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马汉茂

马汉茂

马汉茂(Helmut Martin)( 1940.3.5~1999.6.8)德国人,本名海尔默特·马丁。1960年代到台湾读硕士。他在中国大陆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报刊上用中文发表的论文,都署“马汉茂”。他是国际汉学界的著名人士,与中国文学界有着广泛的联系。他在德国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工作,组织翻译了许多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他曾在联邦德国科隆,主持召开了“中国新时期文学讨论会”。在他的倡导推动下,扩大了中国当代文学在联邦德国的影响。

个人简介

马汉茂(Helmut Martin)( 1940.3.5~1999.6.8)德国人,本名海尔默特·马丁。1960年代到台湾读硕士。

平生经历

1961年考入慕尼黑大学中文系,全班只有5个人。最初学的是中文,或者说是汉学,却不是学汉语。他们的学习方法令人吃惊:一入学,老师便教《老子》(即《道德经》)《庄子》这样艰深的中国古文,而不像中国人学英语从“你好”“再见”入门。尤为奇怪的是,那位老师是精通中国古文的著名教授,却是“哑巴”不会讲汉语!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只是为了研究学问,越是艰深的中国古文,学问越大。1966年,当他26岁时,获得了汉学博士学位。令人不可理解的是,当他成为汉学博士时,还不会讲汉语!

作为德国第二代的汉学家,托马斯·库恩的道路深刻的影响了马汉茂,他对库恩充满了钦佩,他着力研究李渔。他反复研读了李渔全集《一家言》,研究李渔的戏曲理论《笠翁曲话》。

1967年到台湾留学,特地跟中国人住在一起,便于学习口语。与他同住的郭钦敏,后来是台湾的中文系教授;另一位叫苏钦理,后来成为台湾《美丽岛》杂志总编辑。

在台湾继续研究李渔,编撰了中文版《李渔全集》,分16册在台湾出版。与人合作,根据清代何文焕的《历代诗话》等资料,编印了《历代诗话索引》。一个偶然的机会,马汉茂在台湾发现一批极为重要的信件--鲁迅徐志摩戴望舒王映霞等人写给郁达夫的几十封信,成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珍贵史料。1970年,马汉茂在台湾自费印刷了《给郁达夫的信》一书。这本书出版后,马汉茂把它作为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之一,寄赠有关专家,立即引起注意。1973年第4期香港特别行政区《明报月刊》予以转载,引起了钱锺书等许多大陆学者的注意。只是33岁的马丁头一回为大陆学者所知道。

在台湾娶廖天琪为妻,当时,廖天琪是台湾大学英语系的学生。廖出生于南京市,解放前夕,随父母前往台湾。她的父亲廖宗泽,是已故中国国民党将领。1969年,马廖在台湾举行了婚礼。

1972年,德国外交部请马汉茂去当翻译。原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和德意志帝国联邦政府代表决定在伯恩进行秘密谈判,需要高明的翻译。这年10月11日,两国宣布正式建交,马汉茂为这历史性的重大事件出了力。

他花费很大精力,翻译编辑德文版《毛泽东集》。

在粉碎“四人帮”之后,马汉茂如愿以偿,一次又一次访问了新中国,全力以赴研究翻译中国当代文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