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竹谱

竹谱

《竹谱》,晋朝人戴凯撰。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云:凯之字庆预,武昌人。又引李淑邯《郸图书志》谓:不知何代人。案:《隋书》[经籍志谱系类]中有《竹谱》一卷。不著名氏。《旧唐书》载入农家。始题戴凯之之名。

内容简介

《竹谱》是一部画竹专论,又名《竹谱详录》,共十卷。该书分《竹谱》、《墨竹谱》、《竹态谱》、《竹品谱》四谱,全书卷各有图,自序谓与常竹同者不复作图,遂使部分章节无图。《画竹谱》以文同苏轼画竹之法开篇,引出“学”与“法度”之重要,再分言位置、描墨、承染、设色、笼套五法,附说粘帧、矾绢二事。《墨竹谱》分言画竿、画节、画枝、画叶四事。《竹态谱》详言竹之各种名目风态。《竹品谱》又分全德品、异形品、异色品、神异品、似是而非竹品、有名而非竹品六子目。全书有完整的系统,严密的逻辑,征引繁博,言之有物,详明可解,是画论中的力作。

《竹谱》的理论基础是文同、苏轼关于画竹之论,但文、苏作原则性阐述,尚明而未融,李衎作系统叙述,全面而深刻。先以文同授予苏轼成竹在胸、振笔直追,而苏轼心手不相应,说明“时习不倦,真积力久”是作画的基础,胸中成竹来之于此。与此相关,则强调绳墨规矩的重要,明确“学者必自法度中来始得之”,“一节一叶,措意于法度之中”,反对那种以放弛情性、东抹西涂为“得乎自然,”之见。应该说,这种由拘而放,由有法而无法的见解,是绘画的正途,是符合由必然到自由的认识规律,是具有朴素辩证精神的。

经营位置是“六法”之一,李在论述画竹之法时首言位置。认为着意审度非常重要,不要急于下笔,虽无成法可守,却要防止冲天撞地、偏重偏轻、对节排竿、鼓架胜眼、前枝后叶等“十病”。在论描墨时所说的速缓、肥瘦、起落、来去,叶之劲中求和,竿之婉中求刚,节之断而连等,都体现出兼顾两端、善解矛盾的精神。余如论承染、设色、笼套,均出于长期实践,是重要的经验传授,连未入五法的粘帧、矾绢亦言之详实,对指导创作极有实用意义。

关于画墨竹,李衎独撰《墨竹谱》,“笔笔有生意,一面面得自然”是总体精神,再分言画竿、节、枝、叶,从正反两方面言应从与应忌,都全面而正确。《竹态谱》详言竹之名目、风态,可见作者凭借对竹子的长期观察,故能知之极深。

在《竹品谱》中,李衎所论颇有“比德说”况味,如“散生者有长幼,之序,丛生者有父子之亲”,“冲虚简静,妙粹灵通”,“其可比于全德君子矣”,这既是文人画托物寄情的表现,又是特定历史时期土人心态的反映。因为元代实行民族压迫,作者虽仕至高官,亦不免有身处人下之感。竹心虚节高,以“全德君子”明志,当是作者意之所在。正如赵孟頫所说:“吾友仲宾为此君写真,冥搜极讨,盖欲尽得竹之情状。二百年来以画竹称者,皆未必能用意精深仲宾也。”(《松雪斋集》)《竹谱》较之文同苏轼柯九思所论,既详尽又实用,堪为学画竹者之津梁。

隋书·经籍志》“谱录类”著录,无撰人姓名。《旧唐书·经籍志》“农家类”收录,题戴凯之撰。但未注明作者时代。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也有记载。

版本

宋以后流传很广。有《百川学海》、《说郛》、《汉魏丛书》、《龙威秘书》等多种版本。

作者简介

李衎(1245——1320年),字仲宾,号息斋道人。丘(今北京)人。皇庆元年(1312年)为吏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后赠翰林学士承旨,追封蓟国公,谥文简。擅画古木竹石,师法文同,更南下云南省、交趾,深入竹乡,故所画生动传神。传世作品有《修篁树石》、《双勾竹石》、《双松》、《沐雨》等图。

版本

曾全载于《永乐大典》,《钦定四库全书总目》谓浙江省鲍氏所传抄者仅一卷,疏略殊甚,《书画书录解题》以为此本即《画苑补益》之详录本而非原著。另有《知不足斋丛书》、《画论丛刊》、《美术丛书》等本。(《画论丛刊》将《墨竹谱》误为管道升撰。)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