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刘卫东

刘卫东

刘卫东,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二级),博士生导师。现任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人文地理与区域发展研究部副主任,世界地理与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个人简况

2011年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奖获得者(地理学——区域发展研究)。

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资源与环境地理学系;1991年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并留所工作。

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理系;1991年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并留所工作;1996年公派前往香港大学地理系攻读博士学位,1999年底毕业后回到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工作(2000年获博士学位)。2004年被聘为研究员,2005年起任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兼任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东北专家组组长,《地理科学进展》、《地理研究》编委;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地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等。曾任“十一五”西部开发总体规划专家咨询小组成员,Part-time consultant of the World Bank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专家委员会专家 (2003-2005)等。

曾获第七届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2003)、第一届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2003)、香港大学文学院杰出博士论文奖(2000)、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等奖励。曾组织“海峡两岸新经济地理学研讨会”(2003、2005、2009)和“第二届全球经济地理学大会”(2007)。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经济地理学及区域发展研究,特别是中原地区区域发展问题和经济地理学国际前沿议题的研究,后者包括经济全球化对地区发展的影响和信息技术应用的空间影响两个领域。

研究项目

已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49项,包括国家攻关计划课题、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课题、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重点基金等。承担的科研项目包括: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及到2020年中长期发展思路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中科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经济地理学方法研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产业转型对中国碳排放影响的检测与分析技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专题),区域可持续发展技术支撑平台建设(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等。

科研业绩

工作以来主持或参与课题60余项。其中,杰出青年基金1个;973课题1个;支撑计划课题1个、专题1个;科技部科技攻关课题1个、基础性工作专项课题1个、重大项目课题1个;院重大项目课题1个,院重要方向项目3个、课题2个;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课题2个,国土资源部委托课题2个。2006年以来,主持或主要参与的项目如下:

区域发展研究,杰出青年基金,2012-2015年;

气候变化对典型区社会经济系统影响的关键参数研究,973课题,2012-16年;

城镇群地区空间规划的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15年;

区域发展差距调控途径与实验示范,院重大项目课题,2012-15年;

“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模拟与决策支持平台”数据库和分析演示系统开发,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课题,2010-11年;

新疆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布局研究,科技部重大项目课题,2010年;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及到2020年中长期发展思路研究,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2009-10年;

区域可持续发展技术支撑平台建设,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2008-11年;

经济地理学方法研究,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课题,2008-10年;

产业转型对中国碳排放影响的检测与分析技术,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专题,2007-10年;

国土空间开发战略选择,国土资源部,2011-2012,课题负责人;

国土开发重大空间布局调整与区划,国土资源部, 2011-2012,专题负责人;

甘肃省建设国家生态建设、保护及补偿试验区研究,甘肃省发改委,2012年,课题负责人;

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发展规划研究,国家发改委西部司组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改委委托,2010年,项目负责人;

新疆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布局研究,科技部重大项目课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组织),2010年,课题组长;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十二五”规划研究,科技部社发司,2010年,课题组长;

西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攻坚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西部开发研究课题, 2010年,课题组长;

克拉玛依石化产业聚集区发展定位与空间布局研究,新疆克拉玛依市发改委, 2010年,课题组长;

喀什及霍尔果斯市特殊经济开发区建设咨询研究,院士咨询项目,2010年;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及到2020年中长期发展思路研究(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2009年,项目负责人。

中部地区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及其空间格局研究,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2005-2007年,项目负责人;

新的信息技术对企业空间组织的影响研究,基金项目,2006-2008年,负责人;

贵州省发展战略研究,亚洲开发银行技术援助项目,2010-2011年,专家组组长;

甘肃省发展战略研究,亚洲开发银行技术援助项目,2006-2008年,组长助理。

人才培养

已指导学生

参考文献:

现指导学生

参考文献:

所获奖项

1.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奖(2010)

2.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

3.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2009)

4.吴传钧优秀人文地理学论文一等奖(2008)

5.第七届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2003)

6.第一届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2003)

7.香港大学文学院杰出博士论文奖(2000)

8.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

主要论著

已经发表论文和专著章节70余篇,参与专著编写10余部,牵头完成译著2本,为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完成研究报告20余份。代表性论著如下:

(部分英文题目论文略)

10.刘卫东等,2009,《地理学评论:第四届人文地理学沙龙纪实》,北京:商务印书馆

11.刘卫东等,2008,《2007中国区域发展报告》,北京:商务印书馆;

12.刘卫东等,2003,《西部开发重点区域规划前期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

13.刘卫东等,2007,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演变趋势研究,《地理科学》,27(5):609-616;

14.刘卫东、陆大道,2005,新时期我国区域空间规划的方法论探讨,《地理学报》,60(6): 894-902;

15.刘卫东、甄峰,2004,信息化对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影响研究,《地理学报》,50(增刊):67-76;

16.刘卫东、陆大道,2004,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中国科学院院刊》,19(1):35-39;

17.陆大道、刘卫东,2003,区域发展地学基础综合研究的意义、进展与任务,《地球科学进展》,18(1):12-21;

18.刘卫东,2002,论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及其潜在空间影响,《地理研究》,21(3):347-356;

19.武巍、刘卫东、刘毅,2007,中国地区银行业金融系统的区域差异,《地理学报》,62(12):1235-1243;

20.刘红光、刘卫东,2009,中国工业燃烧能源导致碳排放的因素分解,《地理科学进展》,28(2):285-292。

译 著:

1.刘卫东、王缉慈李小建杜德斌等译,2005,《牛津经济地理学手册》(Eds. by Clark G., Feldman M. \u0026 Gertler M),北京:商务印书馆

2.刘卫东等译,2007,《全球性转变:重塑21世纪的全球经济地图》(Dicken P.),北京:商务印书馆。

参考资料

研究队伍>刘卫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14-05-08

刘卫东.中国科学院大学.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