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升平
李升平,湖南省杂文学会副会长,他以首倡的乡土杂文理论和出色的实践成果在全国杂文界独树一帜,被载入《二十世纪中国杂文史》一书,在衡阳市被称为“反腐败记者”、“业馀纪委”、“当代包公”,他喜欢‘自找麻烦’是出了名的,1957年,他因此被扣上一顶“右派”帽子,一戴就是二十多年。
个人经历
1949年1月参加党的地下工作任地下团支书,解放后调入《衡阳日报》至今从事新闻工作50多年,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下,长期致力于新闻舆论监督的艰苦实践和理论探索。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和省级报刊上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16篇获奖;发表批评报道48起、批评性杂文时评500余篇,采写内参110件,无一起失 实,无一起告状。
1994年3月28日《中国新闻出版报》一版头条以《党风记者》为题配短评发表记者长篇通讯,介绍他敢于和善于运用批评武器搞好新闻舆论监督的先进事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当天转播。该文被评为“中国新闻奖”。2000年11月27日的《香港商报》以整个彩版介绍《衡阳“业余纪委”李升平》;2004年作家祖丁远在全国获特等奖的长篇报告文学《社会脊梁——湖南有个“党风记者”李升平》一书产生强烈社会影响,当地党政各界举行了盛况空前的首发式和签名售书活动,全国数十位知名专家、学者撰文、致函大加推崇。
1994年从《衡阳日报》副总编岗位上离休的李升平,2000年时他已经69岁了,他仍在为一个特大冤案四处奔波。在他家的客厅挂着《宁负朝野擅权者不负天下众苍生》和《浩然正气》两幅书法作品,还有名为《斩鬼英雄》的馗图。
他说:‘我没有什么值得报道的。只要觉得老百姓需要我,国家需要我,我就一天不离休。只要有群众反映,我就要写杂文,为老百姓鸣冤叫屈,直到问题解决。’
秉笔直书揭露丑恶
1993年3月,衡南县柞市镇阳兴村周和平、周道权两位残疾人因欠交摊派款,被抄家,遭殴打。在上访投诉一个月毫无结果、几近绝望的情况下,两人经县农经委一位干部的指点,慕名找到了李升平。李升平在与该县纪委书记取得联系后,赶到百余公里外的阳兴村进行实地调查。回来后写了内参,接着又写了批评报道《柞市镇不顾中央禁令乱摊派》,在《农民日报》一版头条发表后,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中国残联、湖南省有关部门分别发表谈话和指示,事情很快得到解决。这篇文章对全国减轻农民负担和助残工作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事后,两位残疾人拄着拐杖,来到衡阳日报社鸣放鞭炮,并给李升平送来了‘为民排忧解难’的横匾。
多年来,李升平通过新闻批评,使数十起冤假错案得到纠正,其中最典型的要算衡东县氮肥厂厂长、高级工程师陈永廉被无端定罪判刑的冤案。一九九零年七月六日,该厂与该县某局发生纠纷,县一位领导是该局副局长的亲戚,出来干预,并宣布对厂长陈永廉作停职隔离审查处理。而事发那天陈永廉根本不在现场,为了罗织罪名,他们把一起早已由县政府作过处理的工农纠纷案翻出来,以此为据判了陈的刑。陈永廉不服提起上诉,二审结果仍然维持原判。该厂职工和陈永廉不断上访投诉无效。李升平了解情况后,挺身而出。在两年多的调查采访中,他十次坐公共汽车到衡东县,谢绝吃请,终于弄清了情况,秉笔直书。此事引起了中央及湖南省领导的重视,经湖南省高级法院审查,认定此案纯属错案,给予纠正,陈永廉被任命为该县工业局副局长。
体恤民情关爱百姓
李升平说,批评是为了解决问题,促进事物向正确的、积极的方面转化。
1986年12月3日,《人民日报》一版刊登他的来信,反映衡阳市农村严重缺油,原因是少数当地官员以油谋私。由于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见报后,省、市、县都采取了一系列纠正和预防措施,及时遏住了克扣倒卖农村用油的歪风,缓解了农民用油的紧张状态。
几年前,他了解到乡村教师遭侮辱、殴打事件屡有发生,但大多得不到严肃查处,他大胆地对轰动祁东县县城的毒打教师案予以公开披露。此事引起社会公愤,当地法院依法分别判处两名凶手有期徒刑和拘役。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他将处理结果在省市报纸上发表后,又结合乡村教师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的有关情况,再次向有关部门呼吁,引起了国家教委重视,以《坚决制止殴打教师的违法行为》为题,转发了李升平的长篇调查报告,通报全国,湖南省教委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地刹住了这一歪风。
衡阳县剪刀厂保管员贺高峰抵制厂长以权谋私却遭打击报复,李升平顶住压力刊发了对此事的批评报道,同时展开一系列社会活动,呼吁社会支持和帮助被害者,使问题得到公正解决。该县纪委一位官员事后称,他从来没有看到一个记者这样主持正义,坚持到底。
人生经历充满坎坷 李升平经历曲折。一九四九年一月入地下团组织任支书。解放初期任区人民政府秘书。一九五一年调入《衡阳日报》任编辑记者、副组长。一九五七年,因一篇杂文《为牢骚说几句话》等原因被错划为‘右派’。二十年的‘右派’生活,先后做过三十多个工种,不仅没把他压垮,反而使他更加坚定服务人民的决心。
平反后,亲友们劝他‘再莫吃笔杆子饭’,李升平义无反顾地回到报社,重新握笔,为人民说话。一九八五年,李升平被借调到衡阳市委整党办工作,本来没有报道任务的他始终以‘双重身份工作’,在各类报刊上发表二百零三篇文章。他写的揭露衡阳市突击提干问题的报道,在《衡阳日报》一版头条刊出,引起全市强烈反响,《人民日报》还专门向全国介绍衡阳纠正突击提干错误做法的经验。
敢于扶正祛邪,自然招来了少数人的怨恨,甚至有人扬言要报复他,但广大群众支持他。一位与李升平素不相识的乡村教师书赠他一副对联:‘未受天磨非好汉,不遭人嫉是庸才。’李升平真是一条‘好汉’。
他敢于写批评报道但也坚持原则。把‘三一’、‘三跟’作为座右铭。‘三一’,就是一腔热血、一身正气、一支利笔;‘三跟’,就是跟中央精神更紧些,跟群众实际利益更近些,跟读者更亲近些。除在本报进行公开报道外,1984年以来,他先后写了百余篇内参和内部汇报,有时,他还以读者身份,向中央报刊写稿写信,让下情上达,促进中央政策在本地区得到贯彻。比如,他写的《当桔子熟了的时候———农民为何要毁树》,在《农民日报》一版头条配发评论发表後,全国好几家文摘报都在显要位置上转载,《人民日报》也在《观察与思考》栏目转发。
李升平离休后的六年中,接待信访有二千多人次,发表批评报道帮助办案的有十二起,另写点名点姓批评的杂文和新闻评论35篇,撰写内参八件,干预冤假错案七起,其中有四起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纠正。
古稀之年的李升平,多年来在各级报刊发表的全部批评报道和大量指名道姓的杂文及内参,竟无一失实。在衡阳市记者节庆祝会上,他表示:“虽年老力薄,仍痴心不改,鞠躬尽,死而后已。”同时他提出:“要认真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切莫要以‘打抱不平’形式谋私利,坑群众。”
主要作品
主编《衡阳杂文选》(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正在编著《“党风记者”实录》 。
社会评价
始祖山中华圣地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华鹏先生,1952年6月24日生于南阳县一个农民的家庭,他自幼刻苦读书,热爱劳动,健康成长,励志上进。中学毕业他响应祖国号召参军入伍。在军旅生涯中,青年李华鹏忠于党忠于祖国,勤学理论知识,苦练杀敌本领,多次受到表彰和嘉奖。复员退伍后,回乡当农民,他决心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努力奋斗。在农村集体经济生产队体制下,他带领乡亲辛勤耕作,增产增收,并出任生产队长。他不但努力担当,而且善于思考,结合心得体会,写成了如何做一个生产队长的著作,洋洋十数万言,其中的认识和见解在今天也是很有意义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大学恢复招生,在动乱年代,仅仅读完初中的李华鹏,依靠自学,自学考试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选修农村经济专业。志在新的历史时期,研修农业经济,探寻中国农村和农业发展角度。九十年代初,改革开放春风吹遍各地,李华鹏先生投入时代洪流,下海从商,踏上了艰苦创业的历程。他前往深圳,经过一段时期的运作,注册实业公司,从事制造业和商贸业的经营。在较短的时期内,效益激增,资产过亿,受到业界好评,也引起内地南下招商团的注意。
1992年底到1993年初,李华鹏先生多次受到郑州市和新郑政府的招商邀请,最终以炎黄文化和政策优势,促使李先生下决心抛弃深圳优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毅然回祖籍河南省并扎根在人文始祖炎黄的出生地,中华民族建都地和中华文明发祥地的新郑投资兴业,为河南和新郑的炎黄文化的考查、研究、策划、宣传、开发、建设历经艰难坎坷,做出了重要贡献,终以身殉职。
1993年2月29日,李华鹏先生在新郑人大代表会上做了《开发新郑的炎黄历史文化产业,促进新郑经济腾飞》的报告,提出了“一个软件两个硬件”带动三乡四镇建设,“软硬兼施,合谐操作”,促进新郑经济全面发展的战略,博得了新郑四大班子和各界认同,并以此为肇端,使“18罗汉闹中原”的改革试点的新郑又掀起了新一轮的改革和经济热潮。
1994年,李华鹏先生全力配合新郑市政府策划并投资在新郑的黄帝故里举办了规模盛大的“国际炎黄文化节”,该活动博得了李长春同志和省市领导的认同和支持,从此掀开了新郑炎黄事业的篇章。
1995年,李华鹏先生策划投资并与新郑政府共同组团赴泰国参加第三届世界华商大会,会议专门安排李华鹏先生作了《全世界华人联合起来,共建中华民族圣地》的大会讲话,赢得与会华商的赞同和喝彩。从此,河南省和新郑的炎黄文化正式跨出国门,走入世界,逐步开始被海内外华人所认同。
1996年,李华鹏先生策划投资并组织当地各界专家和全国相关专家考察论证,在新郑政府的配合支持下终将中华文明发祥地的具茨山主峰风后顶命名为“始祖山”。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为自然山川命名的案例。始祖山的命名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不仅使普天下的炎黄子孙找到了自己的民族圣地,也是凝聚中华民族争强21世纪的精神文明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6年,李华鹏先生出资并全力配合新郑政府共同邀请全国各界专家和中国建筑技术设计院付玺年院士等对黄帝出生地轩辕故里和中华民族圣地始祖山进行全面的考察、论证、规划、设计,提出了开发中华圣地的“四大板块”构想,即寻根拜祖板块、归根休闲板块、游乐度假板块和自然生态板块。并由付玺年院士为主规划设计了寻根拜祖板块的主体建筑“中华民族大宗祠、朝圣大道、同源广场”等,由中国建筑技术设计院历史研究所规划设计了“归根休闲板块”等服务配套设施。
自1993年至1997年,李华鹏先生多次出资并策划组织全国各界专家学者论证炎黄文化产业,共商建设中华圣地,在全国各地“抢名人,树名人,争炎黄,发展地方经济”的特定情况下,李先生提出了全国炎黄文化一盘棋的“大炎黄”思想,经过艰苦卓绝的工作和努力,终将陕西黄帝陵、湖南炎帝陵、河北三祖城等炎黄同行业联合起来,并科学规划出拜祖圣地(河南新郑的轩辕故里、始祖山),祭祖圣地(陕西省的黄帝陵)、纪念圣地(湖南炎陵、河北涿鹿等地)的中华炎黄一条线,给海内外朝圣拜祖、祭祖观光、旅游度假的炎黄子孙提供了方便,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开发炎黄历史文化产业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依据。
自1995年至1998年,李华鹏先生像历史上的苏秦张仪周游列国一样,数次赴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地宣传炎黄、宣传河南省、宣传新郑市,他的足迹遍布许多国家的华人商团、社团和姓氏宗亲等组织,志在让海外华人世界认同炎黄,认同河南,唤起海外的炎黄子孙共建中华圣地,共塑民族精魂。为此,李先生投入并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1997年5月29日,在全国大炎黄计划和同业联合基础上成立了始祖山中华圣地建设促进会,李华鹏先生担任该秘书长。该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成立大会时,程思远、段君毅、王光英等国家领导人到会祝贺,国家许多部委办的领导同志也参加了成立大会,海外华商领袖郑明如、曾宪梓、单声、黄威等纷纷致电祝贺,各大报刊也纷纷报道。
1997年8月,李华鹏先生与新郑政府共同组团赴温哥华参加第四次世界华商大分,会上李先生一行仅带宣传河南炎黄的各种资料就一吨多,全部散发一空。会上各国华商社团和宗亲组织纷纷与李先生率领的始祖山中华圣地建设促进会签定共建中华民族圣地的合作意向和协议,华商领袖黄威、郑明如、曾宪梓等和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叙平均担任了本会的名誉会长。
1998年1月,原计划通过各国华商会向华人世界发行《中华圣地功德证书》的计划因世界金融魔头索罗斯制造的东南亚金融风暴而被迫中断。
1998年3月,李华鹏先生做为法人代表的河南省省炎黄(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继续从事河南的炎黄事业进行股份制改造。
1998年3月,李华鹏先生全力配合新郑市政府首次邀请海外华商拜祖团到新郑寻根拜祖,并投资修建了中华圣地拜祖台。4月8日,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组织的中华圣地拜祖团从世界各地来到中华圣地始祖山,当天郑州市地区大雾漫天,高速路上能见度不足50米,但当世界华人拜祖团到达始祖山拜祖台后,漫天浓雾突然消散,始祖山主峰炎黄二帝自然塑像清晰地呈现在拜祖团员面前,这一奇观令世界华人拜祖团震惊感动,纷纷叩首朝拜。他们说:这是祖先显灵,说明这里确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圣地,我们以后哪也不去了,就到这里来拜祖先,希望当地政府能加大开发建设力度,早日形成规模,形成气候。
1998年5月8日,正当炎黄(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企业股份制改造,筹措资金从事炎黄文化产业和圣地建设工程开发的时候,河南郑州市因突然查封“三星”公司,从而引发了郑州地区的“金融风波”。在这种特定的形势下,李华鹏先生领导的炎黄集团股份制改造也被迫流产。
从1993年李华鹏先生被郑州和新郑政府招商到河南省以来,他共为河南的炎黄事业累计投入八千多万(其中从银行贷款两千多万)。由于李华鹏先生对炎黄事业的执著和努力工作以及政府和各界的配合,河南的炎黄事业终于取得了四个认同,即:专家认同、行业认同、政府认同和海外华商认同。
但李华鹏先生却因倾企业全力甚至从银行贷款来投资炎黄事业而历经坎坷,蒙受灾难。但是,李华鹏先生始终没有倒下,他认准了始祖山,认准了炎黄事业和文化产业,但坎坷的河南经历也使他深切体会到:炎黄事业是一项中华民族的社会公益事业,是一项民族工程、跨世纪工程甚至是百亿工程,要靠政府、靠全社会、全民族的力量才能成功。作为一个商人,当自己的企业不能生产利润的时候,就没有了企业形象,也就没有了商人的地位和形象。李华鹏先生开始以新的心态和营运模式,将炎黄文化与产业逐步结合,并又一次艰难地迈出了始祖山炎黄文化产业的路。
2001年,他在始祖山投资兴建了“五千年历史文化墙”,为中华民族圣地始祖山增添了一道为亮丽的风景线。2001年农历“龙抬头”,在这一个“龙抬头”的日子,李华鹏先生又投资修建属于中华圣地归根休闲板块的项目之一:始祖山福园。始祖山福园的兴建一是为满足海内外华人落叶归根的需要,二是适应河南省的现代殡葬改革需要,三是从事炎黄文化产业的需要。始祖山福园的兴建具体体现中华圣地归根休闲板块之功能,按照“四化大业”原则建设,即:自然生态化、古建园林化、环境艺术化、商品个性化。它不仅节约耕地,美化环境,而且将地理优势和园林艺术和谐地交织成生态园林;它不仅豪华气派,超凡脱俗,而且将古建风格、现代流派有机地结合成天上宫阙;它不仅独树一帜,璀璨夺目,而且将炎黄文化,道、释、儒文化交融成文化产业;它不仅具有殡葬功能和殡葬文化特点,而且具备归根休闲和观光游览等综合功能。始祖山福园的建成,不仅为始祖山中华圣地的整体开发拉大框架,连动促进,不仅为普天下炎黄子孙寻根、归根提供了最佳选择,而且其本身就是一座皇家级的人生后花园,是生的文化和往生艺术的奇葩,是中原殡改典范,是世界殡葬文化的瑰宝!
李华鹏先生在从事企业运作的同时,一直念念不忘始祖山中华圣地的整体建设和炎黄文化产业的操作,他是以商人的眼光、行为和企业家的实力在履行一个炎黄子孙应尽的责任和义务。2002年3月,在北京中央电视台梅迪亚宾馆,李华鹏先生又为河南省的黄帝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选择了颇有思想才气悟性和文笔流畅的自由撰稿人罗光平先生来写始祖山写黄帝文化写始祖山传奇写东方大帝。他又投资在北京专为罗先生租房子,配备良好的写作环境,负责他的起居和基本生活条件。
他将自己多年来搜集研究炎黄文化的成果、资料、书籍无私地交付给罗先生,陪同罗先生采风,带他参加新郑市的“上巳节”拜祖活动,与他共同拟定创作思路,并为东方大帝定性定位定格拟定提纲,甚至亲自审稿修改肯定。由于李华鹏先生的鼎力相助,由于罗光平先生的努力创作,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最有价值的以传奇手法讴歌中华人文始祖黄帝肇造中华文明的丰功伟绩,再现东方创世纪的鸿篇巨制的《东方大帝》终于2004年正式出版发行。
2004年10月,始祖山福园开始进入二期工程,已经建成了泰和宫,炎黄广场,炎黄大道,圆满服务中心,并建成了草坪福座,龙凤小区,天国乐苑,孝恩福地,荣德园,佛光园等。
从1992到2012年,20个年头,作为始祖山中华圣地建设促进会法人代表、副会长和秘书长,他主持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弘扬根基文化,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经济建设的活动。参加国际国内会议,邀约名人考察,编辑出版图书。资助刊物开发炎黄文化知识和研究成果、出资拍摄宣传轩辕皇帝建设的电视节目、出版发行歌颂人文始祖的名家名唱专、资助有关专家学者出编长篇文学和历史著作。期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盛赞改革开放的倡导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他矢志不移,历久弥坚,不怕挫折。
20个年头,守望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奔波在中华圣地建设的第一线,为始祖文化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华鹏先生生于龙年,卒于龙年,7月初六十花甲刚过,在心力交瘁的情况下,以身殉职,事业未竟,终道 途,令人扼腕长叹。一腔热血,壮志未酬,老天有失公道。好在炎黄子孙团结奋斗,中华圣地建设一定会光明在前。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