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迷龙
敏迷龙(Minmi)是一种生活在澳大利亚距今1亿1500万年前的早白垩世晚期的小型草食性甲龙类恐龙。它是在南半球发现的第一条甲龙,1964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南部一个叫敏迷的交叉路口附近发现。
形态特征
敏迷龙个头儿不大,2米长,1米高,2吨重。敏迷龙的头部从侧面看与乌龟的头相似。它的身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覆有甲片:背部有瘤状物的鳞甲;腹部上覆盖着由很小的盾甲组成的坚甲;四肢上也有此种鳞甲。敏迷龙有骨质突出物,覆盖者头部、背部、腹部、腿部、以及尾巴,臀部与尾巴有较大型鳞甲。一个被标名为Minmi sp.的标本,已发现数种型态的骨甲,包含:小型小骨、中间有棱脊的身体鳞甲、无棱脊的口鼻部鳞甲、覆盖颈部与肩膀的有棱脊麟甲、臀部的长刺、覆盖尾巴的三角形有棱脊鳞甲。颈部的鳞甲环绕着颈部。尾巴的鳞甲排列方式未明,两侧可能是三角形鳞甲,上侧则是长形的鳞甲。然而,不像其他甲龙亚目恐龙,敏迷龙有垂直的骨板,沿着脊椎骨两侧分布。
生活习性
敏迷龙是草食性恐龙,吃蕨类植物。前肢和后肢几乎一样长,当四肢着地时,整个背部基本呈水平状态。敏迷龙虽然有全身的骨甲做保护,但是不会主动地攻击其他动物。被敌人攻击时,它们既不会立即反击,也不会快速地逃跑,而是选择全神戒备地找个地方躲起来,进行消极抵抗。虽然它们总是消极地躲避而不正面迎敌,但它们身上长有的坚甲还是让不少肉食性恐龙望而却步。
分布范围
种群现状
目前为止,古生物学家只发现过两具敏迷龙的骨架化石,1964年发现的那具骨架较为凌乱,而且缺少很多部分。而1990年发现的第二具骨架则给研究工作带来了希望,正是通过这具化石的研究,古生物学家才对敏迷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对这两具敏迷龙骨架化石的研究,古生物学家发现,敏迷龙的头部由前到后逐渐变宽,背上还有数排骨架。
根据所发现的两具骨架化石,古生物学家们确定敏迷龙披有骨板,长有骨钉,四足行走,且没有发现尾,因此将它归入甲龙亚目结节龙科。但也有古生物学家认为它可能是一种原始的甲龙类,或者属于甲龙类中结节龙科和甲龙科之外的单独的一科。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