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路乡
中路乡位于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境西南部,隶属于云南省维西族自治县,东与永春乡连接,南与维登乡接壤,西与福贡县利沙底乡交界,北与白济汛乡毗邻,面积 318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庄子村,距县城60公里。
基本概况
中路乡位于维西县西部,距离县城保和镇65公里,北与维西县白济讯乡接壤,西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石月亮乡交界,东与维西县攀天阁乡、永春乡相连,面积312.6平方公里。乡境地处横断山区澜沧江峡谷地带,山高坡陡,沟壑纵横,由于贯境南流的澜沧江西部的碧乐雪山山脉,江东云岭山脉组成“两山夹一江”的特殊地貌,加之境内最低海拔1640米,最高海拔4700米,导致境内多山少坝,自然环境恶劣,给群众生活带来不便。全乡辖7个村民委员会(佳禾、新厂、蕨苗山、腊八节山、施根登、咱利、拉嘎洛),72个村民小组,39个自然村,全乡总人口2457户 9578人,其中:农业人口9439人,占总人口的98.5%;少数民族人口8316人,占总人口的86.8%;文化程度中学及以上的1727人,占总人口的18.03%,小学的3526人,占总人口的36.8%,未上学的4278人,占总人口的45.17%。全乡耕地面积12986亩,人均耕地1.38亩,其中:亩产150公斤以下粮食的低产田地面积占2/3,60%以上的耕地坡度在25度以上,水田面积1669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2.9%,人均水田0.18亩。全乡人均有粮278公斤。全乡经济总收入1546.43万元,其中: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收入928.98万元,占总收入的60.07%,全乡人均纯收入1344元。年末大牲畜存栏4376头,出栏540头;生猪存栏12452头,出栏3990头;羊存栏6499只,出栏1142办;家禽存栏14330只,出栏8091只.
历史冶革
机构:解放后,县按区域划分辖区,中路成立公社,后于1962年调整时 期撤销;
1975年5月经上级批准,恢复成立中路公社,同时组建了公社党委会(当时称中路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2年改称中路公社管理委员会);
建乡初期,中路党政同一个班子,直到1984年公社改区,中路公社管理委员会划分出区党委和区公所,党委、政府才有了明确班子划分;
1987年,中路撤区建乡,区党委改称为乡党委,区公所改称为乡人民政府,沿用至今。
人文地理
中路乡隶属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位于本县西南部,东与永春乡连接,南与维登乡接壤,西与福贡县利沙底乡交界,东西最大横距27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9公里,总面积312.6方公里,澜沧江自北向南流经境内,白维油路沿江穿境而过,境内最高海拨4300米,最低1640米,相对高差2660米,形成了境内以岭谷相间的山地为主,属亚热带低纬高海拨季风气侯,导致沿江气侯炎热,山区则较冷凉,平均气温15摄氏度,,平均降雨量750至900毫米,无霜期约200天,乡政府所在地佳禾行政村庄子组是全乡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
全乡各民族间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共同发展、和谐发展、宗教有序,信仰基督教的3000多人,宗教文化渊源流长,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每逢阔时节、春节等佳节,都举行隆重的篝火晚会、山歌、射弩等丰富文化活动,有时农闲季节、茶余饭后也会跳欢乐的歌舞。乡内植被完好,矿产、水利资源丰富,生物的多样性、地形地貌的奇、险、秀、是一块风水宝地,具有较高的集科研、探险旅游、开发投资、挖掘民族民间文化的价值。
文化教育
“以德育人”在中路校区传承
中路校区支部党员充分利用全乡教师集中休息时间,组织召开支部大会,通过学习“八荣八耻”,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时刻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公仆”、“服务”思想,规范自己的工作方法,发扬“团结同志,服从分工,吃苦耐劳”的精神。重视新党员的纳新工作,积极培养后备力量,为党组织补充新鲜的血液。中路乡居民聚居在沧江两岸,主要以傈僳族为主,学校共有33所,其中一师一校25所,两师一校1所,村完小7所。小学在职教师58人,其中代课教师17人;初中在职教师14人,其中代课教师8人。初中在校学生532人,初中毛入学率107.49%;小学在校学生123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100%。中路狠抓“普九”工作
“普九”工作是全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乡教育工作的一项攻坚任务,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在认真宣传《义务教育法》的同时,调动一切社会力量,狠抓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发动工作。
基础设施
截止2006年底,全乡7个村委会39个自然村已实现100%通电,39个自然村通自来水的只有2个自然村,还有37个自然村未通自来水,而且多是饮水困难。全乡7个村委会中只有一个村委会铺设了电话线路,全乡境内80%自然村已能收到手机信息,全乡共有电话40部,手机456部。全乡只有佳禾行政村庄子自然村44户装了有线电视。
县城到中路乡道路均为柏油路,乡政府到佳禾、咱利村委会道路为柏油路,到施根登、蕨菜山村委会为土路,到腊八山、新厂、拉嘎洛村委会未通公路。全乡耕地有效灌溉面积1669亩,人均0.18亩。
全乡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8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46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739户居住土木结构住房;有654户居住其他结构住房。
中路乡现有2个农贸市场,设有信用社、邮政所、电信所、卫生院等服务机构。
特色产业
近几年来,党和国家对“三农”投入的不断加大,西部大开发的持续深入,更为我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在州委、州政府、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乡党委、政府着眼于乡情,立足实际,不断创新,大胆尝试,始终把握发展是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学增效益”上作文章,深入挖掘优势资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拓宽人民群众增收渠道。
一、药材种植。我乡群众多数居住在高半山区,多数地方适宜种植药材,在政府的多方努力下为群众寻找投资商,寻找资金,2006年中路乡种植当归780亩,木香560亩,还引种了虫蒌。给农民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收益。
二、木耳种植。在县财政局的扶持下中路乡咱利村进行了人工培植木耳,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种植白芸豆。中路乡咱利村十一个村民小组种植了550亩白芸豆,产量在55000公斤,群众收入在30万元左右。
四、经济林果种植。乡党委政府引进漾鼻核桃12000株,在全乡范围内种植了1000亩,只要科学管理,精心种植会给当地群众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也将带动全乡经济林果的规模发展。
乡境施根登、流莱山、腊八节山、新厂。咱利、拉夏洛在历史上都属第一区,1958年曾析出设立中路公社,1962年撤销仍并入第一区内。1975年又将上述地区析出,再划入维登公社的佳禾大队,组成中路公社。1964年撤社建区;1988年撤区建乡,成立中路乡人民政府。设7个行政村,下辖69个自然村。1995年末,全乡人口共2 046户,9 592人。居民中 80%以上是傈僳族,此外有汉族、白族、纳西族等。乡内97.7%的居民属农业人口。69个自然村中只有12个村分布于江边河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较好条件;其余都分散在高山地区,土地瘠薄,气候及水利灌溉等条件都差,粮食难于自给。乡镇企业落后于县内各乡,只有一个土法提炼油桐的小厂。交通不大便利,全乡只有20多公里的过境公路。澜沧江上建有二座钢索悬索桥。
资源环境
中路乡地处低纬高海拨地区,立体气侯明显,植被完好,从上往下有高山草甸植被带、寒温冷杉属植被地带、暖温云南省松针阔叶混交植被带,各种资源较为丰富,分布有国家珍惜植被物红豆杉、榧木等;有兰花、杜鹃、茶花等花卉资源;有当归、天麻、木香、虫蒌等药材资源;有赤松茸、羊肚菌属、香菌、木耳等菌类资源;有亚洲黑熊、有猕猴属、灵猫科、锦鸡等国家级保护动物;稀有金属及有色金属元素分布广、种类多,主要有铜、铁、锌、汞等到矿产资源;水资源也比较丰富,可以开发利用的有澜沧江、腊母底河、比独河、新厂河等水资源;沿江两崖分布种有核桃、板栗、漆树等经济林果,但是由于地方经济因素,各种资源处于尚未开发和正在开发的状况,地方政府结合地理气侯的特殊性,已在加大扩展种植药材、经济林果等到特色产业的。
人口数据
中路乡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