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子娘娘
送子娘娘又称注生娘娘,是中国民间宗教信仰中掌管生子的神(道教)。旧时厦门城隍庙、东狱庙都有祭祀。
神像安详端坐,怀抱娃娃。求子的女子摆上香果供品,拈香跪拜祷告,请求“注生娘娘”赐子于她。然后“搏签”,求得“吉签”,表示“注生娘娘”已愿赐子于她,即起身将事先准备好的小衣裳给“注生娘娘”怀中的娃娃穿上,然后再拜。据说无不灵验的。
得子后,还要来拜谢,奉之以油饭、鸡、酒。因此,香火十分旺盛。那些婚后久不生育的妇女多向送子娘娘烧香求子。送子娘娘寄托着中国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
简介
送子娘娘,又作送生娘娘、注子娘娘等,从字面解释就是“送人子嗣”的女神,是道教神。相貌端庄慈祥,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灾难。在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所以称送子娘娘。又经典记载"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送子娘娘。便得离欲。若多嗔。常念恭敬送子娘娘。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送子娘娘。便得离痴。"
圣号
送子娘娘全称尊号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送子娘娘”,又称注子娘娘。送子娘娘的名字蕴含了大慈大悲济世的功德和思想。
来源
封神榜
俗称(注生妈)其来历出自《封神演义》。
姜子牙奉玉皇大帝之命,封三仙岛之云霄仙子、琼霄仙子、碧霄职掌混元金斗(产盆之意),专擅先后之天,举凡诸侯天子、贵贱愚贤,落地先从金斗转劫。云霄、琼霄、碧霄仙子在封神传中合称三姑,又称三仙童子,乃通天教主的门徒,今人称为注生娘娘其实就是三合一的称法。
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生卒年不详):五代十国女诗人。《花蕊夫人宫词》作者。五代时号“花蕊夫人”者,前后有两人。
在中国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关于花蕊夫人的美丽传说。传说很久以前,后蜀国王孟后主的妃子花蕊夫人很喜欢芙蓉花,孟后主就为美丽的花蕊夫人在城里城外种满了芙蓉花。不久,宋朝军队打进后蜀国,孟后主投降了,花蕊夫人也被俘虏了。宋朝皇帝赵匡胤见花蕊夫人十分美丽,便收她作了自己的妃子,可花蕊夫人十分讨厌他。花蕊夫人被送宋宫但不忘故主,绘孟昶画像私挂奉祀。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就拿出孟后主的画像流泪诉说思念之情。
此事被宋太祖入宫看见追问,花蕊夫人急中生智说“所挂张仙,送子之神,蜀人皆如”,幸未追究。送子之神,于是从宫中传到民间,到了晚清年代,把张仙男身像改花蕊女身像,花蕊夫人也又被尊为送子娘娘了。
后来赵匡还是知道此事,逼迫花蕊夫人交出画像,花蕊夫人至死不从,赵匡胤一怒之下杀死了她。花蕊夫人倒下了,鲜血染红了院中的木芙蓉。人们敬仰花蕊夫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尊她为芙蓉花神。
陈靖姑
注生娘娘,俗称“注生妈”,又作“送子娘娘”、陈夫人、临水夫人、顺天圣母。在中国有些地区称之为“送子娘娘”,是闽南地区、台湾一带最受尊奉的生育之神,主管妇女的怀孕、生产,是许多不孕妇女或怀孕妇女的信仰寄托。
据说朝廷曾封她为都天镇国显应崇福顺意大奶夫人、顺懿夫人等。各种典籍都说陈夫人为福建人,名叫陈靖姑,或陈进故,但有关她的家世,却又有不同的说法。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陈靖姑是唐朝人,祖居福州府罗源县,她的父亲在朝廷官拜户部郎中,母亲葛氏。陈靖姑有个兄长叫陈二相,另外还有个义兄叫人,村里人只好立庙奉祀,每年重阳节要买童男童女二人供祭大蛇。当地百姓苦不堪言。观音燕萨赴群仙会后回南海,途中见福州市恶气冲天,知有妖孽为害,于是决心派神人前去除害。她剪一指甲,化作金光一道,直透葛氏之腹,葛氏感孕,在唐大历年间甲寅岁(774年)正月十五寅时生下陈靖姑。陈靖姑生下来时,“瑞气祥光罩体,异香绕,金鼓声若有群仙护送而进者,因讳进姑”。陈靖姑十七岁的时候,带剑斩杀为害一方的毒蛇,除掉了长期危害百姓的妖怪。陈靖姑立了大功,这事传到了朝廷,唐惠宗封她为“顺懿夫人”。
注生娘娘的造像,多是左手执簿本,右手持笔,象征其记录家家户户子嗣之事。
民俗
求子
求神赐子不拘时日,随时可以进行,但要虔诚恭敬。华灯初放之时,街上已是人海人潮,平时难得露脸的小媳妇们,穿上新衣,发髻上缀满美丽的鲜花,打扮得花团锦簇,由家中姑娘簇拥着到寺庙观灯。人家观灯,不是远看就是近看,她们却一群群地往灯下挤,在一盏盏姿态万千、大放光明的花灯下挤来钻去,人面灯花相映,真叫观灯的不知是看灯好还是看人好。
年长的观者脸上露出了含蓄、赞许的微笑,顽皮的孩子们却随口喊道:“钻灯脚,生男芭!钻灯脚,生男芭!”一语道破天机,观者大笑,姑嫂大喜,簇拥着脸红心跳的小媳妇再往别处花灯脚下钻去。这就是厦门市的“钻灯脚”求子风俗。“灯”与“丁”在厦门话里是谐音,世俗认为钻灯脚就能添丁。心中的愿望经由人们之口大声喊出,便具有了祝贺的意义和代己向灯神求子的“意义”,那是求之不得的大吉大喜。而已,喊的人越多,小媳妇和姑嫂们不仅不以为是非分的调戏,反而越高兴:没人喊,反而败兴。大庭广众之下,不惜抛头露脸,为的就是这一句“钻灯脚,生男芭”啊!
现今的新婚女子,也有求神、钻灯脚的,但更多的是求助于妇科学大夫。注生娘娘神殿早已毁弃。大庭广众之中也没有了"生男芭"。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些求子的风俗,都表达了人们对美满生活的追求和憧憬,摒弃其中的迷信成分,余下的便是古老的美丽的故事了。
拴娃
近年来到泰山求子嗣又出现了新的风俗,那就是压枝(压子)和拴枝(拴子)。所谓压枝是指用石头压在树枝上,谐音“压子”;所谓拴枝是用红布条拴在树枝上,谐音“栓子”。上山进香求子称作“拴娃娃”或“偷子”。
进香的程序是“起程,沿路焚祠,冲火,落宿,登山,报号(到泰山娘娘殿前报到),朝顶,守架,进供,进香,下山,回香,做回,安驾,谢山。”上山进焚的香纸主要有三种:一是黄草纸(当地称火纸);二是印有玉皇大帝为行长,东岳大帝为副行长的大面额冥币;三是元宝,用锡箔、裱糊、金银成对。碧霞元君祠有一方“碧霞之君玺”,有钱的可请道士在纸上加盖玺印,以期增加效力。进香之后,就可以“拴娃娃”了。
据《寿春岁时纪》载,在碧霞元君祠,庙祝在神座前摆放着许多镀了金色的泥娃娃,供人抱取。如果求生男孩就拴一个金男娃;求生女孩,就拴一个金女娃。凡来“拴娃娃”的都必须向庙祝交钱,谓之“喜钱”。日后若赖以神助,如愿得子,就必须为泥娃娃披红挂彩,并送回原处,谓之“还子”,并要向泰山娘娘进香还愿。
在《中华全国风俗志》中,关于“拴娃娃”的习俗写得十分清楚,称“拴来的泥娃娃照样要天天喂它吃东西”。并记载了北方地区民间这样一个传说:有个人家,主妇锁上门出去走亲戚,中午被留下吃饭没回来,邻居突然听到她屋里有小孩哭声,可这户人家并没有儿女,后来才知道是拴来的娃娃饿哭了。
中国民间向来还有“心到神知”之说。也有些人在向泰山娘娘求子时,并不先进泰山朝拜,而是在当地举行虔诚而隆重的求子仪式。首先,由妻子出面,带上礼品去求当地的“神妈子”择定吉日,安排求子仪式。第二步,购置香烛、火纸、红布条、供品等。其中,必有枣和栗子两种食品,取其“早生贵子”的谐音,红布条上写有求子者的住址和丈夫姓名。第三步,求子妇女点燃九炷香,与“神妈子”一起跪在供桌前,祈祷泰山老奶奶送子,然后将红布条焚烧。求子妇女进香后各取一只枣和栗子吃下,与“神妈子”一起跪至香火全部燃尽。
当然,日后一旦生儿育女,必定要到泰山碧霞元君祠还愿。若求子未成,则再来一次,但“求子不过三”。还愿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供奉献礼者,有挂袍送匾者,有捐资修庙者,也有植树造林者。现碧霞元君殿内有个黄铜大熏炉,高一米多,三足两耳、雕龙、工艺精湛,就是台湾信士陈英杰先生求子如愿,答谢神恩所捐献的。
职责与习俗
注生娘娘是位女神,头不戴纱帽,因为她从没有被历代的皇帝删封,所以共有梳卷髻发。她左手拿著生育簿,右手执笔。民间相信,人之生死由命中注定,且由“南斗”注生,“北斗”注死。而子女之授予是靠“注生娘娘”庇助,她掌管妇女之生育,每一个妇女该生几个儿子几个女儿,她的生育簿上均有记载,所以,只要她一查,便知道该让妇女生男或育女,或是接受祈愿予以删改。可谓“大权在握”。
农历三月二十日是授子神注生娘娘的诞辰祭典,往昔,此日,不论城市或乡下,各地妇女都会专程赶往庙宇焚香祭拜,终日络绎不绝,所以戏称“三月二十人看人”,可知昔日之盛况。即使在平日,也可以看到许多善男信士,到庙里来烧香祈愿或还愿。中国人的社会因受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伦理思想,因此,注生娘娘的信仰,普及中国各地。
一般民间习俗,前往礼拜的妇女,无子者求子。注生娘娘成了达成子嗣愿望之神明,信仰此神就能怀孕,所以,最得妇女的信仰。有时为了获得儿子,就备牲往拜,特别是在诞辰祭典这一天,各寺庙都要上供,行盛大的祭典,来进香的信徒很多:有子者求她保佑、求良缘;很多未婚的妇女,为了希望能嫁给一个如意郎君,往往也向此神祭拜许愿。注生娘娘除了授子之外,也成了儿童的保护神。所以注生娘娘变成了妇女们的信仰中心。
妇女多将供奉神前之花簪,乞插发髻上,以求吉祥。民间信仰中以女人本质如花,每一株花冥冥之中注定要开几朵花,花分红白二色,红色生女,白花生男,生男生女由注生娘娘决定,“十二婆姐”则是负责看护这些花的元神。因是久婚不孕者,可求注生妈赐花,称为“栽花换斗”。又妇女求子求女祭拜注生妈,若或得灵筊允许,可将神前供奉的花簪插在头发上戴回家。如果妇女尽生男孩或女孩,可以请注生娘娘换朵白花或红花,这叫“移花换斗”。
注生娘娘诞辰,已婚或成孕妇女多前往膜拜,或祈求、或还愿,也有为疾病或邪而去的。带病儿往拜者,掷筊叩求神诺后,领受神前供奉之布制小鞋,穿以红绒线,挂在病儿颈上,作为神护。又有以锁牌或以红绒线贯通文言文钱,供拜后,挂在幼儿颈上,以袚灾魔,称“”,以求长命百岁。
按年后,乞愿成就,如愿以偿,花簪或布制小鞋,按例均应于翌年注生娘娘生诞日,得另制以两倍奉还。孩子满十六岁时,亦宜备红龟粿,向注生娘娘祷告,感谢其抚佑小孩成人,并脱絭谢神,表示孩子已长大成人。
参考资料
五龙躔景区介绍:送子娘娘殿.中国新闻网.2023-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