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多尔·奇里扬·拉克司内斯
赫尔多尔·奇里扬·拉克司内斯(Halldór Laxness,1902—1998),原名哈尔多·格维兹永松,1902年4月23日生于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他是一名冰岛作家,195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为了他在作品中所流露的生动、史诗般的力量,使冰岛原已十分优秀的叙述文学技巧更加瑰丽多姿。”主要作品包括长篇小说《沙尔卡·瓦尔卡》《独立的人们》《世界之光》、历史小说三部曲《冰岛钟声》等。他的创作涵盖小说、诗歌、报纸文章、散文、戏剧、游记和短篇小说,对现代文化生活的冲突有着深刻的描绘。
人物经历
父亲为一筑路工领班,在作家三岁时,携家迁居雷克雅未克附近乡间,开办了拉克斯内斯斯农场。这位未来的作家在此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后来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笔名。拉克斯内斯斯从小就显露出过人的文学才华,七岁就会作诗,编故事。他只在拉丁学校和雷克雅未克一所中学受过几年正规教育,十六岁便辍学离校自学,并开始自己的写作生涯。
翌年,十七岁的拉克斯内斯斯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大自然之子》(1919),作品描写了冰岛的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色,充满乡野的浪漫情调。
1923年,拉克斯内斯斯皈依了天主教,进卢森堡一座本尼迪克教派修道院潜修,并用古代爱尔兰圣徒“基里扬”的名字作为自己的第二名字。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他在那儿研究神学、哲学和拉丁文,并写成第二部长篇小说《在圣山下》(1924)。小说描写了自己这一段时间的经历,着重反映了自己的信仰转变过程,并进行了深入的内心自我剖析。
1924年,由于对宗教的强烈兴趣,他前往英国,在伦敦的耶稣会做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工作。一九二五年,他又转赴意大利,到罗马进修,并拟接受圣职。但在当时的各种哲学、文学思潮冲击下,他思想上极为矛盾,渴望获得新的自由。
描写一个来自克什米尔的青年为在各种思潮中选择一种信仰而苦恼的长篇小说《来自克什米尔的伟大织工》(1927),带有自传性质,反映了作者本人这一时期内心斗争的历程。
作品在思想观念和创作手法上,显然受奥古斯特·斯特林堡、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马塞尔·普鲁斯特等人的影响,小说中采用的某些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曾引起激烈的争论,但它在冰岛文学中仍不失为一部重要作品。
三十年代,他创作了三大长篇:《莎尔卡·伐尔卡》(1931—1932)、《独立的人们》(1934—1935)和《世界之光》(1937—1940),从而奠定了他在北欧乃至世界文坛的地位。
个人生活
1929年,拉克斯内斯斯回到冰岛,结婚后定居于雷克雅未克,专心从事文学创作。
人物风格
赫尔多尔·奇里扬·拉克司内斯是冰岛景物风光的优秀画家。然而,这还不是他心中抱负的主要使命。“同情是最高级的诗歌的源泉;同情尘世的阿丝达·索列利亚吧。”他在他那部最优秀的作品中如此说道。艺术必须由同情心以及对人类的爱为支柱,否则它的价值就几乎等于零。赫尔多尔·奇里扬·拉克司内斯写的一切作品都是以一种社会热情为基础的。
他本人对当代社会政治问题的热情始终非常强烈,有时强烈到有损害他作品的艺术性的危险。但是,他那些制衡作用的幽默就成了他的安全阀,有了这种幽默,他就能以救赎的眼光去看哪怕是他所憎恶的人,并能深入地透视人类心灵的迷宫。
赫尔多尔·奇里扬·拉克司内斯的小说感人至深的地方永远是个人和他们的命运。在一个冰岛小渔村那贫困、反抗、斗争的阴暗背景前,凸现出少女莎尔卡·伐尔卡光彩照人的身姿,她坚定、能干、心灵纯洁。
比亚图尔的故事也许更加动人,这位冰岛环境中的自由民农场主有着不屈不挠的意志,他追求自由和独立,在他身上体现着有上千年历史的冰岛开拓者们那种纪念碑式的、史诗式的恢宏气度。无论是疾病、厄运、贫困、饥饿,还是猛烈的暴风雪,甚至面对沼泽中可怕的妖魔,比亚图尔始终不变,一直到最后,他的孤苦无助、他对养女阿丝达·索列利亚的挚爱仍如此哀婉动人。
四十年代,赫尔多尔·奇里扬·拉克司内斯向历史小说的创作。赫尔多尔·奇里扬·拉克司内斯根据冰岛在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被丹麦侵占的史实,创作了以冰岛人民反抗丹麦人统治为题材的历史小说三部曲:《冰岛之钟》(1943)、《聪明的少女》(1944)和《哥本哈根的火光》(1946)。
五十年代以后,赫尔多尔·奇里扬·拉克司内斯还相继发表了下列长篇小说:描写古代英雄的《快乐的战士》(1952)、用第一人称写一个歌手成长经历的《会唱歌的鱼》(1957)、描写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一批冰岛摩门教徒去海外寻找幻想中的“乐园”的《重返乐园》(1960)以及写一个牧师为解救人民苦难自愿去乡村工作的《城堡下的快乐》(1968)。
除长篇小说外,拉克司内斯还出版过短篇小说集《几篇故事》(1923)、《小小的故事》(1956)及一些剧本,如《银月》(1954)、《鸽子宴》等。此外,他还用超现实主义手法写过一些抒情诗。一九六三年出版了回忆录《诗人的时光》。赫尔多尔·奇里扬·拉克司内斯还是一位优秀的翻译家,翻译过海明威、泰戈尔等作家的多部作品。
主要成就
赫尔多尔·奇里扬·拉克司内斯写的那部关于农民诗人奥拉夫·利奥斯维金古尔的书里,作者特别谈到诗歌的种种难题和它的使命,赫尔多尔·奇里扬·拉克司内斯通过一个人物的口说:“能打动人心的诗才是好诗。除此之外绝无其他标准。”若要打动人心,文学技巧尽管重要,但单靠它是不够的;仅仅有描绘重大事件和辉煌功业的能力是不够的。
要使文学成为“世界之光”,必须努力做到真实地描绘人生以及人的生存环境。赫尔多尔·奇里扬·拉克斯内斯斯斯所写的大部分作品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着这样一个目标。他对人生的具体情势有特别敏锐的感受力,同时他又有用不完的讲故事才能,这就使他成为当代冰岛人民最伟大的作家。
赫尔多尔·奇里扬·拉克司内斯的早期作品《来自克什米尔的伟大织工》是一部关于现代文化生活冲突的最杰出的见证录——这种冲突不仅是冰岛的,而且也是整个西方的。这部作品尽管带有年轻作家的稚拙,但作为一部当代生活的记录和个人的自白,它还是很有分量的。主人公是一位冰岛青年,一位有艺术禀赋的作家,他在欧洲漫游期间充分体验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混乱和困惑。
他一度像汉斯·阿里努斯一样,试图弄清自己的处境并在生活中找到一个坚实的立足点。战前战后差异之巨大远远超过了一代人的时间距离。前者是和平,对世界进步所持的不可动摇的信念以及美丽的梦想;后者是一个支离破碎的、流血的世界,道德松懈,极度痛苦和虚弱无能。斯泰因·埃里第终于投入天主教的怀抱。斯特林堡以来的北欧文学中,能以如此勇敢、坦诚的态度展示内心冲突、表现个人和时代各种力量妥协的书是非常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