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麟
吴伯麟,男,汉族,1945年生,广西桂林人。博士,桂林理工大学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现在桂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个人简介
吴伯麟,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国际衍射中心委员,湖北省政协常委、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硅酸盐材料、无机化合物非金属材料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高技术863项目3项,863子项目1项,国家攻关项目2项,国家高技术产业的推进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获得美国政府、新加坡、马来西亚企业的大额资助,还负责省部级项目多项。在低成本制造新型陶瓷材料与材料复合新技术研究方面,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建材行业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因发现29个无机化合物新晶体,其χ射线粉晶衍射数据被美国国际衍射中心采纳,5次授予重要成果奖励证书。
目前从事下列领域的研究工作:碳化钨基高强超细硬质合金的工业制备技术。该项目瞄准我国对高强超细质合金的市场需求,研究了纳米WC-Co复合粉末的制备技术和亚微米晶粒WC-Co硬质合金的制备技术,抗压强度大于3800MPa,工艺过程简单,适于工业生产。目前已被国家高技术863专家组验收通过,在601厂等单位推广于工业生产。低成本制造无团聚亚微米α-Al2O3原料及微晶刚玉陶瓷。针对目前各国均不能低成本制造高强微晶刚玉陶瓷的现状,提出了新工艺,用工业球磨制造无团聚亚微米α-Al2O3粉并进而制出优质微晶刚玉陶瓷。此技术面对极广大的市场,如真空套管、研磨介质、催化剂载体、集成电路基片等。该项目被国家计委列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化推进项目,已在武钢集团建设年产5000吨超细粉与微晶刚玉材料生产线。不同的成果在国家特大型、大型企业各一个,其它企业七个转化为生产力。获发明专利十余项,论文200多篇,专著一部。
工作经历
1979-1982年,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硕士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6-1990年,武汉工业大学材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获工学博士学位;
1982-2000年,在武汉工业大学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1991年任教授;
1986-2000年,在武汉工业大学新材料研究所、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1992年任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2000年至今在桂林理工大学任教师,筹建有色金属及材料加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目前该重点实验室已升级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教学工作
讲授本科教学课程:硅酸盐物理化学,材料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毕业论文指导
讲授硕士教学课程:材料化学与物理,陶瓷导论,毕业论文指导
讲授博士教学课程:(包括博士后讲座):材料科学新进展,毕业论文指导
学术科研
历任美国国际衍射中心委员,全国X射线粉末衍射专业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获国家发明专利 16项,出版专著一部。
研究领域与成果引起国内外研究机构及学者的广泛关注,有多个发达国家先后主动联系,日本著名科学家、梯度材料创始人曾高薪邀请赴东北大学做客座教授,澳大利亚著名铝业公司曾出资并建议新南威尔士大学跟踪本人成果并派人来华探询合作研究及开发的方式;曾应邀赴香港中文大学讲学;曾应瑞典著名科学家邀请,赴斯德哥尔摩大学阿伦尼乌斯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等。
从事硅酸盐材料、无机化合物非金属材料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八十年代末,提出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结晶学与合成研究方向,发现29个无机化合物新晶体,测定的χ射线粉晶衍射数据被美国国际衍射中心采纳,5次授予重要成果奖励证书, 成果发表于JCPDS的PDF。
碳化钨基高强超细硬质合金的工业制备技术研究:瞄准国内外对高强超细硬质合金的市场需求,与601厂合作,研究了纳米WC-Co复合粉末的制备技术和亚微米晶粒WC-Co硬质合金的制备技术,抗弯强度达3800-4200MPa,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掌握这一前沿高技术的极少数国家。
低成本制造无团聚亚微米α-Al2O3原料及微晶刚玉陶瓷:由目前各国均不能低成本制造高强微晶刚玉陶瓷的现状,提出了新思路、新工艺,用普通工业原料制造无团聚亚微米α-Al2O3粉,经无压烧结制出平均晶粒尺寸0.5微米的微晶刚玉陶瓷,耐磨性优于国外同类最高水平产品500倍,这一成果的重大意义在于:首次提出和证实沿现有设备及技术可以低成本大幅度提高这一用量最大,使用面最宽的重要工业陶瓷的质量并创新地开发和系统掌握了全部关键制造技术。该项目被国家计委列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化推进项目,国家科委列为全国重点推广项目,目前已建成年产5000吨的粉体及微晶陶瓷材料厂等数家企业。
研究方向:超细粉及微晶氧化铝陶瓷、金属陶瓷、无机化合物高温合成等研究。
在研及完成的项目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和完成 国家863项目三项,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二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国家高技术产业化推进项目一项,国际合作项目四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提出立项与技术构思并参加与负责子项目:973预研项目一项;国家863项目一项
科研获奖
获得国家奖励: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硕士学位获得者;
作为第一获奖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
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
29个新酸盐晶体的X射线衍射标准数据5次获美国国际衍射数据中心(ICDD)重要贡献证书,
获全国优秀教师;
桂林市劳动模范;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首届杰出科技人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