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英文:Scandinavian Mountains;挪威语:Kjølen;瑞典语:Skanderna),是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山脉,沿西海岸新区展开,自西南向东北延伸,覆盖挪威的大部分地区、瑞典的西北部和西部,以及芬兰极北地区的一小部分;山脉全长1700多千米,最宽处达320千米,最高海拔2469米。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起源可追溯至约4亿年前的奥陶纪和泥盆纪,最初由逐渐侵蚀的山脉形成高原。约5000万年前,该山脉西部地区的地壳活动使陆地急剧上升,形成现今的陡峭地形。山脉的气候由于受大西洋天气系统的影响,西部主要表现为海洋气候,而东部地区由于雨影效应更显大陆性,北部地区则表现为高山苔原气候。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是多种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为雷鸟和驯鹿等依赖寒冷和多雪环境的物种提供了理想的生存条件。
随着近代交通设施的改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地区的交通便利性显著提高,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在挪威、瑞典和芬兰的推动下,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地区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拥有罗弗敦群岛、四大峡湾、沃林瀑布等众多风景名胜。
命名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名称来自该山脉的同名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斯堪的纳维亚这个词起源于两个日耳曼语单词 Skaðin 和 Awjō,意思是“危险的岛屿”。
在挪威语中,这一山脉也被称为Skandesfjellene、Den Skandinaviske Fjellkjede、Kjølen(“龙骨”)或Nordryggen(“北岭”,2013年创造的名称);瑞典语中则称为Fjällen(字面意思是“山脉”)或Skanderna;芬兰语中简称为斯堪的纳维亚。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在欧洲享有盛名,因此在所有主要的欧洲语言中都有相应的称呼。例如,意大利语中被称为Monti Scandinavi,法语中为Alpes scandinaves,西班牙语中为Alpes escandinavos,德语中为Skandinavisches Gebirge,俄语中则为Skandinavskie Gory。
位置境域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位于欧洲北部,沿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绵延1700多千米,最宽处达320千米,最高海拔2469米。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主要覆盖挪威大部及瑞典西部少部分地区。山脉自南向北延伸至北极圈,形成挪威与瑞典间的自然边界,并包括多个冰原和冰川。北部的山脉稍微越过挪威边境进入芬兰拉普兰(Finnish Lapland),并与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州(Murmansk Oblast)科拉半岛(Kola Peninsula)相接。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西坡直降至北海和挪威海,形成独特的峡湾景观,这些峡湾延伸至大西洋及北冰洋的巴伦支海(Barents Sea)。
成因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地质上是一个升高的、被动的大陆边缘,与北大西洋对岸的格陵兰岛东部和澳大利亚的大分水岭相似。这座山脉拥有复杂而悠久的地质历史,其当前的地形形成于新近纪(Neogene)时期,属于新生代(Cenozoic)。山脉的地质发展历程包括前喀里多尼亚造山(pre-Caledonian orogenic)阶段、造山运动、造山后阶段、构造抬升和冰川侵蚀等多个阶段,这些阶段始于约4.5亿年前,展示了地球历史上的一系列重大地质事件。
板块碰撞
在前寒武纪(Precambrian)末期,大约5.7亿年前,波罗的海古大陆(Baltica,即今天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周围被土卫八海洋(Iapetus Ocean)环绕,形态类似于现在的劳伦大陆(Laurentia,包括北美和格陵兰)。斯堪的纳维亚北部的地质发展主要受到喀里多尼亚造山运动(Caledonian orogeny)的影响,此运动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芬马克事件(Finnmarkian event):大约5.05亿年前,波罗的海大陆边缘与埃吉尔海(Egir oceanic arc)的海洋火山弧碰撞。特隆赫姆事件(Trondheim event):大约4.8亿年前,波罗的海大陆与劳伦大陆开始合并,部分海洋板块被抬升至古拉大陆碎片上。塔科尼亚事件(Taconian event):在4.7-4.5亿年前,劳伦大陆边缘发生俯冲和增生。斯堪的纳维亚事件(Scandian event):在4.2-4亿年前,劳伦板块和波罗的板块的汇聚导致了大规模的大陆碰撞,形成了喀里多尼亚山脉。这一碰撞过程中,波罗的海大陆的边缘部分被压入劳伦大陆下面,并形成了推力层(thrust sheet)。
山脉隆起和抬升
喀里多尼亚造山带覆盖了广阔地区,包括格陵兰岛和北美洲东海岸以及斯堪的纳维亚西海岸、北非、爱尔兰和苏格兰的西海岸。尽管该山脉最高海拔预估在8000-9000米之间,相媲美于今日的喜马拉雅山(Himalayas),它在约4.05-3.95亿年前经历了重力崩塌。此期间,地壳从挤压环境转变为拉伸环境,造山运动结束,地壳厚度从60千米减少至15-20千米。深埋的高压变质岩石被抬升至地表,随后在二叠纪(Permian,约2.5亿年前)以后,拉伸运动以较慢速度继续,并逐渐扩散到山脉周围。此外,除了构造活动导致山脉变薄,山脉还经历了侵蚀的剥蚀过程。最终,山脉被包含在超级大陆盘古大陆中,气候从湿热的赤道气候转变为干旱的亚热带气候。
在2.45亿-5千万年前,该山脉在炎热的气候下继续经受不断的侵蚀,同时面临湿润和半干旱气候的交替出现。地形受到了与北海裂谷相关的多次构造抬升事件的影响。因此,到了5千万年前,原本的山脉已被削减为一个平原。
从大约6千万年前(新生代)起,斯堪的纳维亚平原经历了显著的构造抬升,分为古新生代(Paleogene,7000-4000万年前)和新生代(2500-500万年前)两个阶段,抬升尤其在山脉的北部和南部显著,而中部地区海拔较低。这种抬升不仅限于斯堪的纳维亚山脉,而是在整个北大西洋边缘普遍发生。与此同时,北海、波罗的海和拉布拉多犬海等地区发生了显著的下沉。古新生代的抬升可能与冰岛地热活动或大西洋的开张有关。然而,第二次抬升的确切原因尚不明确,尽管一些研究表明地壳均衡的补偿作用可能是次要的。
冰川侵蚀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在第四纪期间经历了显著的地质变迁,主要由冰川活动驱动。这些冰川不仅塑造了山脉和山谷的当前地形,还通过冰层的压力和移动为地表留下了深刻的痕迹。冰河时期,厚重的冰层覆盖了整个区域,随着冰层的逐渐退却,通过冰川冲积和侵蚀作用形成的层状沉积物广泛分布于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在挪威,冰川雕刻形成的峡湾和U形谷是该地区的显著特征。而在瑞典,山顶的圆润和岩面的平滑则反映了冰川活动的直接影响。冰后地形还展示了诸如冰(moraines)和鼓丘(drumlins)等地貌,这些地形反映了冰层的停滞和退缩过程。此外,冰川活动还促成了包括波罗的海盾区在内的大型湖泊和海域盆地的形成,其中地面在冰层退却后发生了反弹,形成了新的海洋和淡水环境。这些地质变迁对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居住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理特征
气候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地区的天气模式呈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和地理差异。斯堪的纳维亚山脉2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因地理位置接近大西洋,强烈受其天气系统影响,展现出明显的海洋气候特征,东部的龙达讷(Rondane)地区的气候由于雨影效应较为大陆化,而挪威和瑞典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部分则呈现出高山冻原气候,特别是在冬季,气温较低。
春季,特别是从4月下旬至6月初,该地区常见高压天气系统带来晴好天气,尽管高山地区夜间温度可能低于零度。到了5月底,低海拔区域的积雪开始消融,但在15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积雪可能持续至6月。
夏季,7月和8月天气较为复杂,常有长期的高压天气持续,带来优良的气候条件和较长的日照时间,偶尔的雷暴多在下午或傍晚时分出现。秋季的9月和10月普遍晴朗,但随着冬季的临近,11月及以后的月份常见初冬风暴和积雪。冬季温度一般在-10至-15摄氏度之间,极端情况下可能降至-30摄氏度。
地质
板块构造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位于劳伦板块和波罗的板块的交界处,主要由420-400Mabp两板块的大陆碰撞形成,这一过程称为“斯堪的纳维亚事件”。在此碰撞过程中,波罗的海大陆的边缘部分被压入劳伦大陆之下,同时形成了被称为“推力层”的大片陆地在波罗的海板块上移动,引发地壳的隆起和抬升。
岩性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南部,尤其是尤图内门地区(Jotunheimen),岩石主要由辉长岩和辉长片麻岩组成。辉长岩为非常坚硬的黑色岩石,常带有白色斑点;辉长片岩则更为坚硬,通常呈现为白色背景上的黑色平行条纹。这些岩石的坚硬特性使得该地区的山峰即便在强烈的冰川活动中也能保持高角度的形态。在北部的布莱海门地区(Breheimen),主要的岩性为片麻岩,而东部的隆达内地区(Rondane)则以石灰岩为主。相较于辉长岩,片麻岩和石灰岩更脆弱,易受冰川和大气侵蚀影响。
矿产资源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许多地区土壤稀少,基岩裸露,因此暴露出丰富的金属矿石矿床。其中包括铁、铜、、锌、银和黄金,尤其是在北西瑞典发现的铁矿床极具价值。这些矿床的开发促成了从瑞典北西部到挪威纳尔维克海港的铁路建设。通过这条铁路,铁矿石得以从纳尔维克通过海运输送到其他欧洲国家,包括德国、比利时和英国,用于熔炼成铁和钢。
地形地貌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最高峰主要集中在挪威南部,特别是斯塔万格(Stavanger)和特隆赫姆(Trondheim)之间的地区,这里的平均海拔超过1,000米,许多山峰的高度超过1,300米,部分则达到或超过2,000米。在特隆赫姆峡湾(Trondheim Fjord)周围,山峰的高度降至约400-500米,而在瑞典拉普兰和挪威附近地区的山峰高度则再次升高,超过1,900米。在瑞典境内的最高峰为凯布讷峰(Kebnekaise),海拔2,104米,芬兰境内最高峰哈尔蒂亚峰(halti)海拔1,324米。山脉的南部是北欧最高峰加尔赫峰(Galdhopiggen)的所在地,其海拔高度为2,469米。此区域不仅海拔更高,也更宽广,包含多个高原和轻微起伏的表面,这些地貌中散布着岛状山(inselbergs)。
地形学家卡尔娜·利德马尔-贝格斯特伦(Karna Lidmar-Bergström)和她的同事们识别出该地区五个广泛的阶梯表面。在挪威东部,一些阶梯表面合并形成单一平面。多弗雷(Dovre)和约图恩海门(Jotunheimen)从这些阶梯表面中的最高点升起。而在挪威西南部,高原和平缓起伏的表面则被峡湾和山谷显著地分割。从瑞典达拉纳(Dalarna)北部向北,山脉延伸至瑞典境内;而在此以南,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完全位于挪威境内。尽管大多数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并未表现出典型的“高山地形”,该地区的冰斗分布广泛,可从地平线附近到2,000米的高度找到,其中大部分位于1,000-1,500米的高度范围内。
在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东部,山脉与较低且地形特征不太复杂的前山(瑞典语:förfjäll)接壤。förfjäll是一个独特的地貌单元,横跨瑞典,从南部的达拉纳(Dalarna)延伸至北部的北博滕(Norrbotten),全长约650千米,宽度在40-80千米之间。一般而言,förfjäll的高度不会超过海拔1000米。尽管其海拔较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本身为低,förfjäll区域却以明显的地势起伏、广泛的高原和连贯的山谷系统而显著,这些特征将其与起伏丘陵地形(瑞典语:bergkullsterräng)和带有残余丘陵的平原(瑞典语:bergkullslätt)明显区分开来。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北端的地理位置及其接收的北大西洋水分促成了众多冰原和冰川的形成。在这些山区,尤其是冬季风暴较少的暴露地区,可以发现山地永久冻土斑块。在更高的海拔地区,永久冻土呈连续分布。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内大面积的不连续永久冻土下限在地理上有所变化:从挪威南部西部的1700米降至瑞典边境附近的1500米,而在挪威北部则从1600米下降到瑞典北部的1100米(凯布内凯斯地区 Kebnekaise)。
与永久冻土的下限不同,冰川的平均高度(或冰川作用极限)主要受降水量影响。因此,雪线或冰川平衡线——堆积带和消融带之间的界限——在西部的乔斯特丰(Jostefonn)是大约1500米,而在东部的尤图海门(Jotunheimen)则高达2100米,显示出明显的西东向递增趋势。
主要山脉
在挪威境内,斯堪的纳维亚山脉至少可以分为七个更小的子范围:
约顿黑门国家公园(Jotunheimen nasjonalpark):位于挪威中南部,约顿黑门国家公园被称为“巨人之家”,拥有包括最高峰加尔霍皮根在内351座被命名的山峰。
塞特斯达尔赫伊内山脉(Setesdalsheiene):位于挪威南部,最高峰是塞比耶努滕(Sæbyggjenuten),海拔1507米。
龙丹国家公园(Rondane nasjonalpark):位于挪威南部,挪威最古老的国家公园,拥有 187 座命名的山峰。最高峰隆德斯洛特(Rondslottet),海拔2178米。
多夫雷菲耶尔-松恩达尔斯菲耶拉国家公园(Dovrefjell-Sunndalsfjella nasjonalpark):位于挪威中部,以其多样的景观和野生驯鹿的数量而闻名。公园内最高和最突出的山峰是斯诺赫塔建筑事务所( Snøhetta),海拔 2,286 米。
特罗尔海门景观保护区(Trollheimen landskapsvernområde):位于挪威中部, 有 330 座命名的山脉。最高峰是特罗拉山 (Store Trolla),海拔1842米。
萨尔特菲耶尔-斯瓦蒂森 国家公园(Saltfjellet-Svartisen nasjonalpark):横跨挪威中部,覆盖了从挪威西海岸到东部瑞典边境的土地,标志着挪威最完整和最复杂的荒野。有 191 座命名的山峰,最高峰 奥尔菲埃勒(Ølfjellet),海拔 1,751 米。
林根阿尔卑斯山脉(Lyngen Alps):位于挪威北部,最高峰为杰克瓦里山(Jiehkkevárri),海拔1833米。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最高的十座山峰,全部位于挪威
峡湾地貌
峡湾是一种长、深且狭窄的入海口,通常延伸至内陆深处,并主要位于U形山谷中,两侧由陡峭的岩壁围绕。这些特殊的地貌结构主要由冰川侵蚀形成。在冰川穿过基岩时,其冷凝作用与磨蚀作用对形成U型山谷至关重要。随着海水流入这些由冰川侵蚀形成的山谷,便构成了峡湾。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地区拥有超过1200个峡湾。其中在挪威,四大峡湾尤为著名,包括松恩峡湾(Sognefjord)、哈当厄尔峡湾(Hardangerfjord)、吕瑟峡湾(Lysefjord)、以及盖朗厄尔峡湾(Geirangerfjord)。这些峡湾以其壮观的景观和独特的地质特征,成为了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水文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大多数河流源于山脉的主分水岭,该分水岭位于大西洋和波罗的海之间,大致与挪威和瑞典的国界一致,并在山脉北部更为明显。在山脉的南端,山谷形成了一个辐射状的水系网络,影响着周围地区的地理格局和水文特征。
河流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西侧与东侧的河流系统显著不同。西侧的山谷通常较短且陡峭,流域面积相对较小。这些地形条件导致西侧河流流速较快,形成了多个瀑布,包括一些世界上最高的瀑布。维努瀑布(Vinnufossen)便是其中之一,不仅是欧洲最高的瀑布之一,还是世界十大最高瀑布之一,总落差达860米。相比之下,东侧的山谷更为平缓和延长,河流因此具有更大的流量。这种地形特征是东侧河流流量较大的主要原因。
主要河流包括格洛玛河(Glomma)、哥达河/克拉尔河(Göta älv/Klarälven)、卢勒河(Luleälven)、昂厄尔曼河(Ångermanälven)、因达尔河(Indalsälven)和乌梅河(Umeälven),这些河流主要向东流入波罗的海。
大多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河流的水文特征呈雪季或冰雪季节性,冬季流量最小,而春季到初夏的融雪期间流量达到最大。秋季也常见较小的流量高峰,由于大量降雨。在挪威西南海岸,由于海洋带来的高湿度和相对温暖的气候,河流全年流量较为稳定,即便在冬季也能维持。
湖泊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中散布着许多湖泊,这些湖泊点缀在山间河流及其山麓之间。其中,一些较小的山湖分布在整个山脉,尤其是在广阔的高原地区。然而,最重要的湖泊主要位于东部山麓的大型山谷中,这些山谷由冰川活动削凿而成。从北到南,主要的大型湖泊包括托讷湖(Torneträsk,330平方千米)、阿卡尧雷湖(Akkajaure,260平方千米)、霍尔瓦讷湖(Hornavan,262平方千米)、斯托尔湖(Storsjön,456平方千米)、费门登湖(Femunden,203平方千米)、姆约萨湖(Mjøsa,369平方千米)和兰斯菲尤尔登湖(Randsfjorden,140平方千米)。
在山脉的西部,也存在类似的湖泊,这些通常位于峡湾网络的延伸线上。在这些湖泊中,霍尔宁达尔湖(Hornindalsvatnet)尤其引人注目,它是欧洲最深的湖泊,深达514米,湖面海拔为53米。因此,湖底的实际海拔约为地平线以下450米。
冰川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拥有许多冰川,这些冰川总面积达2,900平方千米,包括欧洲大陆最大的冰川(不计入冰岛、斯瓦尔巴群岛(Svalbard)和新地岛(Novaya Zemlya))。最大的冰川主要位于挪威海岸附近的山顶,该地区降水量充沛,尽管气温相对较高。降水和温度之间的平衡在20世纪期间导致了一些冰川体积的增加,其中降水量的增加足以抵消因气温升高而增加的融化速度。这种增加体积的现象部分是全球变暖的直接结果。然而,尽管有短暂的体积增加,整个世纪中冰川的总体趋势是退缩,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冰川的退缩更加显著,并且没有出现复苏期。
土壤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土壤主要是由冰川期和退冰期多次形成的覆盖层构成的。最常见的土壤类型是冰碛土,覆盖了大约75%的地形。这些土壤主要是由冰川运动和冰川融化过程中的冲积物堆积而成的。此外,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主要由非常古老的岩石构成,这些岩石在大约4亿年前的加里东山脉推升过程中形成。当时形成的巨大山脉比今天的任何山脉都要高,但在大约1亿年的时间里被完全削平成一个平坦的板块。这些岩石和土壤的组合为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
生物多样性
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部,主要由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针叶林组成。这一地区覆盖欧洲最广阔的生物地理区之一,由松树(Pinus属)和云杉(Picea属)主导。针叶林在山坡上逐渐过渡到苔原生态带,展示了两种环境的融合。云杉主要在湿润的中部地区更为集中,受到较强的海洋影响,而松树则在北部和南部占主导地位,尤其在火灾频发的地区。林下植被较为稀少,土壤通常覆盖着典型的灰藓科植物和石蕊属(Cladonia,也称鹿蕊Cladonia rangiferina)。此外,该地区的植物群落中还包括高山苔原植物,如高山小叶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和高山黄耆(Astragalus alpinus)等。
山地地区
植物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高山地带包括白桦林和高山草甸,构成了该地区的重要生态区。这一生态区定义为位于针叶树限界以上的区域。在山脉南部,树木限界位于大约1200米的海拔高度,而在其北端,树线与海平面相连。与针叶林和白桦林之间的界限相比,这一界限相对不那么明确。整个生态区大约覆盖了20万平方千米,其中约一半为次高山带的白桦林(Betula pubescens 亚种 tortuosa),通常高度不超过10米,寿命很少超过100年,且常在生长期间容易腐烂。另一半为高山带,主要由草甸或裸岩覆盖。区内还生长着一些其他阔叶树种,如鸟樱桃树、刺果樱桃树(Prunus spinosa)、颤栗和柳叶樱(Prunus laurocerasus)等。
高山带进一步分为三个亚带:下高山带、中高山带和上高山带。下高山带主要由草地和开阔灌丛组成,其植被分布受雪量影响,后者依赖于地形。山脚下积雪较厚,植物生长期短,土壤常裸露或覆盖着阿尔卑斯旋毛藓(Racomitrium lanuginosum)和鹿地衣属(Cladonia)等地衣。在山顶,可以找到一些耐寒植物,如拉布拉多十字花(Diapensia lapponica)和匍匐山杜鹃(Loiseleuria procumbens)。在山脊的斜坡上,雪层较薄且受风吹袭较少的地方,植被最为丰富,包括越橘(Vaccinium uliginosum)、蓝叶杜鹃(Rhododendron caucasicum)、高山鹰草(Hieracium alpinum)、拉布拉多马先蒿(Pedicularis labradorica),以及在富含石灰岩的土壤上生长的多种彩色植物,如八瓣鸢尾草(Iris tectorum)、苦艾(Artemisia absinthium)、单花风铃草(Campanula uniflora)和无茎蝇子草(Silene acaulis)。
动物
在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山区极端环境中,动物的生存往往依赖于它们的移动能力。一些动物在冬季会离开寒冷的山区寻找更宜居的环境,而另一些动物则能够挖掘洞穴以躲避严寒。对于哺乳动物而言,其厚实的毛皮提供了必要的隔热保护,进一步促进了它们在寒冷气候中的生存。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山脉的标志性动物之一是驯鹿,这种动物能够适应极高的纬度和海拔条件,其生活范围甚至扩展到格陵兰和斯瓦尔巴群岛。然而,野生驯鹿已经从斯堪的纳维亚大部分地区消失,现在主要集中在挪威南部,特别是哈尔丹格维达国家公园(Hardangervidda National Park)。
此外,大型食草动物中的麝牛(Ovibos moschatus),曾在几千年前消失,但已在20世纪初被成功重新引入至多夫雷菲尔-松达尔斯费拉国家公园(Dovrefjell-Sunndalsfjella National Park)。一些麝牛也已经在瑞典的罗根(Lågen)地区安家。
在肉食动物方面,猞猁(猞猁属)、狼和北极熊偶尔也会出现在这些山区。小型食肉动物如雪貂(Mustela erminea)、黄鼬(stoat)和美洲水獭亚科(Lontra canadensis)在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则更为常见。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是众多小型啮齿动物的家园,其中最著名的是挪威苔原旺鼠(Lemmus lemmus),这是该地区唯一的哺乳动物特有种。相较之下,红胸旺鼠或田鼠体型较小。这些小型啮齿动物的种群数量受到气候条件的显著影响,并间接影响着其他捕食者的种群数量。例如,在小型啮齿动物数量较多时,北极狐(Vulpes lagopus)可以养育多达20只幼崽,而雪鸮(Bubo scandiacus)和长尾贼鸥(Stercorarius longicaudus)则会选择根据啮齿动物的种群数量来确定其筑巢地点。
在鸟类方面,虽然许多种类选择避开寒冷的山区过冬,但如雪鸡(Lagopus muta)、柳雪鸡(Lagopus lagopus)、灰鹞(Circus cyaneus)、金雕(Aquila chrysaetos)和乌鸦(Corvus corax)等则会留在此地。雪鸡在气温极低时甚至可以在雪下找到庇护。春季,许多鸟类如雪鹀(Plectrophenax nivalis)、黄鹡鸰(Motacilla flava)、高山云雀(Eremophila alpestris)、树鹨(Anthus trivialis)、溪鸲(Cinclus cinclus)、蓝胸歌鸲(Luscinia svecica)、朱雀(Carpodacus erythrinus)和北极鹓(Phylloscopus borealis)等纷纷返回山脉繁殖。
此外,沙鵟(Buteo lagopus)、红隼(Falco tinnunculus)、普通鹞(Buteo buteo)和小隼(Falco columbarius)等大型捕食性鸟类也在此地繁殖。夏季,许多水鸟如北凤头潜鸟(Gavia stellata)、北极潜鸟(Gavia arctica)、灰鹤(鹤属 grus)、环颈鸻(Charadrius hiaticula)、金鸻(Pluvialis apricaria)、戴胜(Haematopus ostralegus)等迁徙至山区的湖泊和河流中度过。这些水域也是鳟鱼(Salmo trutta)和裂腹鱼(Salvelinus alpinus)等鱼类的栖息地。
自然保护地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区域内设有数十个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在和挪威和瑞典。例如,挪威总共拥有48个国家公园,其中27个分布在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之中。瑞典拥有29个国家公园和大约2600个小的自然保护区,它们覆盖了全国9%的国土面积,其中有11个分布在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之中。
塞兰岛国家公园
塞兰岛(Sørøya),位于挪威西芬马克海岸附近,是该国第七大岛。2006年,岛上的一半以上地区被划为国家公园,总面积达316平方千米,其中包括9.6平方千米的海域。该国家公园覆盖了岛屿53%的面积,旨在保护其沿海高山景观的独特和多样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多种栖息地类型,以及该地区的独特地质矿藏和文化遗产。塞兰岛以其大片未开发的地区和稀少的交通著称,地理位置独特,成为众多动植物物种的栖息地。该岛的许多峡湾和山谷顶部曾被用作干草地和牧场,这些地区的传统用途反映了与自然环境的长期互动和依赖。此国家公园的设立不仅为了保护自然生态,也为了保存与传承当地的文化遗产,使塞兰岛成为研究生物多样性和地质特征的重要场所,同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自然环境供人们学习和欣赏。
雷萨国家公园
雷萨国家公园(Reisa National Park)占地803平方千米,坐落于挪威,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包括峡谷、鲑鱼河、溪谷、湿地和山地高原。这片几乎未受破坏的自然保护区以其雷萨河(Reisa River)而闻名,该河是挪威最佳的鲑鱼河流之一,并在公园内提供了壮观的自然景观。雷萨河流经国家公园,沿途有数条支流以瀑布的形式注入,其中最著名的是莫利斯瀑布(Mollisfossen),落差高达269米,是该地区一个显著的地标。此外,公园还提供了丰富的户外活动机会,包括乘船旅游、狩猎和钓鱼,这些都是吸引访客的重要因素。雷萨国家公园不仅保护了其独特的地理和生物多样性,同时也为自然爱好者和探险者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探索天堂,使其成为挪威自然美景的象征之一。
阿比斯库国家公园
阿比斯库国家公园(Abisko National Park),成立于1909年,占地77平方千米。该年份也见证了瑞典第一部自然保护法律的制定。公园的设立旨在“保留北欧北部自然环境的原始状态,并作为科学研究的资源”,这也是阿比斯库科学研究站(Abisko Scientific Research Station)建立在附近的主要原因之一。位于北极圈内195千米的阿比斯库国家公园,以其随季节变化的多样景观而闻名。该公园位于壮丽的森林山谷中,三面被阿比斯库阿尔卑斯山(Abisko Alps)和北面广阔的托内特拉斯克湖(Lake Torneträsk)所环绕。公园的地理范围还向南延伸至山脉之中,包括阿比斯库雅雷湖(Lake Abiskojaure),该湖通过阿比斯库约卡河(Abiskojåkka River)与托内特拉斯克湖相连。在冬季,该地区覆盖着厚厚的积雪,湖泊、河流和溪流大多完全结冰,呈现出一种静谧而壮观的北极风光。阿比斯库国家公园不仅是一片保留了自然原始状态的地区,还是科学研究和自然观察的重要基地,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旅游者前来探索其独特的自然环境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早期历史
最初定居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山区的人们主要是猎人,这些猎人利用陷阱的方式捕捉驯鹿。大约在8000年前这些猎人随着大陆冰缘的退缩从南部、东南部和东部迁徙而来。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即今天的丹麦、瑞典南部和挪威南部,北部大陆平原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猎人开始跟随鹿群向北迁移,以追捕驯鹿群。这些属于石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猎人几千年来依赖于驯鹿群生存。最终,这些猎人定居下来,开始在肥沃的谷底种植庄稼并放牧动物。
铁器时代
在青铜器和铁器时代,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成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传统的交汇点,即北部的东北欧狩猎社会和南部的大陆农业社会。在铁器时代,农业社会表现出向北扩张的总体趋势,特别是在挪威北部、瑞典北部和芬兰的沿海地区。另一方面,居住在挪威和瑞典内陆高地和森林中的人们,远至特伦德拉格和耶姆特兰,受到北部地区的人的强烈影响,开始发展半游牧的生活方式,在山区放牧驯鹿。。
中世纪
在中世纪时期,斯堪的纳维亚山脉见证了永久定居点的建立,并在山谷中开始了农业。开采铁和铜等金属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穿越山脉的贸易路线将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与欧洲其他地区连接起来。
16世纪至今
到了16世纪,随着人口增加,可用土地变得稀缺。人们被迫开垦偏远和陡峭的土地以维持生存,并且越来越多地在夏季将动物带到山地牧场放牧。农场从森林中开辟而出,房屋相继建立,家庭逐渐搬迁至这些新开辟的地区。一些农场建立在极为偏远的山架上,其中最偏远的是沃梅利农场(Vomeli Farm),它与外界的唯一联系是通过西北的凯萨尔山口(Kaeser Pass),通往福尔顿小村庄(Fulton Village)。在冬季如果有人去世,他们的遗体必须等到初夏才能被运送到福尔顿进行埋葬。在过去的一百年中,许多这样的古老农场及其夏季牧场逐渐被废弃。幸运的是,其中许多已经得到修复,现在转变为具有极佳氛围的过夜小屋,供现代访客体验。
挪威-瑞典边境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从挪威的南部延伸至北极圈内,形成挪威和瑞典边境的自然分界线,脉的西坡在挪威一侧,形成了许多著名的峡湾,而东坡则位于瑞典境内,地势相对平缓。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不仅在地理上定义了两国的边界,而且在历史和文化上也起到了隔离的作用。挪威和瑞典由于山脉的阻隔,各自发展出了独特的文化和语言特征。挪威西部的交通和经济活动主要依赖海运和峡湾,而瑞典则更多依赖内陆交通和大面积的平原耕地。
自1541年起,受战争影响,当地人根据生活习惯及山脉分水岭进行了数次边界划分,并签订了一系列协议。1751 年挪威和瑞典签订了《斯特伦斯塔德边界条约》(Strömstad Border Treaty),该条约首次规定了两国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的边界,同时该条约的附录《拉普法典》(Lapp 国族,通常被称为“萨米大宪章”),正式确定了萨米人游牧驯鹿而季节性迁徙跨越国界的权利。1842年,挪威和瑞典签订了《基尔条约》,该条约重新规定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的边界,确认了山脉作为分界线的重要性。此后,尽管两国在其他领域有过合作和冲突,山脉作为自然边界始终发挥着稳定的作用。
城市和人口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地区以其稀少的人口而闻名。挪威是欧洲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平方千米仅有16人。挪威的人口密集区主要集中在奥斯陆峡湾周围和南部地区,远离山脉。在瑞典,仅有2%的人口居住在山区附近,这些地区的人口密度为1.2人/平方千米。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居民主要是斯堪的纳维亚人(瑞典人和挪威人),他们和萨米人共同居住在山脉的北部地区。萨米人,历史上被称为拉普人,是该地区的原住民。据估计,挪威有大约40,000名萨米人,瑞典约20,000名,而芬兰约有6,000名。下面表格展示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地区主要城市:
经济活动
第一产业
北欧国家,以人均GDP衡量,现在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尽管如此,由于地处山区且交通条件受限,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地区的居民们的主要经济活动依然依赖于第一产业,尤其是放牧和林业。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原住民,萨米人,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他们主要饲养驯鹿,这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还是他们获取肉类和奶制品的重要来源。对于居住在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中的农民来说,林业也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经济活动。然而,随着多个自然保护区的设立,林业活动受到了显著限制,这对当地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旅游业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山区旅游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拥有化滑雪、爬山、自然景观等各种旅游资源。
滑雪在斯堪的纳维亚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挪威被视为现代滑雪的发源地,自1950年代起,冬季旅游开始蓬勃发展。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滑雪运动已发展成为冬季主要活动,形成了包括瑞典的阿勒(规模最大,每年接待超过一百万游客),挪威的特里西尔和赫姆瑟达尔等著名的冬季运动场地,同时摩托雪橇驾驶也在不断发展。
夏季活动主要以徒步旅行为主,不论是单日徒步还是多日徒步。这两个国家都拥有相当广泛的步道网络,并提供许多小屋供过夜住宿。徒步旅行仍然是瑞典北部和挪威山区的主要活动。此外,夏季游客还热衷于钓鱼和采摘浆果。
交通运输
发展历史
从19世纪开始,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地区的交通路线发生了显著变化,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山区的负面看法。这一变革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尤其是炸药的发明,它使得在山腰上建造道路成为可能。1851年,挪威通过了道路法(vei-loven),为国内道路建设,特别是穿越山区的道路带来了新的动力。这些道路每年只有三四个月开放,受限于恶劣的气候条件,但它们显著促进了商业的发展。1814年-1905年间,瑞典和挪威的个人联盟关系进一步推动了两国之间的道路建设。例如,1835年建成的连接奥勒(Åre)和特隆赫姆(Trondheim)的道路,沿袭了古老的朝圣之路(现为欧洲14号公路)。随着20世纪初汽车的出现,道路建设得到了进一步推动,特别是在之前长期被忽视的挪威北部地区。目标是连接奥斯陆(Oslo)与基尔克内斯(Kirkenes),后者当时只能通过船只进入。这些道路建设每年达到七百千米。最终,在20世纪下半叶,优先考虑了全年开放的道路建设,包括冬季,特别是建设了大量隧道,例如2000年开通的莱尔达尔隧道(Lærdal Tunnel),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隧道,全长24.5千米。
相比之下,铁路的建设则是一个更大的挑战。特别是挪威的卑尔根线(Bergen Line),它连接了挪威的两大城市:奥斯陆和卑尔根,穿越哈达恩格维达高原(Hardangervidda Plateau)。虽然其他山区如阿尔卑斯山已有铁路,但卑尔根线是少数几条位于树线以上的铁路之一。工作非常艰苦,唯一的补给途径是骑马和长途跋涉。这条线路最终于1909年开通,为后续更多铁路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如1921年完成的多夫雷线(Dovre Line,奥斯陆-特隆赫姆)和1962年建成的北陆线(Nordland Line,特隆赫姆-博德)。与道路一样,瑞典和挪威之间的联盟促成了边境线的建设,例如1882年建成的梅拉克-米特巴南线(Meråker Line,从挪威的Hell至瑞典的Sundsvall),以及1903年建成的马尔姆巴南-奥福特线(Malmbanan,Ofot Line),用于将基鲁纳-盖利瓦雷富矿的铁矿石运往瑞典吕勒奥和挪威纳尔维克的港口。
铁路
挪威铁路系统的长度为4.087千米。其中2.662千米为电气化,64千米为高铁。铁路饱和度最大的地区位于该国南部,链接了大部分主要城市和一些较偏远地区,包括著名的奥斯陆至卑尔根线路。奥斯陆至卑尔根的火车线路是全球最受欢迎的旅游路线之一,该线路全长约7小时,常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火车旅程之一。此线路起始于挪威首都奥斯陆,旅途初期穿越城市景观,随后逐渐展现出挪威壮丽的自然风光。列车会经过茂密的森林和山谷,沿途可以观赏到壮观的峡湾和北欧最大的高原——哈当厄尔高原(Hardangervidda 高原)。
瑞典的铁路系统同样发达,覆盖了全国主要城市和部分偏远地区。Inlandsbanan是瑞典著名的铁路线路之一,穿越了北部的拉普兰地区,为游客提供了观赏极地风光的机会。此外,瑞典的铁路系统与邻国挪威和丹麦相连,使得国际旅行更加便捷。
公路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道路系统展示了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在工程技术方面的高水平。这些道路不仅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连通性,还连接了一些最偏远的地区,对整个地区的货物、服务和人员的运输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地区的公路系统广泛而复杂,特别是在挪威一侧。挪威拥有总长约92,946千米的公路网络,其中主要的国道和县道构成了核心。最重要的国道包括E6公路,这条公路纵贯挪威南北,全长超过2600千米,是挪威最长的国道。此外,E39公路沿着西海岸线延伸,连接了多个重要城市和港口,是西海岸主要的交通动脉。挪威的公路系统还包括许多桥梁和隧道,其中一些穿越山脉和峡湾,使得交通更加便利。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是一些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公路旅行的起点,包括著名的“巨魔之旅”。此外,该地区还设有许多公路自行车道,骑行者可以沿途欣赏到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风光。
环境问题和保护
在20世纪之前,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北部地区的针叶林由于林业工业的发展而遭受严重破坏。位于高纬度寒冷地带的该地区,一旦森林被破坏,自然恢复过程异常缓慢。20世纪20-30年代,狼獾和北极狐在当地遭受大量捕杀。同期,欧洲水獭亚科的数量也急剧减少,原因包括过度狩猎、环境污染以及水电站建设。挪威96%的电力供应和瑞典44%的电力来自水力发电。尽管水力发电是重要的能源来源,但其建设对环境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例如,水电站的运行调节了水流,不仅间接破坏了当地生态,还对野生动物的迁徙和繁殖构成了重大威胁。
北欧国家是欧洲最早采取自然保护措施的国家之一。这个进程由极地探险家阿道夫·埃里克·诺尔登斯克约尔德(Adolf Erik Nordenskiöld)发起,他于1880年建议芬兰和瑞典采用当时在美国新创立的国家公园概念。瑞典是第一个将这一想法付诸实践的国家,于1909年制定了首批自然保护法律和国家公园。同年,瑞典自然保护协会成立,而挪威自然保护协会则于1914年成立。然而,当时的保护概念与今天大不相同,特别是忽视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早期的保护措施主要是为了保护自然地区以供科学研究之用。现代意义上的自然保护,即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始于1960年代的瑞典和挪威,而芬兰则稍晚开始实施。
在创立之初,大多数保护区(无论是数量还是面积)主要集中在山区,这既是最野生的地区,也是利益冲突最少的地区。尽管如今创建国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更好地代表国家的景观,但山区仍然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尤其是在瑞典。该地区还包括两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自然或混合遗产:拉普兰地区和挪威西部的峡湾。
尽管一些保护区享有较高的保护地位,萨米人仍享有许多豁免权,以保护他们的文化。这些豁免权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对环境影响极小。然而,近年来,当局对摩托车的使用和放牧的强化持越来越负面的态度。关于对萨米人活动进行更大程度控制的讨论正在进行中。
风景名胜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对于环绕其的三个国家的旅游业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2002年,43%的瑞典成年人在过去五年中至少曾访问过瑞典山区。然而,由于该山脉位于欧洲大陆的边缘,前往此地的外国游客主要来自其他北欧国家或德国。
罗弗敦群岛
罗弗敦群岛(Loften)位于挪威诺德兰郡,拥有独特的风景,包括雄伟的山脉和山峰、开阔的大海、避风的海湾、海滩以及未受破坏的土地。群岛上有两个城镇:斯沃尔韦尔和莱克内斯,人口都不到5000人。莱克内斯位于北极圈以北约169千米(105英里)处,距离北极约2,420千米(1,500英里)。
欧洲E10公路通过桥梁和海底隧道连接较大的罗弗敦群岛。E10公路还通过洛法斯特公路连接线将罗弗敦群岛与挪威大陆连接起来,该公路于2007年12月1日正式开通。沿E10公路每天有多趟巴士往返于罗弗敦群岛之间以及罗弗敦群岛与挪威大陆之间。罗弗敦群岛没有火车服务。然而,纳尔维克市有火车与奥斯陆相连,并直接连接罗弗敦巴士线。
四大峡湾
松恩峡湾
松恩峡湾(Sognefjorden)位于挪威西海岸的松恩-菲尤拉讷郡(Sogn og Fjordane)南部,是挪威最长和最深的峡湾,全长204千米,最深处达到1308米。该峡湾以其壮观的景观和地理特性而闻名,松恩达尔(Sogndal)作为峡湾地区的中心,拥有约3100名居民。松恩峡湾的两侧地形多样,某些区域岩壁高耸陡峭,而其他区域则相对平缓。峡湾的一个分支,纳柔依峡湾(Nærøyfjord),以其狭窄而著称,是世界上最狭窄的峡湾之一,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哈当厄尔峡湾
哈当厄尔峡湾(Hardangerfjord)位于挪威西海岸中部的霍达兰郡(Hordaland),全长179千米,是挪威第二长的峡湾,也是全世界第三长的峡湾,最深处达800米。该峡湾区域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包括国家公园、沃尔令斯大瀑布(Vøringsfossen)和冰川等景观,恶魔之舌(Trolltunga)是挪威最著名的徒步路线之一,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探索。
吕瑟峡湾
吕瑟峡湾(Lysefjorden)位于挪威南部的罗加兰郡(Rogaland),靠近海于格松(Haugesund)和斯塔万格(Stavanger),距离奥斯陆约400千米,离卑尔根约300千米。这条峡湾在冰河时期形成,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而著称。吕瑟峡湾的两个最著名景点是布道石(Preikestolen)和谢拉格(Kjerag)。布道石是一块巨大的平台石,悬于峡湾上方604米的高度,提供了峡湾的绝佳视角。谢拉格则是吕瑟峡湾上的最高峰,海拔高约1110米。谢拉格伯顿(Kjeragbolten)是位于谢拉格山间裂缝中悬空的一块巨石,站在上面拍照成为了许多徒步爱好者的梦想体验。在峡湾北部徒步时,也可见到亨亚内瀑布(Hengjanefossen)从400米的高处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
盖朗厄尔峡湾
盖朗厄尔峡湾(Geirangerfjord)是挪威最著名的峡湾之一,自2005年7月14日起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自然遗产。它位于默勒鲁姆斯达尔县(Møre og Romsdal)的斯特兰达市(Stranda),距离卑尔根东北约200千米,奥斯陆西北约280千米的直线距离。峡湾全长约15千米,宽度0.6~1.3千米,由于其狭窄和陡峭的山崖,成为了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的热门目的地。
盖朗厄尔峡湾以其壮观的瀑布群而闻名,其中最为人所知的是七姐妹瀑布(Seven Sisters Waterfall)。这组瀑布包含七条瀑布线,从高达250米的山崖上倾泻而下,其壮观程度随着山顶积雪的多少而变化。每年的5月-7月融雪季节,七姐妹瀑布尤为壮观,可以从游轮上清楚地观看到。据当地传说,这七条瀑布代表七位未婚的少女,而对面的求婚者瀑布(The Suitor)则象征着一位不断被拒绝却又坚持追求的求婚者。
沃林瀑布
沃林瀑布(Vøringsfossen)是挪威的一处著名瀑布,位于韦斯特兰郡(Vestland)的艾峡湾市(Eidfjord),靠近连接奥斯陆和卑尔根的Rv7公路。瀑布的总落差为183米,其中最大自由落差达145米,是挪威景观的一大亮点。在春季融雪期间,沃林瀑布的水流量可超过150立方米/秒,呈现出壮观的自然景观。然而,自1980年起,为了满足水力发电的需要,沃林瀑布的水流被人工调节。这导致在非融雪季节,瀑布的水量大幅减少,原本壮观的自然流水场景不复存在。
尽管如此,为了维持旅游吸引力,每年6月1日-9月15日的夏季期间,沃林瀑布的水流量被调整至12立方米/秒,以便游客能够体验接近自然状态的瀑布景观。这一措施确保了沃林瀑布依旧是一处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同时平衡了发电和环境保护的需求。
尤通黑门山国家公园
尤通黑门山国家公园(Jotunheimen National Park)位于挪威南部,总面积约为3500平方千米。公园内有近200座海拔超过2000米的高山,其中包括加尔赫峰(Galdhøpiggen)、格利特峰(Glittertind)和大斯卡加斯特峰(Store Skagastølstind),这是公园内最高的三座山峰。这些高山主要集中在尤通黑门山国家公园的西部,特别是在Luster和Årdal地区。尤通黑门山国家公园是挪威最受欢迎的国家公园之一,以其壮观的山峰和广阔的自然风光而闻名。
阿比斯库国家公园
阿比斯库国家公园(Abisko National Park)位于瑞典拉普兰地区,占地77平方千米。公园以其迷人的自然风景和多样的北欧野生动物而闻名。冬季,阿比斯库是追踪北极光和越野滑雪的热门地点;夏季则成为在午夜阳光下徒步或攀登的理想场所。
参考资料
大开眼界!全球最不可思议的国界线.china.org.cn.2024-05-13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4-22
斯堪的纳维亚阿尔卑斯山.MeteorologiaenRed.2024-04-22
Scandinavian mountains.Scandinavian mountains.2024-04-22
The Scandinavian Mountains: what are they, and where are they located?.Routes North.2024-05-12
ScandinavianMountains.Scandinavian mountains.2024-05-13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OutdoorActive.2024-04-22
Scandinavian Mountains.mountain planet.2024-05-12
Weather in Scandinavia: Climate and Average Monthly Temperature.trip savvy.2024-05-13
How Does The Scandinavian Mountain Range Affect Norway And Sweden?.roamer.2024-05-13
Lofoten Islands: The Complete Guide to Norway’s Northern Paradise.Life in Norway.2024-04-22
Visit Nordic.松恩峡湾.2024-04-22
哈当厄尔峡湾.Visit Nordic.2024-04-22
吕瑟峡湾.Visit Nordic.2024-04-22
THE GEIRANGERFJORD A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Visit Norway.2024-04-12
Vøringsfossen: The Famous Waterfall in Fjord Norway.Life in Norway.2024-04-12
Why It Is Called Scandinavia (Origins & Meaning).nordic perspective.2024-05-13
Nordryggen, hæ ?.dagbladet.2024-05-13
Scandinavian Mountains.peakvisor.2024-05-13
Scandinavian Mountains.worldatlas.2024-05-13
Geography & Geology of Scandinavian Mountains.Scandinavian Mountains.2024-04-17
Mining In The Scandinavian Peninsula.Global Infrastructure Magazine.2024-04-12
Scandinavian Mountains topographic map.topographic-map.2024-05-14
Jotunheimen National Park.peakvisor.2024-05-30
Rondane National Park./peakvisor.2024-05-30
Dovrefjell-Sunndalsfjella.peakvisor.2024-05-30
Trollheimen landskapsvernområde.peakvisor.2024-05-30
Saltfjellet-Svartisen nasjonalpark.peakvisor.2024-05-30
All Mountains by Height.scandinavianmountains.2024-05-30
Fjord.National Geographic.2024-04-22
Visit Norway.NORWAY'S MOST FAMOUS FJORDS.2024-04-23
Geology of Sweden.SGU.2024-05-15
Top natural sites in Sweden.Visit Nordic.2024-04-21
Seiland National Park.Seiland National Park.2024-04-22
Reisa national park.Reisa national park.2024-04-22
Abisko National Park.Visit Abisko.2024-04-22
The Stone and Bronze Ages.cambridge.2024-05-30
History of Scandinavian Mountians.Scandinavian Mountians.2024-04-22
The Iron Age.cambridge.2024-05-30
International Trade in Outland Resources: the Mining and Export of Lead in Early Medieval England in Light of New Isotope Data From York.tandfonline.2024-05-30
The Swedish-Norwegian cross-border region.nordregio.2024-06-04
justapedia.First Treaty of Brömsebro (1541).2024-05-30
Second Treaty of Brömsebro (1645).detailedpedia.2024-05-30
Borders: the Treaty of Roskilde (1658).archivesportaleurope.2024-05-30
Treaty of Copenhagen.historycentral.2024-05-30
The Peace Treaty of Kiel.royalcourt.2024-05-30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Nordic countries.nordic.info.2024-04-21
Nordic minerals – history and technology meet.Resources World.2024-04-12
Norway Trains Map.norwaytrains.2024-05-30
THE BERGEN RAILWAY-The best stops.Visit Norway.2024-04-14
inlandsbanan..inlandsbanan.2024-05-30
Driving in Scandinavia.tripsavvy.2024-05-14
欧洲E6公路.wikiwand.2024-05-30
E39: Norway’s Coastal Highway.lifeinnorway.2024-05-30
Norway Transportation.countryreports.2024-05-30
Road Cycling Routes in the Scandinavian Mountains.komoot.2024-05-14
七姐妹瀑布.Visit Nordic.2024-04-22
尤通黑门山国家公园.Visit Nordic.2024-04-22
阿比斯库国家公园.Visit Nordic.202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