果树为高大乔木,果实肉质,成熟时黄色,味甜,果核坚硬核大而扁平,5月至9月果熟。杧果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全球有超过100个国家或地区种植杧果,主要生产国有印度、泰国、中国、印度尼西亚等。
杧果果实营养丰富,富含脂肪、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除鲜食外,还可以加工成蜜饯、果脯等食品。杧果叶、树皮可做黄色染料,树干可制成乐器或低成本家具。杧果常绿且树型优美,许多城市都选择杧果树作为绿化行道树,具观赏性。据《中药大辞典》记载,杧果果实、核、树皮均可入药,其药性甘、酸、微寒,可益胃,生津,止呕,止咳,主治食少,咳嗽,口渴,呕吐凝固症状。杧果易引起过敏症状,因其汁液带有漆酚(又称漆儿茶酚),易导致嘴唇红肿、干裂,耳朵、脖子等处也会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
据印度教文献《梨俱吠陀》记载,杧果花能够带来爱情,在印度传统文化中,杧果还代表着吉祥,予人以平安,故印度将杧果定为国果。
历史演化
杧果起源于有印度、马来半岛、中国等地。杧果属植物有69种,目前栽培的为普通杧果(Mangifera indica L.),其他杧果属品种均为杧果的近缘种。印度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杧果栽培种(Mangifera indica L.)的起源地,公元前2000多年,印度民间文学中有关于杧果的描述,并且在许多古遗址里也曾发掘出杧果的化石。马来半岛则是杧果属植物起源中心,杧果近缘种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及加罗林群岛等地都有分布。中国广西南部和云南省东南部以及贵州省南部也有杧果近缘种的分布,例如冬杧(M. hiemalis)、扁桃杧(M. persiciforma)等。
形态特征
杧果树高10-20米,主干明显,分枝粗壮,树皮厚而粗糙,树皮灰褐色,小枝褐色,无毛;枝叶搓之有杧果香味,单叶互生,基部叶片较疏,顶部叶片密集,呈假轮状排列,叶通常为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0-20厘米,宽3-6厘米,先端渐尖、长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皱波状,无毛,革质,中脉粗壮,叶柄长2-6厘米,上面具槽,基部膨大。主根粗壮深生,侧根长而稀疏。
杧果花序为顶生或腋生复总状花序,密生,每花序有花500-2000朵,花小,黄色,杂性花。花萼、花瓣均4-5裂,花瓣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开花时外卷;雄蕊仅1个发育,长约2.5毫米,花药卵圆形,不育雄蕊有3-4个,具极短的花丝和疣[yóu]状花药原基或缺,花粉长球形;子房上位,柱头二裂;花期为1月至4月。
杧果果实属于肉质核果,一般重150-500克,肾形、卵形、椭球形或象牙形、稍扁,长5-15厘米,宽3-4.5厘米。成熟时黄色,中果皮肉质,肥厚,鲜黄色,味甜,果核坚硬核大而扁平,木质,外被纤维;5月至9月果熟。
物种分布
杧果原产印度至东南亚,种植遍布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全世界有超过100个国家栽培杧果,主要生产国有印度、泰国、中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墨西哥、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埃及、科特迪瓦等。中国栽培的杧果主要分布于海南省的西南部,广东省的雷州半岛和高州市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宁市和百色地区,云南省的河口、临沧市、玉溪市、元江等地区和福建省的安溪县,台湾的台北市、高雄市等地区。
生长习性
杧果分布于南北纬30°之间,一般生长于海拔300-1350米的山坡、河谷或旷野的林中。杧果性喜热怕寒,适宜干湿季明显而光照充足的环境中栽培,最适生长温度为28-32℃;抗寒性极差,低于18℃生长缓慢,低于5℃会遭寒害;抗旱性也差,在高于37℃并干旱的条件下果实和叶片会受日灼。因此,年平均气温不低于22℃,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15℃,绝对最低气温不低于5℃。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花期无阴雨和大雾的地区最适于杧果的商品栽培。杧果对土壤适应性较强,以上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pH值5.5-7.5的壤土最宜。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杧果是典型的虫媒花植物,传粉的昆虫主要是家蝇、食蚜蝇科等蝇类,蚂蚁、野蜂也有辅助传粉的作用。
人工繁殖
杧果繁殖方式可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有性繁殖是指种子繁殖,杧果种子出芽率一般在20%-30%之间,为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在播种前一般沿种子腹部的缝合线剪一刀,把种壳剥除,取出种仁播种。但杧果有多种类型品种 ,靠种子繁殖也会发生部分劣变,因此生产上多用无性繁殖的方式。无性繁殖又叫营养繁殖,是由杧果的部分营养器官培养而来,有嫁接、扦插、压条、组织培养等方法,其中以嫁接最为普遍。嫁接有切接、嵌芽接、补片芽腹接及皮下芽接等方法,春夏秋都可嫁接,嫁接成活率可达87-100%。杧果还有一种嫁接法,以古铜色的带胚幼苗作砧木,顶芽未萌动的枝条作接穗,与常规嫁接法相比,缩短了育苗期,一般嫁接后半年左右即可定植。
病虫害防治
杧果易得白粉病、炭疽病[tàn jū bìng]、疮痂病等主要病害,以及蓟马科[jì mǎ]、瘿蚊科[yǐng wén]等主要虫害。主要防治方法:(1)加强果园管理。合理施肥灌水,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及时清理病残枝及落叶并消除烧毁。(2)因地制宜的选择抗病虫的品种。(3)化学防治。选择对应的农药适时喷施。(4)生物防治。引入害虫天敌。
功用价值
食用价值
杧果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糖类、钙、磷、铁等矿物元素及多种维生素。尤其是果肉中的胡萝卜素高达2.4毫克每100克,是香蕉的10倍、苹果的50倍,杧果的蛋白质含量很高,因此很容易造成过敏现象。杧果仁的有用成分也很多,尤其是其中的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分别高达4.2%、2.6%和35.9%。杧果对保护视力和皮肤有重要作用。除鲜食外,还可以加工成芒果脯、香话芒、芒果酱、芒果糖水罐头、芒果汁饮料、酸甜芒果片、酸辣芒果片以及咖哩芒果片等食品。
观赏价值
杧果是常绿植物,树型优美、树冠匀称,枝繁叶茂,南方的城市都选择杧果树作为绿化行道树。杧果花淡黄色,有芳香,花期在隆冬腊月,正值北方花缺之时。果实是杧果树最主要观赏部分,杧果果形美观、气味芳香。不同杧果品种,形状各异,颜色丰富,极具观赏价值。
品种类型
杧果栽培种分为单胚品种和多胚品种。单胚品种一般果皮为红色、深黄色或橙黄偏黄色,果肉结实,纤维少或中等,部分有松香味,种子较圆且饱满。多胚品种一般果皮多为黄色、肉质腻滑,纤维少,种子较薄,可食百分率较高。
杧果根据生态型和胚性特点分成三大品种群:①印度杧果品种群。代表品种有秋芒(Neelum)、阿方苏(Alphonso)和山达沙(Sandersha),基本为单胚性。②印支和菲律宾杧果品种群。中南半岛地区的代表品种为柬埔寨(Cambodiana);菲律宾的代表品种为吕宋芒(Carabao)。本品种群的大多数品种为多胚性。③印尼杧果品种群。代表品种有象牙芒(Aroemanis)和鹰嘴芒(Golek),主栽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斯里兰卡等地区。本品种群的品种多为多胚性。
参考资料
Species.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2-16
iPlant 植物智.杧果.2022-09-21
Economic importance of Mangifera indica.greencleanguide.2023-09-26
403 Forbidden.中国政府网.2023-09-26
芒果,印度人割不断的情结.中国新闻网.2023-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