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农村金融理论

农村金融理论

农村金融理论是金融领域的一个分支,研究如何在农村地区开展有效的金融活动。这一领域的理论发展受到了现代金融发展理论及政策主张的影响。在农村金融理论的演变过程中,出现了农业信贷补贴论、农村金融市场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等多个学派。

历史沿革

农业信贷补贴论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农业信贷补贴论是农村金融理论的主流观点。该理论认为,农村居民特别是贫困阶层缺乏储蓄能力,农村面临资金短缺问题。由于农业的特点,如收入不确定、投资周期长、收益率低等,农村商业金融难以维持,农业也不适合商业银行的投资。因此,需要从外部注入政策性资金,并建立非营利的专业金融机构进行资金分配。然而,这种政策实践并未取得显著成效,反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资金回收率低、使用效率低下等。

农村金融市场论

自20世纪80年代起,农村金融市场论开始兴起。该理论强调市场机制的重要性,认为农村金融资金的缺乏并非源于农民的储蓄能力不足,而是由于不合理金融安排的抑制。其政策主张包括减少政府干预、实现利率市场化、促进农村储蓄与资金供求的平衡等。进入20世纪90年代,该理论进一步发展,提出政府应采取间接调控机制,重点关注农村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逐渐受到重视。该理论认为,农村金融市场并非完全竞争市场,特别是在贷款方对借款人情况了解有限的情况下。因此,除了市场机制外,还需要政府适当介入以及借款人的组织化等非市场措施。

参考资料

农村金融理论 .百度教育.2024-11-01

农村金融理论 .农村金融理论 .2024-11-01

农村金融理论.人人文库.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