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海图编
《筹海图编》共13卷,系1556年(明嘉靖三十五年)胡宗宪总督浙江省军务时,为防御倭寇,聘请郑若曾等人收集海防有关资料编辑而成的一部沿海军事图籍,初刻于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筹海图编》中的“沿海山沙图”,是迄今所能见到的最早、内容详备而又完整的海防军事地形图。
内容简介
《筹海图编》共十三卷,由郑若曾、邵芳绘图并撰写,胡宗宪亲自担任总编审定,得到抗倭名将谭纶、戚继光等人鼎力支持。成书于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阅览室有是年初刊本。
历史学家柳诒徴(1880-1956)认为:〔四〕库〔书〕目以《筹海图编》为胡宗宪著,其《万里海防图论》则标曰《郑开阳杂著》。盖《图编》虽出若曾手,据茅坤《序》称,宗宪聘君幕府襄次其事,其体裁多出自丹阳邵芳一盖郑、邵合辑而胡综其成也。
按《筹海图缔》系由郑若曾所绘,此图无疑是根据《郑开阳杂著》卷一的《万里海防图》。
《筹海图编》内容中含有“舆地全图”、“沿海山沙图”、“沿海郡县图”、“日本台湾岛入寇之图”等。由72幅地图组成的“沿海山沙图”,实际上是绘有岛、山、海、河流、沙滩、海岸线、城镇、烽等地物符号的沿海地形图。其中广东省11幅,福建省9幅,浙江省21幅,南直隶8幅,山东省18幅,辽东5幅。幅幅相连,犹如画卷,一字展开。海中的岛屿礁石,岸上的山情水势,沿岸的港口海湾,沿海的卫、所、墩、台跃然纸上,甚为详备。
记明代抵御倭寇事。以嘉靖时事为主,上溯明初及明以前中日交通情况。首列沿海和日本地图、日本事略,继以分省御倭事宜并列年表、寇踪图谱,再次记述重大战役与遇难者事迹,而终以经略。对于用兵、城守、剿抚、互市等,均有详细记载。附有沿海布防形势及战船、武器等详图。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明代后期,倭寇的威胁,北部边警的频繁,欧洲殖民者的寻衅,促使一些有识之士研究军事,提出经武练兵及充实边防海防的许多新鲜观点和有效措施。各具特色的军事著作纷纷问世,主要有:最早提出御近海、固海岸、严城守的海防战略理论和绘制沿海地图、海防图的《筹海图编》;以练兵、教战、用器、布阵见长的名著《纪校新书》、《练兵实记》、《阵记》;精于发射药与火器研究的《兵录》;军事学内容详备,并收有《郑和航海图》和神火飞鸦等罕见资料的军事百科全书性著作《武备志》;传播西方火器制造和使用技术的《神器谱》、《西法神机》、《火攻挚要》等。
作品影响
在众多的海防地图中,当属《筹海图编》最权威,因为它是浙江省总督胡宗宪牵头完成的抗倭资料,当属政府行为。该地图还反映了在这个海域里,大大小小岛屿的命名都以中国的命名方式进行,凸显了中华命名形、音、意三结合的重要特征。同时,所有的岛屿名称都经过了明朝政府的反复核定,正式确立了最常用的岛屿名称。该图是明朝政府经营管辖沿海岛屿的最原始的地图记录,其中明确地记入了鸡笼山、花瓶山、彭加山、钓鱼岛、橄榄山、黄毛山、赤尾屿等岛屿,乃是中华海山一道天然的岛屿石链。它们是明朝政府水军防倭御寇必到的海域,也是浙江省、福建省沿海及台湾民众前往钓鱼岛海域捕鱼的渔场。将钓鱼岛等岛屿名称明确纳入中国福建省界,是中国明朝政府管辖经营中国东海沿海广大海域的重要成就,为清朝政府经营海疆奠定了主权领土与主权海域的舆图文献基础。
此书卷一《沿海山沙图》《福七》、《福八》两幅图(见右图21)内,上排自有至左第五岛“鸡笼山”起,依次有彭加山、钓鱼岛、花瓶山、黄毛山、橄榄山、赤尾屿等岛屿。清楚表明:作为明朝抗倭最高军事长官的胡宗宪,已经把钓鱼岛等岛屿列入中国海防区域。
在72幅“沿海山沙图”中所标示的岛屿,没有一个岛屿是其他国家的,全部是中国的岛屿。事实上,由陆及海,陆下海上,从南到北,连绵不绝,地图勾画出从广东省到鸭绿江口的沿海画面,如果不通过连贯接续页面的表示方法,那么就难以将图面放大,更不可能绘出细节。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每幅图的右上角都标注着序号,尤其是在开始描绘每个省份的首幅地图的右上角则明确写有“某省界一”,例如,首幅福建省地图的右上角写着“福建界一”,此后依次为“福建二”、“福建三”直至“福建九”,其他各省也如此。根据这样的体例逻辑和中国语言的省略习惯,它十分清楚地告诉读者,各省连续页面的整体就是这个省的省界范围。
又如,以辽东为例,该省第一幅图的右上角是“辽东界一”,辽东虽邻接朝鲜,但辽东的最后一幅图“辽东五”并没有将邻接的朝鲜地图描绘出来,只是用汉字表示“自此入朝鲜界”。《筹海图编》的“沿海山沙图”收录了遭受倭寇袭扰的整个中国沿海地图,以西南到东北地区为序,但中国领土以外的地区都没有编入,所以,日本人奥原敏雄所谓“只有钓鱼岛不是中国领土”的言论是没有根据的。
四库提要记载
《筹海图编》·十三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胡宗宪撰。宗宪字汝贞,号梅林,绩溪县人。嘉靖戊戌进士,官至兵部尚书,督师剿倭寇,以言官论劾,下狱死。万历初,追复原官,谥襄。事迹具《明史》本传。是书首载《舆地全图》、《沿海沙山图》,次载《王官使倭略》、《倭国入贡事略》、《倭国事略》、次载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直隶、登莱五省《沿海郡县图》、《倭变图》、《兵防官考》及事宜,次载《倭患总编》、《年表》,次载《寇迹分合图谱》,次载《大捷考》,次载《遇难殉节考》,次载《经略考》。《明史》称赵文华督察浙江军务,宗宪深附之。总督张经破倭於王江泾镇,文华尽掩经功归宗宪,经遂得罪。又陷抚臣李天宠。文华还朝,力荐宗宪,遂显秩。宗宪又因文华结纳严嵩,以为内援。其喜功名而尚权诈,诚有如《传赞》所云“奢蒙垢”者。书中载胡松撰《王江泾捷事略》,专述宗宪之功,不及张经,与本传符合。是其攘功之实证。然其他若载嘉靖三十四年五月平望之捷,陆泾坝之捷,十一月后屯之捷,清风岭之捷,三十五年仙居之捷,七月乍浦之捷,十一月山之捷,及金塘、淮扬、宁台温之捷。又纪剿徐海及擒王直始末,大端与《明史》纪传均相符合。则宗宪之保障东南,尚不为无功。《经略考》三卷内凡会哨、邻援、招抚、城守、团结、保甲、宣谕、间谍、贡道、互市及一切海船、兵仗、戎器、火器无不周密。又若唐顺之、张时彻、俞大猷、茅坤、戚继光诸条议,是书亦靡不具载。於明代海防,亦云详备。盖其人虽不醇,其才则固一世之雄也。
作品评价
记述史事,一切归功于胡宗宪,不免过当,但仍不失为有价值的史料。
参考资料
资讯_凤凰网.凤凰网.2021-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