溱水
溱水,古水名,它源于河南省白寨镇,与水在交流寨村会流后称双洎河,最后注入贾鲁河。西汉,桑钦《水经》中《溱水篇》:“溱水出郑县西北平地,东过其县北,又东南过其县东,又南入于延河。郦道元《水经注》:记郑武公迁都于新郑市,将郑韩故城北之溱水搬迁到新密市,改溱水为黄水。”
河流起源
溱水,古称氵曾水、水。发源于鸡络坞下。
溱水东南流至王河汇西来的王家沟水,穿过郑密公路大桥后经椿板河到苇园五星水库张湾水库曲梁水库到马士奇沟再南流经柿园寺河穿过铁路大桥到交流砦东南与洧水交汇。
实景历史
但溱洧二水的博大、古老、美丽与神奇更与这些振聋发聩的“关键词”分不开:裴李岗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华阳故城、轩辕丘、郑韩故城、白居易故里、欧阳修陵园、高拱故里等一处处历史文化遗迹,如同璀璨的明珠,一线串珠,展示着水与城的天然联系,蕴含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
史料记载
原文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解析
这首《溱洧》是《诗经》中极具代表性的爱情诗篇,它生动描绘了男女在河岸水边欢乐聚会、自由表达爱情的快乐情境。诗的大意是,阳春三月,溱洧之水碧波荡漾,无数男女拿着佩兰到岸边游乐。一个姑娘说:“我们去那边看看吧?”小伙子说:“我已经去过了呀!”姑娘说:“你就陪我再去一趟嘛!你看洧水那边又宽旷又好玩。”这对男女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边走一边呢喃私语,说说笑笑,亲亲热热,还互赠芍药作为定情的信物。
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至春秋的诗歌305篇,构成了周代绚烂多彩的历史画卷。《诗经》中的诗歌原来都是入乐歌唱的,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大多采自于民间,吟唱是饮食男女的生活情态、悲喜忧欢。人类之初,没有家庭,没有夫妻,只有性伙伴,男女之间的性关系相当随意。那时候,女子“人尽可夫”,男子“人尽可妻”,只要两情相悦,就可以随兴而来,不会受到干涉和限制。到了周代,随着宗法制度的建立,婚姻成为了社会政治制度,为确保血统纯正,两性关系受到了一定限制。但是,当时的宗法制度主要是为解决权力继承问题而设立的,和众多的平民百姓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况且,性的吸引是成熟男女很难抵御的诱惑,人们对性关系仍然看得很淡,当时恋爱婚姻自由开放,野合之事比比皆是,几乎成了风气。
《周官》中这样记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每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际,春心萌动的男男女女便纷纷跑到野外,自由恋爱,自由结合,无论幽会偷情,还是做爱私奔,一律不予禁止。官方和社会不仅允许,而且“令会男女”,好像还提倡和组织春游联欢。在没有太多禁忌和束缚的社会环境中,作为远古群婚制度遗存的野合之风,也如春草滋长,蓬蓬勃勃。《溱洧》展示的就是这种纯朴自由、美丽欢畅的民俗风景。虽时隔三千年,如今读来,诗中男女仍跃然纸上。那春天的气息、青春的活力、躁动的情怀,融汇成一曲热情洋溢的生命交响。诗中描绘的爱情浪漫而又明媚,真实地显露出生命欲望和人性本能。就两性关系而言,那个时代应该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最自然的年代。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