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读史阅世六十年

读史阅世六十年

《读史阅世六十年》由何炳棣亲自撰写,书中包含私人信函和学术评估文件,详细记录了作者在过去六十年间的读书经历和人生体验。这本书反映了早期出国留学的知识分子如何追求知识、拓展思维以及融合东西方文化的过程,同时也展现了近代教育史和学术史的辉煌成就,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

内容简介

由于近年来的研究重点集中在解决先秦思想中长期困扰学者的问题,因此本书的创作过程时断时续,导致各章节形式和组织不尽一致。为了提供更多的一手资料,一些章节在正文中加入了“专忆”或“附录”,有的甚至是“专忆”后再附加“附录”。比如,在第一章“家世与父教”之后,就包含了“专忆”和“附录”。“专忆1:何家的两根砥柱”旨在描述并分析金华市何氏一族中,即使是最成功的成员,对于族人的实际帮助能力也有限。随后将这一“专忆”作为具体例子用于“附录”中,以批判性地审视西方学者对中原地区社会、家族和科举制度的功能过度夸大的观点。作为一本学术回忆录,本书并不回避学术界的重要争议。

本书分为“上篇”国内部分和“下篇”海外部分,两者在内容和写作风格上有显著差异。前者代表作者学思历程中的“接受”阶段,后者则是“学成”后对历史学知识的“贡献”时期。由于中国大陆教育政策和制度的重大变革,“上篇”回顾和评估的重点——三四十年代清华大学联合国大会包容开放、自由讨论的学习氛围,留学考试的专业要求和英语写作水平等——都是为了探讨提供标准,供华语世界未来开展通识教育参考。

“下篇”涵盖了过去半个世纪的历史。开头两章详细介绍了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课程的各个阶段,特别是博士最终科目(英国史、西欧史)长达两个小时的口头答辩。这是因为在普遍认知中,这是博士候选人在学业上最难通过的一环,它不仅能充分展现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而且是胡适以来的人文社会科学留学生很少提及的关键环节。其他章节虽然性质相似,都讲述了教学、选择学校、研究中国历史上一系列重要课题的经历和成果,但“下篇”并非传统的学术编年史;相反,它还穿插了许多关于不同校风、校际竞争、个人专业内外的学术交流和辩论等内容,这些内容是为了避免学术编年史的单调乏味。

阅读此书不仅可以汲取作者一生积累的治史经验,还可以从他的坚韧性格和卓越记忆力中,重温感受中原地区百年来的风云变迁。这确实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作品。

获得荣誉

2013年08月,《读史阅世六十年》荣获“第十二届引进版社科类优秀图书奖”。

作者简介

何炳棣,原籍浙江金华,1917年出生于天津市。1934年起在北京清华大学历史系学习,师从蒋廷黻、刘崇铉、雷海宗陈寅恪冯友兰等著名教授。1938年毕业后,前往云南省担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助理教师及讲师。1944年考取第六届庚款留美公费奖学金,并于次年赴美,在哥伦比亚大学专攻英国史及西欧史,1952年以十九至二十世纪之交英国的土地问题、土地改革运动及土地政策为主题获得博士学位。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前,何炳棣已在1948年前往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任教。1963年转至芝加哥大学,1965年成为该校汤普逊(James Westfall Thompson)历史讲座教授。1966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75年至1976年间,被推选为美国亚洲研究学会会长,成为该学会首位亚裔会长,至今也是唯一一位华人会长。1979年入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1997年被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高级研究员。因其学术贡献卓著,他还获得了香港中文大学(1975年)、劳伦斯(Lawrence)大学(1978年)及丹尼森(Dennison)大学(1988年)授予的荣誉法学及人文科学概论博士学位。1987年何炳棣教授退休后,前往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担任历史社会科学杰出访问教授,直至1990年再次退休。

书籍目录

上篇 国内之部

第一章 家世与父教

专忆1何家的两根砥柱

附录家族与社会流动论要

第二章 天津私立第一小学

专忆2少年时代的朱英诞

第三章 天津市南开中学

专忆3爱国纪录的创造者

第四章 一年插曲:山东大学

第五章 清华大学(上)

1.考试与入学

2.“发现”自己,磨炼意志

3.培养自修习惯

4.30年代的清华历史系

第六章 清华大学(中)

学运史料的几点考证

第七章 清华大学(下)

“天堂”与“精神”

专忆4雷海宗先师

第八章 两年徬徨:光华与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第九章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上)

1.留美初试失败

2.“尽人事”

3.再“尽人事”

4.否不单临

5.东山再起

附录1留学考试的英文水平

附录2第四届中英庚款英文试题

第十章 西南联大(下)

1.建校史略

2.联合国大会社群

3.学风(上):人文社科

4.学风(下):理工

5.个人生活漫忆

第十一章 师友丛忆

1.郑天挺

2.钱端升

3.陈体强

4.张奚若附:罗应荣

5.潘光旦

6.闻一多

7.孙毓棠

8.丁则良

9.冯友兰

下篇 海外之部

第十二章 纽约和哥大(上)

第十三章 纽约和哥大(下)

第十四章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上)

第十五章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中)

第十六章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下)

第十七章 芝加哥大学(上)

第十八章 芝加哥大学(中)

第十九章 芝加哥大学(下)

第二十章 老骥伏枥:先秦思想攻坚

卷后语

参考资料

读史阅世六十年.豆瓣读书.2024-08-13

书界动态.光明日报.2024-08-13

何炳棣 Ping-ti Ho.豆瓣.2024-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