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红肉蘑

红肉蘑

红肉蘑,为铆钉菇科铆钉菇属真菌血红铆钉菇(Gomphidius rutilus)的别名,也被称为红蘑、肉蘑、红松蘑等。也有认为“红肉蘑”是铆钉菇科几种野生红色食用菌的统称,包括血红铆钉菇,红铆钉菇、绒红铆钉菇等。本词条以更广泛使用的血红铆钉菇为主。红肉蘑在世界分布于欧洲亚洲和北美等地,在中国分布于辽宁省吉林市黑龙江省等地。红肉蘑为共生性真菌,常在夏、秋季群生或散生于油松马尾松樟子松等林内的地上,总是与牛肝菌属相伴生长,其对土壤养分要求不高,适宜生长在疏松透气、保水性能良好、腐殖质层较厚的土壤中。

红肉蘑初近钟形至圆锥形,后渐平展,中部凸起,形似铆钉。菌肉幼时呈浅黄褐色,后呈淡红褐色或橘红色,干后呈淡紫色,伤不变色。菌褶初呈暗黄色覆网状菌幕,后变为紫褐色。孢子青褐色,近纺锤形,光滑,孢子印绿褐色。红肉蘑子实体的发生高峰期为8月中旬至9月下旬,多雨时节出菇可达到4-5潮,其子实体发生后约5天散发孢子,天热时7天后腐烂。

红肉蘑菌肉肥厚,肉质细嫩,风味良好,且营养丰富。

发现命名

红肉蘑最初在欧洲被报道,20世纪70年代,美国真菌学家Jacob Christian Schaeffer在其著作中描述了蕈菌科伞菌属下物种Gomphidius 拟鲤属。1835年,瑞典真菌学家Elias Fries将铆钉菇属Gomphidius定为属级,色钉菇属被认为是其下一个亚属。后来,瑞典植物学家Miller将红肉蘑改为铆钉菇科植物(Gomphidiaceae),并对铆钉菇科各物种进行了形态学研究、结构测定以及基于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发现铆钉菇属与色钉菇属在遗传上可明显区分为两个不同的群,至此红肉蘑正式定名为铆拟钉菇 拟鲤属。Chroogomphus源自希腊语“gomphos”,意为一种大型锥形钉子或螺栓,头部较大,前缀“chroo-”表示颜色。“拟鲤属”的意思是闪亮的红色或金色。

形态特征

菌盖

初近钟形至圆锥形,后渐平展,中部凸起,形似卸钉。稍内卷,直径3~8厘米。盖面湿时黏,干后有光泽。浅棕红色至红褐色,中部色较深,光滑。

菌肉

幼时呈浅黄褐色,后呈淡红褐色或橘红色,干后呈淡紫色,伤不庾色,厚。

菌褶

初呈暗黄色覆网状菌幕,后变为紫褐色。延生,较稀疏,厚,蜡质,不等长,常分叉,褶缘色稍浅。菌柄:色与盖面色相似,基部黄色,稍黏,向下渐细,长3~10厘米,粗1~2.5厘米,内实。

孢子

青褐色,近纺锤形,光滑,(18-21)微米x(6~7)微米。弛子印绿褐色。

物种分布

红肉蘑在世界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洲等地,在中国分布在云南省贵州省河北省山西省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湖南省广东省等地。

生长习性

土壤

红肉蘑主要分布在表土层10-30cm处,土壤有机质层厚度与红肉蘑的子实体形成基本无关,但土壤有机质层越厚,子实体的平均单重越大。红肉蘑对土壤养分要求不高,甚至在石缝里也可以出菇,但疏松透气、保水性能良好、腐殖质层较厚的土壤有利于其子实体发育,以pH值2.5-8.0的土壤为宜。

时间

红肉蘑子实体的发生高峰期为8月中旬至9月下旬,多雨时节出菇可达到4-5潮,其子实体发生后约5天散发孢子,天热时7天后腐烂。各年度子实体发生期的长短与该年度的降雨、温度变化有关。初期发生量较少,进入盛期后,持续时间可达2个月以上。发生期内的年降雨量变化较大,对每年的出菇总量影响很大。

环境

红肉蘑的发生区域具有较强的固定性,每年出菇期出菇的位置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常在夏、秋季群生或散生于油松(Pinus tabuiaeformis)、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等林内的地上,总是与牛肝菌(Xeroco苍蝇座 astraeicola)相伴生长。红肉蘑主要发生在40-50年的油松林中,10年左右的油松林地也有发现,在幼龄松下很少发生或不发生。

繁殖方式

红肉蘑为共生性真菌,其依靠成熟的孢子飘散到土壤中,发育成熟的菌丝体松属植物的须根结合逐渐形成外生菌根,此时植物合成的有机物质会通过根系传给菌丝体,进而发育出子实体,而菌丝也扩大了植物的吸收面积,将矿质营养等传递给树木的根系,两者互惠共生。红肉蘑的生长适温为10℃-25℃,子实体形成的适宜温度为5℃-20℃。红肉蘑子实体从出土到散出孢子一般需要45天,一般来说,每次降雨高峰后期是出菇高峰初期。

人工栽培

组织培养

采集红肉蘑的子实体,将其常规组织分离于培养基中,25天后即可形成淡粉红色或橙黄色的粉状菌落,待菌落背面出现褐色或深黄褐色的色素累积,转接进加了酵母粉的PDMA培养基中。待菌落生长完全后,转入棉子壳、草炭土、玉米粉及其他微量元素混合的基质中扩大培养。

蘑菇圈移植

在发生红肉蘑的蘑菇圈中,选取长势良好、将要开伞的子实体,以它为中心,先挖出带有大量菌根的土块,然后在松树周围挖出同样大小的洞穴,再放入子实体。这样除了活的菌根和菌丝能长到树根上外,子实体落下的孢子也能萌发后形成菌丝,并生长侵入到松树的细根中。

孢子接种

在红肉蘑充分成熟并大量地产生孢子时,将其采下放到桶中并加入干净的水,搅拌后立即用孢子液接种。接种前选好接种地,在树周围细根茂密处,凿出圆洞,再将孢子液灌入洞中,并盖上土。

采收

红肉蘑通常在夏末和秋季出现,其子实体不易腐烂,但易被虫子破坏,最好采集幼嫩的子实体,并及时晾干或烤干。由于红肉蘑通常地生,采集时为避免沾带泥土,用剪刀从菌柄根部剪采为好。

功用价值

食用

红蘑肉质肥厚,味道鲜美滑嫩,不但风味极佳、香味诱人,而且是营养丰富的食用菌。

参考资料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5-19

Chroogomphus rutilus (Schaeff.) O.K. Mill. - Copper Spike.Chroogomphus rutilus (Schaeff.) O.K. Mill. - Copper Spike.2024-10-08

朝阳凌源红蘑:营养丰富的“食用菌之王”.人民网.2024-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