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无形财产权

无形财产权

无形财产权,又称“无体财产权”或“智力成果权”,是对无体财产取得的民事权利。它与“有形财产权”相对,是民事主体依照特定法律程序获取的权益。在欧陆法系民法中,无形财产权通常分为著作和工业产权两大类别,其中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等多种类型。

法律特征

无形财产权的法律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其权利客体仅限于经过法律确认的无体财产,而非所有智力成果都能得到法律保护。其次,其权利内容具有独占性和专用性,法律规定未经专有权人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复制或销售相关智力成果,否则可能构成侵权行为。此外,其权利效力具有时间和地域限制,即无形财产权人在某一国家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在该国内享有相应的权利。

表现形式

无形财产的概念最初与知识产权相关联,随着时间推移,法律观念逐渐扩展,涵盖了票据、股票、计算机软件、商誉、特许权等各种代表财产取得来源和方式的权利。在现代社会,许多财产已经呈现出无形化趋势,甚至在美国有人提出“财产爆炸”的说法。英美法系学者认识到,某些无形财产的价值不一定与具体的实物场所或有形商业设施相关联,即便没有实体依托,如商业信誉等也能存在或消失。他们普遍认为,保护无形财产的重要性有时甚至超过了有形财产。随着财产权表现形式和种类的多样化,一些英美法学家提出了“财产权解体”的观点,这一理念正在被更多学者接受。在当今社会,无形财产不再仅仅是市场机制下的权利调整,同时也反映了国家的宏观政策导向和价值取向。例如,知识产权、营业资产、销售特许权等权利,既包含了私人权利,也兼具公共权力的特性。

概念含义

“无形财产”在实践中常常代表着三种不同的含义。第一种含义指的是那些不具备固定形态,但占据一定空间并能够被人支配的物体,如电、热、声、光等能量以及空间。尽管这些事物在物理学上被认为是“无形”的,但在法律上,它们被视为有形物的延伸。第二种含义特指知识产权,这是因为知识产品的非物质性。在学术界,知识产品本身也被看作“无形物”或“无形财产”。第三种含义则是沿袭罗马法的传统定义,即将有形物所有权之外的一切权利称为“无形财产”,其中知识产权只是其中之一。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混淆和误解,有必要对无形财产进行明确的界定和阐释。

类型划分

无形财产权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创造性成果权、经营性标记权和经营性资信权。创造性成果权涵盖著作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商业秘密权和植物新品种权等,这些权利保护的对象均为人类智慧活动的产物,通常产生于科技和文化等领域。经营性标记权包括商标权、商号权、产地标记权以及其他与制止不正当竞争相关的识别性标记权,这类权利旨在保护商品和服务的标识,防止假冒行为。经营性资信权包括特许专营权、特许交易资格、商誉权等,这些权利保护的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的优势和声誉,从而形成企业的超额盈利能力。

参考资料

无形财产权和有形财产权的区别.百度律临.2024-11-01

知识产权的独特魅力:深入剖析其非凡特点与特殊性质.网易.2024-11-01

知识产权与有形财产权有何区别?.知乎.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