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柏儒
赵柏儒,1942年10月出生,1961年毕业于邵东市第一中学,196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他现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国家特殊津贴获得者。赵柏儒曾在1981年至1984年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San Diego学习。此外,他还在1989年至1991年和1995年至1996年间受日本文部省之聘,担任九州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和教授,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经历及成就
1966年于武汉大学物理系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现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特殊津贴获得者。1981.8-1984.1美国加州大学San Diego访问学者。1989.8-1991.9和1995.11-1996.3,先后受日本文部省之聘为九州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和教授从事教学和科研。
主要研究方向:高温超导体电子相;高温超导体和相关氧化物异质结的生长,物理特性和应用。
过去的主要工作及获得的成果:多年从事超导体和相关材料薄膜、多层膜和异质结的生长,物理特性和应用的研究。先后率先在国内研制出A15相Nb3Ge薄膜、高温超导体LaSrCuO和YBaCuO薄膜和将其临界电流密度提高到百万安培每平方厘米以上;发现超大磁电阻材料LaCaMnO和LaSrMnO薄膜中纳米尺度有序结构的形成和生长规律,以及基于此结构的自旋极化电子隧道效应所导致的低磁场宽温区超大磁电阻效应;在异质结研究中发现高温超导体d-波对称性和超大磁电阻材料自旋极化对界面Andreev反射的存在所起的关键作用;在高温超导体电子相的研究中发现富Cu的La2CuO4中电子相分离所导致的本征电荷非均匀性特征及超导和铁磁共存的新的物理现象。在国际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两篇;应美国Academic Press(学术出版社)邀请为"Handbook of Thin Film Materials"撰写"High-Tc superconductor Thin Films"一章,十二万余字,2001年10月出版;以成果的主要完成者之一,分别于1988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1年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科院优秀博士生导师奖。目前的研究课题及展望:高温超导体电子相和电子相分离及相关的自旋关联行为的研究:涉及金属――绝缘体相变和超导――铁磁共存的问题,研究结果将对高温超导电性机理的认识提供直接信息;高温超导体和超大磁电阻材料异质结研究涉及它们的电子相的相互作用,将在电子强关联系统交叉学科研究中获得新效应,并发展新型器件应用。
培养研究生情况:已毕业博士生9名。硕士生8名。出站博士后3名。在读博士生9名(2004年毕业4名)。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