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吴展

吴展

吴展,无线电天线技术与地空导弹总体技术专家。早年从事无线电天线的设计工作,是著名的无线电天线专家;1959~1982年间,从事地空导弹和反导弹航空武器系统的总体研究与设计工作,是我国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总体设计部的创建者之一;1982年后,从事国际核军备控制裁军研究工作,是国内外的核军备控制专家。

大事记

1923年3月14日 生于江西省万载县

1940~1945年 在燕京大学物理系学习。

1945年 在重庆中央无线电器材厂实习。

1945~1946年 在重庆和上海新华日报社工作。

1946~1946年 在南京中共代表团外事组工作。

1946~1949年 在中共中央军委通讯联络局工作。

1949~1953年 任邮电部电信科学研究所天线组组长。

1953~1957年 任通讯兵部电子技术研究所天线组组长。

1957~1957年 任通讯兵部电子科学研究院天线电波研究室副主任。

1957~1959年 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天线电波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1959~1962年 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第二设计部副主任。

1962~1964年 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第二设计部(新组建)主任。

1964~1982年 任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二研究院第二设计部主任、副主任。

1982~1988年 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兼研究员。

1989年1月至今 在美国研究所离休并接受返聘

生平

吴展,原名龙怀民。1923年,出生于江西省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龙际云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在北京市读完小学、中学后,于1940年考入北京燕京大学物理系。1941年偷袭珍珠港爆发后,燕大被日军占领,他被迫转往南方求学,1942年初到达四川成都,重返在此复校的燕大物理系学习,1945年毕业。

1946年4月随新华日报部分人员赴上海市,准备出版报纸。同年5月调到南京中共代表团外事组,为中共代表周恩来与美方代表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的谈判担任英文翻译。11月谈判破裂后,随代表团部分人员撤往延安市,在军委通讯联络局技术处工作。不久,因中国国民党大举进攻延安,他随部队辗转于陕北地区和晋西北,1948 年初到达冀西西柏坡附近中共中央机关驻地。

1949年5月,吴展进入刚刚解放的北平市,参与对电信事业的接管。同年10月,被调入刚刚成立的邮电部电信科学研究所,任天线组组长。他的首批任务是协助中央广播事业局建设中波640千赫广播天线;建设邮电部自己的对外无线电收、发讯台天线。广播天线要求高度255米,采用拉索式直立钢架结构,并在钢架下垫上陶瓷绝缘墩。建设这类天线,当时在中国没有先例。

成就

1.组建队伍,形成总体专业配套体系。为了适应由控制系统设计部到航空武器系统总体设计部的转变,吴展首先抓的第一项工作是从各个方面吸纳人才,并且按照型号任务和专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建立了适合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总体研究和设计任务要求的技术人员配套体系。与此同时,他反复倡导总体人员要学习和掌握系统工程的方法论,扩展自己的知识视野,跳出纯粹技术专家思考问题的圈子,力争在不同层次的系统全局上思考和处理问题。

2.创建总体工作保障环境,形成总体技术工作实力。与此同时,他想尽办法,抓紧总体部的物质保障环境建设,如弹体总装厂房和电磁脉冲试验室的建设等。他重视各种仪器和设备的引进,尤其重视计算设备的配置,包括法国大型模拟计算机、国产大型数字计算机以及多套台式personal computer。这些保障资源曾为二部的总体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实力。

3.当好国家和军方参谋,为国家相关决策提出重要建议。在20世纪60~70年代期间,我国军方尚未具备提出完整航空武器系统需求的能力,因此吴展把当好国家和军方参谋作为总体部的一项义不容辞的任务。在他的组织和指导下,二部曾经在地空导弹系统型号发展系列、系统配置方案、关键技术预研等方面向军委和国务院提出过许多重要的建议。

4.主动协调型号研制关系,确立总体部的技术抓总地位。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是当今典型的大型复杂系统之一,其研制要求广泛的团队协同,而总体部在协同中居于主导地位。为此,吴展要求总体部发挥好4个方面的作用:首先,总体部要在系统上保证技术设计指标符合军方提出的战术指标要求,并且配置合理;其次,总体部要根据均衡设计准则,合理地给分系统分配设计指标,并且要求必须明确,以使分系统和专业所有章可循,为此建立了分系统设计任务书制度;第三,总体部要时刻注意协调分系统设计中出现的矛盾,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尊重专业所的意见,在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的多次循环中将系统设计落到实处;第四,总体部要负责把系统集成起来,并通过系统试验和定型试验,向军方交付满意的系统。由于他的长期坚持和精心培育,总体部的这些作用已经成为二部工程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重视预先研究和理论创新。在抓紧国家正式下达的型号研制任务的同时,吴展还主张总体部应该用足够的力量开展预先研究工作,以便为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提供技术储备,同时也为型号发展提供概念指导。为此,他亲手安排了弹上末制导、毫米波技术、目标识别等与后续型号息息相关的课题。他还主张总体部应该重视理论创新,养少数人,长期坚持,到一定的时候就可能拿出用得上的研究成果。

到1982年他离开二部前后,因在地空导弹航空武器系统仿制、自行设计和反弹道导弹大总体、反卫研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二部已经确立了自己作为我国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总体部的难以取代的抓总地位,不但赢得了军方的信任,而且也赢得了分系统研制单位和专业所的普遍赞誉。

核军备研究

1982年,吴展调入成立不久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任副所长兼研究员。

他的娴熟英语能力,再加上他在航天系统从事战略和战术武器系统研究与设计中所获得的丰富武器系统知识,特别是他对美、苏在导弹核武器与反导问题争论的技术背景方面的深刻了解,使他成为核军备控制研究的不可多得的学者。

当年10月,他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被派往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与军备控制中心学习一年。在此期间,他访问了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纽约,与美国国会、政府和学术界人士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交流,获得了对美国核军控问题的初步系统了解。1988年10月,他又应邀到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全球冲突与合作研究所当访问学者半年,继续研究核军备控制,并访问了该大学的6个分校,与同行们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此外,他还多次应邀到美国参加各种有关核军备控制的学术会议或座谈会,发表过多篇有影响的研究报告。

1989年离休后,他仍继续从事刊物编辑和课题研究工作,笔耕不止。

在美国研究所工作期间,他主持创办了所刊《美国研究》、内部刊物《美国研究参考资料》和通俗刊物《美国大观》。至1998年,他总计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有代表性的论文有:《世界和平与裁军》(1989),《核裁军的进展》(1992),《试论核裁军的几个问题》(1994),《美国当前的核武器政策与核裁军》(1998)和《关于全面禁止核试验的问题》(1998)。

人物评价

作为长期主持总体部工作的领导者,吴展始终主张领导干部不要把自己的主要精力花费在会议桌上,而是要把主要精力用到科研生产上,用到对基层情况的了解和掌握上。他还主张搞科研工作要有一个好的学风,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敢于和善于独立思考,并且要时时、事事以国家和事业的利益为重,敢于讲实话、真话,不要人云亦云。

他不但努力在二部营造和培育这种科研和学术环境,而且还身体力行,为人做出表率。

在二部工作的20余年间,人们不仅经常看到他楼上楼下跑个不停,而且还经常看到他和普通的技术人员、工人或干部坐下来,侃侃而谈。

由于总体部的技术专业门类复杂,其中有些专业并非是他熟悉的。但是,作为一个组织者和领导者,他知道有什么问题该去找哪个或哪些人去谈、去解决。

在和下属的谈话中,他总是以普通人的姿态出现,坦率直言,并且不耻下问。这种平等气氛和宽松环境使得许多技术人员都十分乐于向他反映真实情况,也使他由此掌握了二部科研生产活动的脉络,并不失时机地作出较为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