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铅色水蛇

铅色水蛇

铅色水蛇属(学名:Enhydris plumbea),又称灰水蛇、博氏泥蛇、黄腹水蛇、橙腹水蛇、铅水蛇,是游蛇科水蛇属的爬行纲

形态特征

体粗尾短。雄性全长370至430毫米,雌性全长392至445毫米。蛇体背面为一致的灰橄榄色,鳞缘色深,形成网纹,上唇及腹面黄白色,背鳞外侧1至2行鳞片带黄色,腹鳞中央常有黑点缀连成一纵线,尾下中央有一明显的黑色纵线。头大小适中,与颈区分不明显。吻较宽短,吻鳞宽度超过高度,从背面仅能见到它的上缘。鼻孔具瓣膜,位于吻端背面,左右鼻鳞彼此相切,鼻间鳞宽度超过长度,位于左右鼻鳞之后中央,与颊鳞不相切。前额鳞宽度超过长度,其长等于从它到吻端的距离。眶上鳞前窄后宽,其长超过眶径。尾下鳞双行,雄蛇平均38.7对,雌蛇平均33.2对。上领骨后端具沟牙,上颔齿每侧4至6枚,一般为5至6,少数为4。

分布范围

分布广泛,范围从印度安达曼群岛和缅甸向东延伸至东南亚半岛和中国南部,向南延伸至印度尼西亚。在中国,主要分布在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江西省广东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台湾。国外分布于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栖息环境

生活于平原、丘陵或低山地区的水稻田、池塘、湖泊、小河及其附近水域,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从从沿海低地至海拔980米。

生活习性

喜欢潮湿的环境,大多为定期,多于黄昏及夜间活动,每年4月开始摄食,6月为摄食高峰,9月停止。食物以小型蛙类和蝌蚪为主,其次为小鱼。

繁殖

主要在5月底至6月繁殖,卵胎生,每次产幼蛇9至12条,母蛇体长大者其幼蛇亦较长,重量为214至215克,平均214.7克。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0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易危(VU)

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种群现状

铅色水蛇分布范围广泛,数量趋势稳定,没有已知的重大威胁,因此该物种被列为低危,并没有特殊的保护措施。

主要价值

肉可食,有用该蛇与米熬粥、与鱼煮食的习惯。是加工纯蛇粉或蛇化妆品的主要原料蛇,又是冬季全蛇火锅的常用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