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塔村
花塔村坐落于大同市灵丘县的西南,与河北省阜平县接邻,是大同市境内海拔最低的地方,海拔558米。全年气候温热潮湿,号称塞外汉中市。全村共有109户,347人;40名党员;全村耕地420亩。
2018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拟将花塔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9年6月6日,花塔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公布为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
历史沿革
三家分晋(前376年)时期,花塔村为高、陈、董三氏的村庄,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因花塔村周围山上桦树成林,山势如塔,名为“桦塔村”。
宋末元初,有居阳曲县的后裔春、奉、泰昆仲三人,因遭元兵流离,各自迁徙,其中泰迁到繁峙圣水头,成为圣水头韩桓惠王的始祖,渐成村落。
明天顺初年,泰的九世孙谦福由繁峙县迁到灵丘三楼村居住,传至三世便分成三大门,大门三世祖讳守信就居住在花塔村,成为花塔韩氏始祖的源头。韩氏始祖迁来后,见此地山花烂漫,改名为“花塔村”。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花塔村村民为躲避战乱,迁至白草沟、白崖塔、白崖沟及库活沟等地,还有部分村民躲居在山洞里。
解放后,应政府要求,花塔村村民逐渐搬回原居住地。
1955年,农村实行集体化,成立三楼乡,更多的村民迁回花塔村里。
1958年,成立三楼公社。
20世纪70年代,花塔村及邻村乡亲在三楼公社的组织领导下,历经二十多年,一一镐开凿出一条长827米的人工隧道—红沙岭隧道,成为花塔村通往外界仅有的一条通道。
1996年,撤乡改为三楼大队、花塔大队。
2001年,花塔村和三楼村合并,隶属于独峪乡。
地理环境
花塔村四面环山,依山傍水,绕村的溪流清澈见底,春秋两季鸟语花香,山清水秀,景色秀丽,宁静清新,能够给人以视、听、味的享受,使人心旷神怡。村外怪石林立,羊肠小道曲径通幽,每年春天这里是全大同市绿得最早的地方,故称之为大同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花塔村和外界的维一通道是一条长近一公里的红沙岭隧道,据说开凿这条隧道全靠人工,用时近二十多年。村内的苹果树、桃树、核桃、花椒属随处可见,这里还是青檀木的盛产地。进村隧道外有三座保存完好的砖包敌楼——牛帮口敌楼。
位置境域
花塔村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县独峪乡,距离灵丘县城大约90千米,地处晋冀三县(灵丘、阜平县、繁峙县)交界,村域面积14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花塔村境内群山环抱,绵延起伏,为太行山之余脉,五台山之北支,村庄坐落在盆地中,周围有大沙河东西贯穿,绕村而流,形成河谷地貌,海拔558米。
气候特征
花塔村所处的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长夏短,四季分明,该村坐落在丘陵盆地之中,四面环山,大沙河绕村,四周高,中间低,形成河谷气候,全年气候湿润,无霜期较长,山体植被茂密。
水文条件
花塔村境内有山泉水(井),周围有大沙河环绕,地表水充足,为花塔村的居民提供了水源。
文化
选址理念
花塔村地处太行山余脉深处,坐落在丘陵盆地之中,村北山峰耸立,横空逶迤,呈半圆形将村向南怀揽;村南三山环绕,又呈半圆形将村向北环抱;村东山如笔架,群峰峥嵘;村西劲拔陡峭,刀斧天成。花塔村境内群山环抱,峰峦叠翠,绵延起伏,山环水绕,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属上乘的“藏风、聚气”之地。
花塔村先祖韩氏最早落户于此,村址选在山水交汇,动静相承,负阴抱阳处;背面靠山,前有河道,水及远山近丘形成山水环抱;中央地势平坦而有一定坡度,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皆全的“四灵守中”风水格局,与东晋郭璞所著的《葬经》中风水宝地的基本定义“群山环抱,碧水绕流”及其吻合,是一处清幽灵秀、藏风聚气、生态平衡的风水宝地。
空间布局
花塔村村中民居院落连片分布,建筑布局随地势高低变化,依山布置,村中一条东西贯穿的主路将各街巷相连,不同高度的村中街巷通过卵石和青石板打造的石阶连通,通过各院落的组合与分割,形成了层次分明、上下起伏、高低错落的石头街巷。
花塔村原建有三座庙宇,山神庙位于花塔村东侧,主路北;龙王庙位于村入口主干路北,高台之上;菩萨庙位于村入口约三百米,主干路北。
建筑特点
花塔村大部分房屋为清代建筑,层层石砌的平台规矩的排列着各家的院落,院落为保存完整的石头垒砌的四合院格局,二进院、三进院普遍散落,建筑结构大都为一层建筑,坐北朝南,门口一律有木栅栏做的小门挡着,且以东大门为主。
节庆活动
社火节
花塔村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举办社火节。当天晚上,村民手端自制灯碗,自山神庙到菩萨庙轮转一圈,以敬神灵,敬过神灵的灯碗放到自家院落中央,寓意“增福气、保平安”。花塔村灯碗用柏木做底,上面均匀撒上沙粒,将生土豆切成两半,中心挖空,倒入素油,放入灯芯引燃,再将土豆灯放在沙粒中,周围糊上一层纸即可。
祭祀崇礼
花塔村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过大年,村民都要举行祭祖仪式,拿出自家云图挂好,前面摆放事先打扫干净的祖先牌位,摆好贡品,烧香,祭酒,跪拜磕头。
花塔村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举办庙会,祭祀菩萨,村里请人在老戏台唱戏,街道售卖各种农产品、生活用品和衣服等,菩萨庙里香火旺盛,前来祭祀的人络绎不绝,场面热闹。
花塔村的“青苗”活动时间大致与农业生产周期相吻合,每年开春村民都会主持祭祀仪式,祈求顺利开种。家家户户积极准备饭菜,有条件的人家宰鸡宰羊,作为供品祭村外田边,表示让禾苗神享用。接着开始路禁,以免惊扰苗神。同时全村老少集聚在一起,一边饮酒,一边高唱农事歌,预祝丰收。
花塔村每年夏至刚过,就在龙王庙集体祭神祈雨,方圆百里的群众也会赶来一起祈雨,同时请人唱“求雨戏”,盼望来年大丰收。祈雨仪式女性一般不能参加。
花塔村世代以种植为生,耕地是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因此秋收成为村里每年的大事。为了保证每年庄稼能大丰收,村民秋天丰收后要唱戏庆祝丰收,称之为“谢茬”。
花塔村一般在冬天或天气很冷的时候,烤火唱戏,叫“烤火戏”。烤火可驱寒,怯除感冒等小毛病,体现村民“烤百病,求平安”的美好愿望。
物产
花塔村主要种植玉米、谷黍、小麦、水稻、花生、绿豆、苦荞、薯类等作物,盛产花椒、核桃、柿、鸡心柿等经济作物,农副产品有晒柿子、花椒、雪荞茶、杨树叶等,手工艺品有手工鞋垫、火盆等。
花塔村村内矿物资源发达,火石崖内多火石岩,可以打火,是花塔村历史上用火的来源,村里仍有少数人保留。村内小脸沟和大脸沟盛产白色涂料,可用于刷墙;红崖沟盛产红涂料,可用于墙体写字、刷墙或者刷棺材。花塔村的涂料石块先泡水,捏成形状后晾干,使用时直接用水泡开即可。
花塔村家家户户保留有火盆、砂吊、砂壶,大多村民烧灌木、檀木、花木等用以冬日烤火取暖或用砂吊烧水做饭,部分有钱人家还烧木炭吃火锅。火盆主要用胶泥为原料,在花塔库活沟内就盛产胶泥。将胶泥在水里浸泡后放在瓮里烧,待焦了之后放在碾金盘上捶打成形,再捏成火盆的形状,晒干即可。
特产
发糕用玉米面和小米混合制成糊状,添入老酵,发酵5小时左右后加入碳酸钠,带半小时左右闻到没有酸味后倒入锅内煮一刻钟,熟后即取切块即可。发糕形制挺立,味道淡香,色泽自然淡黄,入口松软滑润。
素糕用黍子面制作。根据黍子面的软硬加入相应的水量,直至拍打松软。和匀后上锅蒸20分钟左右。蒸好后放在盆中压实,抹上素油即可食用。素糕形状可切开可制块也可随意捏制。成品颜色金黄,口感黏润筋道,再配以土鸡汤、山羊肉卤汤,即食。
炸糕是将蒸好后素糕捏成圆形或方形,圆形为豆沙馅,方形为菜馅。放在油锅中炸,直至表皮金黄发泡即可。炸糕形制圆润饱满,表面发泡金黄,口感外脆里嫩。
人口民族
据2020年3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显示,花塔村主要民族为汉族,户籍人口327人,常住人口118人。
经济
花塔村盛产花椒、核桃、柿、黑枣等经济作物,干鲜果树面积275亩,是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
据2020年3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显示,花塔村村集体年收入7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3000元。
旅游
交通路线
花塔村位于大同市灵丘县县西南部,地处晋冀三县(灵丘、阜平县、繁峙县)交界,距离灵丘县城大约90千米。从灵丘县城出发,沿着108国道行驶,经过沙岭隧道后,即可到达。
景点
花塔村生态环境保护完整,仍保留有传统中国传统村落的风貌肌理。进入村前有明代烽火台,村周边有古河道、古水渠和保存完好的原生态灌木林、珍稀树种青檀,清幽灵秀;村中有古树、古井(泉眼),还散落着一些古磨、古碾、古石碑,居民建筑高低错落、连片分布、原始古朴。
代表人物
获得荣誉
故事场景
花塔村地处大山深处,海拔极低,常年气候温和,有“塞北小江南”之称。进村需经过一条约1公里长的隧道,洞内阴暗潮湿,出洞后豁然开朗,一片桃林笑舞春风,使人有一种误入“世外桃源”的感觉。
该村四面环山,草木茂盛,溪流清沏,民风纯朴。周末带着家人来住一宿,看看青山绿水,品品绿色果蔬,睡睡农家火炕,感受一下这份独有的古朴天然、悠闲自在,都市的喧嚣、工作的压力以及人生的烦恼都可随风散去。
参考资料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详情.中国政府网.2021-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