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天香寺

天香寺

天香寺建筑占地约3500平方米,南北长70米,东西宽50米。寺内南北设墙两道,分成中、东、西三处院落,中大两小。寺门、大殿、钟楼、影壁、碑刻立于中院。东西两院分别相对各设院门,院内均有建筑。西院有禅堂,建造精细,是僧人坐禅修行之处。东院有住舍,建造简陋,是僧人食宿之所(西院古时曾有人设馆办学)。寺门高大,远远望去,门额镶嵌的石雕横匾上“天香寺”三个大字清晰可见。大佛殿是天香寺的中心建筑,美轮美奂,堪称千古一绝。游人跨进寺门,绕过影壁,一座高大华丽的殿堂屹立在面前,这就是大佛殿。

简介

Tianxiang Temple 又称天心洞,位于福建南安市水头镇琼花山麓,是南安独一无二的佛道两较合一的游览胜地,新加坡佛教会长常凯法师和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因为琼花山的山水秀丽、风光旖旎,而且历史悠久,而把天心洞称为“泉南圣迹”。

天香寺始建于隋朝,为南安三大古刹之一,后改为道观,祀奉八仙,是南安唯一保存道观面貌的道教基地,其间有大量宗教文化传说。例如,八仙惩恶龙,观音与八仙交换寺观,观音在五里桥头建海潮庵镇潮,八仙用龙津配药驱瘟疫,八仙给杨仙公太乙真人仙杏等。这些传说大大丰富了宗教文化,许多景点和地名都与传说故事千丝万缕脉络相连,如龙潭、水阁、潭底八巨石、困龙山海潮庵狮子山碧云寺、仙迹岩、杏宅等。

天香寺后改名为天心洞,现有天香寺与天心洞道观两寺紧邻,道观与寺院互为依存,相映成趣,可谓“释道归一统,仙佛成一家”。大名鼎鼎的郑成功曾到天心洞祈梦,闻名海内外的杨仙公太乙真人的金身都到天心洞进香,带有十分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

此外,这里的独特地理位置和独特风景也另众多旅游者赞叹不已。宋代大儒朱熹曾到此一游,称这个地方为“晨昏两不见日之地”,意思是说,这个地方两边都有高山阻隔,早上和傍晚都见不到阳光,是一块风水宝地。

历史

天香寺建于隋朝(公元五八一年至六一八年),祀奉三世佛。

寺左侧百米处有座道观天心洞,据传初名天香寺,乃天香寺之前身,后为道观,天香寺乃移至今址依山势而建。   「天心古地」寺宇三开间三进深,二层楼阁。寺宇坐北朝南,背靠虎头山,成「猛虎跳涧」。登阁凭栏眺望,万山环视,幽谷深静,谷中一片绿畴,竟无一丝炊烟,给人一种「与世隔绝,超然尘世」之感。

明末清初时,几经修膳。清康熙(一六二二年至一七二二年)住持静素法师偕里人重修。乾隆(一七三六年至一七九五年)又加修。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九年(一九四九年)移建今址。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年)、光绪五年(一八七九年)再整殿宇、筑拜亭,复于右构建筑精舍。

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开照法师募修上下殿堂。开照法师圆寂之后,其徒侄向观法师接替,得复恢宏,架楼于左,重修钟鼓楼,石勒「别一洞天」及「锁云」嵌于其上。近代李叔同曾飞锡于此,题下「佛放净光明,心生大欢喜」的楹联。

一九八八年在寺后山坳,新建天香寺宇一座。五开间,五进深,抬梁柱重檐歇山顶砖石木结构。寺门前檐竖有一对雕刻精工的蟠龙石柱,阶下两旁放置一对石狮,雄视耽耽,栩栩如生。寺前石埕,洁净宽敞。寺门壁垛皆用石雕人物花草图像装饰。梁柱、锁筒、吊筒、拱斗全用花岗石精雕细镂,油漆粉金。左右侧建有钟鼓楼,另具一种建筑艺术造型。

自隋以来,琼山洞宇或祀佛祖,或奉仙祖。而今,佛、道分开,寺、观相邻,古观新宇相映美,更加堂皇壮观。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