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半岛
雷州半岛(英文:Leizhou Peninsula)是中国第三大半岛,位于中国广东省西南部,地处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三省交汇处。半岛三面环海,东濒南海,西临北部湾,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岛相望,南北长约140千米,东西宽约40~70千米,面积约12470平方千米,海岸线总长约为1180千米,半岛上主要城市为广东省湛江市。
雷州半岛属于华夏台背斜、雷州台凸的一部分,中更新世末至上更新世初,琼州海峡相对断裂下陷,致使雷州半岛与海南岛分离,雷州半岛形成。半岛地形单一,起伏和缓,以台地为主,次为海积平原;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无霜。半岛地表河流短少,由中部向东、南、西三面呈放射状独流入海,鉴江、九州江、南渡河、遂溪河是境内的四大河流。半岛上生物资源丰富,物种众多,特色物种有天然次生樟木林、油茶、红树林、蒲草、剑麻;动物主要有雷州黄牛、雷州山羊、雷州狗、雷州虎等。此外,雷州半岛是中国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占中国红树林总面积的33%,主要的红树植物有红树科的木榄、红海榄,秋茄和角果木,马鞭草科的白骨壤等,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同时,半岛上的红树林湿地成为候鸟往返西伯利亚地区与澳大利亚间良好的“中转加油站”,是国际候鸟主要通道之一。
早在5000多年前,雷州半岛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于公元前214年平定百越,置南海、桂林市、象三郡,雷州市半岛属象郡;随着海上贸易的兴起,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雷州半岛设县徐闻港,是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之一;唐宋时期,大量官被贬到雷州半岛,宋代时,中原汉文化渐渐成为雷州文化的主流,随着移民的大量迁入,雷州半岛农田水利事业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明代,雷州半岛第一次划入广东省政区;清光绪年间,将雷州半岛大部分地区划为“广州湾租借地”租给法国;1945年9月21日,中国从日本手中接收湛江市。新中国成立后,1959年撤销雷州市,1961年撤销雷州县及雷南县建制,雷州半岛隶属洪江专区以及今天的湛江市。
雷州半岛内矿产资源丰富,西北部蕴藏有金、铜、铁、碳酸钙及云母等工业原料矿藏,南部有玻璃砂、高岭土、钛、锗等,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且半岛农产业规模大,海洋渔业资源丰富,2020年,农林牧渔总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半岛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著名景点有贵生书院、广东湛江湖光岩国家地质公园、三岭山国家森林公园等。
雷州半岛自然灾害频发,不仅有台风和暴潮,还有干旱洪涝和地震与构造地裂。人类大规模垦荒造田和快速发展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加剧了森林生态系统退化,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水生态系统受损明显。对此,政府建立协调机构,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形成防灾减灾管理系统,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强化湿地资源保护管理。
命名
雷州半岛一名的由来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由于雷州多雷,故名。现存最早的《雷州府志》记载,雷州“郡南有擎雷山,其得名以此”;也有学者认为,陈文玉以“雷”为州名,其目的是促进民族团结,凝聚俚人的民心,以利管治,因为陈文玉是汉族,其前任是俚人首领。此外,还有说法认为“雷州市”得名于对土著人崇雷、敬雷的风俗,俚人敬仰、崇拜雷,又有祭雷的习俗,以雷为州命名,是对俚人的尊重。
位置境域
雷州半岛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西南部,是中国的第三大半岛,经纬度范围介于东经109°31′~110°55′,北纬20°12′~21°35′之间,南北长约140千米,东西宽约40~70千米,面积约12470平方千米。半岛三面环海,东濒南海,西临北部湾,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岛相望,海岸线总长约为1180千米,雷州半岛地理位置和面积约等同于湛江市的范围。
历史变迁
距今约3.7亿年至5.7亿年的下古生代时期,雷州半岛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距今2.3亿年至3000万年的中生代时期,地壳发生了强烈的印支运动,结束了地史上长期宁静和海相沉积阶段,使半岛从汪洋大海变成了陆地,此时,地壳运动以幅度差异性升降运动为特点,雷州北部基岩山区一直处于抬升状态,坡头南、湛江、东海岛等地则相对下降。在距今100万年燕山运动的作用下,出现了一系列北东向和北西向深大断裂,奠定了湛江市凹陷、螺岗岭凹陷、纪家凹陷、乌石镇凹陷、锦和凹陷、迈陈镇凹陷、东海凹陷、雷北凸起、雷南斜坡的基本轮廓。地壳发展历史进入100万年至15000年间的新生代,第三时期地壳升降和断裂仍在不断发生,因为喜马拉雅运动,形成规模巨大的构造盆地——琼雷凹陷,由于雷琼断裂的沉降和海水入侵,使雷州半岛与海南岛分离,形成宽达18海里的琼州海峡,雷州半岛形成。
对于地貌形态的演化来说,在第四纪以来,雷州半岛地区的环境在变迁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次的海陆变迁,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地貌轮廓。其中,在距今7000~8000年前的全新世中期发生的大海侵,是奠定雷州半岛地貌形态的时期;另外,雷州半岛地区的古环境演变,经历了更新世时期的滨海相——河流——洪积相——火山湖口堆积期,这是一个地壳逐渐上升的时期。到了全新世时期,地壳发生波动,经历了陆相——海相——陆相的成陆过程,才形成了现今的地貌形态。
地理特征
气候
雷州半岛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受热带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境内全年平均温度在23℃以上,最冷月一月平均温度超过15℃,极端最低温一般不低于4℃,7月平均气温28℃,气温由北向南递增,南北气温相差约1.5℃,全年无霜;光照充足,年日照总时数1816.8~2073.5小时;降水集中在夏、秋两季,多台风暴雨,雨量充沛,年降水量为1300~1700毫米,由东向西渐减。雷州半岛海陆风明显,东部沿海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东北和偏东风,其中夏季风速最小,冬季风速最大,全年平均风速为3.5~4米/秒,雷州半岛的台风年均约为5.1次。雷州半岛一年雷暴天数约130天左右,主要集中在5~10月。
地质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上,雷州半岛大部分区域属于北部湾盆地,地处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同时,雷琼纬向构造带横亘穿越本区。新华夏构造体系和纬向构造体系是区内的主要构造体系,是控制本区地质构造、第四纪沉积和新地壳运动的基础。
新华夏构造体系是区内最突出的构造体系。新生代以来地壳不稳定,发生一系列北北东、北东向规模巨大的压扭性断裂带,并伴随着次一级同向压扭性断裂及北西向张扭性断裂,组成多字型或“X”型扭性断裂群,控制着本区玄武岩的分布。
雷琼纬向构造带是新生代继承性的构造体系。雷北岩台地及火山口均呈东西向分布,显示出东西向断裂的存在。雷中玄武岩沿北西向的断裂圣侧幕状分布。雷南火山沿北西向断裂形成明显的密集群。琼北由玄武岩构成的火山平原,推测是沿北东及北西向两组扭性断裂产生,为东西向压性断裂所控制,限例了雷琼地区沉降的轮膨,形成东西向构造带。
地层特征
雷州半岛地表出露的第四系,按时代地层从老到新可以分为湛江市组、渤海组、灯楼角组、回头组、烟墩组。
湛江市组地层几乎遍布雷州半岛全境,但地表出露面积不大,代表早更新世的陆相沉积,主要见于湛江平岭、赤坎区、东海岛、草潭镇、江洪镇、南兴镇、龙门县、田头、洋家、东坡村、田察、官田、和家、前山等地。湛江组为一套灰白色、灰黄色、黄褐色、棕红色、紫红或杂色的砾石、砂、粘质砂和砂质黏土互层的沉积物,最大厚度248.69米。杂色粘土质粉砂或粉砂质粘土可以作为湛江组的特征岩性。在纵向上呈现出明显的沉积韵律,自下向上,由粗至细构成三套不完整的沉积韵律,下部夹有一、二层火山岩,顶部被火山岩和北海组掩盖,具起伏不平的剥蚀顶板,称风化壳或铁盘。在横向上呈现出物质颗粒自北向南由粗变细的趋势,北部砂砾层占多数,南部粘土层占多数;砂层中普遍见到河床相斜交层理及河漫滩相斜坡、缓坡层理;沉积物由北向南由厚变薄,其中央有泥炭层和火山岩层,富含水沉木、木块、植物枝叶化石。
北海组在雷州半岛地区内分布范围广,见于黄坡镇、赤坎区、遂溪县、安铺、北潭、北坡、城月镇、江洪镇、纪家、雷州市、杨家、龙门县等地,形成标高20~30米的波状平原。岩性为棕黄、棕红色之松散的亚砂土与砂砾层。按岩性变化可分上、下两部分,其中,上部为亚土,分选性差,垂直节理发育,有大孔隙和蜂窝状孔洞;下部为砾石层,分选性中等,常夹薄层状或透镜体状含乐亚砂土,底部常有一至几层铁质层,单层厚度5~20厘米,不连续,有时呈波纹状。
灯楼角组分布在州半岛西南海和东南沿海,为原生“老”海滩岩,经碳14年龄测定距今5000~7000年。回头组分布在州半岛西南沿海和东南海,由贝壳成地面标高4米左右,层厚约3~10米,经碳14测定距今3000~4000年,下伏灯楼角组。烟墩组分布在雷州半岛东南沿海、西部沿海,范围较广,是沿海砂堤和潟湖堆积物,上部为未结的细砂(浅灰色、灰黑色),下部为质胶结的细岩(黄色),经碳14测定距今2000年左右。
矿产资源
雷州半岛内矿产资源丰富,西北部蕴藏有水晶、金、铜、硫磺、铁、石灰石及云母等工业原料矿藏,南部有玻璃砂、高岭土、钛、锗等,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雷州半岛还有优势矿产稀土砂矿、玻璃用砂、银矿、水晶、高岭土、泥炭、硅藻土、玄武岩、地下水、矿泉水、地下热水、南海石油及天然气等13种,其中湛江市地热田分布面积4245平方千米,允许开采量106万立方米/日;高岭土矿产资源探明储量9052万吨,远景储量超2.5亿吨;硅藻土地质储量近7000万吨。
地形地貌
雷州半岛地形单一,起伏和缓,西北面稍高、东南面稍低,平均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以台地为主,次为海积平原,自南而北由火山熔岩台地与滨海沉积物台地相间分布。半岛北部为和缓的坡塘地形,海拔25~50米,多湛江市系滨海相;中西部多为海成阶地,海拔高度在25米以下;中东部为冲积和海积平原,占半岛面积的17.4%,地形较为平缓;南部为玄武岩台地,占半岛面积的43.3%,略呈龟背状,台地上多分布有孤立的火山锥,其中石岭最高,海拔259米,是雷州半岛的最高点。
雷州半岛北部的安铺一带出现沉积台地;草潭一带的北海组台地面平坦广阔;湛江市、岭北一带出现火山熔岩台地,其中以海拔233米的螺岗岭为中心,螺岗岭为盾状火山锥,山坡平缓,坡度5°~7°,地表少火山碎屑物。雷州半岛中部偏东地区为南渡河平原,是雷州半岛最大的平原,与雷州市以东的海岸沉积平原连成一片,南渡河平原两侧,特别是北侧、西侧则为宽阔坦荡的沉积台地。雷州半岛南部是以石峁岭为中心的巨大火山熔岩岩被,由于岩被是多期多次火山喷发构成的复合式熔岩岩被,从石峁岭起地势逐渐下降,且地势起伏较明显,沟谷和深凹地较多,有的低洼地是火口湖,至今已成为泽田,如石岭南面的青桐洋,沉积最大厚度达200米。
雷州半岛的海岸地形,大体上是由溺谷湾海岸及熔岩台地海岸、滨海沉积台地海岸组成,海岸带的走向受断裂控制,使南北向的雷州半岛中部发生曲折,北部东北向,南部南东向。雷州半岛东部湛江市、雷州湾一带为溺谷湾海岸,溺谷湾外多岛屿,其中有东海岛以及由大小十个岛联围而成的南三岛;半岛南部为熔岩台地海岸,熔岩台地海岸陡立,高10~15米不等;半岛西北部则为平直的滨海沉积台地海岸。
水文
河流
雷州半岛地表河流短少,由中部向东、南、西三面呈放射状独流入海。鉴江、九州江、南渡河、遂溪河是境内的四大河流。
鉴江发源于雷州半岛东北部信宜市市的虎豹坑,据《大清一统志》载,其水澄清如镜,故名。鉴江流经信宜、高州市、化州市、吴川市、湛江市坡头等县区,干流全长231千米,流域面积9464平方千米,吴川县境内46.3千米,注入南海。
九州江发源于雷州半岛北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自治区陆川县沙坡镇附近山丘,由北向南流,经雷州半岛的康江、遂溪县等县境,干流全长154千米,流域面积3113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80立方米/秒,干流自然落差32米,廉江市县境内89千米,由廉江县安铺乡分支入北部海湾。
南渡河又名擎雷水,发源于雷州半岛的遂溪县河头镇坡仔,流经雷州客路、纪家、唐家、杨家、松竹、南兴镇、白沙、附城镇、雷高等9个镇,从双溪口注入南海雷州湾,干流全长88千米,流域面积1444平方千米,占雷州市面积的40.8%。
遂溪河发源于雷州半岛北部的廉江牛独岭,从马安乡坑口村进入雷州半岛的遂溪县境,自北向南流经分界、牛路、西溪、遂城、新桥、官湖、林东等地,至黄略镇石门坪五里港注人湛江港,河长80千米,流域面积1486平方千米,在遂溪县境内63.6千米,在黄略镇石门坪五里港注人湛江港。
湖泊
雷州西湖位于雷州半岛中部,发源于“拱辰诸坡岭,合西山区溪涧诸泉而统注之”,流经雷州城,最终“屈曲南趋入于海”。在宋代以前雷州西湖是一处“野水”,宋绍兴年间,知军何庾始筑堤猪水,建东西二闸,是雷州西湖最早的人工开发记录,后雷州西湖经历了湖变田,田还湖的反复过程,到1985年,雷州县政府对西湖公园景致进行维修,使之焕然一新;截至2011年末,湖水面积3300多平方米。
湖光岩玛珥湖位于雷州半岛北部,湖水是由大约16万年前玛珥火山爆发冷却后的地下矿质水和雨水形成的,湖面高程23米,湖水面积2.3平方千米,湖底沉积物厚50米,平均水深12米左右。广东湛江湖光岩国家地质公园玛珥湖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玛湖(全世界只有2个,另一个在德国),且保存得非常自然、完整,它真实地记录了地球近代10多万年以来古气候、古环境的变化情况。
海洋水
冬季(12月~次年3月),南海电气铁道的海流穿过台湾海峡的沿岸寒流,在东北季风的作用下,汇合珠江径流直达雷州半岛,折向南后,分为两支,其中一支在海南岛东北方受南海暖流的带动,转而流向东北,形成雷州半岛东侧的小环流,流速较弱,一般不超过0.2节;夏季(6~9月),在盛行西南风的作用下,流速比冬季略强,春秋两季基本上是冬季的类型。
中国沿岸潮汐系统主要是由太平洋传入的潮波引起的振动和日月引潮力形成的独立潮合成的,潮汐类型复杂,雷州半岛南段为正规全日潮,即在一个太阴日内(约24时50分)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这样的一种潮汐就叫正规日潮,或称正规全日潮;珠江口至雷州半岛东部为不正规全日潮,即在一个朔望月中的大多数天里具有日潮型的特征,但有少数天(当月赤纬接近零的时候)则具有半日潮的特征。
雷州半岛的沿岸水团主要是由珠碧江、陈剑晖、漠阳江等河流入海的淡水与海水混合而成,分布在50米以浅海域。春季,随着珠江、韩江等入海径流量的增大,沿岸水势力开始增强;夏季随着入海径流量的进一步增大和偏南风的盛行,沿岸水的水平范围扩大,且浮于具有较高盐特性的陆架水上部;秋季,沿岸水势力迅速减弱,水团主要分布在汕头市至雷州半岛东岸一带,其势力降为全年最弱时期;冬季,江河径流已处于枯水期,但因对流混合增强,沿岸水厚度增大,一般达50米左右。
地下水
雷州半岛位于雷琼地下水自流盆地的中北部,主要由上第三系——第四系海陆交互沉积地层和火山喷出岩堆积而成,构成一套具有多层结构、松散——半固结的含水层组,是广东省地下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由于雷州半岛北部为基岩隔水边界,其余三面环海,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径流、地下水的补给及其排泄自成体系,半岛地下水补给形式以降雨入渗和地表水渗漏为主。
雷州半岛地下水呈层状分布,具有独特的多层结构——含水的砂层与隔水的粘土层互层叠置,火山岩与海积地层交互穿插,地下水主要附存于松散砂、砂砾石含水层和火山岩孔洞裂隙中,大部分为优质洁净的淡水。半岛上埋深小于30米的浅层地下水量约为2934X108立方米,埋深在30~200米和200~500米的中、深层地下水量约为9.96X108立方米,两者合计为39.30X108立方米。此外,雷州市半岛地下水还具有一般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双重属性,尤其是中深层承压水,不仅是优质饮用水源,而且大部分也是地下热水或矿泉水资源。
土壤
雷州半岛土壤类型以砖红壤居多,北纬20°40′以南地区为砖红壤,占土地总面积一半以上,是最主要的土壤类型,土壤土层深厚,风化强烈,高度富铁铝化,偏酸性,盐量不饱和;北纬20°40′以北地区以赤红壤为主;水稻土分布较为广泛,在廉江市至安铺港、吴川市西南部、雷州市一带均大片分布;沿海地区为酸性硫酸盐土和滨海盐土;九洲江和鉴江沿岸为潮沙土壤。
生物多样性
植物
雷州半岛特色植物有天然次生樟木林、油茶、红树林、香蒲、剑麻,其中雷州市有原始樟树林3.6万亩,是中国规模较大的群落樟树林带。此外,截至2020年末,半岛拥有红树林12422.9公顷,约占广东省红树林面积的80%,占中国红树林面积的33%。红树林植物种类丰富,共18科27种,主要的红树植物有红树科的木榄、红海兰,秋茄和角果木,马鞭草科的白骨壤等。其中白骨壤群落、白骨壤与桐花树群落、红海榄与木榄群落、秋茄与桐花树群落、秋茄群落是最主要的植物群落。
动物
雷州半岛动物种类繁多,其中哺乳动物有雷州黄牛、雷州山羊、雷州狗、雷州虎等,鸟类有孔雀、鸮形目、鹧鸪等,鱼类有金鳗、小黄鱼等。此外,半岛红树林湿地动物多样性高,截至2020年末,已记录的贝类有3纲38科76属110种,以帘蛤科种类最多,达20种,在中国大陆沿海首次发现的有皱纹丽文蛤、绿螂、帽无序织纹螺和核冠耳螺4种;鱼类有15目58科100属127种,以鲈形目居绝对优势,有27科49属65种;记录的鸟类达194种,隶属于18目43科,其中列入中国红皮书的保护鸟类有灰胸秧鸡、黑尾塍鹬等9种,IUCN中保护鸟类有黑嘴鸥、黄嘴白鹭2种,CITES名录中鸟类有琵嘴鸭、赤颈鸭等11种,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黄嘴白鹭、黑翅鸢等10种,广东省重点保护鸟类有黑水鸡、中杓鹬等10种。
自然保护地
雷州半岛红树林湿地呈带状分布于沿海滩涂,截至2020年末,半岛有红树林12422.9公顷,约占广东省红树林面积的80%,占中国红树林面积的33%,有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广东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地处中原地区大陆最南端雷州市半岛沿海滩涂,沿雷州半岛1500千米海岸线呈带状分布。该保护区于1990年12月成立,199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截至2020年末,广东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由沿雷州半岛海岸线带状间断性分布的68个保护小区组成,保护总面积20278.8公顷,其中红树林面积9000多公顷,保护区有红树林植物15科25种,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海岸典型自然景观。湛江红树林湿地是中国南方主要湿地,它在净化海水、防风减灾,防止赤潮发生,保护多物多样性,维持南部沿海生态平衡,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自然灾害
雷州半岛邻近世界最大的热低压台风生成区,三面环海,受台风、暴潮、暴雨等多种大气——海洋灾害侵袭,半岛东岸的台风、暴潮是广东省乃至中国最严重的地区之一。1949~1996年以来,9403、9615、9618、9713四次台风就给半岛造成200亿元左右的损失。台风暴潮极易诱发连串的次生灾害,海水入侵使土地盐碱化,导致粮食减产,果树枯死,淡水资源受损,甚至使海岸或港口淤塞、冲刷。
2012~2015年台风灾害给雷州半岛渔民渔业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水产品损失、受灾养殖面积呈波动上升趋势,2013年水产品损失最大,为169346吨,水产品损失79455万元,直接经济损失107275.93万元;2016年渔业设施损失达128682万元;2017年为153870.7万元。2023年10月20日,第16号台风“三巴”在雷州半岛西部登陆,雷州半岛出现了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由数据分析可知台风和暴潮频繁给雷州半岛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
雷州半岛素有“赤地”“炎荒”“恶土”之称,酷旱是雷州半岛区域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据雷州志不完全统计,雷州半岛1911年至1949年38年间,37年遭受早灾,1943年和1946年两次大旱荒瘟疫死亡10多万人。从1970年至2019年,雷州半岛近50年来发生干旱较为频繁,仅有2年无旱情发生,雷州半岛年干旱历时时长大多集中在1~4个月,最长为6个月,发生在2015年,同时也是干旱烈度最大的年份。
干旱情况在空间上呈现自北向南逐渐增强的分布态势,其中雷州半岛南部的徐闻县旱情最为突出,表现为频次高、次均烈度大、历时长且春冬季干旱易发等干旱特征。统计1970~2019年这50年,秋冬旱情各发生15次,春夏干旱各12次,其中春季多以中度以上干旱影响为主,冬季以轻旱为主; 夏秋两季偶有旱情发生,频率较低,但由于夏秋两季温度较高潜在蒸散发影响大,一旦发生干旱其影响等级亦多为中旱或以上。
雷州半岛降水高峰出现在后汛期(7~9月),台风引发的大量降水不仅强度大、波及范围广,且极易导致洪涝灾害。如1976年台风过后,带来暴雨,鉴江、九洲江暴涨,鉴江最大流量达4220米/秒,境内3200多个村庄,78万余人被围困,死亡56人,伤2872人,淹田360多万亩,损失粮食45亿斤。2007年,雷州半岛受第七号热带风暴“台风帕布”和第八号热带风暴“蝴蝶”的双重影响,多座水库水位急剧上涨,多个中型水库超汛限水位,其中大湾水库两度出现漫顶险情,湛江雷州出现了严重的浸涝,防洪及水库抢险形势严峻,造成了不少村庄和房屋被淹,湛江英益村230名群众被洪水围困的情况。
雷州半岛的地质灾害集中表现为地震和构造地裂,从最早记录地震的明成化二年(1466年)至1949年,共发生较大地震12次,均造成人畜伤亡及房舍倒塌,1949年以来小震时有发生。地表沉降或塌陷是则雷州半岛面临的重要次生地质灾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和干早使区域地表淡水长期供需失衡,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的后果正逐步显现出来,早在1984年测量结果显示,湛江市地面已出现不同程度沉降,地下水漏斗中心静水位降深已超过31米大于湛江港湾地层构造切割深度,可能造成海水入浸。1990~1999年及2000~2001年间湛江市最大平均沉降速率分别为3.60毫米/年、1.35毫米/年,地面沉降逐步减缓,这主要与城市建设规模、减小地下水开采规模有关。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早在5000多年前,已有人类在雷州半岛劳动、生息,在雷州市英利镇等地发现了10多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石斧、石网缀和陶器,说明雷州先民已在这里过着耕海生活,后来他们开始逐步和中原交往,五方上帝时“已通声教”。夏朝建立后,雷州半岛地区逐渐被纳入版图,属南微。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于公元前214年平定百越,置南海、桂林市、象三郡,雷州半岛地区属于象郡;随着海上贸易的兴起,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雷州半岛就设县徐闻港,是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之一;唐宋时期,大量谪官被贬到雷州半岛,强化了中原儒家文化在当地的传播,使雷州半岛土著大规模汉化或他迁,到宋代,中原汉文化渐渐成为雷州文化的主流,并随着移民的大量迁入,雷州半岛农田水利事业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雷州知州何庾组织民众开挖三条水渠,极大地改变了雷州半岛的农田缺少水源的不足;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派遣征南将军廖永忠,由海道进攻广东省,结束了雷州半岛与海南岛、广西钦廉地区同属一个政区历史,第一次划入广东政区。
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十四日(1890年11月16日),清朝将雷州半岛大部分地区划为“湛江市租借地”租给法国;中日战争爆发后,广州湾便成为中国唯一可以自由通商的口岸,在此期间雷州半岛经济迅速发展;1945年8月18日,中华民国政府和法国政府签订《交收广州湾租借地专约》,法国同把广州湾租借地提前交还中国,9月21日,在赤坎区举行受降仪式,中国从日本手中接收广州湾。新中国成立后,1959年,雷州半岛地区撤销雷州市县;1961年,撤销雷州县及雷南县建制,恢复海康、遂溪县、徐闻县原三县建制,隶属洪江专区以及今天的湛江市。
经济发展
雷州半岛农产业规模大,海洋渔业资源丰富,2020年,农林牧渔总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较2015年增长45.6%,是中国重要的热带水果与南菜生产供应基地。该地区特色产业有造纸业、石化产业、钢铁产业等,2016年,雷州半岛地区湛江市全市造纸和纸制品行业实现总产值200.37亿元,同比增长22.3%;2018年,湛江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湛江湾实验室、湛江海洋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加快建设,乌石17-2油田群开发项目加快推进;自2015年投产以来,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产钢已超5600万吨,营业收入超2500亿元。
对外雷州半岛抢抓RCEP新机遇,2022上半年,湛江海关共签发出口RCEP成员国各类原产地证书2971份,签证金额约16931.7万美元,对RCEP国家外贸进出口值超73亿元,增长超69%,占湛江市外贸比重22.78%。其中,出口约31.7亿元,增长49.7%,新增老挝等出口消费市场,出口日本约3.3亿元,增长1.5倍。
交通运输
铁路
雷州半岛有黎湛铁路、粤海铁路、洛湛铁路等对外相连接,2018年深湛高铁江湛段也实现通车。黎湛铁路1955年7月通车,从广西壮族自治区黎塘雷州半岛的湛江市港,总长315千米,黎湛铁路西接湘桂铁路,东出南海,是广西以及西南各省出海的重要道路,也是中国对外贸易的运输线之一,对巩固中国南部海防也有重大作用。粤海铁路是中国第一条跨海铁路,北起粤西重镇湛江,纵观雷州半岛,横跨琼州海峡,使雷州半岛同时具备了沿海、沿线、沿边开发的广阔前景。洛湛铁路,北起洛阳市,南至湛江市,是中国“八纵八横”铁路干线之一,是中西部地区至华南地区及沿海地区深水港口的重要出海通道。江湛铁路是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的沿海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起广珠城际铁路新会站,西至湛江西站,全长357千米,设计时速200千米/小时,是连接珠三角核心城市和雷州半岛的第一条快速铁路,对于促进雷州半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公路
雷州半岛公路分布均匀,交通四通八达,湛江市拥有207、305两条国道,贯通雷州半岛,渝湛高速、广湛高速、茂湛高速对外连接;疏港大道、人民大道、胶州湾大桥等已投入使用。2012年12月19日,雷州半岛环岛一级公路开始修建,此项目是广东省重点交通项目,也是湛江市“三环四交通”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起点位于廉江市安铺镇晨光农场,终点位于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湾大桥,全长299千米,分为东、西、南线,其中南线徐闻段107.26千米,环岛公路(第一标段)7.344千米于2019年10月1日完工正式通车。
航运
雷州半岛港口众多,有满江港、海安港、乌石港、北潭港、海康港、安铺港(安铺地理位置属于雷州半岛)等,其中湛江港水深浪静,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港口,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自行设计建造的深水海港和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拥有生产性泊位36个,年通过能力1.08亿吨。2022年,湛江港集团完成货物吞吐量10139万吨。
航空
雷州半岛机场运输体系成熟,开通多条国内直飞航线,建有吴川机场。吴川机场为4E级干线机场、国家对外开放的一类航空口岸,是湛江机场的迁建机场。湛江市吴川机场航站楼面积为6.18万平方米,设19座登机廊桥;民航站坪设30个机位(实际廊桥数量为17座,其中2座登机廊桥为复合廊桥,13个远机位),其中E类机位2个、C类机位28个;跑道长3200米、宽45米,可运行波音777、空中客车A330和波音787机型等宽体客机;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51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1万吨、飞机起降4.74万架次的使用要求。吴川机场于2022年正式启用,2023年中秋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双节”期间(9月29日至10月6日),吴川机场共完成运输起降564架次、旅客吞吐量64929人次、货邮行吞吐量374.8吨,其中,航班平均客座率80%左右,同比增长12.2%;单日航班高峰日为10月5日,旅客吞吐量达到9455人次。
水利工程
雷州半岛水利工程分为地表水工程和地下水工程,地表水工程有蓄水水库、雷州青年运河工程等,地下水工程有地下水机电井。
地表水工程
截至2015年末,雷州半岛有水库、塘坝891座,总设计供水能力为12.21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1座即徐闻县大水桥水库,集水面积196平方千米,总库容1.48亿立方米,坝长6950米,高27.5米,溢洪道宽30米,最大排洪流量900立方米/秒,主干渠长38千米,可灌溉农田15万亩。
雷州青年运河是改变雷州半岛历史性的干旱面貌而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工程包括鹤地水库和运河两部分,水库地跨粤桂两省区,集水面积1440平方千米,总库容11.87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55.37万亩,下游22万亩农田可免遭洪涝;运河覆盖雷州半岛,全长271千米,主、干河分出的干支渠4039条,总长5000多千米,鹤地水库、雷州青年运河建成之后,雷州半岛百余万亩土地得到灌溉,结束了十年九旱的局面。
还有解决了雷州半岛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大水利工程——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工程受水区包括云浮市、茂名市、阳江湛江市4个市的13个县(区),受益范围达3.09万平方千米。
地下水工程
雷州半岛生产井共有28591眼,其中浅层井26589眼,深层井2002眼,地下水供水能力为5.61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是该区农村开发利用最普遍的水源,一般以民井、大锅锥井、手摇井分散开采为主;中层地下水因埋深适中、水量丰富、水质良好,是半岛地区工农业用水、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供水水源和开采层位;深层地下水因埋藏深度大,开采成本高,开采井和开采量不多。
环境问题和保护
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
雷州半岛水土流失分布广,流失面积总计达到351.2平方千米;水土流失类型较多,沟状、面状和崩状水土流失均有广泛的分布,其中沟蚀面积为151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43.0%,面蚀127.3平方千米,占36.2%,崩蚀占20.8%;雷州半岛第四纪浅海沉积物分布区的水土流失过程相当强烈,以湛江市市郊三岭山台地为例,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大大小小的冲沟向北、东、南三面通向湛江港湾,沟谷堆积的灰黄、土黄色洪积砂砾层厚度达1.5~5米,淤积总面积约7平方千米。
森林退化
解放初期,雷州半岛热带季雨林面积达13.9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在60%以上,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人工活动的过分干预、人们对环境资源的过度使用和破坏,雷州半岛的原始森林植被已逐渐枯萎,如今只剩下极少部分林地保存着原始次生植被。2015年雷州市森林资源档案资料显示,雷州半岛林业用地面积为242738.5公顷,占雷州半岛总面积的18.5%。
环境保护
政府通过植树种草、退耕还林等生物措施将雷州半岛的水土流失面积由1987年的581.1平方千米降至2004年的351.2平方千米,面状侵蚀减少194.59平方千米,沟状侵蚀减少13.27平方千米,崩状侵蚀减少了21.67平方千米,39.56%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了有效控制。
2015年12月,广东省林业局、湛江市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颁布了《雷州半岛生态修复规划(2016-2035 年)》,确定了恢复生态系统的内在要求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加快森林抚育和林分改造,大幅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
2018年1月,湛江市人民政府颁布实施《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加强红树林的巡护和执法,严格管理红树林湿地资源,组织实施红树林保护区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并建立档案,组织或者协助科研院校开展红树林保护区的科学研究。2018~2020年,湛江红树林保护区管理局在岭头岛清退养殖塘内的海域滩涂新造红树林2750亩,白骨壤、红海兰、秋茄、桐花树、木榄等多种本土物种在这里落地生根,形成太平岭头岛滨海特色红树林湿地景观。
风景名胜
雷州半岛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美丽,有众多名胜古迹,著名景点有贵生书院、广东湛江湖光岩国家地质公园、三岭山国家森林公园等。
贵生书院
贵生书院,位于雷州半岛南端,湛江市徐闻县县徐城街道北门村,为晚明著名文学家汤显祖和徐闻知县熊敏共同捐款修建而成。书院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爱新觉罗·旻宁元年(1821年)复修,20世纪80年代重修。
贵生书院坐北朝南,为四合院式庭院建筑,前庭有一口古井,古井旁边竖着一块题刻着“梦泉”二字的石碑,字体飞锋劲朴。左右学斋分列12间课室,大厅后堂置有汤显祖手捧书卷端坐椅上的雕像,坐像的影壁上写有他的诗句:“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此生”。院前有明代石道,与贵生书院一起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湖光岩世界地质公园
广东湛江湖光岩国家地质公园景区位于雷州半岛南端,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是雷琼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以第四纪火山喷发而形成的罕见、典型的玛珥火山地质遗达及其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而著称,景区总面积4.7平方千米,其中湖面积2.3平方千米,现拥有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等称号。
湖光岩景区是距今16万年至14万年间经多次平地火山爆炸深陷而形成的玛珥湖,湖面积2.3平方千米,湖底沉积物厚50米,水深20余米。湖和火山泥含有60多种微量元素,是世界罕见的“天然年鉴”和“自然博物馆”。广东湛江湖光岩国家地质公园景区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玛湖(全世界只有2个,另一个在德国),且保存得非常自然、完整,它真实地记录了地球近代10多万年以来古气候、古环境的变化情况,是中国研究玛珥式火山喷发和玛珥湖形成机理极好的场所。
三岭山国家森林公园
广东(湛江市)三岭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雷州半岛南端,霞山区西南三千米处,总面积22686亩,绿化覆盖率98%,是湛江市最大的绿色保护屏障,被誉为湛江“市肺”。该公园获得获得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际知名绿色低碳旅游休闲胜地等荣誉称号。三岭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一个集旅游、观光、科普教育、休闲度假和运动娱乐于一体的生态浦江郊野公园,景区主要分为五大功能区:生态保护区、生态游览区、娱乐活动区、休憩疗养区、接待服务区,已建有25千米观光绿道、观景台、休闲亭、水和游客中心等基础设施,并设有生态公园、游乐设施、垂钓区等旅游项目。
相关文化
雷州文化泛指形成、发育于雷州半岛,并辐射周边地区的一种区域文化,有鲜明的异于其他地域文化的热带海洋、崇尚自然、朴实无华、刚毅有力、开拓进取、开放包容、务实求变等文化物质和风格,构成一个海陆文化兼具独特地域文化体系。雷州文化是广东省文化版图中不可或缺并具有独特魅力的重要文化区域,是岭南地区古老、持续时间长的文明之一,与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并列为“岭南四大文化”。
雷州文化
雷州音乐
雷州市音乐是产生并流传发展于雷州半岛一带包括湛江市的海康(现雷州)、徐闻县、遂溪等雷州方言区的民间器乐曲。它是广东省五大汉族民俗音乐之一,音乐色彩丰富,内涵广泛,旋律古朴流畅,节奏明快激扬,以威武雄壮见长。它多在庆典或民间民俗活动时被人们所演奏,亦被用于雷剧演出开场时渲染气氛。现场曲目有200多首,包括了民间吹打乐、小牌、雷剧音乐、雷州古代雅乐、雷州道教音乐和佛教音乐等多种形式与内容。在长期流传和发展过程中,各个乐种间相互影响、吸收、交融,形成鲜明的地方艺术特色。
宋明时期,中原人移民南下,中原文化的影响让雷州市半岛民间音乐艺术不断地吸收、融合其他音乐形式,最终在明清时期形成独具特色的雷哪音乐,至清末民初盛行一时。雷州音乐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有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不为人们所重视,直至1960年时经音乐工作者在音乐工作过程中进行记录、整理并正式命名为“雷州音乐”,并于2009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人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雷州音乐作为岭南音乐很重要的一支,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自形成以来,它就以其雄壮威武的曲调,深沉、淳厚、古朴的艺术特色成为地方乐种的标志,广泛地流传于雷州半岛的民间,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雷州音乐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包括民间吹打乐、小牌、雷剧音乐、古代雅乐、雷州道教音乐和佛教道教音乐等多种形式与内容,在长期流传发展过程中,各个乐种之间相互影响、吸收、交融,又各具特色。
雷州民间吹打乐、小牌则是雷州音乐的主要部分,具有曲调节奏规整明快、主音突出、调式鲜明等艺术特点。调式以商调式、羽调式为主,间有宫调式;风格上以雄壮威武、激烈昂扬见长,兼有轻巧、沉郁、委婉、轻柔、古朴等特色。其现存曲目有《坐门楼》《文将军令》《武将军令》《大开门》《小开门》等。
雷剧
雷剧是在流行于雷州半岛的民俗音乐——雷州歌的基础上于雷州市县形成的剧种,用属闽南语系的雷州话演唱,流布广东省的海康、徐闻县、遂溪县、廉江市及湛江市郊区。
雷剧由雷州歌演变成为剧种,历时三百多年,其中经历姑娘歌、劝世歌、大班歌、雷剧四个阶段。明末清初,雷州半岛每逢喜庆神诞,乡人都有对唱雷州歌助庆的习俗。清朝康熙,一些著名歌手组成班社,以对唱雷歌为业,因歌班以女歌手为主,故称姑娘歌班。乾、嘉之际,姑娘歌班为了满足乡民宣德扬善的要求,常在对唱之中加上规劝世人改恶从善的劝世歌。清朝末年,粤剧(粤剧)有戏班到州半岛演出,农村歌班仔仰羡其精彩情状,逐渐吸收它的锣鼓点及呐曲牌作为伴奏,仿效它的表演技艺和服饰脸谱,但仍以雷州歌作为唱腔群众称之为大班歌或高台歌。大班歌是雷剧形成的重要阶段这时陆续出现专业的演出班社,表演逐渐形成生、旦、净丑、杂五个行当。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人们才把大班歌叫做雷州市歌剧。
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政府文化部门便采取措施扶植雷州歌剧发展,如支持艺人成立专业剧团,努力培养雷剧人才,鼓励剧目创作和唱腔改革等。最突出的成果是把雷州歌发展成为具有高台、雷讴两大腔系的戏曲声腔,建立起板式变化结合曲牌连缀的唱腔结构,还创造了主奏乐器雷胡。1964年开始正式使用雷剧的称谓,剧目的创作演出也获得很大成绩,经过整理演出的传统戏《符兆鹏》《千里缘》《斩周忠》《秦香莲》《张文秀》等,新创作的剧目《陈放犯》《雷州义益》《武大娘辞轿》《智驯州虎》《龙珠缘》等。
雷州傩舞
雷州舞是一种独特的“雷傩”,又称“走成伥”“走清将”“舞巫”“考兵”等,是雷州市民间祈祷雷神遣灾祓,保佑平安的一种传统舞蹈。始创于唐贞观十六年(642年),表演时,由6~12名演员,戴面具,着傩服,持斧、凿、鞭等兵器,扮演雷首、幺坛、灵官三位主神,东、南、西、北、中五位雷神,加上土地公婆、艄公艄婆等神明,舞蹈造型威武、夸张,动作古朴、粗犷,蕴含丰富,气氛热烈。
雷州市傩舞主要流布于雷州东西洋地区的雷高、南兴松竹、杨家、白沙、附城镇、沈塘镇等镇,麻章区湖光、太平镇,吴川市的黄坡镇、博铺街道等乡村。雷州市傩舞集武术、舞蹈、音乐、美学、雕刻于一体,是雷州半岛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1996年,雷州催舞入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2008年,舞被湛江市申报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参考资料
多图!从气象卫星的角度再次认识广东.羊城晚报.2024-06-30
First-ever pineapple shipment from Xuwen county reaches DPRK.中国日报网.2024-03-03
雷州民系.雷州市人民政府.2024-01-13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原来藏在这里!.湛江市人民政府.2024-03-03
走出湛江现代化特色农业发展之路.湛江新闻网.2024-03-20
为什么会爱上湛江书院?.徐闻县政府网微信公众平台.2024-01-22
湖光岩简介.湖光岩官网.2024-01-23
广东•三岭山国家森林公园.湛江市人民政府.2024-01-24
湛江概况.湛江市人民政府.2024-02-08
【影像湛江】登上《中国国家地理》的南渡河,你不来打卡吗?.湛江新闻网.2024-02-06
美丽雷州等你来.雷州市人民政府.2024-03-17
捧着“水盆”喊渴.湛江日报.2024-03-30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湿地博物馆.2024-02-07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省林业局.2024-03-28
最高降雨量超400毫米!受台风“三巴”影响,广东多地出现特大暴雨.南方网.2024-03-30
湛江大湾水库两次出现漫顶险情 2万群众紧急转移.中国政府网.2024-03-30
湛江:带动现代化沿海经济带西翼强劲舞动.湛江市人民政府.2024-02-07
国务院批准湛江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 致力打造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2024-02-07
湛江:打造全国最大造纸产业基地.湛江政府网.2024-02-07
集团参建的江湛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2024-02-07
雷州半岛环岛一级公路那涧至大塘段10月竣工通车.徐闻县人民政府.2024-03-28
环半岛公路开工准备就绪.湛江新闻网.2024-03-28
环半岛公路徐闻段已投入建设资金4.18亿元.徐闻县人民政府.2024-01-19
集团简介.湛江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官网.2024-01-20
机场简介.广东机场集团湛江机场公司.2024-03-03
“双节”期间湛江机场运输旅客6.49万人次,三大指标均创新高.湛江机场微信官方公众号.2024-02-07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湛江市人民政府.2024-04-09
湛江红树林面积逐年逆势增加,为世界湿地恢复提供成功范例.湛江市人民政府.2024-03-20
景区简介.三岭山国家森林公园官网.2024-01-24
岭南文化第四极.湛江日报.2024-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