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祥
林国祥(约1851-1908),又名瑞喜,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一位海军将领和地理学家。他出生于马来西亚槟城,父亲林道解是南洋著名的建筑商。林国祥自小在槟城读书,谙熟英语,青年时与三弟国裕、五弟国禧回国学中文。同治六年(1867年),他被招入马尾船政学堂学习制造、驾驶等诸术。1871年,林国祥等毕业后登上“建威”练船实习,1875年又上“扬威”舰为练生。他分配到海军任职,积功至守备,后调任广东水师管带“广乙号防护巡洋舰”舰。1894年,林国祥参与了清朝与日本的“丰岛海战”,任“广乙”舰管带。林国祥是中国第一批勘察并命名西沙群岛众多岛屿的人士。1907年,他任舰队左派分统,前往南海勘察诸岛,历时近20天并发现、命名15岛屿,刻石为记。两年后,清代官员再次派人前往西沙群岛,复勘林国祥等人第一次勘察的岛屿,并绘制西沙群岛地图。林国祥是一位杰出的海军将领和地理学家,他为中国的海洋事业和地理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履历
1867年(同治六年)马尾船政学堂后学堂开设驾驶专业。林国祥入福州船政局后学堂学习驾驶,成为福建船政一期学生。
1871年(同治十年)毕业,先后在建威、扬威等舰实习。
1874年3月(同治十三年二月)任“琛航”号管驾,在日本侵台事件中奉命往来运送军火。
1877年9月19日(光绪三年八月十三日),接管“伏波”轮船。
1884年(光绪十年),中法即将在福州市开战,林国祥率驻粤的“济安”号回援福州。8月23日(七月初三日),法舰突袭,“济安”连中数弹,“死数人,船沉于青州港。”
1890年1月20日(光绪十六年十二月十九日),林国祥管带之“安澜”轮前往巡缉广东钦州。”
1892年6月29日(光绪十八年六月初六日),林国祥管带“广乙”舰赴北洋政府随同操演。
1894年5月(光绪二十年四月),林国祥率“广乙”舰北上与北洋水师会操。事后,广东水师“广甲”、“广乙号防护巡洋舰”、“广丙”三舰留助北洋舰队。
1894年10月(光绪二十年十月),林国祥以守备衔接任“济远”舰管带。
1895年2月(光绪二十一年正月),威海卫之战失败,北洋舰队覆灭。“济远”等残除军舰被日军俘虏,林国祥被暂行革职,听候查办。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夏,林国祥同程璧光等六人被委派往英国阿摩士庄厂监造“海天”“海圻”号两艘巡洋舰。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海天”、“海圻”两艘巡洋舰建成回国,林国祥仍回广东省,在广东水师任舰队左派分统。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夏),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奉命率“伏波”、“琛航”两舰南巡东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并委任林国祥为航海指挥。每巡察一海岛,即标志命名,其中有一岛屿,李准以林国祥巡海有功而将其命名为“新会岛”。
1908年(光绪末年)卒,葬于新会北洋乡。
早年事迹
1874年(同治十三年)2月,林国祥任“琛航”号管驾(清末对北洋水师军官的称呼),在日本侵台事件中奉命往来运送军火。其大副就是后来在中日黄海战争中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邓世昌。10月[九月],“琛航”号驶至上海市时,前来参观的外国人纷纷赞叹:“气象严整,修治清洁,督饬工役,训练士卒,井井有条。”“船主林君国祥、大副邓君世昌……俱由船政局学习船务,迭居上考,分别委任,故皆能各称其职。”(《申报》同治十三年九月初十日)
1877年(光绪三年),林国祥接管“伏波”轮船。1884年(光绪十年),中法即将在福州市开战时,林国祥率驻粤的“济安”号回援福州。1890年(光绪十六年),广东钦州自龙尾一带持续发生盗匪抢劫,时任“安澜”轮管带的林国祥前往巡缉。
根据《中国近代海军史事日志》记载,1894年5月(光绪二十年四月),林国祥任“广乙”舰管带,并奉命北上与北洋水师会操。演习时,“广东三船沿途行驶操演,船体整齐,变化雁行、鱼贯,操纵自如”。林国祥指挥“广乙”舰施放鱼雷,“均能命中破的”,于行驶之际打靶,“中靶亦在七成以上”。事后,广东水师“广甲”、“广乙号防护巡洋舰”、“广丙”三舰留助北洋舰队,参加了著名的中日甲午战争。
甲午海战
1894年5月,清廷第二次校阅海军,记名总兵余雄飞带广东水师“广甲”、“广乙”、“广丙”三舰赴北洋政府会操。演习时,“广东三船沿途行驶操演,船体整齐,变化雁行、鱼贯,操纵自如”。林国祥指 挥"广乙"舰施放鱼雷,“均能命中破的”,于驶行之际打靶,“中靶亦在七成以上”。
7月,“广乙”与“济远舰”奉命护送仁字军赴朝,以增援屯扎牙山的叶志超、聂士成军。行前,林国祥向丁汝昌请示:途中如遇日舰攻击,将如何处置?丁汝昌答曰:“两国既未言明开战,岂有冒昧从事之理。若果倭船首先开炮,尔等亦岂有束手待毙之理,纵兵回击可也”。25日晨,“广乙号防护巡洋舰”、“济远”返航时刚驶抵丰岛附近海面,便看到日本“吉野号防护巡洋舰”、“秋津洲号防护巡洋舰”、“浪速号防护巡洋舰”三舰,似欲拦阻去路。林国祥“知其来意不善,遂严阵以待”。
当敌人三舰聚攻济远之际,广乙后至,立即投入战斗。广乙伺机向敌舰冲去,准备施放鱼雪。吉野为避开广乙冲撞和施放鱼雷,便向左转舵,在海面上划出一个大的圆弧。广乙则改变航针,向秋津洲和浪速之间疾驶。七点五十八分,广乙从斜侧驶至距秋津洲六百公尺处,向其舰尾逼近,准备施放水雷。这时,秋津洲猛烈回击,一弹击中广乙号防护巡洋舰桅楼,致使一炮手坠落牺牲,又一弹“击毁水雷炮洞,幸来触炸”,广乙始得保全。激战中,秋津洲号防护巡洋舰忽发一榴弹“炸于广乙舱面,以致死伤二十人”。舵手亦中弹牺牲。广乙伤亡虽重,仍与敌舰继续拚战。
此时,海面上硝烟笼罩,敌舰无法用信号旗联络,秋津洲便鸣汽笛报知自己的位置,浪速鸣汽笛应之。于是,两舰开始合击广乙。须臾之间,硝烟渐散,浪速号防护巡洋舰忽然发现广乙在距舰尾三,四百公尺处,便一面向右转舵以避开广乙的冲撞,一面用左舷炮和尾炮加以猛击。在敌舰的连续进攻下,广乙号防护巡洋舰受伤甚重,船舵“均已毁坏,不堪行驶”。广乙舰上官兵牺牲已有三十多人,受伤者四十多人,难以支撑,便向右转舵走避。浪速于欢呼声中尾追,被广乙回击一炮,弹穿浪速左舷之侧,由内部穿透后部钢甲板,断其备用锚,并将锚机击碎。日本第一游击队司令官坪井航三以广乙舰体己毁,决定不予追击,命三舰各取适宜位置合击济远舰。广乙这才脱险,驶撞朝鲜西海岸十八家岛(或简称“十八岛”)搁浅,“凿锅炉,渡残卒登岸,遗火发射药仓自焚”。广乙号防护巡洋舰管带林国祥登岸后,率残部直奔牙山清营。及至牙山,听说叶志超已率军退平壤,便于二十六日下午一时上英国军舰亚细亚号返国。此时部下只有十七人了。在仁川“复截于倭舰,听命立永不与闻兵事服状,国祥以下连署与倭,乃得纵归”。
双方激战1小时20分钟。“广乙”受伤多处,伤亡亦重,林国祥因下令驶向东北方向逃避。“广乙”驶至朝鲜西海岸搁浅后,林国祥未免军舰资敌下令凿坏锅炉,焚火药舱,率残卒79余人登岸后,往牙山投叶志超军营,见营垒已空,然后搭乘英国军舰回国。途中“复截于倭舰,听命立永不与闻兵事服状,林国祥以下联署与倭,乃得纵归”。
后话
黄海海战后,“济远舰”管带方伯谦以临阵脱逃,被斩首于旅顺。此时,朝野上下将林国祥与方伯谦比较,赞语颇多,纷纷奏请用。或对其寄以莫大希望,认为“勇猛精炼如广乙号防护巡洋舰管驾,而济以定、镇诸舰,岂不可以夺对马、据釜山广域市哉?”10月16日,李鸿章便奏请以林国祥接替方伯谦之缺,其奏曰:“广乙管带林国祥,前在牙山口外以孤船当劲敌,战阵颇勇,虽力竭船沉,功不掩过,应请暂行革职,委令接署济远管驾,以观后效”。林国祥接署“济远”管驾后,在威海卫之战中并无突出表现。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后,林国祥被革职。不久又被起用。光绪二十二年夏,林国祥奉命和海军宿将程璧光、谭学衡等前往英国监造订购的海天、海圻两艘巡洋舰,至光绪二十五年才制成回国。后南归广东省,在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属下任舰队左派分统。光绪三十三年夏,李准奉命率伏波、琛航两舰南巡西沙群岛,委林国祥为航海指挥。每巡察一海岛,即标志命名,其中有一岛屿,李准以林国祥巡海有功而将其命名为“新会岛”。可惜的是由于《李准巡海图》现已散佚,“新会岛”也不知具体方位。
关于林国祥南巡西沙群岛这一段历史,近代历史上记载存在一些出入。根据现存资料记载,普遍认为近代历史上我国政府为南海诸岛命名,第一次是1909年李准巡海为西沙群岛15个岛命名。但按此时间计算,是在林国祥逝世之后,又何来他参与南巡西沙群岛一事呢?但见于民国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一日出版的《国闻周报》第十卷第三十三期所载之《李巡海记》及《任庵公年谱》、李姓《巡海笔记》等材料,1907年四月初四日(西历五月十五日),李准任吴敬荣为“伏波”舰管带,刘义宽为“琛航”舰管带,林国祥为舰队左派分统,乘伏波、琛航两舰自琼州起。因避风,十一日(西历五月二十二日)始自榆林港放洋,翌午抵珊瑚岛,命名为晋卿岛。继续巡行,共发现十五岛,各为勒石命名。二十三日(西历六月六日)回航。而根据1979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保卫海疆斗争史》写道:“1909年,两广总督张人骏命令善后局关务处开设西沙群岛筹备处,派王秉恩、李哲濬负责其事。同年四月初,又派提督李准、补用道李哲濬、副将吴敬荣、刘义宽等率170余人,分乘‘伏波’、‘琛航’‘广金’三舰,前往西沙群岛进行复勘。从上述两段史料来看,1907年,清政府已进行了东沙群岛和西沙群岛的巡视。
李准、林国祥等巡视西沙群岛,对该群岛进行了深入调查。军舰每到一处皆勒石命名,呜炮升旗,重申中国主权。在这次巡视中,随船的测绘学委员和海军测绘学堂学生绘制了西沙群岛总图和西沙各岛分图,为维护南海疆域完整作出了贡献。
林国祥卒于光绪末年(1908年),归葬于新会县北洋乡。墓碑刻有:“授武显将军显祖考国祥翁林公”、“宣统元年重修”等字。享年约5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