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刘开周

刘开周

刘开周,出生在泽州县晋庙铺镇黑石岭村人,1995年,19岁的刘开周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沈阳工业大学,目前是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学位。“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潜航员。2012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载人深海深潜英雄”。2013年十二运会时担任主火炬手点燃全运圣火。

成长经历

刘开周是从太行南巅泽州县黑石岭村走出去的。他不仅是黑石岭村的骄傲,也是山西省的骄傲,更是中国的骄傲。黑石岭,位于晋豫两省边界,原名密松林,意为沟深林密,松柏茂盛。后因两次大面积山体崩塌,松林枯死,露出黑石积岩,故更名为黑石岭。

1976年,刘开周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小山坳里。他的呱呱落地,并没有给家庭带来太多欣喜。

因为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上面已有两个哥哥,用当时的农村话来讲,只不过又多了张吃饭的嘴。次年,四弟刘海周又降生了。一家6口,仅靠父亲刘二为和母亲翟富茧干农活儿来支撑,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大学。家庭的窘困让刘家4个孩子比同龄人早早懂事。据小学教师郑祥重回忆,每次到刘家印象最深的就是,兄弟4个或趴在做饭的案板上、或趴在缝纫机上、或趴在床上忘我学习的场景,那你追我赶、奋发向上的劲头至今仍令他赞叹不已。郑老师还说,刘开周从小就与众不同,遇事总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不仅常夹着书本到老师家中请教,有时提出的问题很深奥,连老师也一时答不上来,只好查阅相关资料后为其解答。

提起刘开周,刘二为在自豪之余,更多的是对辛酸往事的回忆:“那时候,几个孩子一起上学花费很大,实在挪不开了,还向别人借过高利贷,前前后后累计借贷过8万多元。开周3岁时因为营养不良,身体瘦弱,还得了夜盲症,视力很差,后来又患过荨麻疹。但他是兄弟几个中最懂事、最让人省心的一个。尽管他从小吃尽了苦,却很坚强,不怕困难,从来不给家里找麻烦。”

就是在这样的家境下,刘家4兄弟除长子刘小立高中毕业后在家务农,过早分担父母肩上的责任外,次子刘立周于1992年考入中国矿业大学,三子刘开周1995年考入沈阳工业大学,四子刘海周1996年考入南开大学。谈到此处,刘二为老人一再提起已故的老伴翟富茧,说孩子们能够成才,老伴立了大功劳。上世纪90年代初,煤炭运输业在当地风生水起,很多家庭都让孩子辍学跑运输,年收入上万元,他也曾因经济压力过大而动摇过,但老伴坚决不同意。而今,孩子们均已学有所成且成家立业,是他们的妈妈为孩子们的前途把了关。

1995年,19岁的刘开周考取了沈阳工业大学。当时,哥哥刘立周上大学,弟弟刘海周上高中,全家生活更加拮据。上了大学后,刘开周一方面刻苦努力,每年都拿到2000元奖学金;另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当家教,以减轻家庭负担,几乎是靠自己的能力读完大学本科,后又攻读硕士、博士,直至成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这种自强不息的背后需要的是怎样的信仰和坚持,刘开周的父亲最清楚。刘二为给笔者拿出一个泛黄的笔记本,上面一笔笔记录着寄给孩子们的学杂费、生活费。他说,给开周寄钱的次数和数目是最少的。

参加工作后,刘开周开始从事机器人半物理仿真技术、系统辨识、智能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从2002年参加工作至今,工作10年来,刘开周仅回过3次老家。刘二为掰着手指说:“孩子第一次回家是2004年,第二次是2009年,第三次是今年春节。他每次回家,最多呆10天。自古忠孝难两全,我理解三儿,只要能为国家做贡献,我就很高兴。”可以想象,刘开周对工作是何等的敬业和热爱。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上,刘开周主要监测与控制“蛟龙”号的大脑。该系统主要包括潜水器信息感知、导航、控制、综合信息显示和控制数据后处理,这是非常关键的核心研究技术,刘开周在这一领域,不断攀登着世界科学技术的高峰……

成就荣誉

长期的专业训练,刘开周取得了优异成绩:2004年,他荣获中国科学院冠名奖——刘永龄优秀奖;2006年,荣获中国科学院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博士学位;2007年,荣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2008年,荣获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首届“优秀青年学者”荣誉称号;2009年,荣获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知识创新工程“技术创新奖”;2010年,荣获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透过历史的镜头,让我们见证刘开周的几次“潜海之旅”——

2010年7月12日,刘开周与另两名试航员一起驾驶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到南中国海3757米,将特制的五星红旗插入海底,首次完成了坐底、布放“龙宫”标志物、测深、侧扫声呐微地形地貌测量等作业内容。

2011年8月18日,刘开周和同伴再次驾驶潜水器“蛟龙”号,在历经48天的5000米级海上试验获得成功,从而使我国继美俄日法之后,成为全球第5个具备5000米级载人深潜能力的国家。而在此次5000米级海试中,刘开周和搭档还开创了新的海底作业模式——首次用机械手在行进中从海底成功抓取回多金属结核

2012年6月15日,刘开周与叶聪、杨波一起驾驶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次下潜,深度达6671米,打破了他们在2011年创造的下潜深度5188米的纪录。

6月19日,“蛟龙”号二次下潜,深度达6965米。

6月22日,“蛟龙”号下潜至6963米,并在水下通过3个多小时的调试,复核了200多项性能和功能,验证了潜水器的定点作业能力。

6月24日,“蛟龙”号第4次下潜到7020米深的海底后,通过水声通话,对神舟九号航天员发出了问候:祝愿景海鹏、刘旺、刘洋3位航天员与天宫一号对接顺利!祝愿我国载人航天、载人深潜事业取得辉煌成就!这次下潜,首次在世界载人深潜的榜首刻下了中国人的名字,首次创造了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

6月27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第5次下潜并刷新了3天前刚刚创造的“中国深度”,达到了7062.68米,再次创造了海洋奇迹、中国奇迹、东方奇迹!

6月30日,“蛟龙”号第6次下潜,到达当天的最大深度7035米,并坐底。下午2时33分浮出水面,顺利完成7000米级海试的全部试验,实现了我国深海技术的重大突破。

2020年11月,荣获第八届“中国侨界贡献奖一等奖

海试掠影

2012年6月24日9时07分,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三名潜航员的驾驶下,顺利达到马里亚纳海沟7020米深的海底,在世界载人深潜的榜首刻下了中国人的名字。这也是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

这也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制以来进行的第49次下潜试验。

这场我国载人深潜史上里程碑式的下潜试验在一场大雨中开始,北京时间4时30分,海试团队举行试航员出征仪式,执行本次下潜试验的试航员叶聪、刘开周、杨波进入潜水器。

17时41分,神舟九号航天员向创造载人深潜新纪录的潜航员表示祝贺和问候:祝愿中国载人深潜事业取得新的更大成就!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参考资料

第八届“中国侨界贡献奖”获奖名单发布.中国侨网.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