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妙西镇

妙西镇

妙西镇,地处是吴兴区西部山区,是江南特有的丘陵地带,物产丰富,自然资源十分充足,境内宣杭铁路纵贯全镇,11省道横穿妙西而入安吉天荒坪,500吨的内陆航线通住各地,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截至2023年2月,妙西镇总人口1.6万人。

历史沿革

纵观妙西,历史源远流长;上溯至秦朝,妙西集镇乃山货集市,后湖州市地区改城县为乌程县,妙西隶属乌程管辖;西汉初年湖州地区属于刘濞的封地;东汉时设立吴兴郡,始有“吴兴”之名;隋开皇九年(589)灭陈,废吴兴郡,将乌程、武康、长城合置湖州,始有“湖州”之称;隋大业四年(608),复为吴兴郡、乌程为郡治,管辖乌程、归安长兴县德清县、武康、安吉县6县,妙西隶属不变。

李渊武德四年(621)改吴兴郡为湖州,治乌程等县。妙西时称妙西市,隶属乌程县。

宋、元时属乌程县澄静乡。

明成化八年(1472)行区都里制,乌程县划为23区8界53都283里。妙西镇域隶属乌程县三区十二都。

清雍正七年(1729)实行顺庄法后,妙西隶属依旧。

民国元年(1912)一月二十二日,并程、安两县为吴兴县,妙西为西南乡,区域不变。

民国十八年(1929)撤乡设区,实行区制及街村制,妙西隶吴兴县第九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吴兴裁撤区公所,翌年扩并乡镇,编组保甲。全县划为五个督导区,妙西隶吴兴县第五督导区妙善乡,现南埠片为罗和乡。民国二十八年(1939)十一月,国民吴兴县政府依照省颁设署法,划分全县为六区,各设区署。妙西初称第一区,今妙西镇域隶属妙西区。妙西区时辖埭溪镇、景秀乡、南路乡及梅峰乡。

民国三十五年(1946),抗战胜利后,国民吴兴县政府奉令二次扩并乡镇。今镇域并为妙和、康静两乡。

1949年5月,妙西解放。妙西区人民政府成立,下辖妙和、菁山、云巢、下昂、康静、弁南六乡镇。今妙西、南埠两地建立妙和镇、隶属吴兴县管辖。

1950年3月,妙和镇划出部分村,建立南埠乡;同年5月,妙和镇改建为妙和乡。

1956年4月,妙和、南埠两乡(包括菁山一部分)合并为妙西乡,辖22个行政村。

1958年10月,妙西、云巢两乡合并成立“云巢人民公社”。妙西、南埠均属云巢人民公社所辖的两个管理区。

1961年5月,云巢人民公社规模调整,改辖区从云巢人民公社分出,建立妙西人民公社和南埠人民公社。属吴兴区管辖。

1968年8月(文化大革命期间),妙西、南埠改建为妙西公社革命委员会和南埠公社革命委员会。农村大队和部分自然村同时更名。

1983年7月,撤嘉兴市地区乡镇公署,分建湖州市、嘉兴两省辖市。湖州市建城郊两区,下辖两区及长兴县安吉县德清县三县,妙西、南埠两乡隶属郊区人民政府管辖。

1993年10月,湖州事撤销了城区(下辖环城分区)、郊区(下辖南浔镇分区、菱湖镇分区、练市分区、织里分区、双林分区、溪分区),建立城区、南浔、菱湖三个大区,妙西镇(包括妙西、南埠两乡)属城区管理委员会管辖。

2001年6月,据市府(2001)101号通知转发省改委浙政函(2001)104号文件精神,妙西、南埠两乡合并为妙西镇。

2002年春,据市、区扩并行政村文件精神,原22个行政村并未18个。

2003年1月10号,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文件精神,撤市郊城区、菱湖区南浔区区三区、设立湖州市、南浔两市辖区。妙西镇隶属吴兴区

2005年5月,妙西镇所辖的东山村、沙家浜村、基山村划归湖州杨家埠镇代为管理。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浙江省湖州市妙西镇位于南太湖之滨,全镇拥有土地115平方公里,是江南特有的丘陵地带。

东距上海市150公里,南距杭州市90公里,宁杭高速、104国道擦镇而过。

自然资源

妙西镇境内盐源丰富,历史人文沉积丰厚,素有“七山二田一分水”之称。全镇拥有山林面积11万亩,山塘水库140座,年蓄水量达到480万方。良好的山林资源形成了妙西镇境内特有的自然生态地貌,为妙西镇的可持续发展架设了平台。自然资源十分充足,笋、竹、果木和茶叶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全镇每年都有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全镇拥有山林10万余亩,盛产孟宗竹,四季竹笋及多种类水果。白而嫩甜的"妙西笋"在上海苏州负有盛名;质地优良的妙西石子、石块畅销上海市市场,曾被用于杨浦大桥徐浦大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等其它高层建筑的建设,具有广阔的效益农业开发和优质的矿产开采前景。140多座水库山塘坐落于深山绿林中,充足优质的天然水资源已吸引了6家企业落户,而且还将进一步开发、利用;清香的高山茶“三癸雨芽”与泉水相得益彰,极具前途。

行政区划

妙西镇辖15个行政村,176个村民小组。

人口数据

2005年,总人口16108人。

根据湖州市第七次人口普查乡级普查区的常住人口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妙西镇常住人口为14226人。2022年妙西镇常住人口为16413人

政治

作风建设

一是把解放思想与重点工作有机结合。二是把解放思想与招商引资有机结合。三是把解放思想与服务群众有机结合。

经济

妙西镇的工业主要以矿产开采业为主。企镇拥有各类矿山企业21家,年开采量为1100万吨。其中,优质矿产辉绿岩高等级建筑骨料,己成为附近地方建设的重要产品。

花卉茁木的基地效应己得到凸现。随着农村种养产业结构的调整,每年以1000余亩的速度加大退耕还林和绿化造林。沿11省道和妙新公路的两条千亩“绿色长廊”已经初具规模。金镇花卉苗木的培育面积已达到了2015亩,为周边大城市的市容绿化需求提供大量优质的苗木。

山泉水开发,是妙西镇利用资源进行可持续开发的另—途径,现全镇已拥有各类桶装山泉水厂家8家,2003年产量达到182万桶,产品较好地在上海、杭州市苏州市湖州市等地销售。水皇、陆羽天然水等企业成为上海市、苏州航空用水的指定单位,为提升妙西的生态形象创造良好的条件。

水果和茶叶的发展,己成为妙西镇进行生态建设的一大特色。妙而镇已建成水蜜桃、梅果,四季笋基地多个,质量向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方向发展。已注册了梯“霞幕山牌、妙喜牌”两个特色农产品品牌。其中,三癸雨芽荼是妙西镇农产品中上榜国家级的无公害优质茶叶。该茶1985年试制,1986年定点。1989年在省农业厅名茶评比会上首次被评为一类名茶,获省农业厅一类优质茶奖。2003年12月。三癸雨芽茶被国家农业部评定为无公害茶叶。

文化

人文历史

妙西镇也是历史上宗教文化和茶文化的发祥地。

妙西历史悠久,自然环境幽雅,青山环抱,绿水倒映,生态良好。茶文化的发祥地──杼山就在境内,陆羽曾在此撰写了世界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现存的“三癸亭”就是当年刺史颜真卿为纪念陆羽而筑;海拔408米的霞幕山,风光秀丽,曾是元代临宗的传法中心,14世纪中叶的高丽国师太古普愚曾在此学法。旅游开发前景广阔。

妙喜寺妙西镇历史悠久,本名妙喜,以寺观得名。粱武帝大同7年(公元541年)建妙喜寺于湖州市西南部的金斗山“帝以东方有妙喜佛国因而名之”。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移妙喜寺于杼山,即今妙西的宝积寺。而妙喜之名来易;因“喜”与“西”方言音相似,故有妙西之名。妙而镇位于湖州市西南约12公里处,属西部半山区乡镇,隶属于吴兴区,锁域东邻道场乡,南接埭溪镇,西连长兴县和平镇,北接杨家埠镇,2001年7月,妙西镇经行政区划调整后,由原来的妙西乡与原来的南埠乡合并而成。全镇拥有行政面积115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两个集镇,人口18000余人。妙西境内的水陆交通也十分便利,有11省道横穿而过,宣杭铁路纵贯而行,妙西港与东部水网连接。从湖州市驱车往妙西,只要15分钟,地理位置上是往上海市杭州市安吉县的黄金交叉点。

历史上,妙西又是一个“僧儒道合一,诗茶禅一体”的“东方佛国”。从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夏王村,到夏后杼狩猎的杼山;从“陆羽”陆羽的“更隐苕溪”,到“法学泰斗”沈家本人冢渡善桥;从韩禅文化的发祥地霞幕山,到位列湖州四大丛林古刹之一的栖贤寺;从康王避难的饮马池山,到“细珠连起”的水冶珍珠泉;从何楷垂钓台,到避蛇而筑地“避它城”;从官驿大道“赤山关”,到卵石垒筑的杨富桥,积淀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妙西镇的生态旅游建设创造了优厚的条件。在湖州市争创“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的大好环境中。

社会

教育培训

妙西的工业企业相比较为薄弱,但传统观念影响当地农民外出打工,而导致不少家庭缺少经济来源。组织开展来料加工业务培训效果明显。妙西镇成教学校每年初在对全镇各村富余劳动力情况调研基础上,组织开展培训:

一是结合市场需求,聘请专业教师和有市场营销经验的营销户开展市场营销培训,使全镇形成近200余人的农副产品营销队伍,并他们成为妙西镇自主创业的带头人;其次,根据妙西旅游业和农家乐发展需要,组织编写了乡土教材《妙西·美丽的生态花园》,开展烹、礼仪和景点讲解员培训班;三是根据农民需要和季节性变化,积极引进日本蔺草、长兴吊瓜、中味的黄樱椒榨菜安吉县的“兔和笋山的专用复合肥”“百合福”等项目,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四是对镇内新老企业的用工情况进行摸底,及时掌握企业用工信息,随时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组织实施招工、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2004年以来,已分别为华德丝织有限公司、龙诚竹木有限公司、利通针织服饰有限公司、鑫田机械厂等几十家镇内企业培训1156名新招员工,通过培训与考核,至2007年已有1020名培训学员已上岗就业;五是为山区农民恋乡情洁着想,努力为当地农民尤其是农村妇女拓展致富门路,组织开展来料加工业务培训。

旅游

名胜古迹

悠久的人文历史,幽雅清新的自然环境,群山环抱,绿水相映,风景秀丽,是旅游业的一块开垦地,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陆羽三癸亭

湖州市西南13公里妙西镇西南侧宝积山有杼山及三癸亭。宋嘉泰《吴兴志》载:“杼山在县西南三十里。”陆羽旧记云:“山高三百尺,周回一千二百步,昔夏后杼巡猎之所。今山下有夏王村,西北有夏盖山。”晋吴兴太守张玄之《吴兴山墟名》称:“旧名东张,山形似几地形高爽,山阜四周。因其山胜绝使游者忘归,又名稽留山,寺前二十步跨涧,有黄浦桥,桥南五十步,又有黄浦亭,刘宋鲍照送盛侍郎赋诗及庾中郎之所。其水自杼山西南五里黄蘖山出,故号黄浦,俗亦名黄蘖涧。梁光禄卿江淹赋诗之所。寺东偏有招隐院,其前堂西夏谓之温阁。从草堂东南屈曲有悬岩,径行百步,至吴兴太守何楷钓台。西北五十步至避它城。”唐大历七年,颜真卿湖州市刺史,次年(癸丑)正月到任。时浙西观察判宫殿中侍御史袁高巡部至州,会于此山,遂立亭于东南。陆羽以癸丑冬十月癸卯朔二十一日癸亥建因名为三癸亭。于亭西北丛桂之间创桂棚,左右数百步丹、青、紫三桂,花叶异,芳林茂树下有支径,因袁君由此游步,称为御史径。

唐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反叛,陆羽离故乡湖北天门县到杼山妙喜寺,与僧皎然“结成缁素忘年之交”,时年24岁。陆羽在湖州期间,曾长期住妙喜寺,先后在湖、长和浙西地区,用五六年时间进行调查研究,在30岁时写成世界上第一部茶业专著《茶经》。大历八年(773)颜真卿在妙喜寺招隐院编《韵海镜源》,陆羽、皎然等东南文士50余人参与其事。杼山一时形成儒、释、道合流,诗、茶、禅合一的格局。

据明成化《湖州府志》、崇祯《乌程县志》,郡志以“妙喜”名山,宋治平二年(1065)改妙喜寺为宝积寺。

妙喜寺碑铭

夏后南巡,山名是因。梁王东,寺榜询。形胜灭绝,规模鼎新。避它城古,垂钓台。棚以桂结,浦由黄申。二庾迢递,三癸嶙峋。径列御史,传逸人。纷吾著书,群彦惠臻。《韵海》、《镜源》,自秋春。编同贯鱼,学比成麟。幸托胜引,亟倍僧珍。庶斯见传,金石不泯。

杼山陆羽墓

陆羽墓杼山位于湖州古城西南妙西乡境内。杼山因夏王杼巡狩至此而得名。晋代,为吴兴郡著名风景名胜。杼山又名宝积山,因山南原有宝积寺,山因寺得名。宝积寺即梁代妙喜寺。妙喜寺住持皎然(字清昼,长兴人)。唐大历七年,颜真卿湖州市刺史,因陆羽与皎然均是颜真卿的吟友和朋友。故颜真卿、陆羽、皎然等人常在杼山雅聚。唐大历八年(773)十月二十一日,颜真卿为陆羽建“三癸亭”,因建亭时间是癸丑年癸卯月癸亥日,故称“三癸亭”。唐大历七年(772),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任湖州刺史,对陆羽十分器重,邀陆羽与众多文人雅士在杼山雅聚,并邀他参与《韵海镜源》的编纂工作。

陆羽一生中在湖州住了三十多年,湖州成了他的第二故乡,其间陆羽游历了浙东地区、苏南、赣东北等地进行茶事活动,但主要均在湖州从事茶事研究和撰写《茶经》工作。

陆羽在湖三十年中,以毕生精力撰写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叶研究专著《茶经》。《茶经》全面论述了茶的性状、功用、品位、产地、水质、采制、烹饮之法等。全书三卷十章,虽仅七千余字,却三易其稿,终于完成这部传诵千古的惊世巨著。陆羽在茶学上的功绩,名扬全球,被后人称为“茶圣”。

陆羽于李适贞元二十年(804)在湖州市逝世,享年七十一岁,安葬在杼山。山上现有陆羽墓

获得荣誉

2020年11月17日,妙西镇被认定为第三批浙江省特色农业强镇(妙西茶果特色农业强镇)。

2014年6月13日,环境保护部授予妙西镇2012—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参考资料

吴兴区各镇街道常住户籍人口排名2022年.红黑人口库.2024-01-25

妙西镇—西塞山旅游度假区.吴兴区人民政府.2024-01-27

湖州各乡镇(街道)常住人口数据公布!.今日头条.2021-08-18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妙西镇地名介绍.地名网.2021-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