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鸿仪
聂鸿仪(别名 聂成春),字翼廷,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1916年),玉溪市人,是聂耳的父亲,医生。
聂鸿仪曾与玉溪同乡李鸿祥、谢汝翼等人同时考取廪生(a)。聂鸿仪无意仕途,他继承父亲的行业,在故乡的老宅中开设了自己的诊所,并经营着一家药房。聂鸿仪不仅医术高超,还学识渊博,擅长治疗“癞子疮”,因此被尊称为“现代儒医”。其十七八岁时,与王氏结婚。1894年生长子聂守拙,两年后又生长女聂兰茹。王氏病故三年后,又续弦娶彭寂宽。彭寂宽与聂鸿仪结婚后,生育一女三子。光绪二十八年(1902),聂鸿仪带着妻子彭寂宽和孩子,前往昆明市行医。先在端仕街44号租房开医馆兼药铺,既问诊看病,又开方配药。搬至藩台街门(现威远街)闹市区,开药店名为“成春堂”。1916年,聂耳四岁,聂鸿仪去世。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聂鸿仪世居新兴州城内鲁贤街(即今玉溪城北门街)。他生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少时好学上进。曾与玉溪市同乡李鸿祥、谢汝翼等人同时考取廪生(官府供给廪膳的资深生员)。聂鸿仪无意仕途,继承父亲的行业,在故乡的老宅中开设了自己的诊所,并经营着一家药房。他不仅医术高超,还学识渊博,因此被尊称为“现代儒医”。他诊断准确,用药有效,特别是在治疗一种称为“癞子疮”的皮肤病方面特别有一套,因此声名远扬。
少年成家
十七八岁时,聂鸿仪就成家,娶妻王氏。1894年生长子聂守拙,两年后又生长女聂兰茹。不幸的是,兰茹出生不久,王氏就病故了。三年后,又续弦娶彭寂宽。彭寂宽与聂鸿仪结婚后,生有一女,聂惠茹(1902年生);二子为:聂守诚(字子明,1904年生),聂守先(字子仁,后改为叙伦,1906年生)。聂鸿仪不但学医的基础知识打得好,而且经常阅读和钻研中医的经典著作,对中医有较深的造诣。他思想开明,经常教彭寂宽读书认字,讲解一些药物知识。在自己的长期刻苦努力下,没有几年,彭寂宽已学会着脉看病,开治处方。
租房开药铺
光绪二十八年(1902),聂鸿仪带着妻子彭寂宽和孩子,从玉溪市到昆明市,谋求进一步的发展。先在端仕街44号租房开医馆兼药铺,取名“成春堂”,意思是妙手成春。既问诊看病,又开方配药。
二次搬家
重九起义后不久,新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将所有出租的公房提高了租金,聂家的房租也增加了近一倍。聂鸿仪多次出面要求维持原来的租金或少增加一点,均遭拒绝。于是只好决定搬家。后经朋友介绍,找到了一院地处藩台街门(现威远街)闹市区、房租又便宜的房子。经了解这是一院“凶宅”,过去先后居住过的人家,都因死了人而迁走了,从此无人敢居住。聂鸿仪不信鬼神,就决定搬迁。这里是当时昆明城的市中心,因而迁居之后,求诊治病的人逐渐增多,家庭的经济情况也得到了改善,还小有积蓄。
小儿出生
1912年,聂鸿仪小儿子聂耳出生。聂鸿仪对刚刚落地的新生儿寄予莫大期望,给他起了学名,还给他起了个乳名叫“嘉祥”。聂鸿仪的意思是,嘉祥,嘉祥,希望这孩子降生,会给聂家带来吉祥如意。同时聂鸿仪也在为这个新生儿祈福:富贵、长命。
去世
1916年,聂耳四岁,聂鸿仪去世。
亲属关系
相关作品
相关评价
聂鸿仪是一个勤奋、能干、圆融、通达的老玉溪市中年男人。(学者 陈泰敏评)
个人生活
由于聂鸿仪租的房子是一院“凶宅”,聂鸿仪知道小孩们胆子小,所以经常给子女讲述英雄人物的故事,还讲了没有鬼神的道理。从此,他们兄弟的胆子壮大了,怕鬼的思想也逐渐消失了。
相关争议
聂鸿仪何时将成春堂迁入省城。玉溪文史专家梁耀武、李文彦、曾庆延都认为是清代光绪二十八年,即1902年,不知有何出处。可以确定的是,这个时间最晚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已成为玉溪文史专家的共识。从陈泰敏发现的成春堂医书手札记载来看,清代光绪三十年(1904年),聂家已经在昆明市城中开设成春堂。据陈泰敏的研究,这一年,聂鸿仪将新兴州自家的秧田二十余亩典让给同乡商人,获得纹银六百两,其目的就是为成春堂的经营筹集资金。这个发现对玉溪市三位专家的观点也算是一个佐证。
聂家从州城鲁贤祠街迁入省城,第一处居所在哪里?省内外专家的观点五花八门,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其一是“甬道街说”,代表学者为玉溪聂耳研究专家崎松。其著作《国魂聂耳》中说:“聂鸿仪在清光绪末年,带着全家人到昆明市甬道街租房子,悬壶行医。”其编写的另外一部著作《聂耳和国歌》以及学者王懿之所著的《聂耳传》也有相似的表述。
其二是“端仕街说”,代表学者是李文彦、曾庆延。在《中国·玉溪九龙池》一书中收录了李文彦与曾庆延合著的《人民音乐家聂耳》一文,文中说:“聂耳的父亲聂鸿仪,是玉溪颇有名望的中医。他家世居州城北门街3号,1902年迁居昆明市行医,在端仕街开设了成春堂中药铺。”学者吴宝璋所著的《人民音乐家——聂耳》也持相同的观点。
其三,表现为观点多个并列,让读者无所适从。代表著作为昆明市文史研究馆所编的《聂耳——从昆明走向世界》。在这本书的第一篇第一节《昆明是我家》一文中,作者是这样表述的:“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新兴州城(1916年改名玉溪市)中医聂鸿仪和妻子彭寂宽带着两个孩子到昆明谋求发展。先在昆明登仕街44号租房设馆行医。”而在本书同一节的另一篇文章《父兄是一条船》中则表述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秋天,聂鸿仪举家从玉溪迁居到省城昆明市,在距离总督府衙门几百米远的甬道街租下一栋小楼,挂出‘成春堂’招牌接诊行医。”同一年,聂耳一家在昆明租住的居所,前者说的是“登仕街”,后者说的是“甬道街”,显然已自相矛盾。
昆明市文史研究馆的专家、学者,提出“登仕街44号”的观点,其出处有可能是聂耳在1929年4月23日的日记中记录的一则备忘录:“云南通信处:聂子明端仕街44号。”并主观认为“登仕街”与“端仕街”同街异名。
注释(a):廪生:明清两代称由公家给以膳食的生员。
参考资料
聂耳是这样“谱成”的.光明网.2024-07-18
聂耳诞生之谜.和美玉溪.2024-07-18
老州城鲁贤祠街在哪里?——聂耳一家居所及其街巷变迁考辨(一).玉溪史志.2024-07-18
不为人知的两次搬家——聂耳一家居所及其街巷变迁考辨.玉溪史志.2024-07-18
何谓庠生、廪生、太学生、贡生、贡士、举人.平阴党史方志.2024-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