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墓畔回忆录

墓畔回忆录

墓志铭既可指勒之碑石的诗体或散文体铭文,也可指任何类似墓志的悼念性质的文字。这部《墓畔回忆录》( 法语:Mémoires d'outre-tombe;英语:Memoirs from Beyond the Grave),也可算是作者给自己写的一种墓志铭。

创作背景

1803年底在罗马时,弗朗索瓦-勒内·德·夏多布里昂决定写自己的回忆录;然而,直到1809年他才开始写作,而且其他项目的需求也减缓了他的进展。1817年,他回到了回忆录的创作。第一份手稿可能是在他担任驻伦敦大使期间写的,直到1826年才完成。此时,他打算将这本书命名为《我的生活回忆录》。然而,1830年,夏多布里安决定改变作品的范围,将标题改为《墓畔回忆录》,彻底修改原始文本,并写了几卷新的内容。他将1830年之前的生活分为三个阶段:士兵和旅行者、小说家和政治家。这个项目现在变得更加雄心勃勃;事实上,他试图不仅重现自己的个人壮举,还有这个时代的史诗历史和政治事件。

内容情节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作者死前两年完成的这部巨著,确是道出了他内心的真实。

这真实的主题就是伤逝,叹人生短暂,哀时光易逝,用文字与手中的笔挣扎着反抗时间。

把往昔留住,把现在留住,把未来留住,在追忆逝水年华中地区,我想重新爬上我的美好岁月的山坡。

浪漫主义文学赞成者或反对者,回忆录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传记文学之研究家或爱好者,死亡文化之研究家或厌恶者,大中学生。

一个挣扎着反抗时间的老人,终于敌不过时光的流逝,完成从摇篮到墓地的长旅。

大约七十岁的时候,他在圣马洛港外一座名叫格朗贝的孤岛上,为自己选定了一块墓地。十年后,他被安葬到这里,没有墓碑,没有铭文,没有装饰,只有无名方解石一块,上面立着粗硕的十字架。孤独地,骄傲地,默默地面对大海。

这坟墓的墓志铭很长,名字就叫《墓畔回忆录》,其中有这样的话:生命于我是不适合的,死亡于我也许更加相宜。(La vie me sied mal, la 死亡 m'ira peut-être mieux.) 一种更文艺的翻译版本是:生不如意,但愿死后顺遂。

希腊罗马的墓地,常设在城郊的道旁;埃及的墓地,常设在尼罗河畔;惟有作者的这墓地,选在汹涌大海的波涛声里。

作者简介

弗朗索瓦-勒内·德·夏多布里昂(François René ChateauBriand,1768-1848),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出身贵族,法国大革命期间参加保皇军,后逃亡英国。王政复辟期间曾任内政大臣、驻外使节、外交大臣等职。1797年发表《革命论》,对法国大革命进行反思。主要作品有《基督教真谛》,其中的中篇小说《阿达拉》《勒内》曾风行一时。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