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珍
梅兰珍(1927年1月-2012年3月),锡剧表演艺术家,锡剧“梅派”创始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原籍为江苏武进,后定居无锡。
梅兰珍自幼随父母学艺,工花旦,5岁登台,13岁挑大梁。1946年,进入无锡中央戏院演出。新中国成立后,她成为无锡市锡剧团的主要演员,先后主演了《珍珠塔》《孟丽君》《红花曲》《摘石榴》《拔兰花》等曲目。1949年5月,应陈梅生之邀,到上海三民戏院演出;后受王汉清之邀,到“福园”演出;其后又与陈梅生、季梅芳组成“三梅剧团”。1951年,进入新成立的无锡首先实验锡剧团,在《信陵公子》,饰演如姬。1958年,随团在上海瑞金大戏院演出《秦起》。1959年6月,晋京演出《孟丽君》《珍珠塔》。1961年,《孟丽君》一剧由香港华文影业公司拍成戏曲片。次年,《珍珠塔》一剧由香港华文影业公司拍成戏曲片。
1964年排演《红花曲》,参加“江苏省戏曲现代戏创作会演”、华东现代戏调演。次年《红花曲》一剧由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拍成戏曲片。1981年6月,在无锡市人民大会堂举行“梅兰珍、戚雅仙、徐丽仙、杨飞飞联合演出”。1986年,参加“金三角地区巡回演出团”,在江浙沪演出十五场。1989年,王彬彬、梅兰珍主演的《珍珠塔》获全国首届金唱片奖。1993年,举办了《梅兰珍从艺六十周年戏曲什锦唱》。梅兰珍自20世纪90年代之后逐渐淡出舞台,主要精力放在执教讲学上。2012年3月2日,梅兰珍逝世,享年85岁。
梅兰珍基本功扎实,戏路宽广,扮演花旦、青衣、老旦、彩旦、老生、花脸等都能应付自如。梅兰珍的嗓音明亮,唱腔圆润,设腔润调,因情而生,因人而异,贵在传神。她擅用装饰性花腔,创造了一套慢花、快花、高花、低花、长花、短花等装饰手法,为锡剧旦行开创了新的腔型,将锡剧女腔推上了一个较高的审美层次。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梅兰珍出身梨园世家,常州武进县湖塘镇降子桥人。30年代初随父母到上海,住在菜市街。她自幼随父母学艺,4岁的时候,就能完整地背唱出《手扶栏杆》《杨柳青》《梳妆台》《十不该》等10来首小调。5岁时,父亲梅金海叫她到茶楼里唱小调《十不该》。7岁时,梅兰珍开始演各类小角色,如《刁刘氏》中的玉兰,《双珠凤》中的庆桃等小丫头,以及像《秦香莲》中的英哥、冬妹,《白马驮尸》里的刘天保等童子生。8岁时,在无锡中东大戏院唱《唐伯虎点秋香》时,名小生俞步云扮演唐伯虎,梅兰珍演小石榴。
演艺经历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成为梅家班当家花旦。正式挑梁了第一出戏《借红灯》。1946年,梅兰珍在无锡中央大戏院主演《荒江女侠》,她以亮丽的扮相和甜美的行腔,一举成名,被人们誉为“锡剧皇后”。
1949年5月,梅兰珍响应陈梅生的邀请,在上海三民戏院登台献艺,随后在王汉清的邀请下,转至“福园”进行表演。不久,她与陈梅生及季梅芳携手创立了“三梅剧团”。 1951年,梅兰珍加入新近成立的无锡实验锡剧团,首演剧目《信陵公子》中,她成功塑造了如姬一角。1956年,她随团赴上海市、杭州市演出,剧目包括《孟丽君》和《珍珠塔》,广受好评。 1957年,她在无锡市戏曲会演中荣获演员一等奖。1958年,梅兰珍随团在上海瑞金大戏院上演了《秦起》。次年6月,她晋京演出《孟丽君》和《珍珠塔》,赢得了更广泛的认可。1961年,她的代表作之一《孟丽君》被香港华文影业公司改编为戏曲电影。同年10月13日,她参加“锡剧流派会演”,演出《拔兰花》。 1962年,《珍珠塔》也由香港华文影业公司搬上了大银幕。
1964年,梅兰珍排演了《红花曲》,并参加了江苏省戏曲现代戏创作会演以及华东现代戏调演。次年,这部戏被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改编为戏曲片。1966年6月15日,她在常州演出了《焦裕禄》,这是她在文化大革命前的最后一次公开演出。1973年,她再次登上舞台,排演了《人民路上的早晨》。1976年,她在无锡为罗瑞卿进行了演出。1979年,梅兰珍加入了中国戏剧家协会,并出席了全国第四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次年7月31日,她在江阴的演出中不慎掉入乐池,导致右耳受伤。
1981年6月,梅兰珍在无锡市人民大会堂与戚雅仙、徐丽仙、杨飞飞等艺术家联合演出。1983年4月,她参与沪剧、锡剧联合演出,出演《拔兰花》。同年6月,她成为剧团团长。1984年,她参加徐丽仙纪念会和首届锡剧节,演出《阳告》。1985年,她参与“太湖之春”中国艺术节。1986年,她加入巡回演出团,在江浙沪演出多场。1987年8月,她在三地举办“锡剧梅派演唱会”。1989年,王彬彬、梅兰珍主演的《珍珠塔》获全国首届金唱片奖。1993年6月,她举行“戏曲什锦唱”。1996年,梅兰珍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特殊津贴。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逐渐淡出舞台,梅兰珍主要精力放在传道授业上。
2012年于3月2日晚,梅兰珍在家中突发急病,经抢救无效于22时49分在无锡去世,享年86岁。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父亲梅金海为滩簧班主,曾有“活包公”之称,母亲白玉秀系锡剧前期三坤旦之一。两人组成最早的男女合演的夫妻档,梅金海能拉能唱,生丑见长,是锡剧滩簧时期有名的“滑稽大王”,他在解放前创立了锡剧“梅家班”,梅兰珍自小就耳濡目染,这为她以后的舞台生涯打下了良好的艺术基础。母亲白玉秀作为三十年代锡剧著名的女旦“三鼎甲”之一,由她突破男旦的阴阳嗓(男旦角使用真假声演唱)唱法,打破了原先一贯由男人扮演旦角的传统,开启了女腔的发展。梅金海与白玉秀及早年的生活经历对年幼梅兰珍的学习产生了深远影响。还有阿姨白玉芬,妹妹梅玉珍、梅桂珍,女儿梅琪玉都是锡剧演员,丈夫徐澄宇、儿子梅瑞坤均从事锡剧音乐创作和伴奏,对创建梅派唱腔有重大贡献。
弟子传人
参考资料
主要作品
经典剧目
参考资料
参演电影
参考资料
艺术成就
风格特色
梅兰珍的嗓音明亮,唱腔圆润,设腔润调,因情而生,因人而异,贵在传神。程砚秋称赞她的演唱是“又有喇叭又有萧”。人称她:“一个剧目一个样,一个人物一个腔,时时都有新腔调,曲曲不无动情声”。妙曲传神,以声传情,闻其声如见其人,“梅腔”有着华丽多彩的特色,旋律跌宕,节奏活泼,落音多变,清板比较丰富,对偏音的巧妙运用,推动了锡剧音乐由五声音阶向七声音阶的过渡。她擅用装饰性花腔,创造了一套慢花、快花、高花、低花、长花、短花等装饰手法,为锡剧旦行开创了新的腔型,将锡剧女腔推上了一个较高的审美层次。梅兰珍改进锡剧原有的“簧调”;多择用一调;常用散板和快板转接慢板,造成强烈的反差对比。
主要成就
她基本功扎实,戏路宽广,扮演花旦、青衣、老旦、彩旦、老生、花脸等都能应付自如。梅兰珍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发展了锡剧艺术,开锡剧“梅派”唱腔一代风华。在七十多年的艺术实践中,她潜心探索,纵向传承,横向借鉴,大胆创新,与甜糯圆润、韵味醇厚、刚柔相济的嗓音融会贯通,创造了委婉细腻、华丽多姿、曲折多变的锡剧“梅派”艺术。“梅派”是锡剧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流派之一,梅兰珍为丰富和发展锡剧唱腔艺术、为奠定锡剧作为华东三大剧种之一的地位,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锡剧的“花腔女高音”。
公益活动
1983年5月28-29日,梅兰珍在无锡人民大会堂参加少年儿童筹募基金义演。
主要荣誉
人物评价
梅兰珍成功地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舞台形象,尤其在新中国成立后,艺术创造更是达到了巅峰。(无锡市锡剧院评)
喜欢锡剧的戏迷,无论是上年纪的老戏迷,还是初识锡剧的年轻戏迷,都会被梅兰珍的唱腔所吸引,十年后的今天,她的唱腔依旧是戏迷圈中传唱最广的,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她创造的锡剧梅派艺术将继续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锡剧人。(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评)
梅兰珍老师一生都在致力于锡剧艺术的发展和传承,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无锡市文联主席雷群虎评)
梅兰珍老师性格直爽,注重培养年轻的锡剧人才,受过她指点的学生不计其数。(无锡锡剧院院长王建伟评)
参考资料
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梅兰珍不幸逝世.无锡市锡剧院.2024-05-23
现代快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现代快报.2024-02-01
梅韵芬芳 ——纪念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梅兰珍逝世十周年.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2024-05-15
梅兰珍“梅派”.无锡市锡剧院.2024-05-15
大型传统锡剧《珍珠塔》:获全国首届金唱片奖 国内外久负盛名.长沙晚报网.2024-05-15
【锡剧流派】梅兰珍的艺术人生.微信公众平台.2024-05-28
锡剧梅派唱腔创始人梅兰珍辞世 艺术长留世间.搜狐娱乐.2024-05-15
纪念梅兰珍大师九十诞辰,“梅派”名剧《孟丽君》专场演出将举行.江南晚报.2024-05-15
“小王彬彬”父子同台,共演锡剧《珍珠塔》.新华网江苏频道.2024-05-15
长篇作品连播《梅兰珍传》第十六期 .搜狐网.2024-05-28
从艺一甲子 家园满庭芳.中国江苏网.2024-05-28
近六十年锡剧艺术生涯,李桂英师生锡剧演唱会举行.扬子晚报.2024-05-28
舞台上浓缩人生,舞台下谱写传奇,这位常州女子不简单呐!.荔枝网.2024-05-28
长篇作品连播《梅兰珍传》第二十一期.微信公众平台.2024-05-28
珍珠塔 (1963).豆瓣电影.2024-05-15
红花曲 (1965).豆瓣电影.2024-05-15
孟丽君 (1962).豆瓣电影.2024-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