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太湖蟹

太湖蟹

太湖蟹,生长于太湖水域,亦称螃蟹,其背壳坚隆凹纹似虎色青黑,腹青白色,腹下有脐,雄尖雌团,内有硬毛。蟹个大体重,蟹黄肥厚,肉质细嫩,腴美异常,辨别太湖蟹可从“青壳、白肚、金爪、黄毛、体壮”这五个特征入手。

2019年9月26日,蟹农在吴兴区一太湖蟹养殖基地捕捞中华绒螯蟹,位于太湖南岸的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太湖蟹养殖面积2.3万亩,是当地的特色产业。

简介

蟹系洄游性生物,每年秋冬,二龄蟹性腺成熟,便成群结队顺流东下,至江海交汇处的浅海中,繁殖而后终生。次年初夏,孵化后的蟹苗又逆流而上,返回至太湖水域落户,经多次蜕壳,逐渐长大,次年便成大蟹。1949年以后,因沿江建闸,蟹苗难以洄游,1966年起以人工流放蟹苗,1公斤蟹苗可出成蟹3—4吨。

物种对比

个体特征

青壳——即蟹背略呈青色,感觉清、亮、爽,熟蟹蟹背通体呈鲜艳红色。

白肚——即蟹肚呈白色,光泽有生气,给人水亮玉质般美感。此白色为本白(只要不是铁锈色),有点象牙色。现有不法商贩用化学药水将蟹肚洗白(漂白),这种经过加工的螃蟹在蒸熟后背部留有明显的痕迹。

金爪——即蟹脚爪尖上呈烟丝样金黄色。

黄毛——即蟹钳()上的绒毛,蟹爪上的须毛呈金黄色。蟹钳(螯)绒毛密而软,蟹爪须毛清爽。

体壮——即二螯八爪肉感强、强劲有力,西风起时能在玻璃板上横行霸道。

食用方法

“秋风响,蟹脚痒”,从寒露立冬,是太湖蟹大量上市季节。古人诗曰“九月团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民间也有“农历九月吃雌蟹,农历十月吃雄蟹”习俗以及赏菊、吃蟹、喝黄酒的饮食文化。太湖蟹传统吃法有清蒸、水煮、面拖、酒醉、腌制等,取出蟹肉后,还可制成蟹肉狮子头、孔雀虾蟹蟹油水晶球炒蟹粉蟹粉小笼等名菜、名点。俗话说:“蟹味上桌百味淡”。

营养价值

太湖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10多种氨基酸、尤以谷氨酸、计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哺氨酸等。太湖蟹每100克可食部分中,含蛋白质14克,含脂肪5.9克,碳水化合物7克,含维生素a5960国际单位,热量139千卡,各项主要营养指标居一般水产品之首,此外还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的无机化合物微量营养元素。

历史发展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吃蟹并不稀罕,太湖蟹仅是作为一道普通的菜肴。随着螃蟹资源的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吃蟹逐渐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太湖蟹的身价也随之抬高。自入秋以后,太湖蟹便成了各大饭店菜馆的应时名菜,主打佳肴,而素有“蟹中之王”美称的阳澄湖大闸蟹更是各家招徕食客的“金字招牌”,以致一度形成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的无序状态。太湖大闸蟹因此脱颖而出,逐渐成为热销品种,不少中外游客,来到苏州市,纷纷点名要吃太湖蟹,以免遭假冒愚弄;更有一些精明之人,特地避开城市大饭店,邀请亲友寻到太湖边,一面游览太湖风光,一面品尝太湖螃蟹,悠哉,悠哉,何乐不为?

致癌事件

2016年11月2日,江苏检验检疫局就香港特别行政区食环署有关太湖出口中华绒螯蟹检出二噁英和二噁英样多氯联苯事件通报说,江苏检验检疫局已经了解了香港方面通报的相关情况,两地正就此事进行沟通,进一步了解情况。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