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疫霉科

疫霉科

霜疫霉,荔枝霜疫霉的形态霜疫霉科(Peronophythoraceae)是真菌门(Eumycota)、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卵菌门(Oomycetes)、霜霉目(Peronosporales)的1科。因其无性阶段的孢囊梗状似霜霉,有性阶段及其生理特性又象疫霉而得名。

基本信息

拉 丁 名: Phytophthoraceae

中 文 名:疫霉科

形态描述

菌丝初无隔,老后有隔,分枝多呈直角或不规则,常在分枝处缢缩,有少数种可形成吸器,有时形成菌丝膨大体,粗1-12μm,腐生或寄生。孢囊梗从与菌丝无区别至分化显著,不规则分枝、合轴分枝,或从空孢囊内层出。孢子囊形态多变,球形、卵形、倒梨形、椭圆形、葫芦形、袋形、耳形、多瓣形或不规则形;顶部具乳突、半乳突或无乳突;孢囊壁平滑或具刺;多顶生,偶尔间生;成熟后脱落或不脱落,脱落者具不同长度的柄;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或芽管。游动孢子肾形或卵形,侧生双鞭毛,形成于孢子囊内,以多种方式释放,休止后形成胞壁变为休止孢子。厚垣孢子或有或无。藏卵器球形或漏斗形,壁平滑或具纹饰,无色、黄色、褐色至暗褐色。雄器形状大小殊异,无色,侧生或围生(穿雄生)。卵孢子球形,壁厚或薄,无色、浅色至淡黄褐色,满器或不满器。包括疫霉属Phytophthora de Bary和海疫霉属Halophytophthora Ho \u0026 Jong两属。

相关论述

模式属:Phytophthora de Bary。

de Bary(1876)在建立疫霉属Phytophthora时将它归于霜霉科Peronosporaceae (de Bary,1876)。后来,Fitzpatrick(1930)将它转属腐霉科Pythiaceae,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同和广泛采用(Bessey,1950;铃木雅之,1961;Waterhouse,1973;Hawksworth et al.,1983)。但是,早在1913年,Pethybridge便建议将疫霉属独立成科---Phytophtho- raceae,自30年代来许多俄罗斯菌物学家认同此科的建立,如Jaczewski \u0026 Jaczewski (ЯчeBCκий и ЯчeBCκий,1931)、Novotelova(HoBoTeльHOBa,1974)和Novotelnova \u0026 Pystina (HoBOTeльHOBa и ПьCTиHa,1985)等。本文作者认为这种处理较为合理。

自1969年以来,已描述了海生疫霉属 9种2变种,它们中除一种生于海生真菌外,其余全部腐生在海水中的烂叶和烂根上。以前由于它们的游动孢子在孢子囊内形成的特点而被归入Phytophthora属。但是,它们孢子囊的顶部结构和游动孢子释放方式非常独特,所以Waterhouse等(1973)将其排除在Phytophthora之外。

何汉兴、钟顺昌(Ho \u0026 Jong,1990)将美国典型菌种搜集中心(ATCC)的全部海生疫霉菌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后认为,这种海生类型,在孢子囊的顶部结构、游动孢子释放方式以及其他形态和培养特征等都与疫霉属不同,因而他们创立了海疫霉属 Halophytophthora来容纳这类卵菌门,并将它归属腐霉科。我们认为将Halophytophthora 放在疫霉科内较好。因此,疫霉科包括Phytophthora和Halophytophthora两个属,后者在我国迄今仅在台湾省海域发现2种。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