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锦灰堆:王世襄自选集

锦灰堆:王世襄自选集

《锦灰堆:王世襄自选集》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王世襄。本书共分三卷,收录作者对古诗词、家具、漆、竹刻、传统工艺、民间游艺等多方面的研究。

作者简介

王世襄,号畅安,一九一四年生于北京市,祖籍福州市。小学、中学在北京美国学校读书,燕京大学文学学士、硕士,曾任中国营造学社助理研究员,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平津区助理代表,故宫博物院文物馆科长、陈列部主任,中国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中,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研究馆员。

媒体评论

王世襄简介

2003年12月3日,荷兰王子约翰?佛利苏专程到北京为89岁高龄的王世襄先生颁发2003年“克劳斯亲王奖最高荣誉奖”,他获得此奖项的原因在于,他的创造性研究已经向世界证实:如果没有王世襄,一部分中国文化还会处在被埋没的状态。王世襄先生表示他获得的10万欧元奖金(约合百万元人民币)将全部捐赠给中原地区希望工程,用于建立一所“中荷友好小学”。

作为荷兰享有极高声望的文化奖项, “克劳斯亲王奖”在世界文化领域具有重要影响。该奖项每年颁发一次,其中最高荣誉奖1人,荣誉奖10人。此前,我国的崔健吴良镛曾获得“克劳斯亲王荣誉奖” ,而“克劳斯亲王最高荣誉奖”是中国人第一次获得。

王世襄 先生将他获得的 10 万欧元奖金(约合百万元人民币)全部捐赠给了中国希望工程,用于建立一所“中荷友好小学” 。

王世襄,号畅安,祖籍福建省福州,1914年生于北京市,是我国著名学者、文物鉴赏家。王世襄 先生学识渊博,对文物研究与鉴定有精深的造诣,特别是对明式家具的研究,奠定了该学科的研究基础,把明式家具推向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著有《中国画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参考图片》、《髹饰物》、《竹刻艺术》、《明式家具珍赏》、《中国古代漆器》、《明式家具研究》、《北京鸽哨》、《中国美术全集?竹木牙角器》、《中国古代音乐书目》、《高山竹谱》、《故宫博物院藏雕漆》、《锦灰堆》等 30 余本著作。理解艺术、探究艺术的门径 ---《锦灰堆》

王毅

王世襄先生的自选集《锦灰堆》第一、第二卷收录了他在80岁以前所写的大部分著述,共计105篇,这些文字在本选集中依所述内容分为:家具、漆器、竹刻、工艺、则例、书画、雕塑、乐舞、忆往、游艺、饮食、杂稿等一共十二类。第三卷则选收了作者历年所做诗词120首,由王世襄先生和夫人袁荃猷手书影印。作为上述文字内容的重要参照和说明,全书共附线图234幅、黑白照片424幅、彩色照片255幅。作者在全书扉页上写有此书名为《锦灰堆》的缘由:

元钱舜举作小横卷,画名“锦灰堆”(见《石渠宝初编》、《吴越所见书画录》),所图乃、虾尾、鸡、背角无齿蚌、笋、莲房等物,皆食馀剥剩,无用当弃者。窃念历年拙作,琐屑芜杂,与之差似,因以《锦灰堆》名吾集。

这虽是深自谦冲之语,但作者之格调不凡,于一器一迹皆求其踪迹脉络的风格亦可由此窥见。

与以考古地层学为基础的现代考古学颇为不同,中原地区传统的“文玩学”与士人阶层的生活艺术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它甚至就是当时文化阶层丰富深厚生活艺术的组成部分。这一传统从士人文化艺术昌明的晋代开始,经两宋的繁荣一直到明清乃至民国时期的一千余年间,其基本的格局和趣味都没有太大的改变。因此以往的中国文物(尤其是文房中的文物)一般被称为“古董”“骨董”“古玩”“文玩”等等,其为人们矜赏耽玩的,是一器一物之间所包含的丰厚广博的文化内蕴、以及中国士人特有的文化趣味和审美情调,这种审美精神又通过唐宋以来众多的文玩学著作(诸如《历代名画记》、《金石录》、《洞天清录》、《云烟过眼录》、《格古要论》、《遵生八》、《闲情偶寄》等等)的总结归纳、陶冶积淀,而格调愈加精饬深湛、富于书卷气,由此成为中华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由于优越的家庭文化传统和氛围,《锦灰堆》的作者自幼就有机会对各种门类的文物古玩乃至品类众多的饮食、游艺等相关的生活艺术浸淫揣摩,并且与许多前辈学者和各路的“玩家”多年切磋研求,为日后专门从事文物和古典艺术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这种背景和积累当然对于作者终生的研究工作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决定的影响,所以在《锦灰堆》中,读者透过作者广博严谨的研究过程和对诸多器物的考证,随时可以感受到作为本书灵魂的那种艺术的“趣味”,即使在十分细微之处也莫不如此。比如作者记述了他与一位在波士顿美术馆中结识的俄裔文物专家之间,曾有一场关于中式冷碟与俄式小菜风味优劣的争论,而这场争论在当初未分高下的三十多年之后,又以作者在家中用自制的中式冷碟招待了那位来访的故人之后,才有了结论:

……时届冬令,我做了南味的稣鱼和羊糕福州市的炸油菜松和冬菇冒笋,北京的炒素菜丝和仿虾米居的野兔脯,浙江省的糟鸡,南北都有的糖醋辣白菜墩和酱瓜炒山鸡丁等。这一下他就服了。他承认中原地区冷碟有荤有素,原料用得宽,色、香、味变化大。尤其是素菜不仅特别好吃,还合乎卫生要求。俄罗斯小吃充实而浓厚,但缺少淡雅隽永之品,相形之下,就显得粗了一点,这在中国的山水画和俄国的古典的重彩油画之间也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差距。(《从冷碟的争论说起》,707页)

从看似最微末的几盘冷碟小菜,而引出对中国艺术“淡雅隽永之品”、乃至中西绘画风格歧异原因的理解,这不仅使人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有了生动的把握,而且更道出了中国文化艺术之间相互关联衬托、而又统一和谐的审美品味,这种闲处起手却又能将议题大大拓展深化的论说,当然显示出本书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体系及其内在精神的深切体味。

从本书的记述中,读者还不难了解到成就昔日一代学者的文化环境与精神情趣,比如记述著名自由诗诗人和上古史、古文字学陈梦家在自己的专业之外,又与本书作者一样,以对明代家具、漆器、竹刻、版画等的古典艺术嗜爱作为自己生命最终的归宿:

……梦家此时已有鸿篇巨著问世,稿酬收入比我多,可以买我买不起的家具。例如那对明紫檀直架格,在鲁班馆南口路东的家具店里摆了一两年,我去看过多次,力不能致,终为梦家所得。但我不像他那样把大量的精力倾注于学术研究中,经常骑辆破车,叩故家门,逛鬼市摊,不惜费工夫,所以能买到梦家未能见到的东西。(《怀念梦家》,570—571页)

通过《锦灰堆》中许多这样的文字,读者不仅可以真切地了解到收藏家对文物上下而求索之过程的趣味和艰辛,而且更可以窥见那一代学者深厚广博的传统文化素养、并对他们极富艺术品味的生活情调萦怀遐思。

当然,除了对于传统“文玩学”的终生沉潜耽玩以外,《锦灰堆》同样引人注目的,是对这一传统的升华和超越。这表现在作者以现代学识(比如作者接受现代教育的背景、英文娴熟和在美国博物馆的工作经历)为基础而具有的探索眼光、以及为开拓文物研究事业新的领域而付出的巨大精力和取得的丰硕成绩。其中最突出的,当数对明式家具和中原地区漆器艺术、特别是对其制造工艺的悉心研究。

由于中国传统社会对工艺技术的轻视,缺乏文化能力的技工匠人们又很难写下专门著述以记述自己的心得,因此诸如明式家具和漆器等等工艺性很强的艺术,虽然曾经达到极高的水准并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以往却极少有剖析其风格特征、工艺技巧、制式传承等方面著作传世,于是使这些艺术的真谛和要诀日渐湮灭无闻,近世以来虽有西方学者倡导对明式家具艺术的珍藏和研究,但终因为文化的差异、见闻限、特别是少有机会亲手剖析了解其复杂具体的制造工艺,因而难以全面展示这些艺术门类在美学境界和工艺技术方面的成就。比较之下,《锦灰堆》则显出登堂入室的气派,比如书中既有详细分析明式家具之艺术品貌的《明式家具的“品”与“病”》、《明式家具概述》等文,又有分毫析厘地一一展示家具之具体结构工艺的专门研究。例如在《明式家具的结构》一文中,作者详细分析了明式家具构建的(各种板材、横竖材、直材、弯材等等)的结合拼装方式、家具腿足与家具上下部构建各自的组合方式、各式榫卯牙条的功能和结构等等十分复杂的技术手法,并附有大量准确的工艺工程图以助说明,由此而使从大到小各种类型明式家具的理路和内蕴,纤微不遗地坦露在读者面前。

特别是,如此倾注数十年功力的研究能够在某一种艺术门类中完成,已经是戛戛其难,但唯独作者能够在漆器造像、竹刻等众多方面,都一如其对待家具艺术一样,一一详细探究其工艺手法和风格源流。今天,记述王世襄先生数十年心得的这些文字一并汇编在《锦灰堆》一书中,这不仅令人对他这些丰富的成就叹为观止,而且更为世人指示了如何理解艺术、探究艺术的门径。玩物成家 王世襄先生于《锦灰堆》

谭宗远

人的一生能做多少事?这个问题很不容易回答。有的人终其一生可以不做事,吃饱了混天黑,浑浑噩噩一辈子。也有的人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成就,甚至大成就,名重一时。但像王世襄先生这样的人,不夸张他说可谓世所希有。

他在许多领域均有建树,是名副其实的专家,又是名副其实的杂家。

他会什么?我一时也说不全。笼统地说,老北京五行八作的事没有他不知道的。有一次闲说话,无意说起话剧天下第一楼》。他对妓女被带进饭馆居住这一情节颇不以为然,认为此乃东家所不许,行业所不容,故完全不可能, 纯属胡编。他还顺带指出某些名家的京味小说写得"不是那么回事"。只是他心存厚道,没有把这些写出来发表罢了。

王先生家中累代为官,书香远播,他自幼受耳提面命,亦通晓文史辞赋,音乐书画,说得一口纯正的英语,并在燕京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然先生始终心有旁骛,只恋一个"玩"字。他玩的东西五花八门,粗算就有蟋蟀科、鸽子、大鹰、腊肠犬、交、烹、火绘、漆器、竹刻、明式家具等。他玩这些不为消遣,而是真心喜爱。为了得到爱物,他舍得花钱,舍得搭功夫,甚至长途跋涉、餐风饮露亦在所不辞。为了穷究玩物的底里,又与许多贫民百姓交朋友,虚心请教,以求博洽多闻。沉潜既久,他于诸般玩技靡不精通,可"家"者就有诗词家、书法家、火绘家、驯鹰家、烹饪家、美食家、美术史家、中国古典音乐史家、文物鉴定家、民俗学家等。随"家"而来的是他的几十部著作,如《中国画论研究》(未刊)、《中国古代音乐书目》、《髹饰录解说》、《竹刻艺术》、《中国古代漆器》、《明式家具研究》、《北京鸽哨》、《说葫芦》、《蟋蟀谱集成》,多为煌煌巨册,亦全为填补空白的开山作,熔铸了他几十年的心血。

数年前,王世襄先生把他的文章选了一下,编成一本书,起名《锦灰堆》,交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不知何故,书出版时已经又过了好些年。接到样书的一刻,我想王先生和夫人袁荃先生一定有松了口气的感觉(袁先生为本书出力甚多,详见王先生撰写的后记);而喜欢这书的朋友,眼睛也会为之一亮,毫不犹豫地掏钱把书抱回家。

这是本精美而又奇特的书。

精美:全书共分三卷,20开见方的本子,封面以清刻本《吴越所见书画录》书影和织锦纹样作底,暗黄色,古朴大方。王先生手书书名赫然印在上面,十分悦目。书内正文分为两栏,版心不大,正文与书口间留白很多,十分舒朗(第三卷诗词卷又有不同,竖版,影印他们夫妇的手迹,天地很宽,有线装书味道)。书内除附大量插图外(其中二百多幅精细的线图均出自袁荃猷先生之手),还附有许多彩色图版。整部书浑然一体,令人爱不忍释。

奇特:这一点无须多说,大到明式家具,小到将军虫冬虫,举凡跟工艺、美术、吃的、玩的相关的,无所不谈,而且不做泛泛之言,不强不知以为知,内容绝对扎实可靠,包括家具、漆器、竹刻、工艺、则例、书画、雕塑、乐舞、忆往、游艺、饮食、杂稿、诗词十三类,读来如入宝山,获益多多。

《锦灰堆》的名字出自"元钱舜举作小横卷,画名《锦灰堆》",王先生以《锦灰堆》

名此集,带有自谦的成分。

要评价王先生这本书,非我能力所及。其中许多东西我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还有许多东西根本不懂,就是想谈也无从谈起。我是从文学和民俗学的角度读这本书的。因而家具、漆器、工艺、则例等方面的文章就跳了过去,把兴趣注入到忆往、游艺、饮食、杂稿、诗词上了。这种读法当然不可取,但后面的这些文章确实更显示了他的真性情。

在《怀念梦家》中,王先生讲了他学生时代的一件事。那是他和陈梦家先生作邻居的时候,有一天深夜,他和一帮人牵了四条狗去玉泉山捉獾,拂晓归来,因园丁熟睡无人应门,他们便拼命打门,声音嘈杂,最后只好跳墙而入,把陈先生夫妇吓坏了,以为来了强盗。这事颇能说明青年王世襄身上有股虎气,这"气"用在玩上,必是玩得"昏天黑地";用在干正事上,也必有所成,"天生我材必有用",他在玩和干正事上都很出色。

且看他玩。《北京鸽哨》、《秋虫篇》、《冬虫篇》、《獾狗篇》、《大鹰篇》集中描述了他的玩,那真是痴迷到了极点。为了逮将军虫。他能绝早出城,顶着太阳满头大汗地在草棵里寻摸,或深一脚浅一脚在野地里摸黑转悠,得到只好虫便欣喜若狂。为养蛐蛐,他肯一罐一罐地给蛐蛐打扫卫生、换水、喂食,一干半天,伺候上百罐蛐蛐而不烦。他还写诗,异想天开地想变成蛐蛐,在蛐蛐罐里住几天(诗曰:万礼张盆碧玉池,鹦哥过笼庇雄雌。缩身恨乏壶公术,容我悠然住几时)。熬鹰更如此,吃过晚饭,右臂戴"套袖",把鹰一架就出门了,从朝阳门溜溜达达走到前门五牌楼,跟几位同好聊到夜静人稀才分手。然后填填肚子奔西城,踩着落叶,专挑远道,来到一家夜茶馆,又是通海县聊。然后又出发,到德胜门晓市,直到日上柳梢才交班回家,在外头整逛荡一宿。文革中大家都在与人斗,他也未忘了玩,秋分霜降晴朗时,常在山中捉螽斯科,以此排扰。这几篇写于暮年的文章,感情仍很浓烈,文笔极佳,叙述颇详,并且保留了像《相狗经》这样珍贵的资料,很有文献价值。

再看他干正事。只举一篇《回忆抗战胜利后平津地区文物清理工作》为例。这是王先生生平最值得骄做的一段经历。1945年日寇投降后,他成了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的成员,由重庆市赴平津区办事处工作。在以后的两年中,他参与了许多重要活动,没收了德国人杨宁史青铜器二百四十件;收购了郭葆昌的一批藏瓷;追还了美少尉非法接受的日人瓷器;帮助抢救了一批自宋至情的丝绣;接收了溥仪存在天津张园的一批珍贵文物;接收了海关移交来的德商德孚洋行的一批物品,使这些东西(多国宝)或免干外流,或免于毁坏,或免干散失。为保护祖国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他还赴日本办理过追偿善本书的工作。这些足以说明王先生关键时刻堪当大任,远非一"玩家"所能了得。

还是袁荃猷先生的《大树图》真切说出了王先生是怎样一个人。这是张刻纸作品,一棵大树,圆形的树冠,分十五项把王先生一生所爱刻在上头,昭示了他一生的追求。袁先生还逐项做了说明,其第四条云:"范工艺在解放后濒于灭亡。世襄《谈匏器》、《说葫芦》的问世,救活了我国这一独有的传统工艺,现在已有不少人从事生产了。"使我知道原来套模子生长的呀呀葫芦器能够复苏于今日,乃王先生之力。以后从别人口中还得知,王先生谈明式家具的几本著作,使一些厂家找到了津梁,生产出了好家具,获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

大玩家王世襄,此说由来久矣。了解了王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我们自会得出结论:此说并不全面。他玩过,玩得比一般人花样多,比一般人蝎虎,比一般人精到,以致大学老师也拿他没办法。但他不是一味光知道傻玩,该用功时他也能埋头读书。要不他的字、他的诗词、英语那么好就无法解释(他一生得益于这三方面的地方颇多)。事情还远不止此,最可贵的是他能留心玩的学问,广泛结交有一技之长的玩友,真正做到用心钻研,虚心请教,并且广泛搜集资料,或一篇篇、一本本形诸文字,或把某一专题的资料辑录起来,配以图片(包括袁先生精心绘制的工程图),为人们留下可资追慕的旧日生活图景,确实功不可没。

过去在一般人眼里,架鹰走狗斗蛐蛐是游手好闲的市井之徒所为,经王先生把这些东西加以描述和总结,这些东西马上升格,一变而成为了文化。而且不仅老百姓承认这是文化,大知识分子读了也乖乖承认这是文化,这是很了不起的。王先生为此耗费了多少心血,恐怕只有他们夫妇二人最清楚。这种耗费,值得。

难怪黄苗子先生称赞他"玩物成家古所无",启功先生也说他"不是'玩物'而是'研物'","不曾丧志而立志"。所谓大玩家的说法,看来只有淘汰不用了。

王先生能够取得这些成就,与思想解放,政治清明节的时代当然也有极大关系。倘若倒退二十几年,整个中原地区都在阶级斗争的狂涛中沉浮,养猫养狗养花在许多地方尚且通不过,被斥为"地主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何况提笼架鸟玩鸽哨?这样的文章即使写了,也只好"藏之深山",根本不可能发表。王先生老了,赶上了好年头,得以充分发挥余热,干自己想干的事,这是王先生之幸,也是我们这些读者之幸。

我认识王先生时间不长,最初的印象是衣着极随便,为人极朴实,谈吐极随和,像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心广体胖的大师傅,绝想不到他是国家文物局文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现在他给我的印象依然如此。我喜欢这样的知识分子,讨厌那种油头粉面酸文假醋的文人,因而王先生给我的印象一直很好。

前几天我去看望王先生,因为正在看即将出版的《明代鸽经·清宫鸽谱》的校样,他谈了许多跟鸽子有关的话题。他说一年前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播晨曲,画面上有升国旗的庄严仪式,接着一只白鸽飞来,这只鸽鸡头长喙,长相很丑,一看而知是美国食用鸽"落地王"。每逢这时他心里就不是滋味儿觉得有损自尊心,难道我们自己就没有好鸽子吗?我国有信鸽协会,却没有观赏鸽协会,这是个缺欠。我国鸽种很多,光北京就有六十多种,中国点子鸽、紫点子、老虎帽、灰玉翅、黑玉翅、紫玉翅、铁翅鸟、铜翅鸟、斑点灰、勾眼灰……数不胜数。这些品种都是前人辛勤培育的,我们如果不重视,很可能绝种。他希望我们重视观赏鸽的培养。为此他给各省市园林局广场鸽管理处写了封公开信,呼吁此事,期望会得到积极的响应。

目录

壹卷目录

一 家具

呼吁抢救古代家具

略谈明清家具款识及作伪举例

明式家具的“品’与“病”

鲁班匠家镜》家具条款初释

家具名辞“束腰”和“托腮”小释

萧山区朱氏旧藏珍贵家具纪略

明式家具概述

明式家具的结构

谈几种明代家具的形成

浅谈鹏鹏木台座式榻

明式家具的喜和忧

明式家具实例增补

加利福尼亚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

《美国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藏品选》前言

《清代家具》序

二 髹漆

扬州市名漆工卢葵生

楚瑟漆画小记

中原地区古代漆工杂述

中国古代饰工艺与当代漆画

髹饰录解说》前言

对犀皮漆器的再认识

中国古代漆工艺

漆艺髹饰学》序

三 竹刻

试谈竹刻的恢复和发展

父子竹刻家徐素白、徐秉方

竹刻款识辨伪

琅干镂罢耕春雨——记农民竹刻家范尧卿

此君经眼录

老树绽新花——谈白上风先生的竹刻

贵在突破——谈雕塑家刘万琪的竹刻

竹刻简史

论竹刻的分派

有关朱小松史料三则

兼善继承与创新——介绍周汉牛竹刻

对“三松制”款竹雕老僧的再认识

扑朔迷离的清溪松溪款竹刻

四 工艺

有关清代福建工艺上三五事

文人趣味与工艺美术

说葫芦

范匏绝艺庆重生

《安徽省博物馆馆藏文房珍品》序

五 则例

清代匠作则例汇编》序言

佛作概述

门神作概述

梵华楼珐琅塔和珐琅塔则例

《清代匠作则例汇编》编计划

六 书画

《高松竹谱》

游美读画记

晋朝陆机平复帖》流传考略

展子虔游春图

绘事指蒙后记

《国解》后记

《折肱录》后记

《胭脂录》后记

纯阳殿、重阳殿的壁画

王原祁五言绝句”——读三原祁写杜甫诗意图轴

《李一氓藏画选》序

《画法大成》后记

记修整壁画的“脱胎换骨法”

彩色图版

贰卷目录

一 雕塑

雕刻集影

………

参考资料

锦灰堆.豆瓣读书.202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