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路
其东起人民北路,西至广三铁路边,全长1600米,宽16米。目前车辆通行方向除荔湾路以西路段为由西往东单向通行外,其余路段均为双向通行。道路两旁较多居民住宅。
介绍
西华路(XīhuáLù)在广州市荔湾区。东起人民北路,西至铁路边。在古代时,是从彩虹桥(驷马涌)登岸进入广州的道路。清代初年称为万善里,当时东段称移民市,因清政府强迫番禺区、新安、香山县等县沿海居民迁此而得名,后改称宜民市。西华路口一段,原来无街。由光复北路尾至彩虹桥一段,是合并宜民市、连桂坊、荣圩及彩虹桥直街而成,而至铁路止。1933年扩建成路并定今名。
信息
宜民市其实指的是西华路东段。在清兵入关初期,也就是在1650年左右,虽然清朝对东部沿海的几个省份实行控制,但是在东南沿海的若干个省却爆发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反清复明的运动。尤其在广东潮汕地区以及福建闽南一带,反清义士风起云涌,他们更是联合在台湾的郑成功一起抵抗清朝的统治。清廷为了阻止沿海群众与郑成功部落的联系,实行了蛮横无理的“界海清野”政策,从东北地区的辽宁省一带开始划界,一直画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靠近越南边境)。这条界线刚好经过了番禺区的番禺莲花山,清代规定凡是在这条界线以外的人,必须在三天之内全部迁入到界限范围以内几十里,不然后果自负。
那么,广东省的番禺、中山市、东莞市、宝安区等六县的居民刚好就被划在了界限以外。为了这次的迁移,不知道有多少家庭因此而流离失所、骨肉分离。清兵所到之处实行拆光、杀光、砸光的“三光政策”,露出了丑恶的嘴脸。有一部分移民逃到广州市来以后,就在现在西门口、人民北路那一带做起了桨橹等行业的生意,逐渐就成了一个集市。因为这些做生意买卖的人都是移民而来的,所以就称之为“移民市”。后来这事被清代得知,为了掩饰其犯下的罪行,就把移民市那个“移”字取其谐音改成了“宜”字,还叫人专门刻了一块石碑,上写“宜民市”三字,立在集市口。
到了近代,西华路被辟为马路,那块石碑就被移送到广州博物馆永久收藏。现在,如果你到越秀公园镇海楼参观的话,当你一上去那个平台的时候,留心就会发现那块石碑的存在。
参考资料
海丝有什么“味道”?来西华路共赴这场美食盛会.南方Plus.202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