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自卫军

自卫军

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六章第三节:“要从这种斗争中去武装人民,即组织自卫军和游击队。”

自卫军是在民主革命战争时期,解放区里配合正规军队作战的地方人民武装组织。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提到:“要从这种斗争中去武装人民,即组织自卫军和游击队”。

国民自卫军

创建

1789~1871年的法国非正规军,资产阶级领导的城市民兵组织。1789年7月13日巴黎资产阶级选举人会议决定建立4.8万人的有产者自卫军,以团、营、连,按地区编制。14日这支军队参加了攻打巴士底狱的战斗。起义胜利后,任命吉尔贝·迪莫捷为总司令,定名国民自卫军,戴红白蓝三色帽徽,以别于戴白帽徽的王军。各大城市群起仿效,建立国民自卫军。法国大革命中,国民自卫军逐步制度化。在拉法耶特率领下,国民自卫军曾参与枪杀1791年7月17日在马尔斯校场集会的群众。A.J.桑泰尔任总司令时,积极参加1792年8月10日推翻王政的起义。1793年5月31日~6月2日F.昂里奥率国民自卫军起义推翻吉伦特派政权。1795年10月,国民自卫军因参与葡月暴动,被拿破仑·波拿巴击溃后解散。

重建自卫军

第一帝国于1805年重组国民自卫军,作为各郡有产者地方武装,高级军官由皇帝任命。复辟王朝查理十世于1827年解散国民自卫军。七月革命胜利后重新组建。1848年2月国民自卫军参加推翻七月王朝的革命,后被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利用,镇压巴黎工人六月起义。1852年国民自卫军进行改组,不再按常备形式建制。

再建

1870年拿破仑三世普法战争中溃败,政府被迫于9月5日征集国民自卫军担任保卫巴黎的防务,决定新建60个营,每营1500人。巴黎人民在3周内组成194个营,建立工人武装,许多革命者当选营长。国民自卫军积极参加保卫巴黎和争取建立公社的斗争。1871年3月15日由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正式成立,18日巴黎人民举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之前,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是巴黎的唯一政权机关。巴黎公社建立后第二天(3月29日)就颁布法令,以人民武装代替常备军。国民自卫军改建为巴黎公社的人民武装,为捍卫巴黎公社作出了贡献。公社失败后,1871年8月国民自卫军被梯也尔政府强行解散。

日本自卫军

日本国内外一些观察家指出,“自卫队”与“自卫军”之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从日本的宪法角度来看,却有着质的不同。拥有“自卫军”有悖于日本现行的和平宪法,因为日本宪法第九条规定:(一)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二)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事实上,日本政府长期以来不断扩大“自卫队”规模、增强日本军事实力的图谋,早已遭到日本国内爱好和平人士和国际社会特别是亚洲国家的批评。1954年在东西方美苏冷战中诞生的自卫队,当时规模为15.2万人,日本海上自卫队并没有驱逐舰,航空自卫队也只有140架训练机。经过51年的发展,如今的自卫队规模达到24万人,成为拥有宙斯盾驱逐舰、F-15战斗机、空中预警巡逻机等最尖端装备的、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强大军事力量。更重要的是,自卫队的活动范围现已超越其本土及周边,扩展到中东地区。

面对日本国内外对日本扩大“自卫队”规模并让其到海外活动的批评,自由民主党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大力推动修宪,尤其要修改宪法第九条,因此在建党50周年纪念大会上明确提出修宪核心——要拥有“自卫军”。从现实来看,按照自民党的修宪草案,将自卫队改称为“自卫军”,将彻底摆脱战后日本长期坚持的“专守防卫”原则的束缚。按照日本现行宪法,自卫队不能在海外行使武力。在自民党的修宪草案有关“自卫军”的条款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是,这个“自卫军”可以走向海外,“为了确保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可以进行国际协调活动,在紧急状态下维持公共秩序,或者为保护国民的生命和自由而展开活动”。这是自民党修宪草案中要拥有“自卫军”条款的实质,意味着自1991年以来多次走出国门、屡遭舆论谴责的日本自卫队更名后,可以无所顾忌地被派往日本以外的任何地方。

日本国内外一些舆论指出,由自卫队变为“自卫军”,看似不过一字之差,但实际上改变了现行宪法的和平理念。尽管自民党修宪草案中还保留现行宪法第九条第一项“放弃战争”条款,但主张拥有“自卫军”、要“为国际社会作贡献”的修宪势力大都又主张在海外可以行使“集体自卫权”。也就是说,在本国没有遭受外来攻击的情况下,只要盟国遭到攻击,日本“自卫军”就可以与其共同行使武力。如此,“放弃战争”条款也将名存实亡。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趋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